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轉旋翼、渦扇發動機、槳尖驅動,非同尋常的噴氣式直升飛機

2020-12-15 旋翼飛行器

在直升機行業,如果不慎將「直升機」(Helicopter)一詞誤稱為「直升飛機」,那往往是要鬧笑話的,至少會被認為是「不專業」,因為從飛行器的本質定義上來說,直升機和飛機(Airplane)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飛行器,直升機一般是指以大尺寸旋翼為主要升力面和操縱面的垂直起降航空器,而飛機則一般指的是「固定翼飛機」。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GBA-DARPA Heliplane」就是一種獨特的「直升飛機」(Heliplane),作為一型概念驗證機,GBA-DARPA之所以能夠「明目張胆」自稱為直升飛機,主要還是因為它本身就兼具有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兩者的特點——既能夠實現垂直起降、懸停和低速機動,也能夠像固定翼飛機一樣高速巡航——該機的巡航速度能夠達到常規直升機的兩到三倍,甚至更高。

△除了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之外,卡特旋翼機航空技術公司也在積極探索高速型複合式自轉旋翼機的技術,圖為他們的複合式旋翼機概念

從該機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GBA(Groen Brothers Aviation)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DARPA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合作推進的項目,其中GBA公司是承包方,而DARPA自然就是金主,不過後來GBA公司因財政問題而重組為Skyworks Global公司,這架「直升飛機」名字也被改成「垂直起降噴氣飛機」(VertiJet)。從名字來看就可以發現,命名者開始弱化該機在直升機方面的特點,其中到底經歷了什麼?下面,請看正文。

從自轉旋翼機到垂直起降噴氣飛機——VertiJet進化之路

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一直都在尋求一種能夠達到與固定翼飛機性能相當的旋翼類飛行器。而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一直致力於複合式自轉旋翼機的研究工作,這種複合式自轉旋翼機在保留自轉旋翼機的飛行特徵同時,結合了固定翼商務噴氣飛機的特點,在多個方面都和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的要求相契合。

△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上世紀九十年代打造的「Hawk4」型自轉旋翼機

話說回來,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加入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的「直升飛機」項目也存在一定的巧合,這個項目本來DARPA是希望由亞當斯飛機公司牽頭的,但是當時亞當斯飛機公司找不到合適的主旋翼系統供應商,最後他們找到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希望能為他們打造主旋翼系統。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在接到邀請之後,向DARPA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詳述了打造這種新型「直升飛機」旋翼系統所存在的關鍵技術重難點。

△「直升飛機」項目計劃在亞當斯飛機公司的A700型超輕型飛機基礎上改造出原型機(上圖下方)

DARPA對格羅恩航空公司在這方面的專業水平非常滿意,於是當該局準備啟動「直升飛機」(Heliplane)探索項目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直升飛機」項目初期規劃會分為四個階段來完成,總耗資大概在4000萬美元左右,參與項目的承包商主要有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喬治亞理工學院、亞當斯飛機工業公司和威廉斯國際公司。其中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毫無意外地被選為第一階段的領路人,這一階段的工作為期15個月,總經費640萬美元。第1B階段則轉而由喬治亞理工學院管理,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則成為分包商。項目第二階段主要工作就是在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高速風洞中進行縮比模型的風洞測試,然後還需要打造一個全尺寸的噴氣機原型。這一工程階段的經費預估則要高得多,大概在2400萬美元到2800萬美元之間。

然而,項目的進展並沒有預想中那麼順利,到2008年,由於「直升飛機」始終存在無法解決的較高的噪音問題,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因此終止了對該項目的支持。

2012年,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陷入財政困境,徘徊在破產和倒閉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史蒂夫·斯特凡諾維奇雪中送炭,救活了這家曾經輝煌過的航空公司,並在2017年4月24日,將重組後的公司命名為「Skyworks Global」(可譯為:斯卡沃克斯國際公司)。2019年7月份,斯卡沃克斯國際公司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旗下的「縮尺複合體」(Scaled Composites)公司合作,設計、製造並測試了第一架改進後的「直升飛機」原型機,該機被重新命名為「VertiJet」,其目標是在隨後的一年半到兩年內完成348節(也就是時速644公裡)的巡航飛行和1850公裡的航程飛行。

△「VertiJet」飛行器的概念設計圖

憑藉其出色的飛行速度和可觀的航程,該機能夠跟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現役的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從這個角度來說,該機的這些性能指標能夠滿足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去年4月份披露的「魚鷹」傾轉旋翼機武裝護航飛行器的要求。當然,該機也能夠作為美國陸軍的未來遠程突擊飛行器(FLRAA;Future Long-Range Assault Aircraft)的一個備選項。按照斯卡沃克斯國際公司的說法,該機還有一個突出優勢就是成本低,一架搭載4~6名乘客的「VertiJet」飛行器,其造價可以控制在1000萬美元以內,這個數字無論是對於美國軍方還是商業航空運營商而言,都是極具吸引力的。

△斯卡沃克斯國際公司展示其VertiJet具備與「魚鷹」傾轉旋翼機伴飛的能力

簡單高效、安全可靠——「直升飛機」的設計特點

總的來說,「直升飛機」和VeriJet可以說是同一種基礎型號飛行器的兩種衍生版本,前者的重點在於探索這種複合式構型飛行器的高速前飛潛能,而後者的側重點則在於向民用商務飛機市場推出這種極具特點的複合式自轉旋翼機。而從時間歷程上來說,VertiJet可以說是繼承了英國航空史上大名鼎鼎的複合式自轉旋翼機「羅託達因」(Rotodyne)和「直升飛機」項目的研究成果。

△英國航空史上頗具盛名的複合式自轉旋翼機「Rotodyne」項目隨著該國航空公司的合併和重組而告吹

VertiJet既有固定翼機翼,也有大尺寸的主旋翼系統。其旋翼系統既可以無動力自轉,從而在前飛過程中為該機提供升力;同時,也可以通過旋翼槳葉內置的小型噴氣發動機在短時間內驅動旋翼槳葉旋轉,從而實現與直升機類似的垂直起飛、懸停和垂直降落等功能。和「直升飛機」項目指標近似,VeriJet飛行器的最高時速預估在644公裡左右,航程為1609公裡,有效載荷454公斤,按照官方說明,該機可以搭乘一名飛行員和4到6名乘客。下面,我針對VertiJet的幾個關鍵系統進行解讀。

①自轉旋翼

自轉旋翼機(Autogyro/Gyroplane)一直都是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的強項,或者說,雖然他們家頂著個航空公司的名頭,但實際上該公司的主力產品本身就是自轉旋翼機。所謂「自轉旋翼機」,顧名思義,其主要升力面還是旋翼系統,和直升機的旋翼系統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但是與直升機不同的是,自轉旋翼機的旋翼系統不是通過主動力系統來驅動的,自轉旋翼機的主發動機只用來驅動其附帶的推進螺旋槳來為整個飛行器提供前飛推力,而旋翼系統是通過「迎風自轉」來為全機提供升力的。由於自轉旋翼機的旋翼系統在飛行中一直處於自轉狀態,所以相比直升機,自轉旋翼機本身的安全性能更高、結構更簡單而且更安靜。

△自轉旋翼機的誕生比直升機來得更早,但是由於早期這類飛行器不具備懸停能力,垂直起降性能也比不上直升機,所以其發展逐漸落後於直升機

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沒有止步於傳統的自轉旋翼機設計,他們在自轉旋翼機的旋翼槳葉尖端加裝了小型的噴氣發動機,通過這種噴氣發動機來驅動旋翼轉動,就能實現類似於直升機一樣的垂直起飛、懸停和降落。航空業界一般將這種飛行器稱為「Gyrodyne」,這個詞在中文中常常被翻譯為「旋翼式螺旋槳飛機」,足見其和常規自轉旋翼機的不同。

總的來說,配備自轉旋翼系統的旋翼機都會具有如下特點

自轉旋翼系統結構簡單,生產和維護成本都比較低,同時也有利於降低全機的空重比,提高飛行器的可用性、飛行效率、航程和續航時間;可以實現垂直起降而不需要專門的跑道——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自轉旋翼機都具備垂直起降能力,常規的自轉旋翼機還是需要短距離滑跑起飛,有些特別設計的自轉旋翼機可以通過旋翼預旋轉儲存動能來實現「跳飛」,像VertiJet這種通過槳尖噴氣驅動來實現自轉旋翼與驅轉旋翼之間的轉換的飛行器並不多見,而且也普遍被認為可能存在嚴重的噪音問題;飛行操縱相當簡單,自轉旋翼機的飛行駕駛學習成本和固定翼飛機的操縱難度相當,飛行員訓練成本遠小於直升機;從本質上來說,自轉旋翼機是一種穩定性非常好的飛行器,而不像直升機其本身就是一個不穩定的系統;自轉旋翼的特點決定它不會受到失速等問題困擾,也可以在完全沒有任何動力的情況下安全著陸,這是自轉旋翼機固有的安全性②複合輔助機翼和推進裝置

從現有的配置信息來看,VertiJet飛行器採用的是兩臺威廉士國際公司的FJ44渦扇發動機來提供前飛推進力,不過根據斯卡沃克斯國際公司的介紹,該機還可以安裝混合動力驅動系統,不過考慮到該機的機械傳動系統本質上並不複雜,所以採用混合動力驅動系統的必要性似乎也並不大。

△複合式構型可以說是下一代旋翼飛行器的發展方向,參與美國陸軍「未來垂直升力」計劃的競標飛行器幾乎都是複合式旋翼飛行器

而在高速飛行的時候,該機兩側的機翼在能夠承擔絕大部分升力,從而實現旋翼拉力的卸載,旋翼拉力的卸載,就能使的自轉旋翼的轉速降低,並且使得槳盤平面的後倒角減小,前者降低了旋翼系統的型阻力,後者降低了旋翼系統的後向力,總的來說,這所能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降低旋翼系統的氣動阻力,從而提升了該機的前飛性能,使得這種飛行器的前飛速度得以最大化。

③機械結構的簡單性、可靠性

相比於直升機的驅轉旋翼系統,自轉旋翼系統消除了沉重、昂貴且複雜的一系列動力傳動部件,比如說減速器和傳動軸等部件,這當然也降低了飛行器的生產和維護成本。而如果自轉旋翼機的發動機在空中停車,那麼始終處於自轉狀態的主旋翼能夠確保自轉旋翼機進入平穩的自轉下滑狀態,從而實現安全著陸。

△一架超輕型單座自轉旋翼機結構示意圖,可以看到其結構系統相當簡單,遠沒有直升機那麼複雜

在自轉旋翼機的可靠性方面,斯卡沃克斯國際公司還是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的時候,就曾下過功夫研究。事實上,儘管理論上自轉旋翼機是一種比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安全係數都要高得多的航空器,但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運動型自轉旋翼機蓬勃發展的那段時期,該機的事故率還是相當高的,斯卡沃克斯公司的設計師認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許多自轉旋翼機「設計不當」。

該公司的設計師認為當時很多生產製造廠商僅僅只是會製造一種「看起來像是自轉旋翼機」的東西,而對這種航空器背後的原理卻知之甚少,也沒有花費精力和經費投入研究,其中有很多事故的研究結果都表明這些墜毀的自轉旋翼機其全機重心與主旋翼和推進螺旋槳拉力矢量之間的錯位。為此,格羅恩兄弟航空公司專門成立過一家名為「Sparrowhawk」的子公司來解決這些問題,最終他們打造了一種被稱為「放手自穩」的自轉旋翼機增穩系統,提升了自轉旋翼機的可靠性。

未來可期——VertiJet的項目展望

從某種角度來說,無論是航空從業人員還是飛行器運營商們,可能都需要停止把自轉旋翼機和直升機劃上等號。誠然,直升機是一種具有獨特能力的優秀航空器,但是自轉旋翼機更像是一種「不需要跑道的飛機」(而不是懸停性能較差的直升機),它所能完成的任務相當廣泛,可以說是涵蓋了直升機任務領域和飛機任務領域的交集。

概括來說,VertiJet這種飛行器出現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航空需求——現實情況就是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地區沒有或者不具備建設基礎設施的能力,同時這些地區也缺乏接受良好教育或者訓練的地勤人員——VertiJet就是為此而生。該機不像固定翼飛機一樣需要規模龐大的機場和建設良好的跑道,同時也不像直升機那樣需要複雜又精細的維護工作。Vertiet這一類飛行器的出現,本質上不會和固定翼飛機或者直升機形成水火不容的競爭關係,更準確來說應該是這種飛行器的出現,補足了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之間的任務缺口。

△斯卡沃克斯國際公司的下一代自轉旋翼機概念,不少技術就是源自於「直升飛機」項目

從這個層面來說,VeritJet這種飛行器所能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成本低廉的商務航空服務——它不需要規模龐大的機場航站、也不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基礎設施,而且其本身的操縱飛行培訓和維護修理難度也處於較低的水平,加上該機出色的安全性,如果說,斯卡沃克斯國際公司能夠在電傳操縱飛行控制系統和該機的垂直起降性能以及噪音水平方面持續優化的話,那麼其前景還是相當光明的。

相關焦點

  • 鴨式布局、停轉旋翼、槳尖噴氣,黑科技滿滿的波音X-50A試驗機
    後來,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資助了兩項被稱為「Heliplane」(可譯作直升飛機,注意和『直升機』的區別),X-50A正是其中一項。停轉旋翼、槳尖噴氣——黑科技滿滿的X-50A新穎設計△CRW構型無人試驗機模型渲染圖及其三視設計草圖從總體而言,X-50A停轉旋翼機採用了「前後三組升力面」的獨特設計,其動力系統由一臺常規的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在直升機模式,發動機的排氣被導向位於旋翼槳葉尖端的噴嘴
  • 河南三和航空自轉旋翼機獲頒民航局型號合格證
    這標誌著我國製造的飛機從此增加了一類機型,自轉旋翼機是一種獨立於固定翼飛機和直升飛機的另一類飛行器,此次型號的獲批屬於填補國內空白。會後,三和航空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特飛公司舉行了籤約儀式,籤訂了三和航空自轉旋翼機的首單銷售合同,標誌著國產旋翼機正式進入銷售市場,打破了一直以來我國的自轉旋翼機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
  • 同樣都是渦扇發動機,為何民航客機的發動機與戰鬥機的不一樣呢
    戰鬥機發動機參照這些問題,我們本期詳細分析一下客機與戰鬥機的渦扇發動機有什麼區別?又是為何如此設計呢?首先,先普及一下渦扇發動機的原理。渦扇發動機是噴氣發動機的一種,與渦噴發動機相比,渦扇發動機在低馬赫數下飛行會更省油,效率更高,所以被大家廣泛使用(畢竟在高馬赫數下飛行的時候較少)。渦扇發動機將涵道分為內涵道和外涵道,即前端風扇將空氣壓縮,一部分進入內涵道,與燃料混合燃燒,驅動渦輪和前端風扇旋轉,以實現增壓;另一部分空氣被壓縮後就直接向後噴出。
  • 俄研製高速直升機:加裝2臺渦扇噴氣發動機
    所周知,美國S-97高速直升機就是借用了卡莫夫設計局的同軸共旋翼發明,這種設計結構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將直升機的發動機功率發揮到極致。通俗講,以往的直升機在增大功率的同時,很大部分功率輸出都轉化成了升力,因為它不能擺脫直升機尾槳為其提供的平衡作用,而使用同軸共旋翼以後,直升機尾槳就徹底解放了。
  • 卡-90噴氣式直升機
    相關研究始於21世紀初的卡-90噴氣式直升機,主旋翼會不會沿用共軸雙旋翼螺旋槳設計尚不清楚。不過,按照設計,直升機頭頂的主旋翼是可摺疊的。當直升機需要進入巡航模式時,直升機會將機頂的旋翼完全收起。為旋翼提供動力的據悉是兩臺雙轉子渦扇發動機,起飛時,動力會通過離合器、減速器傳輸給旋翼,同時,有一部分燃氣向後噴射產生推力。一旦進入一定速度區間,直升機就轉入全噴射動力運行模式,用機身兩側像戰鬥機一樣的箭形槳翼飛行。這種情況下,其水平航速有望達到每小時800千米。
  • 渦扇8發動機接近成功 但因運10飛機下馬而夭折
    由於工業基礎薄弱,我國民用大飛機使用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都是國外進口的,但這不等於中國在發展民用渦扇發動機上沒有作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研製運10型大客機時,就著手研製為其配套的渦扇8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並且空中試驗取得成功,但後因運10型飛機下馬而夭折。
  • 航空體育百科:自轉旋翼機(Autogyro)
    (自轉旋翼機 圖片來源:網絡)自轉旋翼機,是一種由旋翼自轉而非動力驅動來獲得升力的旋翼類飛行器,一般帶有一個推進螺旋槳來提供前進動力,在這方面和固定翼飛行器類似。自轉旋翼機的外形和直升機類似,但是必須有氣流通過它的槳盤才能帶動它的旋翼旋轉。自轉旋翼機由西班牙工程師Juan de la Cierva發明,當初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能夠低速飛行的安全飛行器,該自轉旋翼飛行器於1923年1月9日在馬裡德的Cuatro Vientos飛機場進行了首次試飛。
  • 300米高空發動機停車可安全降落
    且不論"獵鷹"性能有多強大,其所屬的自轉旋翼機究竟是什麼神器? 自轉旋翼機是旋翼航空器的一種,介於飛機和直升機之間。其最大的特點是主旋翼不提供前進動力,即沒有動力裝置驅動旋翼,自轉旋翼機通過尾部的螺旋槳來提供動力前進,並使用尾舵來完成方向的變化。 由於三個小輪子的存在,自轉旋翼機不能垂直上升和懸停,必需和飛機一樣通過滑翔加速才能夠起飛。就拿"獵鷹"旋翼機為例,大概需要20米的跑道,這種條件幾乎很容易實現,而降落甚至僅需10米的跑道即可完成。
  • 超常規嵌套機身,無軸承旋翼——創新鑄就科曼奇直升機
    簡單來說,無軸承式旋翼系統就是用一段柔性梁來取代常規直升機旋翼系統中的揮舞、擺振、變距軸承。早期直升機旋翼的揮擺扭三個方向運動都需要配備金屬軸承和潤滑脂潤滑。後來採用了油潤滑後,旋翼系統維護量有所降低。
  • 出行新方案出爐:電動噴氣式飛機「百合號」
    近日,德國初創公司Lilium開發出一款私人「百合號(Lilium)」噴氣飛機,這款私人飛機採用電力驅動,垂直起降。配備可收放起落架、雙人座椅、鷗翼門。更便捷、更舒適、更環保。
  • 我國首款自轉旋翼機在鄭州誕生 填補國內空白
    人民網鄭州2月9日電(王佩)記者今天從上街區舉行的有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月6日,河南三和航空工業有限公司的「太陽之鷹」自轉旋翼機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誌著該款機型正式取得市場「通行證」,成為我國一款新型航空器
  • 講武談兵|美國F135發動機再創歷史:發動機增推有多難?
    近日,美國航空工業巨頭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宣布,為F-35戰機配套的F135渦扇噴氣式發動機增推計劃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經過兩年的努力,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成功實現了第一階段的目標,將F135渦扇噴氣式發動機的最大加力推力由191.27千牛提升至204.12千牛——這是世界航空史上第一次出現最大加力推力超越200千牛的戰鬥機用渦扇噴氣式發動機,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從航空發動機看航空動力的當下發展熱點及發展歷程
    在上世紀中葉,噴氣式發動機出現,它利用燃料燃燒氣體排出過程中所產生的反作用力作功,並成為現代航空器的主流動力裝置。 1910年,羅馬尼亞的亨利 科恩達製成一架名為「科恩達1910」的螺旋槳雙翼機,採用活塞發動機,帶動一個管道內風扇轉動,驅動空氣向後噴出,產生反作用推力,可認為是噴氣發動機的雛形。
  • 不愧是好兄弟,蘇聯最強發動機落戶中國,烏克蘭再送鎮國之寶
    前不久的北京航展上中烏聯合展出的數項發動機成果可謂賺足了觀眾們的眼球,雖然這些發動機都非常優秀,但毫無疑問的是其中一臺名為D-27的發動機肯定是中國這次引進的主角。從外表上看,這款發動機似乎和普通的渦槳發動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關注軍事時間稍微長一點的軍迷就會知道這款發動機遠不是渦槳發動機那麼簡單,他可比普通的渦槳發動機要強大的多,而它就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火的槳扇發動機。
  • 中國軍工擁有的世界最強的心臟——國產航空發動機「渦扇30」
    在一般情況下,汽車的運動並不是四輪驅動的,只有賽車、豪車和越野車採用四輪驅動,而賽車和越野車也比一般的家用車要貴,因此,一般的家用車都是兩輪驅動,而四驅車則具有更大的馬力,當然也更耗油。  所謂的四驅指的是車輛在整個行駛過程中一直保持四輪驅動的形式,發動機輸出扭矩以固定的比例分配到前後輪,這種驅動模式能隨時擁有較好的越野和操控性能,但不能夠根據路面情況做出扭矩分配的調整,並且油耗較高。
  • 航空發動機的種類有哪些,高清圖片帶你詳盡了解
    取而代之的是,它們的大部分功率都在於渦輪機利用上,連接在渦輪上的軸被用來驅動:螺旋槳(在螺旋槳飛機中)、旋翼葉片(在直升機中)、一個巨型風扇(在大型客機中)或發電機(在燃氣輪機發電廠中)。我們將在稍後詳細介紹這些不同類型的燃氣輪機「噴氣」發動機。首先,讓我們看一下簡單的噴氣發動機如何產生動力的。
  • 「全球最強渦扇發動機」——F135-PW-100
    F-35C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第五代艦載機,最大的優勢是出眾的隱身性能、先進的航電系統,配備了所謂「全球最強渦扇發動機」——F135-PW-100。在普惠公司早期官方文件中,F-35C採用的不是F135-PW-100而是F135-PW-400發動機,後者造價也因為使用了更先進的材料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