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三大黃金水路之一的「鷺江夜遊」為何門庭冷落,難成氣候?「珠江夜遊」和「浦江夜遊」在幾年前也是名不見經傳,為何卻能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成長為廣州、上海的城市名片,為城市帶來巨大的人氣效應?
「鷺江夜景缺乏整體規劃,顯得零散、隨意,與現代化海上花園城市很不匹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現階段,鷺江夜遊對大多數遊客來說,難有吸引力。」
記者調查
夜景單一、零散、寂靜
林小姐,海峽衛視編導,曾參與《飛越海西》大型紀錄片的拍攝,從空中俯瞰過廈門。「從空中看,廈門的城市夜景相當迷人,夢幻而迷離,但是,乘遊船從海上看,廈門有點『黑』,夜景單一、零散、寂靜。」
同時體驗過 「珠江夜遊」和「浦江夜遊」的林小姐認為,浦江岸有著國際大都市氣息的高樓大廈,珠江岸也有各種標誌性建築,並且都打造得流光溢彩。而鷺江岸,雖有一些標誌性建築和賣點,譬如鼓浪嶼、大橋、碼頭、無人島嶼,卻「黯淡地沉浸在夜色中,即便有些燈光,也多是紅白兩色,不會說話,缺乏創意和造型。」
「『鷺江夜遊』,說是鷺江,其實是海。海面不比江面,它太寬了,如果沒有足夠的、動態的夜景燈光,它就變成一片漆黑。」廈門波賽東海上旅遊有限公司畢經理說。
導報記者體驗發現,遊船從輪渡碼頭開出,往白城方向行駛,左邊是鷺江道,幾棟高層建築勾勒出輪廓,但顯然,必勝客、麥當勞、上好佳……幾個大幅廣告招牌的燈光更像主角,顏色搶眼;右邊是鼓浪嶼,除了八卦樓和鄭成功雕塑明亮的燈火外,整個島嶼籠罩在昏暗的夜色中。
往前,氣勢恢宏的演武大橋似銀色長龍,但右邊黑壓壓的海水,只能遙望到漳州招銀港零星的燈火撒在天際。調頭,往海滄大橋方向。海滄幾個樓盤在燈光中顯出了氣勢,但左邊海面幾個小島——— 猴嶼、鱷魚嶼、兔嶼、火燒嶼,黑得就像幾個小山包。前方銀色的海滄大橋、杏林大橋逶迤海面,卻落入俗套的均是銀白色。
導報記者錯愕發現,沿途經過的幾個碼頭——— 和平碼頭、國際郵輪碼頭等,竟然都「失明」了。只有些許燈光勾出輪廓,碼頭頂上的幾個大字卻「消失」在黑暗中。
「鷺江夜景缺乏整體規劃,顯得零散、隨意,與現代化海上花園城市很不匹配。」採訪中,很多業內人士都認為,「現階段,鷺江夜遊對大多數遊客來說,難有吸引力。」
缺乏吸引力,遊客多「高齡」
11月16日晚,導報記者在「波賽東6號」邂逅一對臺灣夫妻。
78歲的藍欽銘和其75歲的太太,在遊船二層靠窗的位子坐著。兩人戴著口罩,很安靜,一直看著外面的夜景和海面,不吃小點心、不喝茶、不說話,就這麼一直靜靜看著。
他們是第三次來廈門,第三次體驗「鷺江夜遊」。
20多年前,夫妻倆第一次來,那時「鷺江夜遊」很紅火,「幾乎沒有夜景可看,黑黑的海面,我們就在遊船上坐著,吹吹風。」第二次是7年前。「每次來,晚上搭遊船,就可以看到廈門的變化,這些年越來越漂亮了。」
藍先生攜藍太太,走遍了全世界116個國家,見過了太多的景致,但他們依然覺得,廈門的夜景「很美、很寧靜」。
然而,藍先生所喜歡的「寧靜夜景」,並不被年輕人接受。上船後,23歲的戴小姐就一直在「閒逛」,嘗了碗海蠣面線,看了會演出,在甲板狂拍一陣之後,回到艙內,有些百無聊賴。「兩小時的行程,如果夜景沒有持續性的亮點,很容易讓人疲勞。」
連日來,導報記者在遊船上隨機採訪了數十位年輕乘客,他們顯然對夜景有著更高要求。「夜景太靜,缺乏吸引力」成為共識。
藍欽銘夫妻是隨旅遊團而來,一行16人,年紀都不輕,最小的也快40歲。導報記者觀察發現,遊船上,中老年人佔了很大的比例。藍老說,下次來廈門,還會選海上夜遊;小戴卻搖頭,「下次不會再來了,還不如重慶兩江夜遊來得絢麗多彩」。
客戶結構具「極強依賴性」
數據顯示,目前,「鷺江夜遊」的客戶群,團隊客佔了60%以上,酒店散客30%,企事業單位和廈門本地居民僅有10%。
在團隊客中,入境遊客佔了一半,大多來自東南亞,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最多。「旅行社向他們推薦海上夜遊項目,一般都會同意,他們比較喜歡這種悠閒的遊覽方式。而內地遊客寧可逛街,也不願搭遊船,他們更喜歡走馬觀花,到此一遊的感覺。」一位業內人士說。
他分析,「鷺江夜遊」的這種客戶結構,「有極強的依賴性」,過於「依賴」團隊遊客,特別是入境遊客量。很顯然,這極大制約了其市場份額的擴大。廈門去年接待的旅客人數是2500萬,其中入境旅遊者僅136萬。廈門不是一線城市,不像上海、廣州能夠有那麼巨大的境外遊客量。
「『鷺江夜遊』要想打開廣闊的市場,就必須想辦法吸引國內遊客和廈門本地居民。」一位旅行社負責人認為。
沒有規模,難成市場效應
「做生意最怕別人來分蛋糕,而在『鷺江夜遊』上我們卻希望有很多人進來。」波賽東畢經理說。
目前僅有一家船東的一艘遊船經營夜遊,波賽東準備了另外4艘隨時待命,卻一直未派上用場。夜遊市場顯得愈加冷清,「沒有規模,難成市場效應」。畢說,如果有別的船東進來,海上遊船多了,流光溢彩水上遊走,本身就成了一道風景,自然會吸引更多遊客。
現實是,曾經營過夜遊的「眾前輩」前僕後繼撤出、虧損連連、市場低迷,有誰會這時入行?這就像一個怪圈。
「來廈門10年,我還不知道廈門有 『鷺江夜遊』項目。」已經定居廈門的郭小姐說。事實上,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海上夜遊在廈門本地居民中的知曉率相當低。
低迷加劇萎縮。上海、廣州開闢出專門的夜遊碼頭,碼頭本身就像一個宣傳招牌。「鷺江夜遊」沒有專用碼頭,僅在輪渡碼頭旁設置了上船點。「配套不足,一定程度制約了夜遊市場。」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範本分析
珠江夜遊:廣州旅遊的王牌
「珠江兩岸亮麗炫目的燈光畫卷帶給人們巨大的震撼。燈光景觀不僅僅突出美感和動感,還營造出更富有層次和變化的光影效果,兩岸多幢高樓大廈都穿上了美豔的燈光新裝,一幅幅燈光圖栩栩如生,江上的多座橋梁均增添亮麗的燈飾,搭乘遊船賞廣州夜景美不勝收。」對旅遊規劃頗有研究的南京大學馬遠教授這樣評價「珠江夜景」。
「珠江夜遊」如今是廣州旅遊的王牌產品,把亞運開幕式也安排在珠江之上,足見當地政府對這一旅遊品牌的用心良苦。
事實上,數年前,它曾和「鷺江夜遊」一樣,低迷過。上世紀90年代,珠江夜遊業還在虧損,淡季時,一條遊船僅10人左右。
1997年開始,廣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在眾多場合大力向外國友人推介 「珠江夜遊」,同時加大投入力度,激活兩岸傳統景觀,並新建城市標誌景觀。
2000年之後,政府投資數十億整治珠江,江水重現清澈。隨後,政府陸續投入上億元點亮珠江兩岸的光亮工程,將夜晚裝點得璀璨無比。兩岸還清拆了影響沿岸景觀的廣告牌。2009年數字顯示,僅國慶黃金周7天就接待遊客7萬人次。
浦江夜遊:生動闡釋活力上海
有人說,欣賞浦江夜景,最好的地方不在外灘,而在浦江遊船上。它是遊上海的必選項目。
對上海市民來說,親戚朋友來滬,請他們遊覽往往首選的就是「浦江夜遊」。這裡既有濃厚的上海風土特色,又有濃鬱的現代都市風貌,還有濃濃的歷史文化底蘊。「兩岸美景賞不盡,疑是天外不夜城,飄落人間在海濱」,香港作家王絹這樣評述「浦江夜遊」。
儘管「浦江夜遊」歷史悠久,但也經歷很多波折,一直不溫不火。「浦江夜遊」真正的「發跡」是在2003年之後。據新華社消息,當年,「浦江夜遊」,是作為上海灘 「最後一塊尚未完全開發的風水寶地」來開發的。「浦江夜遊」旅遊開發也納入了同年的上海市政府的規劃,僅兩岸夜景工程,投入金額就高達3億多元。
為刺激人氣,上海還在黃浦江上組織了一次「浦江彩船大巡遊」活動,作為上海旅遊節的一個重頭戲,沿途吸引了15萬市民和遊客駐足觀看。此外,上海市相關部門經常還會組織各類型演出或施放舞臺煙花,與兩岸燈景遙相呼應。(海峽導報詹文 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