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寫了很多陣法,古代打仗真的是那樣的嗎?

2020-12-24 寫乎

作者:陳二虎

一、《水滸傳》中寫了許多陣法

筆者很小的時候,大約也就小學四五年,從同學手中得到一冊大部頭的《水滸傳》,雖然僅一冊還有些殘缺,但還是一下吸引了我的小心臟,被書中的梁山好漢所吸引,更加被書中那精彩的內容所誘惑,而且書中的一些「戰陣」更是令我有點著魔,原來古代打仗有這多講究,擁有各種各樣的戰陣。

什麼「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三才陣」「四鬥五方陣」「九宮八卦陣」「渾天陣」等等,眼花撩亂的,特別是一百單八將聚義後,樞密使童貫領著八個兵馬都監徵討梁山,宋江好漢排出九宮八卦陣,一隊隊的大將統兵,各有節制,按照陣法,軍容浩大,威風凜凜,那陣勢,「明分八卦,暗合九宮」,「四維有二十八宿之分,周回有六十四卦之變」,好讓人羨慕,並且暗想,這水泊英雄,個個神人一般,那招展的旗幟,那馬分五色的馳騁,多麼令人神往,殺得童貫大敗,休整了一番,童貫也布了一個「長蛇之陣」,卻敗在梁山好漢的「十面埋伏」陣。

更好奇作者是從那裡學來的「陣圖」,有板有眼,說的頭頭是道,金戈鐵馬,磅礴壯觀,真乃「三十六員天罡下臨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間」。

二、宋太祖發明的用兵之道,每戰先頒發陣圖,按陣圖迎戰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歷史逐漸感興趣,也就接觸了許多史料。說來北宋立國以來,最大的威脅來自北方的契丹鐵騎,這讓以步兵為主的宋軍屢屢吃敗仗,而且擁有天險的北大門燕雲十六州又牢牢把控在契丹人的手裡,一來令宋軍無險可守,二來又失去了產戰馬的燕雲地區。

宋太祖趙匡胤最大的心願就是想收復燕雲十六州,據有長城沿線的主要關隘。

為了有效防禦與抗衡契丹鐵騎,宋太祖時就有一個軍校上書,「獻陣圖,請討幽州」。於是,對於北宋君臣而言,戰陣可以戰勝沒有規矩的契丹鐵騎。

這一下令趙匡胤有了一個用兵思路,吸取唐末五代以來藩鎮擁兵自重,大將統兵隨心所欲,就制定了作戰的陣圖,削弱了諸將用兵權,每逢戰事,都要向統兵將領頒發作戰的陣圖,按照要求排軍打仗,不得違詔,這幾乎成了宋軍每戰必敗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事先安排的陣圖,根本不符合戰場環境、地形與敵我雙方的兵力布置,無法應變戰場上的實際情況與突發情況,讓將士被動挨打,是一種自以為是閉門造車的「鬧劇」,也只有老趙家能想出這奇怪的方法來統治「武人」,省得他們擁兵造反,弄出黃袍加身的「大舉動」來。

趙匡胤

三、宋真宗更是喜歡「陣圖」的皇帝

更有趣的是宋太宗的寶貝兒子宋真宗趙恆,自小生活在宮闈之中,從末經歷過行武打仗,兩軍衝殺,卻對「陣圖」頗有「研究」,當上皇帝後,時不時地學學其老子宋太宗,把將校們叫來,諄諄教導地對將校講解一番戰前運用陣圖致勝的方法,乃天下一大奇聞。

天子尚且如此,宋軍與契丹兵馬打仗,勝率可想而知。據說這宋真宗小的時候就喜歡「打仗」的遊戲,自稱「元帥」,帶領一幫皇家小兒與近侍,捉對廝殺,頗有點打仗的天賦。

趙恆幸運地當了皇帝,更是熱衷於「戰圖」,喜歡看手下禁軍按照他的旨意排軍布陣,對閱兵更是有點著迷,並且不止一次表示,親徵河北,與契丹人大戰一番。

歷史上最盛大的一次「閱兵」,也就是「排軍布陣」,就是宋真宗上臺後的鹹平初年,有關契丹人入侵的戰報紛至沓來,宋真宗便任命禁軍侍衛馬步都虞候、忠武軍節度使傅潛為鎮、定、高陽關行營都部署(也就是前線總指揮),富州刺史張昭允為都鈐轄(前線副總指揮),入內副都知秦翰為排陣都監(必須要先排陣,後打仗),萊州防禦使田紹斌為先鋒大將(宋真宗十分看重布陣時的先鋒,他覺得這是取勝的關鍵),崇儀使石普、單州防禦使楊瓊為副先鋒,統軍布防(應該是統軍布陣)。

宋真宗

四、歷史上最盛大的一次閱兵

宋真宗覺得這樣還不夠,就在開封城含輝門外校武場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激勵士氣,安定將心,也是傳遞給契丹人一個信號,俺這兵強馬壯的,大陣威嚴呀。

話說半夜三鼓響起,歸屬殿前、侍衛馬步的二十萬禁軍分別從不同的城門出城,絕對比《水滸傳》中宋江那個九宮八卦陣更顯赫(筆者覺得,老施寫水滸時,那一百單八將聚義後迎戰童貫的九宮八卦陣應該就是從宋真宗這次大閱兵演義出來的)。

宋真宗坐騎黃龍駒,雕鞍金轡,在一隊隊的御林軍「諸班」的護衛下,雄糾糾,氣昂昂地聖駕出東華門,宗室、近臣、文武百官全部戎裝侍從出動,那場面真叫一個震撼。

當太陽緩緩升起來的時候,宋真宗趙恆緩步登上閱兵臺,諸班衛士翼侍於臺後,親信重臣分列左右。

而臺下的二十萬禁軍(說來林衝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是一個不大的小官,頂多正連級,而徐寧的諸班值,卻要比林衝高出許多。諸班是趙匡胤被柴榮重用後一手創建的,是禁軍中的嫡系)分屬諸軍(宋軍的殿前禁軍、侍衛馬軍、侍衛步軍各有軍名)列陣於閱兵臺下。

閱兵的總指揮是殿前都指揮使王超。

王超手握五方軍旗,威風凜凜地站在閱兵臺前沿,揮動手中的旗幟指揮諸軍進退開合,校武場左右各豎起一個高大的瞭望臺,有軍卒站在臺上觀望王超打出的旗語,再揮舞大旗傳達給臺下各軍統兵將校。

當王超的黃旗展招,所有參加閱兵的將士列隊向宋真宗行軍禮。接下來紅旗一動,騎兵列陣前進;青旗一揚,步兵整齊向前。每一次旗幟的變幻,都是金鼓大作,號角齊鳴,隨著鼓點的緩急而變幻陣形,往復三次,王超的手中的白旗高舉,諸軍復位列隊,山呼「萬歲」三次,行拜禮。

閱兵監軍叩拜奏告「陛下聖明,陣堅而整,士勇而厲,請指示。」

宋真宗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手握寶劍,讚美了一番。監軍尋問是否還要演練,趙恆說:「十分好了,可止矣!」

於是,王超遵旨,舉起黑色旗幟,鼓聲又起,左首的軍馬按布置從右面而出,自閱兵臺前出西北隅;右首的軍馬按布置從左面而出,自閱兵臺前出西南隅,有序地退出。

興致勃勃的宋真宗在將校與侍衛的簇擁下登上東華門,望著雄武的諸軍歸營,不由地回頭稱譽殿前都指揮使王超說:「士眾嚴整,戎行練習,卿之力也!」

王超叩首謝主隆恩。

於是,有史料記載的最大一次閱兵結束,也讓老施寫《水滸傳》時得到啟發,玩了不少「戰陣」。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水滸傳》裡寫了很多陣法,古代打仗真的是那樣的嗎?
    作者:陳二虎一、《水滸傳》中寫了許多陣法筆者很小的時候,大約也就小學四五年,從同學手中得到一冊大部頭的《水滸傳》,雖然僅一冊還有些殘缺,但還是一下吸引了我的小心臟,被書中的梁山好漢所吸引,更加被書中那精彩的內容所誘惑,而且書中的一些「戰陣」更是令我有點著魔
  • 古代打仗陣型真的那麼重要嗎?專家:沒陣型豈不是耍流氓
    喜歡看古代兵書的朋友,可能對中國古代十大陣型有所耳聞,評書中描寫的陣法都帶有玄幻色彩,比如楊家將中的天門陣,薛仁貴的龍門陣,都有以一敵百之勢,由於其神奇的威力常常被後人提及,成為聊天的代名詞。古代兩軍對壘真的會擺出不同的陣型?
  • 古代戰場的陣法真的那麼神奇嗎?專家:其實就是一種科學
    古代冷兵器時代,沒有什麼先進的武器,雙方對峙比的是士兵們的硬素質,將領的軍事領導能力,能達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局面,所以軍事計謀很重要,其中排兵布陣的方法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這種陣法其實在很多影視劇中都能看到,數萬人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雖然不懂其中的奧妙,但看上去很是震撼。
  • 古代中國打仗為什麼注重陣法?揭秘:陣法的作用!
    我們經常能從史書上或者武俠小說上還有電視劇上看見古代那些陣法的奇妙,很多不經意的一個陣法就能成為無所不能的狀態,什麼迷魂陣等一些陣法真的被傳的雲裡霧裡的。著名的將軍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這個天門陣就是民間傳說中能夠讓人產生幻覺,或者能讓人發瘋的一個陣法。
  • 古代陣法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封神演義》中能誅仙滅神
    在古代軍事中,陣法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兩軍交戰之時,會先擺好陣法,而後會有陣前叫陣的環節,接下來才是正式對戰,甚至在對戰中也要依照陣法規則進行排兵布陣,什麼位置安排什麼樣的兵種都是有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找到了陣法的原理想出對應的解決辦法,陣法自然就破了。那麼這些陣法究竟有這麼神奇嗎?雖說沒有到小說中能誅仙殺神的地步,但在冷兵器時代,這種陣型還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陣法固然厲害,布陣的人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破陣與布置陣法,本質上都是布陣人的一種策略體現。
  • 古代打仗真是將領單挑,小兵當啦啦隊?為啥小說裡這樣寫?
    基於上述打仗形式,小說裡特別注重大將的武力值排行,以及戰鬥情節的描述。如《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三英戰呂布」,許褚「裸衣鬥馬超」等;《隋唐演義中》也有「十三傑」的排行。三英戰呂布那麼,古代打仗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小說中要這樣描寫?
  • 為什麼古代打仗士兵們不躺下來裝死?
    在很多影視劇裡能了解到古代的戰爭有多麼殘酷,在那個冷兵器時代那可是真刀真槍對著廝殺,雙方參戰的兵力有多有少,戰況也有異常慘烈和非常慘烈,屍首遍地,鮮血四濺。就算到了近現代火槍火炮加入戰鬥,也是異常慘烈。
  • 盤點古代中國打仗的軍陣,陣法究竟有啥用?
    軍陣,一個在古代戰爭中無處不在的詞彙破陣,一段在古典著作和武俠小說中被極力渲染的情節。 中國軍事科學院的專家劉慶在分析了「陣法文化」後認為,這些軍陣已被傳奇化、神化,歷史上的真實軍陣並不神秘。
  • 《水滸傳》中三大陣法高手精彩對決,有一陣法只有九天玄女才能破
    陣法,在中國古代軍事作戰中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嗎,在《三國演義》中,在火燒博望坡這一回中,曹仁就使用了「八門金鎖陣」,結果被徐庶給破了;之後還有「八卦陣」、「一字長蛇陣」、「混元一氣陣」等等……而在《水滸傳》,當然也必不可少的有鬥陣的環節,但是,很顯然,精通陣法的並不多,梁山好漢中僅有一人,那就是地煞星中排第一的神機軍師朱武
  • 古代陣法到底存不存在?傳說中的陣法都是真的嗎?
    我們在一些古代小說中,經常可以看到描述到一些陣法,比如楊家將裡的天門陣,說嶽中的五方陣,連金國人也會擺出金龍陣這樣的陣法。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陣法這東西是否真實存在呢?還是說只是小說作者忽悠讀者瞎編出來的?
  • 中國古代十大陣法 看著簡單卻威力巨大
    中國古代十大陣法 看著簡單卻威力巨大中國古代作戰是非常講究陣法即作戰隊形的,稱之為「布陣」。布陣得法就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克敵制勝。今天簡單陳述下中國古代的十大陣法。一字長蛇陣根據蛇的習性推演而來一字長蛇陣是一種用兵之陣。
  • 有網友問:古代有哪幾大陣法?
    中國古代兵書,陣法在打仗中十分常見,比如封神榜,隋唐演義都有記載排兵布陣,在真實的歷史中,尤其在冷兵器時代,陣法也是一種高等級的作戰戰術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實戰意義。我們必須要說一下,這些真正用於實戰的陣型,其實完全不像影視劇,小說故事裡那樣的花裡胡哨,這些陣型其實只有一些很簡單的要求,要麼極具進攻性,要麼能防禦敵軍衝擊,要麼就是攻防兼備。比較常見的有方陣,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陣法,攻防兼備,圓陣具有較強防禦能力。錐形陣,適合衝擊,能較快突破敵軍。雁形陣,適合用於迂迴包抄敵軍。
  • 古代打仗時真的喝酒嗎?
    經常會在熒幕前看到古代打仗,會有將軍帶領眾多士兵的喝酒,慶功酒,壯行酒,犒勞酒。打贏仗喝酒很正常,但為什麼打之前也要喝?古代打仗給喝酒的基本上都是敢死隊,最前方衝鋒的,去了有很大可能回不來,衝鋒在前的兵出現一個掉鏈子,會影響到其他人情緒。
  • 古代都是怎麼打仗的?
    戰鬥場面,古代的戰爭也很專業,不會一窩蜂的往前衝。在古代打仗,首先是一個陣型,士兵們在陣型裡前進或後退,這個陣型一般都是很嚴厲的,每一種陣型都進行非常嚴格的排列,比如什麼人負責衝刺拼殺,什麼人負責遠程攻擊,什麼人負責掩護,都是需要經過嚴格的排列和安排的,兩軍交戰擺陣是最重要的,好的陣型可以讓敵人陷入混亂之中,而自己的軍隊可以佔據絕對優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軍隊在打仗之前都會先擺陣法的主要原因。
  • 古代陣法知多少?
    研究方向為浙江沿革地理、古代軍事史,在《世界軍事》等雜誌刊登了軍事文章十餘篇。 了解古代陣法的最佳文獻 天一閣主人範欽官至兵部右侍郎,因此天一閣藏書中有「武經七書」等兵書,就不足為奇了。「哪一部書被稱為中國古代軍事百科全書?答案是《武備志》。」天一閣博物院典藏研究部趙旭騰介紹,天一閣所藏兵書中就有《武備志》。
  • 古代「陣法」在戰爭中真的存在嗎?實戰到底行不行
    不過三國演義終究是小說,而傳說中的八陣圖似乎也超出了人類極限,那麼在真實歷史下,古代戰爭中是否真的有這樣神奇的陣法呢? 一、古代陣法起源 古代陣法起源有兩個。一說為黃帝起源論。在神話傳說中,皇帝為大敗蚩尤,曾拜九天玄女為師,並且學得了天一盾甲之術,這是最早的陣法內容。另一種說法為商朝起源論。
  • 古代陣法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封神演義》中能誅仙滅神
    在古代軍事中,陣法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兩軍交戰之時,會先擺好陣法,而後會有陣前叫陣的環節,接下來才是正式對戰,甚至在對戰中也要依照陣法規則進行排兵布陣,什麼位置安排什麼樣的兵種都是有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找到了陣法的原理想出對應的解決辦法,陣法自然就破了。那麼這些陣法究竟有這麼神奇嗎?雖說沒有到小說中能誅仙殺神的地步,但在冷兵器時代,這種陣型還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陣法固然厲害,布陣的人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破陣與布置陣法,本質上都是布陣人的一種策略體現。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麼心情?真的必死無疑嗎?
    導語: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麼心情?真的必死無疑嗎?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見將軍打仗的場景出現,他們帶領千軍萬馬,在戰場上英勇殺敵。雖然讓觀眾看了以後感覺很熱血,但真實的戰場實際上要比電視劇殘酷得多。
  • 古代作戰戰術是什麼樣的?
    提起古代打仗,大家一定會想到電視劇裡的場景:雙方將領一聲令下,士兵們便開始廝殺。小時候看《三國演義》裡雙方將領單挑的場景,我經常會想,直接暗中安排好弓箭手把陣前的張飛關羽這些將領亂箭射死不就不戰而勝了嘛,事實上,古代戰爭中單挑不能說完全不存在,但也確實是極少有的。
  • 戰場上為什麼要有陣法?九宮八卦陣,從古到今無人可破!你看懂?
    戰場上為什麼要有陣法?九宮八卦陣,從古到今無人可破!你看懂?戰場上為什麼要有陣法?唯一目的就是充分發揮自己兵勢,去爭取打敗敵人。共產黨軍隊戰場上的三三制,其實也可以算作一種進攻陣法。陣法就是士兵以及作戰器械包括戰車、戰馬、鹿角丫杈等等規範化的排列組合,也相當於現在戰爭中的諸兵種協同。自古修真法訣和聚靈陣乃密不可分,相輔相成,貫徹始終。玉石本身具有吸納靈氣的特性,品質等級越高的玉石,用於陣法越顯奇效。其理不再另行詳解,各位自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