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康定溜溜的城 (唐保安 攝)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
康定,一曲《康定情歌》唱醉了天下人,這座高原明珠,成了無數人追尋的詩和遠方。
時光流轉,《康定情歌》一代代傳唱至今,引領著這座城市的夢想,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
70年,康定人民創造了一個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人間奇蹟,譜寫了一曲曲盪氣迴腸、可歌可泣的壯美讚歌,描繪了一幅濃墨重彩、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
70年,產業旺了,從農牧業的一枝獨秀到旅遊業崛起,工業提質,「三產」融合發展。
70年,城市靚了,從擁擠的「溜溜」老城到開闊的時尚新城,城市大了,道路寬了,更有品位了。
70年,鄉村美了,從髒亂破舊到示範鄉村,有顏值,有內涵,有產業。
70年,村民笑了,從入不敷出到生活富足,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所得。
砥礪奮進70年,情歌故裡換新顏。
盤活山水產業旺 拓出「高原特色」致富路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特色,興一方業。
康定,三山環抱,二水夾流,東部為高山峽谷區,屬亞熱帶氣候,物產富饒,有「康巴江南」之譽;西部為山原地貌,屬高原型大陸氣候,牛羊遍野,是民族風情的典型代表。
康定,資源即優勢,草木皆資本。
群眾喜領產業分紅資金
如何盤活這方山水?康定通過發展特色農牧業、綠色工業、生態旅遊業,念好高原「特色經」,鋪就群眾「致富路」。
宜農則農,宜牧則牧,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崛起。
按照「西山東水」「西大東精」產業布局,康定「成片成帶成規模」培育特色產業,打造五萬畝青稞基地、五萬畝小雜水果蔬菜基地、五萬畝七色藏鄉基地、五萬畝高原特色牧場基地、五萬畝有機蔬菜基地「五個五萬畝基地」。
在折東片區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羊肚菌、蘋果、大櫻桃等發展種養產業。距離市區28公裡的姑咱鎮瓦斯溝村,顏啟超父子發展仙桃產業帶動大渡河沿岸村民種植5萬餘畝;章古村打造大渡河流域果菌藥現代農業產業融合園區;槓江溝、達槓村等村規劃發展蘋果產業5000畝,預計將實現產值上千萬元。
在折西片區重點打造農作物大地景觀旅遊示範區,成片成帶成規模建設從瓦澤鄉經甲根壩到朋布西的特色產業基地,積極探索旅遊業+牧業、旅遊業+現代農業模式。
連日來,康定折西片區7000畝錯季萵筍喜獲豐收,一輛輛裝運車輛排隊等候,新鮮的萵筍將陸續運往成都、重慶、西安等全國各地的蔬菜批發市場。
「我們將按照甘孜州『10+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求,積極探索『種養結合、農旅互動、產村相融』的新路子,打造現代農牧業發展新格局。」康定市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局長楊國勇說。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推進工礦業綠色發展。
康定鴛鴦壩綠色鋰業加工集中區開工
康定水能資源佔全州三分之一,水電、礦產、中藏藥等資源豐富。
近年來,康定有序發展清潔能源、優質礦產,大力培育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特色中藏藥業和民族手工藝加工業,積極探索建立具有康定特色的工業發展模式。
目前,康定已建成水電裝機容量668萬千瓦,形成了鴛鴦壩綠色鋰業園區、新都橋物流園區、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園區、塔公高原犛牛奶業園區4個園區,培育規上企業18家。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62億元,增長13%。
作為大香格裡拉、大貢嘎旅遊經濟圈核心區的康定,因旅遊而名,因旅遊而興。
圍繞「建設國際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康定旅遊大區」目標,多年來,康定立足資源稟賦,把旅遊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加快建設貢嘎西坡、雅拉雪山、跑馬山旅遊項目,建成國道318線康定段最美景觀大道,把康定城打造成5A級國際歷史文化名城。
目前,全市已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4A景區2個、3A景區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個,涉旅企業6000餘家。
近年來,康定榮膺「中國最美縣30強」等多張名片,逐步實現了「從名稱到名片」的華麗轉身。2019年,康定接待遊客9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破百億元。今年9月3日,康定入選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公示名單。
因地制宜,盤活山水,產業興旺,2019年,康定成功創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城市提升家園靚 情歌故裡展新顏
城市建設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能看到一座城市的靈魂和抱負。
70年來,古城康定背靠厚重歷史,擴大城市版圖,提升城市氣質,不斷施展著一個甘孜州門戶、首府之城的抱負。
拉大城市骨架,格局不斷提升。
曾經的康定城區很小,是名副其實的「溜溜城」。上世紀中期的康定城面積不足兩平方公裡,城裡僅有幾千人。
隨著城市的發展,常住人口大量增加,遊客越來越多,城市越來越擁擠,康定新城應運而生。
2008年10月,縣級四大班子及三十多個部門從康定老城統一南遷至新城,高原荒坡上崛起一座新城。從不足兩公裡的「溜溜城」到蜿蜒十多公裡的「長龍」,康定城市格局隨著骨架「成長」。
提升城市品位,刷新城市封面。
老城,曾經破舊的城中村已變成了市民休閒的廣場,狹長的街道從擁擠不堪到人流車流井然有序。
走進街巷裡,曾經雜亂的爐巷變成了規整的示範街區,巍峨的康定門裡藏著當地各色美食;康定城裡曾世代飲用的「水井子」打造成了獨具當地文化特色的遊客網紅打卡點。
入夜時分,康定老城變身高原上星光熠熠的「不夜城」,跑馬山和阿里布果山上一盞盞LED燈次第亮起,問候著歸客或遊人;有「成都春熙路」之稱的溜溜城老街裡,美食、娛樂增添了「人間煙火」。
新城,與老城遙遙相望,展現著不一樣的城市封面。
——建築風格傳統與現代碰撞。現代化設計理念搭配傳統藏族風情元素,碰撞出民族範兒的高級時尚。
——城市地標不斷刷新。鳥巢式的民族體育館,15000平方米的甘孜州民族博物館,沿中軸線打造的情歌公園如詩如畫,開啟了康定城市公園的新篇……
——新城功能更完善。有小學、幼兒園、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功能完善,與老城既關聯又獨立。
從老城到新城,道路寬了、房屋亮了、城市綠了,康定更靚了。康定成功創建為「省級環境優美示範縣城」、「省級衛生縣城」、「第三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近年來,康定市在「以河為軸、南延北擴、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下,高起點、大手筆,以民生需求為出發點,加速老城升級改造,以挖掘民族風情、找尋歷史記憶、重塑康定標誌、體現「康定味道」為重點,加快新城建設,完善功能設施,提升老百姓幸福感。
中心城區「蝶變」,背街小巷「換顏」。如今的康定城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鄉村振興新村美 大渡河流域的「康定樣本」
驅車從大渡河谷蜿蜒盤旋而上,在海拔2400米的山頂上有一個世外桃源村落——康定市色龍村,記者穿過一條幽長的隧道,突然豁然開朗,兩旁山桃與鮮花夾道歡迎,良田美池更添寧靜,遠處的藏式民居錯落有致……
走進王志強老阿媽漂亮的新家,電視、沙發、消毒櫃一應俱全,她反覆強調:「活了幾十年,日子越過越甜,感謝黨的好政策。」
康定蘋果喜獲豐收
色龍村位於大渡河流域高半山,全村僅有38戶150人。2014年,沒有隧道和公路之前,十分閉塞,村裡祖祖輩輩進出都靠一條小路人背馬駝。
近年來,色龍村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全力打造以「古寨村落+農耕田園」風格的藏地原鄉休閒度假地。
「發展生態旅遊的路子算是走對了,現在全村人都是旅遊項目的經營者,大家都嘗到了『旅遊飯』的甜頭。」村支書陳永強說,開園以來,已有5.7萬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實現旅遊收入155萬多元。
今年4月,色龍村被命名為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範村。
同時,在大渡河畔的姑咱鎮上有一個若吉村,依山傍水。以前,村內道路坑窪泥濘、房屋破舊矮小,村民們沒有穩定的產業,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
2018年,若吉村被納入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首批示範村打造,康定市對全村進行整體提升改造為「水澗漁村」鄉村觀光旅遊區。
很快,村子原本破舊的民居變為一棟棟各具特色的農家民宿,村民依託海拔低、光照足、土地肥等優勢發展果蔬產業,遊人來此,可住宿、可野釣、可採摘……
「流轉房屋每年租金5000元,每年房屋入股有一大筆分紅,還可以在這裡打工,雅康高速的全線貫通,遊客量比以前翻了幾倍,日子越來越有盼頭。」最早完成風貌改造的廖福蘭算了一筆帳後,揚起了嘴角。
2019年,康定姑咱鎮上榜甘孜州鄉村振興先進鄉鎮,若吉村榮獲全省鄉村振興示範村。
從色龍村到若吉村,美麗的蛻變只是康定市鄉村振興的縮影。
羊肚菌豐收,村民笑開顏
「我們立足優勢資源,堅持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產業為根實現了富村,五年內全面建成品牌響亮的大渡河康養谷。」康定市副市長楊恆說。
2019年,康定全力推進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首批8個示範點順利開園,累計接待遊客146.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6.1億元。
村美,人富,產業旺,鄉村振興的春風正沿著大渡河吹遍康定。
民生改善百姓樂 脫貧路上不落下一人
初秋的午後,金色的陽光映照著甲根壩鄉日頭村村民旦秋吾熱的藏式新居,熠熠生輝。平坦的水泥路通到家門口,三層樓的小院裡停著兩輛小轎車,樓上房間乾淨、明亮、家具嶄新,冰箱、大電視、WIFI一應俱全。
今年75歲的旦秋吾熱是日頭村最後一戶脫貧戶。曾經,他和老伴只有一個女兒,家裡因缺乏勞動力而致貧。後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旦秋吾熱家修起了大房子,買起了小轎車,家庭年收入達6萬元以上。而他和老伴現在只需要管管家裡的幾頭犛牛,給女兒女婿們做做飯,清閒安逸。
「現在幸福得很!感謝黨的好政策,就是怕身體不好,想多活幾年。」說起現在的生活,幸福都堆在了旦秋吾熱紅潤的面容裡。
世外桃源色龍村
和旦秋吾熱一樣幸福的還有呷巴鄉俄達門巴村74歲的日澤。
幾年前,他家7口人擠在一頂破舊黑帳篷裡,是村裡最窮的人家。
近年來,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進了康定折西高原,日澤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對口幫扶單位分發了13頭犛牛奶畜;村裡引進了企業定向收購日澤的犛牛奶;村子被打造成4A級景區……
如今,在政府的幫助下,日澤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收入。大女兒在國道318旁經營起小餐館;小女兒在景區務工;年底享景區分紅。2016年,脫貧摘帽;2019年,家庭年收入超過20萬元。
福利。有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小兒子享受國家教育扶貧政策;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他蓋起了寬寬大大的新房子……
小康路上不掉下一個民族,不落下一人,旦秋吾熱脫貧了,日澤脫貧了,連最偏遠的吉居鄉也脫貧了。
吉居鄉距康定城區200多公裡,地處雅礱江流域高山峽谷地帶,山高路險,被認為「修路禁區」,在交通制約下,群眾增收難,是康定市唯一深度貧困鄉。
「通公路了,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看到通車。」2018年,吉居鄉一輛輛汽車緩緩開進了吉居鄉各壩村,106歲的老人四郎澤仁與600多名村民高興得像孩子。
「交通通,則一通百通」,企業來了,鄉上開始發展特色產業。次年,貧困戶王阿兄靠務工和產業分紅領到了5萬餘元,全家高興壞了。
電網改造了,徹底告別了小水電;學校翻新了,教室變得多功能化;文化活動多起來了,村民可以在廣場上運動……
2019年3月,吉居鄉通過省級驗收,順利脫貧摘帽。4月,康定市實現貧困縣摘帽,5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912戶11203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雖然脫貧了,但脫貧不脫政策,摘帽不摘責任。下一步,我們將常態落實預警監測幫扶機制,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突出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兩個關鍵』,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康定市委副書記曾維友說。
產業旺,城市靚,村子美,百姓樂……70年砥礪奮進,13萬康定兒女在高原上演繹著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奇蹟嬗變。
巍巍跑馬山,滔滔大渡河,踏著浪漫情歌的旋律,康定必將邁步從頭越,續寫跨越崛起的新樂章!
(李洋 黃曉慶 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