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唯有美食與愛
不可辜
金秋時節,遠望山間田野,稻香盎然。
籬前黃菊開得一團喜氣,丹桂靜靜地越過屋簷,探出一縷縷金色的幽香。
秋風吹拂,聞見一絲絲若有若無的甜蜜果香。
石榴熟了,蟹子肥了,桂花開了。
秋天是詩意的,更是美味的。
饞秋的鮮美,嘗秋的甘甜,醉秋的豐腴。
一路驚喜,滿載而歸。
嘗一味,瓜果甜
最美,不過秋實。
說到秋天的美食,怎麼能少的了枝頭垂下的碩果。
你看那圓溜溜紅澄澄的石榴,甚是喜慶。
撥開紅中泛黃的表皮,一顆顆飽滿晶瑩的果實,好像一顆顆流光溢彩的紅瑪瑙。
抓一把塞進嘴裡,晶瑩的汁水,仿佛瓊漿玉露,口齒留香。
難怪楊萬裡說「水精為醴玉為漿」。
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就是幸福的味道。
繁華落盡,柿子便紅了。
遠遠望去,像一盞盞小紅燈籠。
在蕭瑟的深秋,這一抹紅火,就像暗夜深處的明燈,為你燃起生活的希望。
常言道,柿子要挑軟的捏。
輕輕掰開一顆飽滿的柿子,清甜的馨香撲面而來。
放進嘴裡,甜甜軟軟的柿肉,充盈著味蕾。
從舌尖一直滑到胃裡,一路甘甜,一路清爽,最後幸福的填滿心間。
還有布滿寒霜的柿餅。
經過時間與陽光的晾曬,少了一份寒涼,卻多了一份軟糯甜蜜,芳香醇厚。
也許是那份甜美讓人相信,生活一定可以是甜的。
只要心懷期許,人生總會喜柿連連。
品一道,鴨肉香
老話說:「鴨欲食其肥」。
秋天,是吃鴨子最好的季節。
秋鴨肥美,味甘性涼,可除秋燥。
說到「吃鴨」,南京人可以說是嗜鴨狂魔。
宋代時就已到了「無鴨不成席」的地步,因此南京又叫「鴨都」,並享有「金陵鴨饌甲天下」的美譽。
袁枚在《白門食譜》裡說:「南京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因此人們也稱其為「桂花鴨」。
北京人則更愛吃烤鴨。
「京師美饌,莫過於鴨,而炙者成佳」,這是前人給它的美好評價。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愛吃鴨,為了迎合他的口味,衍生出了「燜爐」和「掛爐」兩種烤法,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了。
掛爐中果木燃燒,烈火炙烤著鴨子的每一寸肌膚,晶瑩的油水垂涎成一條線。
看著它滿滿變成棗紅,讓人慾罷不能。
中國民間喜秋天食鴨,各地的做法各有不同。
上海的八寶鴨、四川成都樟茶鴨、安徽無為板鴨、福建泉州薑母鴨、廣西南寧檸檬鴨……
光是想想,就讓人口齒生津。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愛著生活。
給微寒的秋季,帶來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深秋雅物眾多,卻沒有什麼比桂花入饌更令人心曠神怡。尋常食物,只要撒些桂花點綴或佐以桂花提味,就能一下子活色生香起來。這個時節,滿街都是桂花香味,單是桂花糕,就有十多個品種。椰汁桂花糕、水晶桂花糕、藕粉桂花糕、軟炸桂花糕……甜甜糯糯、清香四溢,讓人體會到一種出塵脫俗的精神愉悅。一層桂花一層糖,封存在罐子裡,一段時間後取出品嘗,花甜裡的溫,有厚實的香,是這秋天最迷人的滋味。桂花糖藕的綿軟甜香,從每一個細小的藕孔裡滲透出來。不同於一般的酒,細碎的花瓣鋪陳杯底,入口是綿甜悠長,像是一朵桂花在心中綻放。這清清淺淺的味道適合一人小酌,也適合兩三好友相聚言歡,唇齒間,消解了人生所有的苦澀與哀愁。讓人不由得堅信,生活或許悲喜交加,但甜蜜總會如期而至。就是按照時令季節,到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保持人與天地自然的節律同步。如今,雖然四季物產已足夠豐盛,但總有幾種味道,獨屬於秋天。那是人工無法複製的鮮美與濃烈,是獨屬於秋天收穫與喜悅。它們沉澱著春的萌發,夏的盛放,也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奉上一季綿長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