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辦日前在中國文明網上正式公布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共有133個城市上榜。其中,上海市閔行區以綜合測評連續3年蟬聯全國直轄市提名城區冠軍的成績成功入選。「全國文明城區」的榮譽不是終點,而是邁向更高目標的起點。閔行正按照「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創建宗旨,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和有效資源,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區文化品位和群眾生活品質,全面打造品質卓越、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文明之城。
成功入選 創建工作亮眼
作為上海主要對外交通樞紐,閔行區全區總面積近372.56平方公裡,下轄9個鎮、4個街道、1個市級工業區,常住人口254.93萬,其中外來常住人口125.14萬。記者獲悉,閔行區現有上海市文明小區258個、文明村39個、文明單位147家、文明校園17家;有閔行區文明小區464個、文明村43個、文明單位353家、文明校園76家。市民對閔行開展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效果的滿意度達96%以上,對閔行參評全國文明城區的支持率達98%以上。
在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方面,作為全國第二批試點,初步完成閔行「3+X」文明實踐陣地網絡體系建設,建成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14個、居村文明實踐站543個、文明實踐益空間119個。全區註冊志願者達48萬餘人,佔常住人口的19%。以市民修身推動道德涵養,建成市、區級市民修身基地34個,打造「傳統文化」、「美麗鄉村」、「紅色印跡」等市民修身主題線路8條。舉辦文明家庭創建主題活動暨「家風·家道·家文」市民修身系列講座28場,受益群眾達1500餘人次。截至8月31日,全區線上市民修身學習註冊人數達52.35萬人。
自2018年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開始以來,閔行區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作為推進全區「五位一體」全面發展和建設「人民城市」的龍頭工程來抓,以「德厚閔行,文進萬家」為理念,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全國文明城區指標體系的內容要求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把「創全」同推動地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科學發展融為一體,同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群眾參與度、滿意度、獲得感融為一體,以豐富多元的創建載體,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創建活動,紮實有效的創建成果,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形成全區同創共建、共治共享、長效常態的良好工作格局。
2020年疫情穩定後,閔行區在統籌做好疫情常態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市及經濟社會發展等工作的同時,把群眾關注的興奮點、測評發現的出血點、創建工作的薄弱點作為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作為最大的民生工作來抓。在機構改革中,面對地區文明辦力量減弱、政府財力壓縮的困境,閔行區堅決落實中央文明辦的要求,按照《閔行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不斷增強創建工作力量和保障力度。
統籌管理 全員「大合唱」
閔行區優異成績的取得和建好一套指揮體系、強化主責意識是分不開的。區級層面,該區建立創全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任由區委副書記擔任、常務副主任由常委宣傳部長擔任、副主任由若干副區長擔任。設立4個工作組,工作人員從相關委局、街鎮抽調精兵強將(綜合協調組、信息宣傳組、材料保障組、實地督查組);閔行作為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城市,成立了專門事業單位,整合人員力量,新增2名事業編制人員,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記者獲悉,在制度保障方面,在已有工作機制基礎上,閔行區委專門印發了《閔行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問責辦法(試行)》,對11種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影響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後果的情形予以問責。區考核辦和區委組織部把問責情況作為年度《街鎮(莘莊工業區)領導幹部績效考核工作》、《區級機關績效考核工作》及幹部年終考核、評先評優、轉崗提任等的重要依據,從制度上推動各級領導幹部在創全工作中勇於擔當、主動作為。
而在街鎮委局層面,明確分管副書記擔任創全辦主任,街道專門配設文明辦主任,做到各級創全辦人、財、物各個方面優先支持、全力保障,持續強化「條上指導推進、塊上統籌落實、區文明辦跟蹤督辦」的常態化運作機制,全程打造上下貫通、整體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各單位把創全工作作為年度首會,領導調研必問創全工作,創全問題優先解決,創全資源優先保障,真正實現創全是各行各業的大合唱,不只是宣傳部、文明辦的獨角戲。
另外,在經費保障方面,在2018―2020年創建周期中,閔行區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直接用於與文明城區創建有關的經費達90.1億元,宣傳經費達1.7億元(含街鎮投入)。2020年,在全區公用經費統一壓縮10%的情況下,追加文明創建經費500萬元,確保了閔行文明創建各項工作持續有力地推進。
直面痛點 點線面創全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過程中,閔行結合中央兩大測評指標,編制形成《閔行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全面細化梳理了15大項74條重點工作,每年制定分解好「點位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落實年度督查計劃表和公益廣告設置指導手冊,從而實現創全的「一口徑管理模式」。
閔行區在科學施策上採取點線面領域性的創建機制,比如:實施「社區圈、商業圈、服務圈」等創建疊加行動;實施最美街區創建、紅色物業創建、誠信示範街、文明行為示範圈等系列創建評優行動;重點圍繞城市精細化管理、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等內容,夯實創建基礎單元。
閔行區的創建還體現了共建意識。從源頭做起,建立「網格化+創全」的管理機制,將所有創全點位納入網格,做到點位入網、體系入網、標準入網、人員入網,實現問題發現、處置、督辦、銷項、回訪的全程閉環機制;從環境整治做起,通過開展菜市場及周邊環境、校園周邊、窗口服務等八大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公園、道路、河道、體育設施等九大類公共硬體設施達標工程,以及「五違四必」綜合整治、河道水系治理、美麗家園、美麗鄉村、美麗街區等建設整治,有力解決了環境髒亂差、城區基礎弱的短板問題。
此外,閔行區還補功能之短,通過鄰裡中心建設、文化課堂間、城市書房等公共服務設施和陣地建設,徹底打通了最後一公裡的社區服務圈。從專項提升做起,實施「創全」專項整治提升行動,系統梳理、對帳盤點最突出的管理堵點、群眾痛點,開展背街小巷、農村公廁、三類沿線整治及重點路口交通秩序整治;以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助力引領鄉村振興,印發《閔行區2019年關於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要點》,實施移風易俗、城鄉共建等10項重點任務。
「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過程,是全區幹部群眾共同擔當『設計師』與『繡花工』的過程。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民心民意,了解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找出『短板』,然後進入『頂層設計』,描繪好藍圖。接著最重要最艱苦的事情是用繡花針一樣的精細功夫,科學統籌全局,紮實推進各行各業工作,朝著群眾最滿意的方向,著力補好短板、優化長項、形成特色。」閔行區相關負責人士向記者坦言。
崇德向善 築宜居之城
據了解,閔行舉全區之力開展「五違四必」綜合整治,累計拆除存量違建1865萬平方米,居上海前列;打通區域內59條斷頭路,完成330公裡河道綜合整治,新增綠地和公園面積640公頃,61個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667個小區進行了「美麗家園」施工改造,788條段道路建成「美麗街區」,全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完成100個紅色物業示範社區、14條誠信示範街、16個文明行為示範圈創建,開展最美社區圈、最美服務圈、最美商業圈、最美街景、最美公園、最美河道、最美菜場等十類最美行動項目151個。
另外,在推動共治自治,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方面,閔行區文明委總體部署,所有街鎮委局等成員單位項目化開展「文明閔行·生態宜居」同創共建活動,立項119個,涉及城市建設、社會治理、公共文化、道德建設、民生服務五大類;各街鎮(工業區)、委辦局按照「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時時有驚喜」的總要求,共組織開展各類活動近千場,超過10萬人次參與。
由文明單位等社會力量出資,開展「創全闖關賽·幸運到你家」活動24場,2萬多人次參與;圍繞愛國衛生運動、公勺公筷推廣、倡導節約反對浪費等文明風尚,專門制定實施方案,在全區廣泛開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居住」、「文明上網」等專項行動,在社區、學校、企業、樓宇開展各類主題宣傳活動200餘場,製作發放《閔行市民文明手冊》、《閔行市民文明用語100句》(中英文對照版)等30萬冊,引導廣大市民養成文明習慣,進而帶動全區文明程度的整體提升。
除生態環境外,閔行還注重以提高文化涵養推動城區文明建設。該區建設社區「鄰裡中心」97個、農村「文化客堂間」25個、24小時自助「城市書房」11個;上海合唱節、廣場舞大賽、滬劇節、太極文化節四大群文特色品牌長期落戶閔行;廣泛開展清明「傳承紅色基因、追逐時代夢想」、「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九九重陽·顓橋糕會」已成為上海市重陽節慶項目,「讀書·最美」市民讀書活動榮獲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在做強文化育人品牌方面,閔行區特有的「修齊講堂」文化品牌,2017年開講至今累計舉辦2446場;網絡文明傳播成效顯著,原創網絡周播劇《尋找改變的你》,觀看人次超過百萬,榮獲中國文明網「十佳新媒體創新案例」;策劃推出《閔行區市民文明自律16條》,把文明良習送進群眾心坎。
在創建濃厚文化氛圍方面,閔行區通過公益廣告大賽等形式,創作了一批具有閔行特色、導向鮮明的精品公益廣告。每年還在上海地鐵5號線專門設計製作「閔行文明號」專列,打響了閔行文明文化品牌。
「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過程就像釀酒,無論是改善人居環境,還是提升人的文明素養,都無法一蹴而就,需要日積月累,久久為功。因此,『創全』之路絕不僅僅是一座城市名片的打造之路,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持續深化、提升發展之路,只有矢志不渝堅守『創建為民惠民靠民』的理念,才能真正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