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2019年的區塊鏈行業政策,「監管」與「扶持」應該最合適不過。
6月,Facebook發布Libra白皮書,一個月後,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舉行有關Facebook虛擬貨幣的聽證會。
8月,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到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等創新應用。
10月23日,Facebook首席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出席了美國國會聽證會,就Libra進行作證,這次聽證會是美國國會針對Libra舉行的第三次聽證會,但並沒有獲得議員們的滿意,並且大部分議員紛紛對Libra的前景持懷疑態度,至今Libra仍然「前途未卜」。
10月24日,習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明確指出將區塊鏈技術作為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這一重要講話,為我國推進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高層首次公開對區塊鏈定調立言,區塊鏈一夜之間似乎成了「香餑餑」,隨之迎來政策新「風口」,也預示著區塊鏈行業的突破與機遇。
12月9日,《財經》雜誌披露了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進展情況:由人民銀行牽頭,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參與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項目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
這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釋放出了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國家對以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下的數字貨幣信號——監管與扶持。
數字貨幣的大熱使其底層技術區塊鏈也開始受到了世界的矚目。雖然區塊鏈項目尚未能夠廣泛應用在人們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目前各國政府已在積極布局區塊鏈,可以看到,國際範圍的區塊鏈競賽已正式打響,以Libra為第一槍,中國率先領跑。
新興行業的崛起,機遇與挑戰並存,是拐點還是支撐點?相信深處行業的各投資機構、媒體更加能體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回望2019年,國際國內的區塊鏈政策可謂是一曲「冰與火」之歌,以美日韓為代表的「漂浮不定」和以中國為代表的「落地開花」,也意味著誰率先推出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
值此歲末年初之際,金色財經梳理了這一年來國內外對於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政策以饗讀者,給行業以參考,給受眾以借鑑,讓大家對2020年以更好地期許和展望。
國際(美日韓為代表):由Libra引發的各國政策震動 一石激起千層浪
美國:「欲擒故眾」 政策越明朗 監管越嚴苛
作為虛擬貨幣經營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美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一直吸引各方注意,在世界加密貨幣的發展歷程中佔據著重要地位。這一年,美國重在關注對加密貨幣的收稅和Libra的監管。
隨著Libra的橫空出世,美國國會對加密貨幣的監管頻頻,引發了各界的關注。在Libra於6月推出的一個月之後,7月18日時,G7會議草案概要發布,其中指出,穩定幣必須符合最高標準的金融監管要求,必須解決監管鴻溝問題。同樣在7月份,美國猶他州監管沙箱允許加密貨幣等Fintech公司測試產品,無需獲得許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州長啟動區塊鏈計劃,旨在就如何利用該技術為該州的經濟增長和成本效益提供機會提出建議。
10月份,美國國稅局(IRS)發布了一份關於加密貨幣納稅的指導原則,該份指導原則包括加密貨幣分叉幣產生的稅收負債、評估作為收入收到的加密貨幣的可接受方法、出售加密貨幣時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等內容。
12月19日,福布斯發布文章稱美國國會正在起草和討論《2020年加密貨幣法案》,其目的是澄清哪些聯邦機構可以監管數字資產。福布斯透露該法案初步審核內容有:
1.將「聯邦數字資產監管機構」或「聯邦加密監管機構」的定義分配給三個機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TFC)、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 。
2.將數字資產分為三類:加密貨幣、加密商品和加密證券。
3.聯邦加密貨幣監管機構屬於以下類別之一,並被定義為唯一有權監管以下內容的政府機構:CFTC-加密商品;SEC-加密證券;FinCEN-加密貨幣。
4.要求每個聯邦加密監管機構向公眾公開並保持最新狀態,以列出創建或交易數字資產所需的所有聯邦許可,證明或註冊。
5.要求美國財政部長通過FinCEN建立類似於金融機構的規則,以追蹤加密貨幣交易的能力。
此外,該法案還對加密商品、加密貨幣、加密安全性、去中心化的Oracle、儲備支持的穩定幣、合成穩定幣等加密術語做了定義。
儘管美國對於區塊鏈的態度越來越明朗,但是,由於涉及到較為敏感的金融證券領域,區塊鏈在美國面臨的政策環境還是比較嚴格的。
日本:「摸著石頭過河」 鼓勵數字貨幣 謹慎前行
作為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的發源國,日本政府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發展非常重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市場之一,也是最早合法承認比特幣的國家之一。
今年5月份,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通過了關於加強對加密貨幣交易服務商、交易活動監管的《資金結算法》及《金融商品交易法》修正案。根據修正案,「虛擬貨幣」名稱將更改為「加密資產」。該制度有望在 2020 年 4 月生效。
面對加密貨幣,無論是在政府監管政策,國民參與積極性,還是在加密貨幣的實際應用方面,日本都表現出了領先一步的姿態。作為加密貨幣的流通中樞,日本的合規加密貨幣交易所目前已經有20家(2019年9月止)。這些交易所都需要「持證上崗」,在獲得日本金融廳頒發的加密貨幣交換行業營業執照後才能營業。同時,他們還要受到監管政策的多方面約束,如要求用戶實名認證且郵件寄送確認等,以此保證洗錢等風險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韓國:「模稜兩可」 民眾活躍 政策模糊
韓國一直是加密貨幣領域的先鋒。有分析師估計,全球約有21%的比特幣交易量發生在韓國。正因為韓國加密貨幣交易頻繁,黑客襲擊防不勝防,倒逼韓國政府對於不得不進一步完善對加密貨幣的監管,並儘快建立長效機制。
今年7月1日,據知情人士透露,韓國釜山市與BNK釜山銀行正在推進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憑證工作。據悉,這是一種類似於穩定幣的當地貨幣,1枚該穩定幣等於1韓元。此外,釜山銀行數字金融部將從下月開始與選定的企業構建該平臺,年內將開發本地貨幣專用錢包,還將負責支付結算服務的管理和運營。
自12月份以來,韓國已經陸續釋放了加密貨幣的對策。韓國政府已經考慮了各種措施,從司法部提出的全面禁令到監管態度的緩和。
12月8日韓國《中央日報》報導,韓國企劃財政部表示,政府決定對虛擬資產徵收所得稅,計劃明年通過《稅法》修正案,制定具體的徵收方案。21日,韓國國會政務委員會法律審查小委員會通過了《關於特定金融交易信息的報告與利用等法律(簡稱『特別金融法』)》修訂案。但是,該法案不是專門為加密貨幣交易所創建的單獨法律。它也包括了加密貨幣交易所(虛擬資產經營者)作為特別金融法的對象之一。
有專家解釋成韓國試圖設立令人滿意的加密貨幣及區塊鏈政策。在過去的五年裡,韓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創新精神的國家。憑藉其閃電般速度的網際網路,韓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市場之一,同時,其區塊鏈技術也突飛猛進。
經韓國科學和信息通信技術部證實,韓國政府將在2020年對區塊鏈項目投資約1280萬美元。韓國總統直屬第四次工業革命委員會也敦促政府儘快使加密貨幣制度化和制定相關稅收方案。並表示,政府應意識到區塊鏈是必然趨勢,儘快確定給予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法律地位。
東南亞國家:「革故鼎新」 監管明朗 鼓勵創新
東南亞由於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紅利空間巨大等特點也成為了區塊鏈投資的熱土。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其中突出發展的有三個國家,新加坡在監管發展和促進創新方面首屈一指,泰國也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
新加坡——政策透明 合規合規再合規
新加坡加密貨幣政策的開明眾人皆知。歷史上一直是東南亞的金融中心,現在也漸漸地在變成亞洲的加密貨幣中心。與亞洲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相對比來說,新加坡的監管機構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看法更為全面,也更加透明。
2019年初,新加坡國會審議通過《支付服務法案》(PaymentServiceAct),對數字貨幣業務的監管進行了明確,該法案規定,數字貨幣交易所、OTC平臺、錢包等屬於支付型代幣服務商,需要滿足相關反洗錢規定,並申請相應牌照。
7月新加坡稅務局發布針對數字支付代幣的商品服務增值稅草案。
12月20日,新加坡金管局宣布將於2020年1月28日起正式實施《支付服務法案》。這項法案將使新加坡成為少數幾個對數字貨幣業務有明確監管的國家,會進一步促進區塊鏈、數字貨幣在該國的合規發展。
泰國——完善立法的急先鋒
縱觀東南亞國家對於區塊鏈的態度中,泰國似乎是一個有趣的存在。在其他國家對於區塊鏈技術持懷疑態度之時,泰國就早早的做好了區塊鏈的相關布局,可能和俄羅斯一樣,怕在這種新興技術上落後於別國。
泰國甚至修改了稅收法案,將加密貨幣公司納入稅收範圍。2019年,泰國央行表示正在開發自己的區塊鏈環境和加密貨幣,以便在一個更快、更實時的系統中用於銀行間結算。作為東南亞最具潛力的新興市場之一,泰國政府積極轉變監管態度,完善相關領域的立法,緊跟數字領域發展腳步,或許也是泰國區塊鏈在整個東南亞地區較為領先的原因。
8月,泰國反洗錢辦公室考慮在《反洗錢法》法案中增加要求加密服務提供商報售的不規範活動,此外,泰國證券及交易事務監察委員會就加密交易投資騙局發出相應警告。
11月25日,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計劃明年修改其數字資產業務法規,以促進加密資產的發展,同時保護投資者免受不必要的風險。
馬來西亞——中規中矩 但監管依舊嚴苛
年初,馬來西亞實施了15項有關加密貨幣行業的新規定。加密貨幣、代幣和加密資產將被歸類為證券,這些證券將由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管轄。任何未經授權的加密貨幣交易或 ICO將被處以10年監禁和最高達 240萬美元的罰款。馬來西亞財政部部長表示,新出臺的監管措施旨在提高該行業的透明度,以提高投資者的信任水平。
近日有媒體消息指出,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 (Securities Commission Malaysia) 和馬來西亞央行 (Bank Negara Malaysia) 在一份聯合聲明中披露,他們將合作實施一個針對加密貨幣監管框架。
中亞南亞國家:正在區塊鏈領域發力
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似乎成了是一種全球現象,全球幾乎每個角落都有採用和使用區塊鏈案例。中亞和南亞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阿富汗, 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7個國家也並未迴避這種現象,無論是通過採用區塊鏈來振興阿富汗的醫療保健部門,還是在哈薩克斯坦放棄對加密貨幣開採的豁免,數位技術的利用似乎在這些國家中都佔有一席之地。其中,巴基斯坦政府正在逐步擺脫全面的加密禁令,希望實施強有力的數位化政策。同時,巴基斯坦也在考慮建立自己的主權數字貨幣的可能性 ;哈薩克斯坦的立法者正在尋求免除加密礦工的稅收義務;阿富汗則在醫療保健和城市發展等領域運用區塊鏈技術;烏茲別克斯坦政府也對區塊鏈持積極態度等等。
國內: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唱響區塊鏈奮進凱歌
早在2016年,我國就將區塊鏈技術列入國務院《「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把區塊鏈作為一項重點前沿技術。此後,國家也相繼出臺了多項關於區塊鏈發展的政策。但是國家領導人為區塊鏈技術的定調立言,實屬首次,引發了全民廣泛參與熱議,區塊鏈的發展備受期待。
自「10·24講話」之後,全國各地方政府紛紛通過學習會等形式積極學習如何把握區塊鏈機遇,加強頂層設計,增強當地的區塊鏈技術產業優勢,為搶灘區塊鏈發展先機,各地方政策百花齊放。
據相關報導,目前全國已經有31省陸續出臺涉及區塊鏈的政策信息,布局區塊鏈產業。上海、杭州、蘇州、廣州、長沙、重慶、成都等城市為了吸引更多區塊鏈企業落戶,專門建立了區塊鏈產業園區,甚至專門針對區塊鏈初創企業落戶、企業經營、高層次專業人才落戶、購房補貼以及生活補助等方面都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此外,國內由地方政府建設或者參與建設的產業園一共有26個,其中廣州與杭州的產業園數量最多,分別有6個和4個;有9個地方設立了區塊鏈產業基金,資金規模共300億左右,其中南京和杭州的基金規模最大,都為100億(數據來源天天鏈訊)。
國家發聲,地方落實,政策助力,產業引領,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上至中央,下到地方,都唱響了區塊鏈奮進的凱歌。
東南沿海:改革開放橋頭堡 坐擁「天時」之利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次日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產業圖譜發布,較為完整的勾勒出灣區區塊鏈項目的發展情況,並指出在灣區互聯互通的產業規劃下,這一熱土是區塊鏈發展的「寶地」。粵港澳三地的區塊鏈發展「因地制宜」,監管嚴厲程度不一。
深圳——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進集成創新,強化應用示範
深圳擁有騰訊、華為、中興通訊等國內頂尖科技企業以及中國最大數量的區塊鏈創新企業,在調動市場力量探索數字貨幣技術路線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7月上旬,《深圳市商務局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消費提升扶持計劃操作規程》印發,深圳鼓勵商貿企業應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發展新零售項目。8月份深圳獲準開展數字貨幣研究。11月19日,深圳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深圳科技創新優勢,加強區塊鏈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搶佔技術發展制高點。
廣州——發布加速區塊鏈產業引領變革細則,黃浦區成重點發展區域
早在今年2月22日,廣州高新區、開發區、黃埔區召開過各式各樣的科技創新和企業家大會,一桶探討廣州市的區塊鏈產業發展。
4月,廣州發布《加遞區塊鏈產業引領變革若干措施》,鼓勵設立10億元規模區塊鏈產業基金,吸引社會資金集聚形成資本供給效應,為區塊鏈企業提供天使投資、股權投資、投後増值等多層次服務,設立「多基地+大基金」分布式金融生態圈。
10月28日,廣州黃埔區正式出臺「區塊鏈10條2.0政策」實施細則(全稱《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加速區塊鏈產業引領變革若干措施實施細則》),該細則顯示:1.鼓勵設立10億元規模區塊鏈產業基金,2.突出區塊鏈原始創新,每年擇優選擇2個開展區塊鏈公有鏈、聯盟鏈建設項目的企業或機構,採取事後補助方式;3.深化區塊鏈融合應用;4.共創大灣區價值網絡;5.共建大灣區交流中心;6.建設區塊鏈行業領軍產業園;7.內化兼修博覽人才;8.支持舉辦區塊鏈博覽會;9.打造區塊鏈活力之區。廣州作為我國區塊鏈產業高地,特別是黃浦區對區塊鏈產業的扶持政策力度一直很大,並在逐漸加碼。
港澳——對虛擬貨幣監管,對區塊鏈人才扶持
近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在解讀港交所《戰略規劃2019-2021》時指出,在使用新科技方面,港交所將以試點方式循序漸進地探索包括區塊鏈、雲計算等在內的新科技應用,例如,港交所將在滬深港通的交易後分配中應用區塊鏈技術。這是我國香港地區擁抱區塊鏈技術的體現之一。
據記者觀察到,粵港兩地都出臺相應政策促進區塊鏈發展,產業發展水平亦走在前列。對於虛擬貨幣的監管,香港地區的監管主體為香港證監會,澳門地區的監管部門是澳門金管局,兩地曾多次發文向投資者提示虛擬貨幣風險,並且要求銀行及支付機構不為發行虛擬貨幣的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港澳均側重對人才的扶持,香港對區塊鏈人才實行移民加分獎勵。
2019年3月28日,香港SFC發布《有關證券型代幣發行的聲明》,聲明中表示證券型代幣可能屬於《證券及期貨條例》下的「證券」,應受到監管,並且推廣及分銷證券型代幣應申請第1類牌照(證券交易),證券型代幣應只發售給專業投資者。
2019年10月4日,香港SFC正式發布了針對加密資產基金管理人的監管條例,與第9類牌照(資產管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在託管(Custody)部分針對加密資產的特點做出了額外要求。
福建——鼓勵企業落地福州,推出全國首份區塊鏈崗位能力要求標準
5月,福建省福州市引發了《關於加快福州市區塊鏈產業發展的三條措施》。其中提出,要在三年內通過資金補助等方式鼓勵區塊鏈企業落地福州,鼓勵傳統企業開展區塊鏈應用落地,推動福州區塊鏈應用示範工程的建設和發展。
12月,福州市召開第二屆區塊鏈產業與企業家峰會,全國首份區塊鏈崗位能力要求標準在會上出臺,這是國內率先開展區塊鏈領域人才標準研製工作之一,該標準提出了區塊鏈核心研發崗位、實用技術崗位和行業應用崗位3類人才,共計21個具體崗位的能力要求,旨在提供符合當前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規範,推動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發展,助力區塊鏈產業生態建設。
海南——「鏈六條」先行 一舉一動受萬眾矚目
自國務院同意海南省建設為自貿港以來,海南在政策優惠方面被給予厚望,在整個區塊鏈行業最吸引眼球的,無疑也是海南。
12月4日,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主辦的數字文明大會,會上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靜代表海南自貿區(港)區塊鏈試驗區發布了「鏈六條」產業政策:
第一,組建創新聯盟,加強區塊鏈人才培養,驅動聯合創新。園區將邀請國內外科研院校、企業共同打造區塊鏈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共建區塊鏈聯合大學。
第二,搭建技術體系,促進區塊鏈技術研究和創新。園區支持高校、研究機構、重點企業深入研究共識算法、跨鏈技術等關鍵技術,對於區塊鏈關鍵技術的領軍人才和團隊,園區將人才100萬元獎金,優秀科研團隊300-500萬元科研經費,提供最高500萬元的產業落地扶持資金。
第三,以應用場景牽引,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體系。對創新能力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單位,由軟體園給予每個工程最高 500 萬元獎勵。
第四,優化發展環境,為區塊鏈企業營造寬鬆、友好的發展氛圍和環境。
第五,由軟體園發起設立10億元區塊鏈產業子基金,吸引社會資金集聚形成資本供應效應,為區塊鏈企業多層次服務。
第六,建立專家智庫,強化海南區塊鏈產業發展智庫支持。
此外,海南省正在起草《海南省關於加快區塊鏈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具體發布時間還不確定。「鏈六條」的發布,足以證明了海南對區塊鏈的擁抱態度,有聲音指出,海南可能會藉助區塊鏈成為下一個新加坡,讓我們一起期待。
北方地區:北京、雄安新區、天津政策明朗 助推區塊鏈技術發展
北京——推進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新技術的智能場景應用在政務科技上取得新突破
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北京市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發布,積極推動《鼓勵進口服務目錄》適時調整,爭取増列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相關服務內容。
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豎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一體化網上政府樓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運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技術,推進政府網站深度學習、自主操控、人機協同,優化智能捜索、智能互動功能,開發智能推送等功能。
1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北京市新一輪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其中提出要不斷提高信用管理和綜合執法效能,在實施事中事後監管上取得新突破;並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新技術的智能場景應用,在政務科技上取得新突破。
此外,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發布了《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該規劃表示北京將鼓勵的金融科技底層技術創新和應用中,包括以雲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分布式技術發展,北京市的區塊鏈政策整體上依然是長期的支持向好,與此相對的是,對加密貨幣的領域的限制仍在趨嚴。
雄安新區——拉開城市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序幕,探索搭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區塊鏈底層基礎平臺
11月17日,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旗下公眾號「中國雄安官網」刊文指出,區塊鏈深度融入了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中,雄安區塊鏈拉開了城市創新發展新一代數字經濟和社會治理的序幕,未來雄安將積極探索搭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區塊鏈底層基礎平臺,推進數據存儲、溯源、交互和確權,進一步實現區塊鏈技術在民生、交通、能源等多個方面的創新應用。
天津——天津濱海新區狠抓產業技術創新,推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
11月16日,天津有關部門表示,天津濱海新區將加快布局發展區塊鏈等新技術新產業,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贏得新的競爭優勢。下一步,新區將狠抓產業技術創新,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構建適合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生態,為區塊鏈產業和產業對接創造良好政策環境,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抓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區塊鏈+民生服務」的新模式,為實現新區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抓風險防範化解,在區塊鏈開發過程中,建立容錯機制,通過學習、了解、觀察,確保區塊鏈安全有序發展。
東部地區:上蘇杭支持力度加大 區塊鏈應用落地首選
上海——區塊鏈結合金融大數據平臺在供應鏈、金融產品方面實現創新
上海是國內區塊鏈應用場景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螞蟻金服、平安集團、寶武集團、中遠海運、萬向區塊鏈、眾安保險、中信信息等一批國內領軍企業紛紛選擇上海布局區塊鏈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正是看中了這一突出優勢。據了解,上海「區塊鏈聯盟」數量居全國第一,且具有「技術+資本+場景」三合一的生態優勢。在政策方面,上海更是給予了積極支持的態度。
9月6日,2019中國(上海)區塊鏈技術創新峰會在上海市楊浦區舉行,大會期間發布了 《2019上海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白皮書》,白皮書對中國政府層面對區塊鏈的政策扶持、監管,中國區塊徳行業發展現狀以及上海區塊鏈發展情況作了詳細分析。
10月,央行上海總部印發了《關於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導意見》,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思維與經營理念、順應智能發展態勢,藉助區塊鏈、人工智慧、生物識別等技術,依託金融大數據平臺,在智慧網點、智能客服、智能投顧、智能風控等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進行創新。
蘇州——承擔數字貨幣試驗區,打造區塊鏈典型應用示範名城
從歷史角度來看,蘇州也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中外合作的試驗田,在此進行數字貨幣實驗,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舉措。
根據可以查詢到的資料,2019年3月1日,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蘇州成立,該公司為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聯合蘇州市有關單位所設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將承接法定數字貨幣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穩定運行;承擔法定數字貨幣關鍵技術攻關和試點場景支持、配套研發與測試;聚焦區塊鏈、密碼學等金融科技前沿方向。
目前,蘇州正努力打造區塊鏈典型應用示範名城,無論從底層技術還是產業應用的角度,蘇州都是處於全國的第一陣營。
杭州——推動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產業落地
11月21日,在大洋彼岸的納斯達克交易所誕生了「全球區塊鏈第一股」。這家名為嘉楠耘智的杭州區塊鏈企業,為杭州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擁有阿里的杭州,天然易於接受新事物。早在201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參加海歸學子創新創業座談會時,提出希望浙江成為全國區塊鏈開發應用高地。近年來,杭州已經成為國內發展區塊鏈技術的先鋒城市,誕生了諸如螞蟻金服、趣鏈科技、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網易金融等大批區塊鏈相關企業和機構,杭州市區塊鏈企業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走在國內前列。有觀察者認為,杭州是北上深杭四城中對區塊鏈支持最大的城市。
在政策上,杭州市政府更是給予了優待。4月揭牌了「杭州區塊鏈產業園」,與此同時,「雄岸全球區塊鏈100億創新基金」、「浙江雄岸區塊鏈戰略發展研究院」同時揭牌。5月,出臺《中國杭州區塊鏈產業園政策(暫行)》,杭州區塊鏈產業園吸引高層次人才安家落戶,購房補最高可達300萬元。
中部地區:湖南、重慶、四川不甘示弱 政策紛紛加持
長沙——圍繞區塊鏈研發、監管、生態、賦能環節,引導優勢資源傾斜
2018年長沙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出未來三年,長沙將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典型示範應用、構建產業發展生態、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匯聚一批區塊鏈企業、集聚一批區塊鏈專業人才、打造一批創新研發平臺、突破一批區塊鏈關鍵技術、培育一批基於區塊鏈的新興業態,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塊鏈產業集聚地和示範應用基地。
2019年12月14日,湖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謝建輝在長沙經開區調研區塊鏈產業發展,並主持召開經濟形勢研判座談會,謝建輝強調要搶抓機遇培育發展區塊鏈,圍繞研發、監管、生態、賦能環節,加強頂層設計、平臺建設、政策支持、試點示範,打造新的增長點。
重慶——實現區塊鏈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製造等領域的落地
11月21日,重慶市經信委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區塊鏈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通過加大區塊鏈企業引進培育力度、推進重點領域區塊鏈技術示範應用等,大力推動重慶市區塊鏈產業發展。據悉,重慶市將圍繞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能製造等領域,加大區塊鏈技術研發投入,實現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落地,圍繞政府管理、金融服務、智慧養老等領域繼續開放一批應用場景,推動區塊鏈技術與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融合。
四川——加快區塊鏈等技術與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
12月6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關於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的決定》。決定指出,實施「網際網路+社區」行動計劃,加快人工智慧、大數據、5G、區塊鏈等與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進智慧小區、智慧社區建設。
【結語】
從2009到2019,區塊鏈誕生十一年,比特幣作為區塊鏈首個應用程式,也一度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的熱點事件,幣價起起落落,更有「幣圈一天,人間一年」之說,有人因此一夜暴富,也有人因此窮困潦倒,而隱藏在比特幣中的區塊鏈技術似乎鮮有人知,直到近年來,隨著區塊鏈從出現、瘋狂、協同到成熟的轉變,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從默默無聞到登上大雅之堂,鏈圈、幣圈、礦圈這三大區塊鏈行業經歷了如過山車般的起起落落。
回顧2019,那些年初期待的願望是否實現?展望2020,行業將走何方?也許答案是「不確定」「不得而知」,但請相信,擼起袖子加油幹,每一滴奮鬥的汗水,都將澆灌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