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什麼人類不吃大王酸漿魷魚?能吃嗎?
既然是魷魚,搞燒烤蘸芥末吃不成問題吧!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比較簡單,分析一下大王酸漿魷魚的基本特點,就能搞清楚這種魷魚人類能不能食用了。但但問題描述中的「如果動物吃了有毒的東西,人類再吃就會中毒」這種說法就有些籠統了,比如眼鏡王蛇主要以其他蛇類為食,但是包括毒性極強的眼鏡王蛇在內的所有蛇類,只要去掉頭部和五臟食用基本沒啥大問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蛇肉雖然好吃,但建議最好食用人工養殖的,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經過檢疫的蛇肉,萬一這些蛇是誤吃了耗子藥毒死的老鼠就悲催了,另一方面是蛇屬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是人類的朋友,而且由於森林被過度開發和人類的過度捕殺野生蛇資源已呈下降趨勢。
下面我們再回到人類為什麼不吃大王酸漿魷魚以及這種魷魚到底能不能吃這個問題上來。
大王酸漿魷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體型長約10米,比大王烏魷略短,但是體重要重一些,主要生活在南極洲大陸300-4000米深的海域,有時也會向北活動在非洲大陸南端海域。
由於大王酸漿魷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高緯度較深的海域,而這樣的環境下對於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技術來說,不僅很難對其進行批量捕捉,就連想要弄到一些完整的標本都比較困難。因此不是人類不吃大王酸漿魷魚,而是根本吃不到。
人類想要吃大王酸漿魷比較費勁,但對於生活在同海域的抹香鯨、睡鯊等海洋動物來說,大王酸漿魷卻是它們菜譜上一道叫「隨便」的菜(不過偶爾也有大王酸漿魷和大王烏賊打敗抹香鯨的時候)。
雖然人類直接捕捉到大王酸漿魷的機會比較少,但是有一種叫做「龍涎香」的東西想必很多人都不太陌生,這是一種用來做香水的定香劑,而且價格不菲,其實質是抹香鯨的「排洩物」。
龍涎香實際上是魷魚、章魚等動物被抹香鯨吃掉以後,其喙骨部分難以消化便被鯨腸道中的油脂和分泌物包裹,然後經過生物酸的不斷侵蝕和微生物的分解,最後被「嘔吐」出來,在海水的漫長的作用下由剛排出來的淺黑色逐漸變成灰色、淺灰色,最後變成白色且加個高昂的龍涎香。這種東西據說有人曾在浙江溫嶺的一處海邊撿到一個,價值約200萬,所以在海邊玩也要注意喲,說不定也能撿到。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