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歷史先河!二里頭遺址宮城規劃與明清紫禁城一脈相承

2021-01-20 騰訊網

二里頭遺址早期道路所見車轍(資料圖)

考古學家常常以道路為切入點,探索古代城市的布局框架。在二里頭遺址的中心區,有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城市道路網——2條南北向和2條東西向的城市主幹道。它們將夏都劃分為「九宮格」結構,在「九宮格」的中央,即為夏都的宮城和宮殿區。今天,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副館長趙曉軍要帶大家看看這些宮室的嚴密布局。

二里頭遺址宮城平面圖(資料圖)

宮城規劃,與明清時期紫禁城一脈相承

到目前為止,已探明二里頭遺址宮殿區內存在著數十座大中型夯土建築基址。在宮殿區的東部偏北處,有東西並列的兩處建築基址。它們修建於二里頭文化第二期,是中國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多進院落宮室群。

其中,東側的3號基址南北長約133米,東西寬約50米,至少由三進院落組成,包括南院、中院和北院主殿,及東、西廡(wǔ)建築基址。5號基址位於3號基址以西,兩者之間以寬約3米的通道相隔,通道的路土下發現有長逾百米的木結構排水暗渠。5號基址總面積超過2770平方米,臺基最上層夯土東西寬約48米,南北長度超過57米,坐北朝南,由至少四進院落組成,臺基的東、西、北側有路土活動面。每進院落包括主殿和院內路土,各進院落的主殿都是用窄牆間隔成不同房間的連間排房,南側多有門道,部分主殿北側有門道,院內有同時期的貴族墓葬。

二里頭遺址5號基址(資料圖)

到了二里頭文化第三期,宮殿區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首先,沿四條大路內側修築起了宮城;其次,宮城內新建起了兩組帶有明確中軸線規劃的大型宮殿建築群。這一布局意味著更為嚴整的宮室制度的形成。

宮城總體呈縱長方形,面積達10.8萬平方米,一直延用至二里頭文化最末期。宮城四面圍牆由夯土版築而成,東、北城牆呈直角相交,宮城東牆上已發現宮門2處,跨建於宮城南牆上的7號基址可能是宮城正門的門塾遺蹟。這是目前可確認的我國最早的宮城遺蹟,其規劃與明清時期的紫禁城一脈相承。這也證明,夏王朝的宮城規劃對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影響深遠。

「朝堂」「宗廟」,沿中軸線對稱分布

二里頭遺址1號宮殿基址平面圖和建築復原圖(資料圖)

經考古發掘,宮城內已確認了兩組大型宮室建築群,它們分別以1號、2號大型宮殿基址為核心縱向分布,都有明確的中軸線。規模最大的1號宮殿基址坐落於宮城西南部,與位於其南大門正前方的7號基址位於同一中軸線,構成宮城西路建築群。1號宮殿基址為一平面略呈正方形的大型夯土臺基,面積約1萬平方米。臺基夯土厚1至4米,夯築質量極佳,周圍環繞著廊廡和圍牆。主體殿堂位於臺基北部正中,凸出於臺基面之上,東西長36米,南北寬25米,面積900平方米,可復原為面闊8間、進深3間,周圍有迴廊的木構建築。主殿以南為寬闊的庭院,面積約5000平方米,可容納數千人甚至上萬人。考古學家推斷,1號宮殿應是夏王發布政令、舉行大型活動的場所,可能為「朝堂」之類的建築。

二里頭遺址2號宮殿基址平面圖(資料圖)

坐落於宮城東部的2號宮殿基址,與位於南大門正前方的4號基址,以及增築於二里頭文化末期、位於其北側的6號基址,構成宮城東路建築群。2號宮殿基址疊壓於3號基址之上,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73米,東西寬約58米,面積逾4000平方米,臺基夯土最厚達3米。

二里頭遺址宮城東牆(資料圖)

2號宮殿也是由主體殿堂、廊廡、圍牆、門塾和庭院組成。主體殿堂位於庭院的北部正中,略高於庭院地面,基址上有木骨牆和廊柱遺蹟,可復原為面闊3間、四周有迴廊的木構建築。殿堂前有供上下出入用的臺階或坡道,殿旁有兩個較大的燒土坑,可能與「燎祭」(用火燒燎犧牲、貢品的祭祀行為)或「庭燎」(燃柴照明)有關。考古學家據此推斷,2號宮殿可能為「宗廟」之類建築。

宮室結構,體現王權至上思想

1號、2號這兩組南北有序排列的宮殿建築群綿延長度均近200米,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的中軸線規劃的大型宮室建築群。這種布局結構,也與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和《尚書·顧命》所提及的建築結構基本一致。

二里頭夏都時期,多進院落宮室群和中軸線規劃的大型宮室建築群首次出現,開古代都城規劃之先河,代表著夏代政治和宗教權利的高度集中。同時,反映國家政務治理的宮殿和祭祀祖先的宗廟均已出現,表明宮廷禮儀和祭祀禮制已成為當時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均被後世王朝所沿襲。(洛報融媒記者 智慧 實習生 王奕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二里頭遺址開館在即:打開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碼...
    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中國最早的
  • 鞏義吃喝玩樂匯周週遊: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連日來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開館 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
  • 一起「漫遊」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洛陽偃師翟鎮二里頭遺址區南300米處,是集中展示夏都文化、二里頭遺址、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專題類博物館。序廳通道宛如一條歷史長廊,東西兩側牆面上的大型浮雕,展示了二里頭遺址考古發掘情景及重要出土文物。綠松石龍形器、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牙璋、銅鼎等文物「撲面而來」,讓您感受到濃濃的二里頭文化氣息。
  • 探訪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一個鄉村旁的國家級博物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將於10月19日開館,20日正式對遊客開放。屆時,遇上小夥伴,一起去探秘最早的中國吧! 小編於近日提前探訪了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先一起來看看吧!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二里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 這次是因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公園
    遺址公園內為啥要規劃一處溼地景觀?趙海濤解釋:「根據研究,當時的二里頭夏都位於古伊洛河北岸的一處高地上,所以在建設遺址公園的時候,就根據考古發現和研究情況,復原了一部分水面,並儘可能復原出當時的環境,為觀眾理解當時建都選址的條件帶來一個直觀的印象。」
  • 中國最早的「紫禁城」、夏朝文化密碼...3天後,世界將驚嘆河南
    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遊玩攻略
    在這近百座博物館中最值得介紹的就是於2019年10月20日起對外開放的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啦!本文為「享遊洛陽」為您帶來的關於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多方面的介紹及遊玩攻略,閱讀全文大概需花6分鐘。,系統展示了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歷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幕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偃師市翟鎮鎮,總佔地208畝,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相當於4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等。二里頭遺址是如何被發現的呢?為什麼界定為夏代晚期都邑?該遺址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佔據什麼樣的地位?這些問題都將在神秘的第五展廳(世紀探索)中找到答案。— 千年文化同根,歷史軌跡帝都尋 —
  • 與歷朝皇宮相比,明清紫禁城原來那麼小?
    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乃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城,有著近五百年作為皇宮的顯赫歲月。似乎比秦鹹陽,漢長安、洛陽,南朝建康,隋唐長安都要長久和輝煌。很多人都去過故宮,都會被故宮的金碧輝煌、綠瓦紅牆、高閣大殿彰顯出來的皇家氣度所折服,以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座皇家宮城。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文創商店開業啦
    近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文創商店正式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業。這家文創體驗店由洛陽禮物研究院打造,圍繞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館藏資源設計推出文創產品,致力為廣大和景區遊客提供一個慢生活、品文化、淺嘗歷史長河的地方。
  • 新作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若本建築工作室
    經過六十年來持續不斷的考古發掘,現已探明二里頭遺址擁有迄今所知我國最早的城市幹道網、最早的宮城和宮室建築群、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和最早的綠松石作坊等多項「中國之最」。遺址現存面積約300萬平方米,是當時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大的都邑聚落,也是迄今可確認的中國最早的王國都城遺址,被學術界認定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遺址,是研究中國早期國家起源和文明形態的重要對象。
  • 二里頭遺址:生動呈現最早的王朝文明
    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  今日,我國文物事業發展又迎大事、喜事。洛陽偃師,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同步開園,中國最早的王朝圖景得以生動呈現。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開放,是1959年二里頭遺址被發現以來新的裡程碑。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熱度高
    昨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人氣爆棚。雙節期間,大批市民遊客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參觀,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時,購買特色文創產品。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已經成為洛陽新的文化地標。助力洛陽叫響「東方博物館之都」這張新名片。
  • 二里頭遺址數字館揭曉答案
    二里頭遺址數字館揭曉答案 2021年01月12日 20:07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2021年1月1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數字館正式對外開放,該館是在原遺址博物館的基礎上全新打造的數字展館
  • 雙語研學|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 用英語講歷史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簡介》Introduction of Erlitou Site Museum of the Xia Capital  裡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國家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目前設置五個基本陳列展廳。基本陳列展廳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紀探索」三部分,系統展示了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歷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藏品類型涵蓋青銅器、陶器、玉器、綠松石器、骨角牙器等,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形成規模和體系。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要開館了!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位於偃師市翟鎮鎮四角樓村南,北距二里頭遺址保護區約300米,南距偃師古城快速公路約200米。  博物館總佔地238畝,規劃總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等,滿足博物館文物展示、文物館藏、文物科研和觀眾遊覽休閒等綜合性需求。
  • 河南文物之窗 | 二里頭遺址③
    諸多遺存的發現及多種科技手段的深度參與,為全面、深入揭示二里頭遺址的重要內涵和價值提供了重要支撐。已發現的四條大路位於宮殿區四圍,呈井字形。大路最寬處達20米左右,相當於現代公路的四車道。其圍起的空間恰好是勘探發掘所知大中型夯土建築基址的集中區。這一道路系統既是交通孔道,又起著分割城市功能區的作用。車的出現,在東亞歷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 保護二里頭遺址 傳承中華文脈
    在這裡發現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承上啟下的玉禮器群,以及綠松石龍形器等特殊「重器」,表明獨具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特質的王朝禮制已經形成。  一個個「中國之最」,前無古人,開了諸多制度的先河,具有劃時代意義,續寫著二里頭的「王朝敘事」,成為打開中華文明起源的「鑰匙」。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發布最新公告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關於再次調整參觀限流人數的公告為積極響應文旅部通知精神,結合近期疫情防控形勢要求,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自2020年8月5日(本周三)起,每日預約參觀人數由3000人上調至5000人,額滿為止。觀眾需提前一天(含當天)在夏博官網或夏博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上榜!2019年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 孟媛)5月18日,大河網政務記者獲悉,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終評結果正式公布,共評出特別獎、精品獎、優勝獎、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以及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五個獎項,其中,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