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歌曲中的戲腔到底有何用,從《牽絲戲》和《典獄司》說起
戲腔原本是指唱戲劇時的強調,在和古風歌曲碰撞之後,也產生了不一樣的火花。在演唱富有詩意的歌曲中間,加入一段華麗的戲腔,總會讓人覺得眼前一亮的感覺。雖然戲腔的特殊性,總能吸引聽者的耳朵,唱好戲腔卻不容易。
因為戲腔在現在多指結合流行音樂在古風歌曲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市面上並沒有真正正規的指導教學。到時歌曲裡面的戲腔雖然與正宗的戲劇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也不妨礙互通學習,能有唱戲劇的戲腔來唱古風歌曲,相信也是錦上添花。
在我所能了解的資料中,學習戲腔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首先你得有天賦,就像唱歌不能是音痴一樣,基本的條件還是應該具備的。在練習之前要先知道練習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一口氣變長,就是指吸氣時間短,呼出時間長。
大家也知道唱戲有時候一句歌詞就可以演唱很久,這就是因為伶人的一口氣很長,他的換氣間隔甚至短到讓人無法發現。具體怎麼練氣,這個可以自行搜找到很多相關資料,這裡就不再贅述。今天想講的就是在帶有戲腔唱法的古風歌曲中,我比較喜歡的幾首。
在含有戲腔的古風歌曲中,最出名的當屬《牽絲戲》和《典獄司》。《牽絲戲》的文案故事就是一個演唱木偶戲的老翁在一曲終了之後,將木偶投擲火中取暖。這首歌就以木偶的視角所作,原唱是銀臨和Aki阿傑,其中戲腔部分就是Aki阿傑所唱。Aki阿傑是一個充滿仙氣的女生,出生於一個戲曲之家,她的父母均為地方淮劇團演員。
出生於這個家庭的Aki阿傑自小就有極高的音樂天賦,雖然沒有進科班學習唱戲,但是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了自己對戲腔的理解。如果說銀臨的歌聲讓大家聽到這首歌,那麼Aki阿傑就讓大家對這首歌駐足。銀臨讓人聽出木偶之無奈,Aki阿傑則讓人聽出木偶之傷悲。一唱一和,竟不知說的到底是木偶的故事,還是聽者自己的故事。
《典獄司》原本是同名小說的主題曲,在之後被用為電視劇《老九門》的片尾曲。雖說因為電視劇的熱播,歌曲也被廣為傳頌,其實在這之前,這首《典獄司》就在5Sing原創音樂基地等網站很是紅火。這首歌原唱為音頻怪物,後由眾歌手翻唱。在我認為縱使有這麼多,還是音頻怪物的這版我最為喜歡。
故事是講一個軍爺和一個戲子之間的愛恨情仇,在這個故事裡,戲子歷經千般磨難,萬份艱辛,終究也未能與將軍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這首歌在開頭就由兩句簡短的戲腔告訴聽者,這是一個關於戲子的故事。
在第一段戲腔出現的時候,只覺得戲子心情是平淡的;在中間出現時,已經覺得戲子聲音中有了幾分悽涼;直至最後,結合歌詞可以理解到此時的戲子已經看透所有,竟有點灑脫之味。本是一首盪氣迴腸的古風歌曲,也因為這幾段戲腔的加入,變得百轉千回,更有韻味。
有戲腔的好歌曲還有很多,《狐言》《蘇幕遮》,以及一首由馬天宇所唱的中國風歌曲《青衣》裡的戲腔也值得一聽。說到這首青衣,網易雲音樂裡還有一首由「群星」演唱的女版青衣也別有一番風味,就是不知這個「群星」到底是誰。總之戲腔雖好,也不能亂用。在結合歌詞文案的同時,唱戲腔的人雖然沒有唱戲劇的要求高,也需要對戲腔長發略知一二。絕不能只靠假聲就糊弄過去,聽眾的耳朵可是最挑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