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手機圖鑑上:小米的「門徒」,榮耀三年「上位「
最近手機圈子裡最大的一件事莫過去華為官網的一則聲明,為拯救華為業務將榮耀徹底出售,引起巨大的影響力,對於這樣的決定也是令人唏噓。作為中國網際網路手機歷史上的知名品牌,與小米構成了兩個行業的巨峰,在8年多時間左右了網際網路手機的發展進程。這期間,榮耀和小米的「明爭暗鬥」中成為廣為人知的大眾品牌。如今一紙公告,宣告了榮耀的徹底分開,也宣告著小米與榮耀的8年的「愛恨糾葛」也就此一筆勾銷。
小米「門徒」,榮耀世家
如果說華為賣手機業務,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幹,早在2008年因為移動終端的利潤太低了,任正非就計劃著出售不賺錢的手機業務,但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買家接手就不得不接著幹下去,任老爺子只能在2011年把在無線端的「大嘴」餘承東調回手機終端,負責這塊兒的市場。那時候的榮耀Honor還是華為子品牌之一,充當著華為終端業務實驗田的「角色」。在決定拋棄手機運營商定製模式後,華為的手機業務也需要新的出路,當時小米的網際網路手機模式和粉絲經濟,已經在網上做到口碑爆炸的狀態了,華為就開始謀劃自己的網際網路品牌,按照華為的作風,肯定是要與小米打硬仗的態度。
2011年11月,華為推出了Honor U8860,但是Honor U8860在硬體參數配置和系統UI上還是跟當時的小米1手機有差距。幸運的是,小米1的產能非常有限,給了 Honor U8860生產下去的機會,但這樣的成績跟當初預想的還是有一定差距。
於是在2013 年 12 月,一個非常重要事情出現,榮耀作為華為的品牌正式獨立了。但是當時出現了小插曲: 在這天之前華為官方統一口徑,發布會定性為「華為榮耀新品牌發布會」,但就在當天發布會還有不到幾個小時時候,華為將標題改成「華為榮耀新品發布會」,著實令人匪夷所思。即使如此,後面榮耀依然把12月16日作為榮耀品牌的誕生之日。
而那時候的小米已經在小米2上一舉實現了1740萬的輝煌銷量,僅僅一年半時間,衝擊到國內手機第一陣營,令整個行業都驚愕不已,對網際網路手機開始深入研究了。「網際網路手機」也開始在這一年走進了大眾消費者。1999元買頂級旗艦機的理念深入消費者的心裡,一瞬間米粉的概念也橫空出世,米粉成一個極致發燒友交的獨特標籤。
實際上,與榮耀出生名門相反,早2010年小米創辦時候,還是一無所有的狀態。彼時的雷軍還是跟魅族的黃章還是十分要好的朋友,多次登門拜訪魅族後,在魅族汲取了非常多的「做機」經驗,嘗試資本注入魅族被黃章拒絕後,雷軍才決定創辦了小米科技,這個決定也讓小米充滿爭議,被認為是取經成功後,雷軍是要針對魅族才做手機。
第一年小米沒有推出任何手機,反而破天荒的去先做了手機的系統UI——MIUI系統。對於這樣的決定,在當時還是非常有遠見卓識的,在安卓系統剛出來前幾年,系統的功能完善性不足,對硬體兼容性要求很高,所以系統體驗對硬體要求極高,在國內手機硬體水平不高情況下,用戶的使用體驗普遍不友好,MIUI專注針對國內消費者的優化,同時引領了國產系統UI定製的新潮流。除了MIUI,魅族的Flyme也是當時粉絲們比較喜歡探討的對象,人們更喜歡把小米和魅族進行對比,畢竟早年的榮耀還並沒有走入大眾消費者的市場,雷軍和魅族的故事也更值得去討論。
榮耀向左,小米向右
也是那一年,華為第一次在自己的手機上開始搭載自研的海思麒麟晶片,雖然在那時候處理器的性能不盡如人意,發熱和穩定性都被廣大消費者詬病,但是不妨礙海思成為國產唯一的設計晶片,也奠定了榮耀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的底蘊。
那一年,小米也成立了紅米獨立品牌,並發布紅米手機,小米 1青春版、小米1S都大獲成功,並且已經開始謀劃小米物聯網的版圖。
主打科技型的榮耀和主打性價比的小米,兩個品牌定位內涵不同,最終的命運也南轅北轍,但不妨礙他們後面的發生的故事,並且在長達8年內,展開了一系列「愛恨糾結」的近距離互搏。
成長中的軍備競賽
隨後的2012年到2016年,是國內安卓智慧型手機的爆發期,小米和榮耀也都在經歷著高速成長期,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流量紅利。但是彼此也都在試探地方的底線,在網上兩家粉絲的輿論糾葛很是火熱。雙方從官方到線下粉絲,都是保持了那種針尖對麥芒的摩擦氛圍,並且充斥在整個網際網路手機圈。
根據一些知情人士透露:榮耀品牌獨立之初,其市場策略就是綁定了小米和獨立的紅米品牌,從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和營銷模式上,與小米的產品線品牌紅米高度重合,主攻中低端市場。並且核心的策略就是:針對小米產能不足的問題和飢餓營銷的批評,在產品上保持足夠的競爭力,正面去搶奪小米和紅米的市場用戶。
隨後,榮耀迅速推出了榮耀3C,目標就瞄準了當時的帶有千元「神機「光環紅米1代,紅米手機的推出不到半年,799元超高的性價比顛覆了千元機的概念,基本血洗了中國山寨的千元機市場,成為當時「國民收卷機」,一些華強北做山寨機的唯一的價格優勢也喪失殆盡,在那一年也紛紛倒閉,後來公布的數據,1代紅米手機在後面幾年內總共賣了4460萬臺之多。
把市場上這樣的產品作為對手,還是十分需要勇氣的,死在紅米手下的產品實在太多了。在當時榮耀這次也是孤注一擲的打法了,在外觀與配置上,榮耀3C與當時的紅米手機近乎一致,同時強化華為的品質和更好,定價上也比紅米的799便宜一塊。紅米麵對榮耀步步緊逼,迅速的將紅米降價100元,但是榮耀也降價100元,繼續保持價格上的優勢。在那一年國內兩家大品牌的正面PK,卻把一眾國內小品牌全部乾沒了。
到2013年年底時,小米公布了手機出貨成績——1870萬臺,銷售額達到了316億元。而榮耀獨立的第一年,榮耀3C整體賣的很好,用戶口碑非常不錯,花粉俱樂部也吸引了一大批優質的粉絲。雖說跟當時的小米和紅米的銷量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但是基本實現非常高的增速,未來的前景十分樂觀。
2014年,是小米和榮耀正面「交戰」的高光時刻,雙方線上展開膠著的「營銷撕逼」
那一年小米在手機市場推出了小米4和紅米Note,小米4把304不鏽鋼首次帶入了手大眾話題,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也成為快炙熱口的廣告詞語。
憑藉這兩款產品的發力,根據當時的數據: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調研數據顯示,那一年,小米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超過了6000萬臺,國內市場佔比達到了12.5%,實現了國內市場對三星的反超。
和小米相比,榮耀獨立的第一年也算的上輝煌。其中在榮耀推出了3X和榮耀4X兩款千元機,以榮耀6系列中端手機的聯合發力下,2014年底時:榮耀全年銷量達到了2000萬部,實現了24億美元的營收。
此時,榮耀6搭載的麒麟920系列晶片已經開始凸顯出自研晶片的市場價值,為榮耀賺取了更多國產情懷和品牌溢價,更多相信國產自研晶片一樣可以是高端的和有品質的。
只是,這份輝煌因為榮耀跟隨小米的產品定價和營銷策略,而留下了不少的爭議。
根據後來盧偉冰在微博上透露的內容,就是挑明榮耀在成立之初的各種模仿碰瓷行為。
比如,小米2014年3月發布紅米Note,廣告語為「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榮耀在小米公布售價兩小時前宣布將推出榮耀3X暢玩版,價格瞄準紅米Note增強版,也是搭載聯發科MT6592M處理器,廣告語為 」更美好的事情已經發生「。
按照常規的節奏,小米在4月8日宣布舉辦米粉節,口號為」爽爆了「,榮耀也在同日期定位榮耀狂歡節,當時選擇的口號為」High翻了」 小米舉辦主題設計大賽,口號為」這次,我們整點大的。榮耀也在EMUI系統上舉辦主題大賽,口號同樣採用「這次,我們整點更大的主題大賽」的
不僅是在營銷風格上的模仿,早期小米口號是「為發燒而生」,榮耀就喊為退燒而生的理念; 這種貼身「束縛術」讓小米十分的不舒服,為此也打了很多的口水戰,雙方的高層甚至都捲入其中。
綁住小米策略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雖說兩品牌競爭白熱化,兩家的粉絲也在為此打了不少口水戰,但是還是成功存活下來。
在中華酷聯的四大品牌設立的子品牌中,只有榮耀實現了非常順利的轉型,其他的都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高通「豬隊友」,榮耀上位成功。
小米的這幾年得益於與高通良好的關係,小米保證新產品都是首發高通驍龍最新旗艦處理器,這也是小米能夠快速佔領市場的一大核心要素。但是2015年隨著高通的810出現比較大的問題,許多廠商的驍龍810都被反饋明顯發熱的問題,導致被網友稱為火龍810。
這顆處理導致國內包括小米在內許多廠商的產品遭受非議,許多產品被迫放棄投產。
而小米的缺芯的短板被榮耀抓住了反制的小尾巴,麒麟處理器也是名正言順的上位了。
因為高通的失誤,2015年的小米放棄了數字系列的發布,反而將重心放到了紅米2、紅米Note2和小米Note三個產品身上。據一位米粉回憶:
「本身缺芯的小米,在紅米Note2系列上先是陷入了虛假宣傳風波,後又因在衝擊高端市場的小米Note上強推火龍810,以及7月份後在MIUI上強加廣告,導致了小米手機的口碑暴降」。
這些試錯,儘管在2015年勉強讓小米憑藉6654萬部的出貨量,保住了國內銷量第一的位置,但因為缺乏高端火熱機型的撐場,營收相比2014年大降的同時,也為小米2016年的銷量下滑埋下了伏筆。
和小米不同,榮耀因為可以傳承華為自研SOC的特殊待遇,不僅沒有缺芯的煩惱,反而還在一眾高通盟友生病的同時,猛踩產能,在國內市場一路高歌猛進。
其中,在榮耀7、榮耀5X、榮耀4A和榮耀7i等中低端產品的共同發力下,榮耀手機出貨量超4000萬臺,基本站穩了和小米同臺競爭的體量基礎,同時也讓華為以國內市場出貨量第二名的位置,打敗了曾經小米和華為所共同需要面對的對手——三星。
至此,終於剩下榮耀和小米,終於要開始面對面的進行下半場的角逐了,只是未曾想兩個品牌的命運下半場會如此上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