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8日,龍美術館(西岸館)推出展覽「心不為形役:從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展出近30組古今名家經典畫作,分為「孤舟草堂」、「桃源仙境」、「江南水鄉」、「當下自我」四部分,藉由漁父、草堂、桃源的意象帶領我們走入古人的隱逸世界,再借著明媚的江南水鄉引領觀眾回到當下自我。
今天,請大家跟隨龍小編,走進本次展覽的第二個章節「桃源仙境」,探索仇英、鄭重、朱瑞寧、顧洛、溥儒等描繪的仙境。
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是我國古代隱逸思想的代表作,描寫了武陵漁人亂入先秦遺民的避世之地,那是一個有著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鳴犬吠的世外田園之地,沒有戰亂的人間仙境。明代以前描繪此題材的畫作極為少見,明中晚期開始,以文徵明、仇英等「吳門畫派」對桃源題材以及反映道教思想之仙境題材的畫作增多,在畫面上結合了江南水鄉的元素,文人將故鄉江南融入桃源圖中。
「心不為形役:從孤舟草堂到桃源江南」展覽現場,龍美術館(西岸館),2020,攝影:洪曉樂
「桃源仙境」部分展出了七組作品,其中三組為首次公開展出,包括顧洛、朱瑞寧的《山水人物圖冊》。此冊頁原本有十二幅、二十四頁,顧洛、朱瑞寧各繪其中六幅,皆仿宋元明名家。每幅圖各附圖記一首,同出自當時的名人手筆,一字一畫,煌煌巨製。後來顧洛的畫散失兩幅,故現存共二十頁。書畫家樓辛壺稱讚此冊頁「界線之精,眉目之活,敷色之雅,得仇唐神髓」,為朱瑞寧、顧洛的傑作。
顧洛(1763-約1837)是清代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朱瑞寧為山陰(今紹興)人,兩人都擅長人物、山水畫。尤其顧洛的仕女畫十分著名,設色妍麗,工致精麗。
朱瑞寧、顧洛,《山水人物圖冊》局部,紙本設色,39×69.5 cm×21,清,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正在展出。上為:顧洛《歸去來兮辭》;下為:朱瑞寧《桃源圖》
<< 滑動查看《山水人物圖冊》 >>
仇英《蓬萊仙弈圖》描繪池塘邊敞軒水榭,綠柳掩映,塘中蓮花片片,碧水微波。水榭中兩位高士對坐博弈,全神貫注,另有一人側臥床榻,一手支頤;又有三位仕女,一人執扇,一人伏案,一人取水,整幅意境悠閒雅淡。此《蓬萊仙奕圖》卷與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所藏的冷謙《蓬萊仙弈》在構圖、母題上極為相近。此手卷著錄於《石渠寶笈三編》,有文徵明題跋與文彭題引首,為仇英青綠山水的典型畫風。作為民間職業畫家的仇英繪製此一題材長卷,反映了當時社會思想風潮,「蓬萊」與「仙弈」是道教意象明顯的神仙題材,在明代皇帝崇尚道教最鼎盛的嘉靖年間,凡人可成仙的觀念已經憑藉《蓬萊仙弈圖》與多個摹本的傳播而深入人。
仇英(約1497-1552),擅畫人物,尤長仕女,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他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 。
↓↓ 請旋轉手機查看 ↓↓
仇英,《蓬萊仙弈圖》局部,絹本設色,29×93.5cm,明,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正在展出
祝允明《仿米芾<黃州竹樓記>手卷》,原文為北宋王禹偁被貶黃州刺史時所作的散文《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文章描繪了王禹偁登上竹樓所領略到的獨特風光和雅趣:夏天聽雨聲猶如瀑布環繞,冬天積雪落下聲猶如玉碎清脆,宜撫琴、宜吟詩、宜下棋、宜投壺,這樣的謫居生活,快樂似神仙啊!
祝允明(1460-1526),蘇州人,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被稱為「吳門書派」的中堅人物。楷書師法趙孟頫、褚遂良,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
祝允明,《仿米芾<黃州竹樓記>手卷》局部,紙本水墨,23.7×168cm,明,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正在展出
鄭重《仙山樓閣圖》,將山巒、雲霧、宮觀、蒼松、道士描繪於一扇,構圖精準,可謂「盈尺之間,寫千裡之景」,充分營造了道教仙境靜謐自然之美。飄渺靈動的仙山與素雅穩重的宮觀形成了一種曲與直、靜與動、剛與柔的和諧美。
鄭重的青綠山水取法趙伯駒和南宋「院體」,同時又汲取了明代文人畫秀雅的氣息,使整幅作品形制古雅,賦色清淡,有仙家氣派。
鄭重,《仙山樓閣圖》及局部細節,金箋水墨,18×51cm,明,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正在展出
溥儒《桃花源》也是扇面,將古松、草堂、高山、古寺、瀑布、漁船、漁船集於一扇。溥儒的山水畫無論在表現的技法、形式、以及意念上,皆含藏其文人高潔的氣質以及對漁樵耕讀隱逸世界的嚮往,散發著真切豐富的生命內涵。溥儒(1896-1963)是道光皇帝第六子恭親王奕訢次孫,曾留學柏林大學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住北京,後隱居戒臺寺十年,專事繪畫,以賣書畫自食其力。1949年移居臺灣,次年執教於臺灣師範大學。與張大千並稱「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
溥儒,《桃花源》,絹本設色,19×50cm,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正在展出
此章節除以上五組繪畫作品,還展出了《陶淵明賞菊暢飲圖犀角杯》和《清道光粉彩落花流水遊魚圖瓶》。
犀角杯上刻畫了陶淵明閒坐竹石花間賞菊暢飲的情態,陶淵明辭官回家鄉隱居,在寓所邊種了許多菊花,他又好酒,常對著菊花開花暢飲。落花流水遊魚圖瓶描繪了銀白魚群在水中悠遊的景象,鮮綠的水草與水面上漂流的粉紅花瓣相映成趣,構圖清朗,用色清新可人。唐代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中描寫的景象,似乎浮現眼前。
陶淵明賞菊暢飲圖犀角杯,高11cm,17世紀,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正在展出
粉彩落花流水遊魚圖瓶,高30cm,清道光,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正在展出
原標題:《LONG玩藝兒 | 古畫中的桃源仙境 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