前兩天,薇婭和嶽雲鵬、宋小寶等極限挑戰天團成員做直播,5秒鐘賣出了3噸雲南掛耳咖啡。
這個成績,放在薇婭的成績單裡並不亮眼。
但云南咖啡走到這一天,經歷了艱苦努力的5年。
作者 | 國君
5秒賣出3噸,雲南咖啡話語權上升
2020年4月25日,雲南的掛耳咖啡走進了直播間,嶽雲鵬、宋小寶、鄧倫等極限挑戰天團成員聯合薇婭做推廣。
圖片來自網絡
2000多萬人觀看,5秒銷售3噸掛耳咖啡,這次直播刷新了2019年薇婭單次直播3秒銷售1.3噸的銷量。
這個成績,放在薇婭的成績單裡並不亮眼;但云南咖啡走到這一天,經歷了艱苦努力的5年。
獨立三方組織、思想新潮的咖二代、無數充滿情懷的獨立咖啡館主,還有押注云南的各大咖啡品牌,天貓、聚划算這樣的平臺……一群義無反顧的咖啡從業者和平臺的推動下,雲南咖啡的話語權,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升。
在此之前,雲南豆不僅在國內缺乏認知,在國際市場上,更是寂寂無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雲南還有咖啡,更別提精品咖啡。
而雲南咖啡豆種植,也像是一場賭博。舉個例子,今年,遭遇疫情、霜凍、旱災三重影響,據業內預測,雲南咖啡可能會減產30~40%。但對於絕大多數咖農來說,漲價與豐收/減產並無直接聯繫。
雲南咖啡豆種植,像是一場賭博
期貨市場一直是影響雲南咖啡價格的關鍵因素,有人因此暴富,有人傾家蕩產。第一代咖農們更熱衷於押注,而不是提升品質。
因此,即將突破700億消費規模的中國咖啡市場,留給40萬雲南咖農的,是徘徊在咖啡產業鏈的邊緣,充當配角、掙扎求生。
提升話語權、改善種植生態,雲南咖啡勢必要走精品化的路。
跌跌撞撞的5年精品化之路
精品化不是「人家能賣那麼貴我也能賣那麼貴」,而是「人家能種那麼好我也能種那麼好」。
雲南咖啡精品化的嘗試,與2012年星巴克的種植者支持中心有關。開始規模化的進行精品化種植,要從2015年開啟的Seesaw「十年雲南計劃」說起。
1、一個人和他的「十年雲南路」
陳單奇,Seesaw「十年雲南計劃」負責人,駐紮雲南6年,今年成立了自己的NGO組織:雲南精品咖啡社群。
這6年裡,陳單奇三分之一的時間吃住在農場,培訓與傳授領先當地的加工處理方式,包括如今流行雲南的雙重發酵處理法,以及19/20產季的推出的全紅果熟成法。
通過處理法的改變,使得雲南咖啡豆的價值不斷提升,也使一些小產區,如普洱市孟連縣,從完全生產商業咖啡,如今變為在咖啡圈小有名氣的精品產區。
通過連結產業鏈上下遊的資源,陳單奇幫助雲南賣出250噸豆子。
陳單奇帶行業團到莊園考察採購
今年5月5日,陳單奇的雲南精品咖啡社群,要開展一場全國巡迴活動,與國內13個城市的咖啡品牌合作,針對當地及周邊輻射城市的咖啡從業者、消費者開展的公開的演講、杯測,向行業展示雲南咖啡的變化與真實現況。
2、看過世界的「咖二代」,讓咖啡從農作物轉變為商品
梅子是學室內設計返鄉的咖二代,小時候和父母賣咖啡豆的經歷,讓她印象深刻。
「我們的生豆送到檢測點,他們拿進去現場烘焙、杯測。我們就像是等待在手術室外的家屬,焦急但沒辦法。」測試的標準,咖農們絲毫不懂。檢測員手一抖,辛苦一年的豆子就可能被拒之門外。
回家接班的梅子,從種植到營養、從採摘到處理,精品化開始貫穿到每一個環節。像梅子這樣的咖二代不在少數。
精品化要貫穿到每一個環節,圖為育苗環節
德宏的「小權同學」,其高海拔計劃一年產量120噸,50噸是精品咖啡,70噸是杯測評分80分左右的豆子。創始人李紹權有10年軍旅生涯,2015年回到家鄉後,發現以當時的人工和土地成本,商業豆種植幾乎是入不敷出。
他解析了國外產區的種植、處理方法後,施行了一種「包產包銷」的模式:咖農按照他的種植、修建、採摘方法出來的鮮果,他以至少高於市場價2倍的價格收購。
解析國外種植、處理方法後收穫的全紅果
2015年,「小權咖啡」首次出品的700公斤咖啡豆,被捌比特咖啡全包了。優質優價讓李紹權看好精品化的發展,並大刀闊斧的推行起來,目前其年精品產量已達到50噸。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咖二代」從城市返回鄉村,帶著更開拓的思路,也擅長使用網際網路,比父輩更加活躍和具有冒險精神。
「像近年湧起的數家頗有名氣莊園,如普洱的林潤、天驕,西雙版納的雲瀾,孟連的信崗,苡榕、包括『小權咖啡』等等,背後往往都是有年輕的繼承人參與其中。」陳單奇告訴我。
過去,咖一代把咖啡看作單純的「農作物」,而現在,咖二代正在把咖啡看作「商品」。
3、幾乎所有的咖啡品牌和平臺,都在講「雲南故事」
不管是像星巴克這樣的連鎖咖啡品牌,還是Seesaw、Manner、鷹集、魚眼這樣的精品咖啡品牌,雲南豆都正在成為其菜單上的一個選項。
在零售咖啡領域,有捌比特這樣年銷量過千萬的品牌持續深耕,有三頓半、永璞這樣的新潮品牌持續關注。
而「守味雲南咖啡」是天貓和聚划算的一個長期活動,聯動20+咖啡品牌在線為雲南咖啡助力,聯合雲南省商務廳成立雲咖直播中心,連線雲南省保山市商務局副局長助陣聚划算直播間,解密雲南咖啡咖農背後生活。
「守味雲南咖啡」活動
以後每年12月~3月的雲南產季,天貓咖啡衝調類目負責人塗偉城都會帶領一線咖啡品牌到雲南採購,從需求端幫助雲南咖啡加快精品化的步伐。
塗偉城還發起了一個「千咖計劃」,即幫助1000位雲南咖啡人創業。淘寶大學的講師、淘寶明星賣家,會從品牌打造、店鋪運營、包裝設計等方方面面,對雲南咖啡人進行公益培訓。讓處於價值鏈底端的咖農們,擁有直面消費市場的能力。
線上和線下的品牌們正在齊發力,向消費者共同講解「雲南的故事」。
大品牌的豆單上,都多了一款雲南
總體來說,跌跌撞撞的5年精品化之路成果初顯。
雲南咖啡,從不好意思擺到檯面上賣,到大小咖啡品牌,都在致力出一支自己的雲南豆;從在國際上鮮為人知,到現在「中國的味道」在國外被作為獵奇口味。
2015年
SeesawCoffee開始在國內的門店使用雲南豆,目前23家門店都有用雲南豆,雲南豆的佔比達到30%。「黑茶雲南日曬」手衝產品,點單率超過哥斯大黎加,成為店裡的爆款。
2017年
星巴克推出第一款產自於中國的單一產區咖啡豆——星巴克雲南咖啡豆。
星巴克首款雲南咖啡豆
2018年
英國的精品咖啡品牌Square Mile,首次在門店推出了「中國味道」雲南單品,並沿用至今。
2019年
年營收1200萬的捌比特咖啡,三分之一的銷量來自雲南的掛耳、咖啡豆,加在一起有10~15噸。
2019年11月
澳洲金豆杯咖啡烘焙大賽,雲南咖啡豆擠進了這個國際競技場,代表雲南咖啡一舉奪下第1類、第2類、第9類和第11類共計7座銀獎。
2019年聖誕節
MannerCoffee上海商城店,雲南豆銷量飆升,因為很多外國顧客,回國時都把雲南豆當成伴手禮。而雲南單品手衝,一直是MannerCoffee門店手衝系列的TOP3產品,雲南豆消耗量佔比達到20%~25%。
「對於大眾市場來說,雲南咖啡在盲測和日常飲用中,品質和穩定性優於哥倫比亞、瓜地馬拉,我們的雲南豆也多用來替代這些豆子。」 MannerCoffee創始人韓玉龍告訴我。
關於雲南豆的口感,捌比特咖創始人闞歐禮這樣看:「說雲南豆不好的消費者,不是喝出來不好,是怕別人說不好,生存不貴,炫耀很貴,所以我們需要用故事和包裝,用鮮活的人物,獨特的處理法,讓消費者覺得雲南值得嘗試。」
在情懷和責任的驅動下,無論是咖啡品牌,還是電商平臺,以及頂流主播都在幫雲南講故事,雲南豆的存在感正在一點點強化。
但從目前精品率不到5%的雲南咖啡現狀來看,這條路還很長很長。
百年老店與創業公司
雲南距離世界精品咖啡產區,還有多遠呢?
相比於有百年,甚至更長種植歷史的巴西、衣索比亞、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等產區,雲南咖啡如果從1989年開始算起,也不過區區30年發展史,而精品化之路,不足5年。
正如闞歐禮所說:「這是百年老店和創業公司的區別。」
對雲南來說,缺乏消費者認知、樹種單一、卡蒂姆抗病性減弱、人工成本高、機械化採收難度高、缺乏統一的分級標準、小散戶多穩定性差,仍然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雲南咖啡,更像是「創業公司」
但不得不說,雲南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創業公司」,5年精品化取得的成就,對農業來說,已經是N倍速了。
1、雲南作為咖啡生產區,身處最具潛力的咖啡消費國.在國內,它可以替代巴西和哥倫 亞 ,擁有更 的性價 。在成本、運輸、新鮮度、穩定性上等指標看,「雲南有十足機會成為下 個精品咖啡 產區。」陳單奇認為。
2、雲南有地理優勢.作為中國最 的咖啡產區,物種豐富,地貌獨特, 個咖啡產區各 具有不同的 微環境,造就其獨特的茶感尾蘊與特殊處理後產 的花果 與 果風味。
3、咖農受教育程度普遍高於衣索比亞等地區,改變認知普及技術更快。技術流和科研是中國的優勢,也是雲南的優勢,厭氧處理、雙重處理、紅酒處理、茶處理等特殊處理法,很大程度提升了風味。
4、國際咖啡品牌,看重中國咖啡市場.進駐國內之後,出於成本和新鮮度的考慮,雲南咖啡是最優選擇之一,間接會推動整個產區的發展。
5、伴隨國家的崛起,在國外,雲南 則代表「中國的味道」,具備社交價值,擁有話題性。
中國的咖啡師,誰沒有個夙願要找一支好雲南?
中國的消費者,誰不願意支持自己國家的咖啡?
不管是平臺、組織、品牌,還是咖啡愛好者,對雲南咖啡的支持,都有一腔熱血。但對於雲南咖啡來說,過多的「扶持」和「傾斜」並不見得是一件百分百的好事。
沒有品牌僅靠講故事就能長青。直面殘酷的市場競爭,才能讓雲南咖啡更能打。
雲南咖啡,必須真正扎紮實實,從品種到土壤,從種植到採摘,從後期處理到烘焙,從萃取到杯測,每一步都讓自己躋身國際咖啡市場的價值體系中,才能真正成為世界精品咖啡產區的選項。
這是我第二次寫雲南咖啡的稿子。(傳送門:誰說雲南咖啡不行,我跟誰急)發展到今天,雲南咖啡需要的不只是情懷和熱血,更是理性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