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新加坡的數學,經常關注國際數學比賽的家長和孩子都表示有些不可思議,因為在這一方面他們確實非常強,他們的學生在數學比賽中屢次斬獲頭獎。
與此同時,最讓人覺得無法置信的是,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都在用新加坡的數學教材,包括我們的清華附小國際班也在用!
就明星而言,張栢芝的兩個兒子在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就讀,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的基礎教育也是新加坡,其影響力可想而知。
01新加坡的數學究竟有多厲害?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新加坡學生的數學在國際比賽中究竟處於什麼地位:在眾多的「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TIMSS)」結果中,新加坡幾乎年年位列第一!
而在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2015年)中,新加坡學生以數學素養564、科學素養556、閱讀素養535榮登第一,其中數學比第二名的日本高出30多分;
我國部分地區聯合體(B-S-J-G,China)——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僅居第10。
這足以說明,在數學這方面,我們的孩子還遠遠比不上人家。
02新加坡的數學教育「制勝點」在哪裡?
在新加坡的教育中,他們關注的是孩子五個方面的發展——態度、認知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對概念的掌握以及實際的技能訓練。
A:態度包括興趣、信心、欣賞能力等的培養,這些都是孩子學習的先決條件;
B:認知能力包括個人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律;
C:處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應用和模型、溝通、思維等能力;
D:對概念的掌握要掌握數學、幾何、統計、概率等概念;
E:實際的訓練包括計算、分析、測量以及數學工具的使用等等。
這其實已經是一套完整的數學教育流程,從個人的態度到實際的技能訓練,幫助孩子的思維實現抽象過渡。
新加坡的數學之所以被全世界推崇,在於其將難以理解的數學思維轉化成了孩子容易理解的形象化思維——也就是CPA教學法。
C: Concret,指的是具象化P :Pictorial,指的是形象化A:Abstract,指的是抽象化
複雜的問題可以通過建模的方式得到簡化,再以實物(積木、水果、雞蛋等)為媒介,實現「圖像化」,從而逐步培養孩子的抽象運算思維。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練習,重視理解和過程,而不是一直專注於習題,這和我們傳統的「題海戰術」有很大的不同。
這套《新加坡數學》用的就是這種CPA教學法,全世界60多個國家都在用,我們也引進了中文版。
03這套書究竟有什麼「魔力」?
1.知識面廣、體量大、內容多這套書對接「國內數學教育大綱」,涵蓋了3到12歲各個年齡段 的主要數學知識點,致力於培養孩子的計算、應用、邏輯推理、空間想像、分類統計以及歸納等數學能力,幫助孩子建立受用一生的系統性數學思維。
2.分階段練習,題型豐富、方法多樣
在難度上,順應兒童思維發展規律,設計階段適宜的數學知識點、題型和解題方法,難度呈螺旋式上升趨勢,能夠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自信心。
3-6歲的孩子可以通過塗塗畫畫寫寫的方式,圖文並茂學數學;
6-9歲的孩子題型多樣豐富,教會孩子用建模的方式學習數學;
9-12歲的孩子面臨的題型則更加複雜,大量的統計圖表和幾何題型能夠讓孩子學會舉一反三,全面建立系統的數學思維。
3.現實意義強
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應用題,每種題型都有深意,讓數學學習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案例:麗娜的工資有1/2花在食物和交通上;在剩下的1/2中,有1/3用作存款,1/18用作娛樂,剩下的給父母。問題1:麗娜1年能攢多少錢?(培養孩子的運算能力和財商);問題2:麗娜每個月要給爸爸媽媽多少錢?問題3:如果麗娜現在的工資比以前漲了20%,計算她以前的工資是多少?
針對這樣的問題,家長也可以再問孩子很多問題,有利於訓練孩子數學思維能力。
4.自我測評能力
這套書還設計了配套的學習自測表、公式以及答案提示,孩子可以就此進行自我評估以及判斷自己的學習進度,提高孩子在自主學習能力。
題型案例:A:通過增加、去掉格子做加減法
建模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畫框框,用模型解題法,在原有格子的基礎上,再增加格子,孩子就能夠很快地看出題目應該怎麼做;
B:數字大小排序問題
通過這樣直觀的比較方式,孩子能夠一眼就看出來。
C:混合問題
各種各樣的題型,每一種都有不同的解題方式,有這樣全面系統的學數學的方法,想不優秀都難。
前世界首富貝索斯的孩子也在學,是國際「年度教育出版社」新亞教育王牌暢銷書;
用過的家長評價都很不錯,不管是自己孩子用,還是送給親戚的孩子,都是非常好的,能夠讓孩子受用一生。
很多家長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只能數一個手指頭的數,恨不得手腳並用,小學都要畢業了,還是什麼都不會。那麼,不妨試一試這套《新加坡數學》,無數家長的選擇,暢銷全世界,這套書的實用性不容小覷。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