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殼蟲的種類很多。有些對植物造成嚴重威脅。當前在園林植物害蟲的防治上,蚧蟲的問題比較突出,原因是蟲體小,繁殖係數大,種類多,寄主植物更多。防治食葉害蟲的藥劑對蚧蟲作用不大,反而殺傷大量天敵。藥物防治不及時,效果不大。
蚧殼蟲蟲屬同翅目、蚧總科,在形態上和木蝨、粉蝨、蚜蟲等有不少類似之處,容易發生混淆。但蚧蟲無論在它的若蟲期或成蟲期,它的足末端僅有一個爪,有的種類雌成蟲足已消失,只要見到有較長的口針和不分頭胸腹的蟲體,就是蚧蟲。
蚧殼蟲是城市園林綠化中「五小害蟲」之首,種類多、危害大,其主要種類有紫薇絨蚧、草履蚧、桑白盾蚧、吹綿蚧、龜蠟蚧等。普遍且嚴重的蚧蟲有以下幾種:
1、紫薇絨蚧屬同翅目,絨蚧科
分布:絨蚧在中國許多地區均有發生,尤其在華北、華中地區,已成為園林植物的重要害蟲。
為害時期: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為 若蟲孵化盛期,但像上海、山東等一年發生3-4代的地區,在3月底4月初就能發現第一代若蟲危害。絨蚧在溫暖高溼環境下繁殖快,乾熱對它的發育不利。
為害植物:為害紫薇、石榴等花木其排洩物能誘發煤汙病,影響花卉植物的生長發育和觀賞。
一年發生2-4代,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為若蟲孵化盛期,
2、草履蚧半翅目珠蚧科
分布:河北、山西、山東,陝西、河南、青海、內蒙古、浙江、江蘇、上海、福建、湖北、貴州、雲南、重慶、四川、西藏等
為害:海棠、櫻花、無花果、紫薇、月季、紅楓、柑橘等花木。若蟲和雌成蟲常成堆聚集在芽腋、嫩梢、葉片和枝杆上,吮吸汁液危害,造成植株生長不良,早期落葉。
草履蚧是最早發生的介殼蟲,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是其發生的高峰期,草履蚧上樹後,高抗性。
3、龜蠟蚧屬同翅目,蚧科。
分布:華東、華中、華南、華北、西南等廣大地區。
為害植物:蘋果、柿、棗、梨、桃、杏、柑桔、李、芒果、石榴、無花果、枇杷等。
為害特點:若蟲和雌成蟲刺吸枝、葉汁液,排洩蜜露常誘致煤汙病發生,削弱樹勢重者枝條枯死。
為害時間:繁殖速率快,繁殖數量多,3-4月就開始取食。它以若蟲、雌成蟲聚集吸食果樹的枝、葉、果的汁液,同時它的排洩物還可誘發煤煙病的發生,使植株密被黑黴,直接影響光合作用,並導致植株生長不良。
龜蠟蚧1年1代以受精後的雌成蟲在枝條上越冬。翌年3-4月開始取食,4-5月陸續產卵。初孵若蟲多寄生在葉子上。很少寄生於葉柄、嫩枝、樹幹上。在葉子上固定數小剛後開始分泌蠟質,至半個月左右形成星芒狀蠟被,約40天左右雌雄若蟲蠟被開始分化,雄性呈星芒狀,雌性呈龜甲狀。
4、桑白盾蚧同翅目,盾蚧科。
別名:桑盾蚧、桑白蚧、桑介殼蟲、桃介殼蟲、桑蚧;
為害特點:若蟲和雌成蟲刺吸枝幹汁液,偶有為害果、葉者,削弱樹勢,重者枯死。
為害時間:第1代若蟲發生期為5月至6月中旬;第2代為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為8月下旬至9月中旬。以受精雌成蟲越冬。廣東年生5代,浙江3代,北方2代。
為害植物:櫻花、桃樹。
蚧殼蟲防治技術
1、冬季植株進行修剪,消滅在枯枝落葉雜草與表土中越冬的蟲源。
2、加強植物檢疫。介殼蟲極易隨苗木的調運傳播。如松突圓蚧。
3、關鍵是要掌握施藥時期,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避免長期施藥,既浪費汙染環境還造成介殼蟲產生抗藥性。
防治掌握兩個時期:
一個是休眠期:高滲透藥劑;
一個是生長期:卵孵化初期未分泌蠟質剛形成蠟質時期。
4、在若蟲孵化期用「狂殺蚧」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比較理想,該時期蟲對藥物比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之後形成很厚的「鎧甲」,藥液難穿透,蟲齡老抗性強則影響防治效果。建議添加超潤以增加藥效!
5、根部灌施金品一灌樹無蟲。
6、枝幹冬季刷白大夫防蚧防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