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數娛夢工廠。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日本動畫市場好像一座「圍城」,在中國市場,越來越多的動畫公司帶著自己的IP想要赴日尋求合作,而在日本國內,由國人創辦的動畫公司糖果盒動畫正在計劃著回到國內。
近兩年,中日合作的動畫作品也越來越多,包括《從前有座靈劍山》、《一人之下》等等,但是開播後,或多或少都被指出作畫崩壞的問題。在糖果盒動畫工作室社長朱曉看來,這是因為國內很多動畫公司沒有日本的人脈去操作,會變得被動,花了很多錢可能都無法獲得想要的結果。
「日本動畫行業確實很難用錢撬開它的資源,是需要多年在日本的從業經驗,才能去做這件事情。」這是在日本從業多年的朱曉,對數娛夢工廠重複最多的一句話。
2012年12月,朱曉在日本成立了糖果盒動畫工作室,這是國人在日本創辦的第一家動畫企劃與製作公司,曾參與過《進擊的巨人》、《一拳超人》、《攻殼機動隊》、《火影忍者》、《你的名字。》等作品。近年也逐漸開始與國內的遊戲公司合作,幫米哈遊、網易等遊戲公司製作遊戲PV。
近幾年國內二次元市場升溫,熱錢逐漸流入市場,國內動畫公司在尋求日方合作時,在製作費用上往往都捨得投入,「
國內目前整體來講,在日本製作動畫的預算一般在一集1000萬到2000萬日元,基本上接近日本中遊或者中上遊。這個價格段內幾乎找不到日本最一流的公司,因為他們的預算一般都會在一集2000萬日元以上。」朱曉坦言。
但就算再追加預算,也很難撬動這些一線團隊的資源,朱曉告訴數娛夢工廠,日本更多的是人情社會,只要不低於行價,就可以去聊,「至於能不能做,關鍵還是你共事的人脈,以及你這個項目能否打動他。」
而藏在人情和預算背後更深的,是日本動畫行業自身產能也不足。朱曉表示,日本所有動畫行業的產能極限是每年13萬分鐘,「日本的產能已經快到極限,或者說已經到達極限了。」
對於同樣產能不足的國內動畫公司,日本採用的人才共享的解決方式並不適用。朱曉認為,國內最大的問題還是人才斷檔,與其在沒有人脈的情況下「盲目出海」,不如回過頭來培養國內的人才,從根本上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
糖果盒動畫目前已經在籌備在國內成立分支機構,重點布局國內市場和培養人才。
人情社會下的日本
人脈和預算同樣重要
2017年10月,又一部中日合作的動畫《理想禁區》開播了,跟它大多數「前輩」一樣,或多或少仍逃不掉被指出作畫崩壞問題。不僅是這一部,之前包括《從前有座靈劍山》、《一人之下》等中日合作的動畫,都在開播後收穫了部分針對作畫質量較差的反饋,甚至有網友開玩笑說,難道是預算不夠?
據了解,日本一部動畫番劇的製作預算相對浮動較大,具體會根據這部番劇的賣點和屬性來計算。朱曉告訴數娛夢工廠,相對來講,以作畫為賣點的片子,預算會高一些,諸如《進擊的巨人》、《甲鐵城的卡巴內瑞》等,一集預算一般在3000萬日元以上,甚至還會達到接近一集5000萬日元的製作費用;而以搞笑劇情、聲優為賣點的片子,相對預算會低一些,低到一集預算700、800萬日元的也有。
而中日合作的動畫番劇,雖然中方的預算還不到「不差錢」的地步,但一般都處於日本比較正常的中遊水平。不過朱曉坦言,日本不同的團隊,不同的導演一般會有不同的製作預算,日本最一流的公司預算一般會在一集2000萬日元到3000萬日元。但就算以最高預算去請,請到的也不是那些拿最高製作費用的日本團隊, 「就算你有很高的預算,想讓日本的一線團隊去真正做中國的片,其實是很困難的。」
「日本很多東西不是用錢就能去打通的」,朱曉反覆強調,而這句話背後所折射的,是中國動畫公司,在初次踏進日本這個人情社會時的不適應。
朱曉告訴數娛夢工廠,國內不少動畫公司會把動畫製作工序包給日本,以至於大家都覺得這是個方法,於是也不管自己有沒有人脈就這樣操作,往往結果都不太好,「要知道國內很多中日合作的片子都沒有做完,雙方就已經鬧矛盾,甚至這個過程中國內公司就倒閉了。」
而朱曉能在日本創業立足,主要得益於其日本求學工作的積累。2004年,朱曉赴日留學,學業完成之後在日本動畫公司小丑社(Studio Pierrot)工作,曾參與包括《火影忍者》、《進擊的巨人》等在內的動畫原畫和前期設定等工作。正是因為他經過日本體系的培養,積累了不少人脈資源,為他在創業初期能夠順利接到工作奠定了基礎。
接工作不難,難的是接到好的工作。朱曉坦言,日本有很多動畫番劇,這其中既有高預算的動畫,也有非常低預算低質量的動畫,具體能接到什麼作品,還是要看公司的整體水平。
據了解,目前糖果盒動畫的員工大概維持在25人到30人左右,其中原畫師超過15人,其中還有4、5名製片人。朱曉表示,在日本,想要撬動人脈資源,都要通過製片人去完成的。而糖果盒動畫擁有曾在khara、Trigger等日本動畫公司任職的製片人稻垣亮佑,經由他可以撬動日本動畫產業一、二線的人脈。
日本的人情社會體系影響的不僅是和中國的合作,在面對日本本土的動畫作品時,也會有人情上的「優先」和「默認」。朱曉透露,早在宮崎駿正式宣布復出前,日本動畫業內就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
日本這幾年的劇場版動畫中期製作的人,大家都是達成共識的,基本上都會優先來參加宮崎駿的作品,然後像庵野秀明這些導演的作品會相對地往後拖。」
產能不足的背後
是人才不足的問題
此前國內動畫公司看中的,是日本擁有一套較成熟的動畫製作工業化體系,在周期性流水線作業下,能夠穩定生產出相對保質保量的動畫番劇。對於流程相對較弱、產能有所不足的國內動畫公司來說,日本是一個可以學習借鑑的合作夥伴。
然而不僅是中國,現在日本也存在著產能不足的問題。朱曉告訴數娛夢工廠,在談合作時,很多國內公司希望馬上看到作品,可是日本所有的動畫公司手上都已經安排了工作,「
短的可能有一年,長的有一兩年之後,你才可以去預約我的時間,對國內動畫公司來說基本是等不了的。」
據了解,目前日本製作一集動畫番劇的理論製作周期是兩到三個月,在實際製作時周期會有所壓縮。而為了給後面的周期留出時間,一般會在半個月到兩個月內完成一集動畫番劇的製作。在國內動畫公司要求儘快完成作品時,對於大多數本來就產能不足檔期緊張的日本動畫公司而言,容易出現趕工導致質量下降的問題。
目前,針對產能不足的問題,日本的解決方案是整個行業人才共享的模式——動畫項目前期的企劃分給各個不同的公司完成,但是中期作畫、背景的部分人才是共享的。但國內的動畫公司,通常一家公司就已經僱傭了每一個環節的工作人員,在朱曉看來,這樣對於國內動畫公司而言,不僅開銷成本高,而且無法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
日本之所以能採用這樣的「共享」模式,在於現在的日本動畫公司,主要是由日本東映動畫和龍之子這兩家動畫公司分裂出來的,這樣一來,大家早期在工業流程上都是一致的,而且相互之間比較熟悉,為人才共享奠定了基礎。另外,日本動畫公司大部分都集中在東京,相互間交流和溝通都相對方便。
這樣的模式顯然不適用於中國,而且對於中國來說,除了人才間難以「共享」之外,人才斷檔的問題依然突出。
早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曾經製作了一批優秀的動畫電影,隨著這部分老動畫人的退休,或是離開這個行業,國內動畫市場曾有一段時間是出於低迷期。朱曉告訴數娛夢工廠:「前幾年國內整個動畫行業一片黯淡的時候,沒有人去做這一行,突然間這兩年二次元火爆了,於是有人開始做這個行業了,但是人才就跟不上了。」
國內目前大部分的動畫公司,製作人員構成基本上集中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雖然有才能,但是因為人才斷檔,這部分年輕人缺少領路的前輩。朱曉認為,在製作一個商業動畫時,經驗顯得特別重要,「有些國內公司在接觸時說,我們不是不想培養,而是沒人教,只能讓年輕人自己去摸索。」
國內產能不足和人才斷檔的問題成為了糖果盒動畫的機會,朱曉告訴數娛夢工廠,在2016年8月完成天使輪之後,如今糖果盒動畫正在籌備pre-A輪融資,計劃將於今年或者明年在北京成立分支機構,重點布局國內市場,包括人才培訓和針對國內市場的項目。「至少這幾年幾乎是中國有了動畫以來,最好的一個時代,」朱曉說。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數娛夢工廠
(責任編輯:于振冬 HF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