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點+書+電影=理想宅居生活

2020-12-15 騰訊網

每當心情低落困頓,漸漸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因倦怠而隨波逐流時,食物就是治癒脾胃與心靈的最好良藥。

而閱讀是充實我們精神生活和讓思緒漫遊的最佳選擇,電影則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體驗。

這些都可以為我們平淡的生活添些色彩。

甜點是食物裡最特殊的存在,滿足著我們感官上最豐富的感受。

在巴黎也有一個說法:如果你夠幸運,生活可以被甜點拯救。

到現在,這些令人心情愉悅的小可愛們早已經不僅是法國人的專屬,很多法式甜點早已紅遍全球。

阿信今天將介紹當下5種最具法式代表的甜點和他們背後的故事,另外附贈1種便於在家動手製作的甜品小方,希望可以給在家的日子帶去一些慰藉和陪伴。

Religieuse

修女泡芙 布達佩斯大飯店

修女泡芙是一款歷史悠久的甜點,50年代在巴黎正式問世,創造者是當時的一位冰激凌師Frascati,他將一大一小兩個泡芙上下相疊,中間和頂端用奶油糖霜固定,並以奶油滾邊,做出一圈如修女服白色衣領般的裝飾,相傳就是因此得名「修女泡芙」。

看過《布達佩斯大飯店》的人,想必不會忘記阿加莎做的那些拯救生命的甜點,而那甜點的原型就是修女泡芙。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出現修女泡芙的畫面

Macaron

馬卡龍 絕代艷后

馬卡龍最早出現在義大利的修道院,一位名叫Carmelie的修女用杏仁粉做了一種小圓餅,也就是馬卡龍的前身。

1533年,隨著佛羅倫斯共和國公主與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結婚,義大利的飲食文化也被帶到了法國,當然也包括這款小圓餅。

20世紀初,巴黎的一位甜點師對杏仁小圓餅進行了改造,將甜美的膏狀餡料夾入兩片圓餅之間,於是形成了如今所見的馬卡龍。

在電影《絕代艷后》中,最經常出現的鏡頭就是各式各樣的精美點心:馬卡龍、奶油蛋糕、果凍、泡芙……看得人食指大動。

《絕代艷后》甜點鏡頭

Opera

歐培拉

歐培拉在法文中為「Opéra」,意為歌劇院,所以歐培拉蛋糕也稱為歌劇院蛋糕。

相傳是因為此款蛋糕外形方正,表面還有薄薄一層黑色巧克力,很像法國歌劇院的大舞臺;也另有一說稱,創造出歐培拉的店鋪就在歌劇院旁邊,所以成為歐培拉。

傳統的歐培拉蛋糕共有六層,三層浸過咖啡糖漿的杏仁海綿蛋糕、兩層咖啡奶油餡和一層巧克力奶油餡,最後還要淋上光可鑑人的鏡面巧克力醬,一口下去多層豐富的口感,就如同在看高潮迭起的歌劇一樣。

Mont Blanc

蒙布朗 東京大飯店

也稱法式慄子蛋糕,最早是以慄子泥為主原料,生奶油為配料,後來又發展出巧克力,香草等各個口味的蒙布朗。

它的外觀是以阿爾卑斯山最高峰勃朗峰為原型,因為山頂常年積雪,只有秋冬樹木枯萎才顯露出褐色,而慄子剛好在秋天成熟,慄子泥的顏色與秋天的勃朗峰很像,所以用此峰命名這款慄子蛋糕。

前陣熱播的日劇《東京大飯店》裡也有這款甜點,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Madeleine

瑪德琳 《追憶似水年華》

也稱貝殼蛋糕,在法國,瑪德琳經常作為孩子下午吃的小點心,以及公司工間休息時的小茶點。

Madeleine 在法國是一種象徵回憶的甜點,關於它,法國人有說不完的故事。

法國大文豪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曾在他的長篇巨著《追憶似水年華》中曾多次描寫瑪德琳蛋糕,他稱瑪德琳是一種豐腴、性感,但褶皺缺陷的嚴肅並虔誠的小點心,總是能勾起他腦海深處的記憶。

《追憶似水年華》中有一段關於瑪德琳的描述:

「起先我已掰了一塊「瑪德琳」放進茶水準備泡軟後食用。帶著點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顎,頓時一陣顫慄穿過全身,我注意到我身上發生了非同小可的變化。一種舒坦的愉悅感似一種暖流傳遍全身,我感到超塵脫俗,卻不知出自何因」。

自此,普魯斯特的瑪德琳成為了一種隱喻,象徵著我們努力想要尋回的回憶,以及僅存在於回憶中的那些人和事。

儘管頂著如此的光環,瑪德琳的做法卻非常簡單,只需要把低筋麵粉、黃油、雞蛋、檸檬皮碎屑、糖混合到一起,再擠入模具中烤制即可。

正因為如此易操作,她幾乎是甜品愛好者入門必做的一款點心。就像萬物繁簡皆美,瑪德琳的美是原始的美。

瑪德琳製作小方

···食材···

雞蛋/2個

細砂糖/40克

低筋麵粉/60克

泡打粉/2克

黃油/100克

檸檬/1個

···製作步驟···

1. 將雞蛋、細砂糖混合均勻。加入篩好的低筋麵粉和泡打粉。

2. 拌均後倒入黃油和檸檬皮碎屑,放入冰箱至少2小時。

3. 烤箱預熱180度,將瑪德琳模具均勻刷上一層稀釋好的黃油,取出冷藏好的混合液,倒入模具中,移至烤箱,烤制約20分鐘即可。

瑪德琳要趁熱配著茶吃,涼了半晌的瑪德琳神色憔悴,口感生硬無彈性。拿起一塊輕輕蘸浸在茶水中,吸飽了茶香中和了本身的甜度,同時也增添了味覺層次。

甜點就是有這樣的魔力。我們萬般掙扎,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不確定生活中的這點甜。

甜品,是日復一日生活的小小放縱,是拼搏之後的溫柔犒賞,現在你也可以刻意刺激多巴胺的釋放,讓你繼續所向披靡,無人可擋,難怪,全宇宙的人都在吃甜品。

日子還要繼續,奮鬥也需不停。我們都一起再堅持一下吧,人生雖苦,好在還有甜品可以吃。

互動話題

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的一件事?

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聊聊:)

最後希望每一位都能健康平安

武漢加油啊!

我們是團結的 我們在一起

-End-

編輯:Yoyo

2020.2.15

更多經典書單和深度好文

歡迎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公眾號

「在看」,給阿信加雞腿

相關焦點

  • 全國十大網紅酒店——貴州樸語山居野奢度假酒店
    林海、峽谷、奇石、山巒疊翠雲海、晚霞、星空、無盡視野借山而居 歡喜而生野奢生活 自在本心樸語山居位於貴州黔南州淨心谷景區翁臺村而後,在樸語集團的擴建及改造下,「小萌宅」成功變身為「大山居」。至此,樸語山居橫空出世。
  • 馬寅| 我理想的山居生活
    這些年營造阿那亞,總在海邊生活。但心裡的山居夢一直都在:要是能在山裡也建上這麼一個社區,有山林沉靜,也有人間溫情,多好啊。尋尋覓覓這幾年,很欣慰,終於等到了金山嶺。這是一塊富有神性的土地,處於群山、森林和長城的護佑包圍之中,風景清奇秀麗,人文底蘊厚重,這是一個能讓生命奇蹟發生的地方。
  • 伴山而居,理想生活只為少數人擁有
    自古以來中國文人雅士就有「醉臥茅堂不閉關覺來看眼見青山」的情懷依山而建,親水而居是古代先賢富賈之首選古往今來,山居生活是一種境界,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縱觀世界,美國比弗利山莊阿爾比斯山脈別墅群再到香港半山
  • 不上班、不上學、不出家門:「宅」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嗎?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宅著,並不代表他們孤僻、頹廢,或與社會脫節,他們只是把「宅」當作一種享受自我的生活方式。今年年初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的「宅一族」年齡集中在18-34歲,以大學生和職場新人為主,多數位於北上廣等大城市。或許是因為平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人即使到了周末或節假日也不願意走出家門,只想待在自己的小空間裡消遣放鬆。另外,不出門也可以減少一部分消費,節省開支。
  • 宅家裡什麼滋味?你喜歡宅家裡嗎,宅家裡又都幹些什麼?
    宅家是什麼滋味,這得因人而異吧,有些人喜歡宅家裡,覺得宅家裡就特放鬆,特愜意的那種;有些人不喜歡宅家裡,覺得宅家裡就憋得慌。而我屬於前者。宅家裡是我最喜歡的事之一,另外宅家裡我也喜歡做點小吃,弄些甜點,或是泡上一杯花茶,再翻幾頁自己愛看的書,邊看書邊吃些甜點,再品上一壺花茶,感覺這才是真真實實的生活,特別有煙火氣息。下面是我最喜歡弄的一些小甜點,簡直美味得不要不要的。
  • 庫比Kribee多功能鍋,實現宅家美味生活新理想
    受疫情的影響,宅家生活成為了2020年的年度主題。當下國內疫情已逐漸好轉,但宅經濟發展勢頭依然不減,如何讓宅家生活更加舒適多樣化,已成為當下年輕人首要考慮的新課題。更懂年輕人的網紅品牌庫比Kribee,推出了一款多功能料理鍋 ,以年輕一代時尚簡約、輕趣高效的風格為理念,實現了用一隻鍋子打造新意宅家餐廳的青年生活理想。
  • 《我的宅家日記》告訴你電影人宅家都在幹啥
    1905電影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下,「宅家」成了全民日常。電影人在做公益、鼓勵前線醫護人員的同時,也同你我一樣,開啟了「宅家」的日子。在雲復工的當下,他們做飯、健身、帶娃、陪寵物等等,構成了一個個微小的慢綜藝。
  • 從陳淳宅居環境觀其書畫風格 | 【榮寶齋·藝術論壇】
    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除北遊太學四年外,一直生活在家鄉,且大部分作品是在自家宅院中創作完成的。因而對他來說,其生活的宅居環境對其書畫風格的形成有著尤為重要的影響。那麼,他一生擁有幾座宅第?這些居所的環境如何?與其書畫風格有著怎樣的關係?本文就此展開討論。據陳淳書畫的題識,其一生擁有三座宅第:城南草堂、五湖田舍、白陽山居。
  • 一人一鄉 | 鄉居生活,於我而言,是理想,是嚮往,是目標
    就這樣,我們的民宿生活就開始了。直到現在,在我印象裡最深的,還是最開始的這三天。▲ 家常菜其實做民宿的初心,也是自己對鄉居生活的嚮往。可能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小的時候,麥田裡打滾,玉米地裡捉迷藏,地裡隨手扒出來的花生直接剝開吃,帶著泥土氣息的香甜,這些都在我得記憶裡歷久彌新。
  • 信華城·城譽 解密熱勢紅盤背後的生活理想
    或是和閨蜜做個SAP享受全身的放縱shopping、唱K、看電影、約飯應有盡有,晝夜不息休閒娛樂,便捷至極品質社區 悅享美好生活誰不想出了家門就可以逛公園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實現了這一願望學府對望 舉步書香學校離家近,孩子可以多睡會兒項目周邊涵蓋實驗小學、宋城中小學市第九中學商丘市二高、商丘幼師、職業技術學院、大學城等學校就在家門口,不用來回接送省去家長奔波煩惱與教育「鄰」距離孩子上學安心,家長工作放心靜謐舒居
  • 《京都山居生活》|品讀維尼夏「擇一城終老」的詩意生活
    文|三丁小魚乾近日拜讀了梁實秋的《給生活以情調》,樸素平實的文章裡,還是悟懂了他在書裡所寫的:「理想的生活,就是做自己衷心所願意做的事。」於是她搬離了京都市區,在郊區大原縣購入了一所古舊的百年農居,從此過上了與香草為伴的的山居生活。就書名而言,京都、山居、生活,只這六個字,我就決定一定要讀讀這本書。何況書本清雅乾淨的手繪封面一入眼,即讓人感到心曠神怡。這本書並不難讀懂,難的是從書裡去反觀自己的生活。
  • 「黃金周」出去浪太擠了啵~教你宅家如何放大招
    宅家攻略免費送 教你放大招!三兩好友宅家撮頓飯聊天暢談無鬧不歡美滿時光如此易至! 搞臺易至EV3玩玩 八天深居簡出會發黴了吧你就是最大功臣精彩生活如此易至!GET宅家幾大技能這個長假拒絕擁擠假期過後迎接智趣生活讓樂趣和多彩生活易至!
  • 大數據臻選10大品類百件上榜單品,天貓V榜助你實現「理想宅」生活
    炎炎夏日,宅在家裡是很多年輕人共同的選擇。既然選擇了不出門,自然每個細胞都在呼喚舒適。理想的宅系生活自然少不了一個巨大的冰箱,打開門就是滿滿的冰淇淋和飲料,一款不會死機速度飛快的筆記本電腦,一款能夠隨時喝到安全健康水的淨水器,以及宅人們的終極追求——足不出戶能躺一個夏天的舒適床墊。如果選擇讓你宅的舒適、宅出高級的生活必備好物?
  • 龍湖西宸原著溪岸四居洋房 與理想生活欣然相遇
    華龍網11月15日14時訊 洋房,是理想生活的完美載體,在張愛玲的筆下,「洋房是最合理想的逃世地方」,讓時光流轉於精緻洋房中,定格每一天的美好,在林語堂的眼裡,洋房是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西宸原著溪岸四居洋房,承載虎溪河畔生活理想,重新塑回西區人居本源,與理想生活欣然相遇。
  • 零距離湖居生活!解鎖上海2020湖畔生活新範本
    從美國的華盛頓湖、瑞士的日內瓦湖、到英國的昆布蘭湖,無不是世界名宅聚集地,吸引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車王舒馬赫、沙特國王法赫德等一眾王公名流。富人們在城市湖居中,找到了理想和現實的最佳平衡點。在逃離城市喧囂,生活困擾之後,很多人都會選擇去有湖的地方靜靜地呆上幾天,讓萬傾碧波滌蕩身心,尋找使自己舒適和安定的力量。02隨著城市發展,湖水資源愈加少有,臨湖而居也備受追捧。放眼全市的湖居板塊,湖水資源分布較廣,澱山湖、美蘭湖、滴水湖……但在這眾多的湖水,我認為掌形湖更勝一籌!
  • 城投南信天驕觀瀾 | 理想湖居生活 繁華深處的自在歸屬
    從古至今,人們對於「知山樂水」的湖居生活嚮往從未改變,理想生活模式,走不出一座湖的寬度。在鋼筋水泥鑄就的城市森林中,「臨湖而居」的想像卻從未停止。擇居湖邊,是城市中最難得的奢享,更是一種身份的自然流露,從政界翹楚到商界傳奇,從體育名人到影視新星再到偉大詩人,對臨湖而居一直有著一種執著的偏愛。
  • 古代文藝青年的理想生活長啥樣?浙江博物館的明清山水書畫展告訴你...
    "幽居與雅集——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的文士生活"書畫展 攝影:王晗璐 近日,由浙江省博物館主辦,南京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和蘇州博物館支持的"幽居與雅集——明清山水人物畫中的文士生活"書畫展在浙博武林館區三樓書畫廳開幕。
  • 擇山麓一隅,築一葉山居,過素食生活,歸隱田園處,慢下來聆聽內心的聲音
    一座真正屬於莫幹山的房子小徑通幽,清溪如帶,綠竹繞宅「買青山一角,結草屋三間,小徑通幽,清溪如帶,綠竹繞宅」。有山、有水、有竹,還有宅,這想必就是古人最嚮往的清幽隱士生活。「擇山麓一隅,築一葉山居,過素食生活,歸隱田園處」,這便是主人葉子的世外桃源、山居日常。在莫幹山的眾多民宿中,有移植國外文化的「異託幫」,有個人或團體的懷舊式「烏託邦」,還有專業建築師搬來的純現代建築。而對於葉子而言,她只想造一座真正屬於「此時此地」的莫幹山的房子。
  • 咪咕中信書店200本電子書180天免費讀,豐富用戶宅家生活
    隨著返城復工潮的到來,廣大群眾也進入了宅家遠程辦公、14天自我隔離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新階段。為了進一步讓用戶擁有健康、充實的宅家生活,中國移動旗下咪咕中信書店推出「知識戰疫」行動,為廣大用戶0門檻提供200本電子書180天免費閱讀權益,精選健康、防疫相關主題書單,更開通了兌書卡延期180天功能,錯開快遞高峰、保障用戶權益、助力科學防疫。
  • 融創·維多利亞灣:擁海而居,坐擁別樣的生活
    見過了海,才能更加了解生活的真諦。隨著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愉悅,融創以匠心品質打造融創·維多利亞灣,建造高品質海居美宅,於澎湃海景著理想。融創·維多利亞灣於灣海之間,清晨迎接來自海平面的第一縷陽光,一天的美好生活從此開啟,海風裡有著陽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