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圖書館東館:今天主體鋼結構封頂 明年建成竣工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上海「新一代圖書館」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28個斜拉杆支撐,打造出「林中玉石」的蘊意。這一設計源自一句中國古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圖書館裡,除了借書、看書,還可以做什麼?建設中的上海圖書館東館正一點點為人們描摹出「新一代圖書館」的圖景:這裡不僅是開展閱讀服務的公共空間,還是提供場所服務、空間服務、平臺服務和知識服務的學習中心、文化中心、交流中心、學術中心和創新中心。

作為「十三五」時期上海文化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這座面向未來、從「面子」到「裡子」均可閱讀的圖書館自2017年9月開工以來,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今天上午迎來主體鋼結構封頂,明年將建成竣工。

「林中玉石」建築外形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浦東新區迎春路、合歡路、錦繡路與世紀大道圍合的成片樹林之中,上海圖書館東館輪廓初顯。從距離稍遠的地方看,整個建築形同一塊正在被雕琢的巨大玉石,懸浮在樹林和城市上方。

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介紹,這一設計源自一句中國古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玉石要雕琢才能成為器物,就像人要經過閱讀學習才能成才一樣。因此,把「正在被雕琢的玉石」作為人們終身學習的場所——圖書館的建築外形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體現。

從效果圖上看,這種中國式意境的營造,在內部空間的設計中也將得以體現。上海圖書館東館建築面積約11.5萬平方米,地上七層、地下兩層,內中庭是一個層層錯疊、通高向上的空間,每層都有開向中庭的洞口,讓參觀者在不同樓層之間進行視覺聯繫。這種空間關係有點像園林中的太湖石——四面八方都有洞,洞與洞之間相互聯通,且具有不確定性,驅使讀者去探索。

紙上方案真正落地,就要面對一系列技術、材料、工藝、安全問題。比如,為了打造出「林中玉石」的漂浮感,上海圖書館東館主體建築3樓至7樓採用大跨度外懸挑鋼結構,懸挑長度最大的達到16.8米,由28個斜拉杆支撐。這些柱子直徑1.3米,最高一根獨立柱高21.5米,對施工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以中庭21.5米的超高獨立清水圓柱為例,為了使四次分段澆築的混凝土色差最小,多個班組連續不間斷施工,最終在十天內完成了整根圓柱的澆築。

而營造玉石的視覺效果,立面材料該如何選擇,是上海圖書館東館建設中面對的又一個難題。建築師想到的辦法是:把天然石材的圖案,列印到玻璃幕牆上,這樣既能凸現「玉石」的概念,也能解決圖書館立面對於透光性、防水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術要求。為了尋找滿意的花紋,建築師和幕牆分包商前往亞洲最大的石材物流集散中心,從上千塊義大利魚肚白石材中,精選出了16塊花紋。緊接著,是在玻璃上還原石材的真實效果,經過兩個月樣品比對,建築師敲定了最能凸現中國山水畫中水墨飄渺意境的方案——從近處看,可以觀察到石材紋理走向和晶體分布;從稍遠處看,圖案的排列和組合體現微妙的肌理變化,保持建築外觀的玉石效果。

書庫面積僅佔約2%,近80%空間將面向讀者開放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曾說:「這世上如果有天堂,那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如今已是數位化時代,閱讀早已不拘時間地點,有些人難免心生疑問:大體量的實體圖書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不僅必要,而且迫切需要。」陳超說,無論信息化如何發展,人類都需要閱讀,實體公共圖書館的使命還沒有完成,永遠不會消失。近年來,上海地區公共圖書館一卡通系統年度外借紙質書始終穩定在3000多萬冊次。事實上,信息化使閱讀出現了數位化、移動化、全媒體化和社交化的趨勢,還為公共圖書館帶來了新的使命——開展更多、更創新的閱讀推廣,消除數字鴻溝、提高信息素養。

上海圖書館東館的建設既是基於全上海的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戰略思考,更是回應市民和城市之需。在功能上,這裡將被打造成一個激揚智慧、交流創新、共享包容的「知識交流共同體」,一個市民樂享其中的「書房、客廳、工作室」,一個培育和提升讀者人文涵養、藝術修養、信息素養、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的公共空間,一個集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科技創新研發資源、社科智庫研究資源、上海地情研究資源於一體的網際網路時代全媒體複合型圖書館……

一組數據,或許能提供更直觀的感受:上海圖書館東館建成後,書庫面積僅佔約2%,近80%空間將會面向讀者開放。「這是數字時代讀者需要的『藏、借、閱一體』的圖書館空間格局,也是更好揭示、展示和利用上海圖書館特色館藏,開展好更多元、更豐富的閱讀服務所需要的空間。」陳超說。

當然,新一代圖書館無論怎麼創新,但初心不會改變——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

(記者 李婷)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上海博物館東館主體鋼結構封頂
    2020年最後一天,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傳來好消息:主體鋼結構順利封頂,為明年完成工程建設、移交展陳裝修打下了堅實基礎。建成後的上博東館將與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上圖東館、世紀公園等文化設施形成集群效應,為市民帶來更多新鮮體驗。       上博東館是「十三五」時期上海市建設的重大文化項目。
  • 上海圖書館東館結構封頂
    坐落於浦東新區花木城市副中心的上海圖書館東館,經過近兩年的工程建設,於2019年9月20日勝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為實現2020年竣工的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上海圖書館東館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著眼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十三五」時期上海文化設施建設的重大項目。上海圖書館東館位於浦東新區迎春路、合歡路、錦繡路與世紀大道圍合的成片樹林之中,北近浦東市民中心,南臨世紀公園,佔地面積3.9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高度50米,地上7層,地下2層。
  •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提前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明年開放
    4月20日早上,坐落於蘇州河長風濱河綠地的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經過一年多的緊張建設,克服了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提前7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據悉,新館預計將於2021年下半年建成並對外開放。4月20日,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主體鋼結構封頂。從大地走向天空,搭建聯繫人類未來的知識橋梁,新館以莫奈的《橋》為靈感,在設計上使用了大量的弧形線條。
  • 上海博物館東館主體鋼結構封頂!花木板塊將出現文化設施「三足鼎立」
    上海市民關注的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工程,近日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為後續項目的按時竣工奠定基礎。目前的浦東新區花木板塊,已有知名的上海科技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這裡還將誕生一座上海博物館東館,形成文化設施的「三足鼎立」。 上海博物館東館新建項目,位於浦東新區花木板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至世紀大道、東面是丁香路,與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隔街相望。
  • 上海圖書館東館初見雛形 9月主體結構封頂
    圖說:上海圖書館東館效果圖 來源/ 上海建工四建集團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裘穎瓊)坐落於城市森林中的上海圖書館東館項目(以下簡稱「上圖東館」),是「十三五」時期上海文化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記者從承建方上海建工四建集團獲悉,目前項目主體已初見雛形,預計今年9月完成主體結構封頂,2020年竣工。圖說:上海圖書館東館主體結構已完成70%在建中的上圖東館毗鄰浦東市民中心,面向世紀公園,與周邊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浦東展覽館、上海博物館東館等共同組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集聚區。
  •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主體鋼結構封頂!克服疫情影響2021年建成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坐落於蘇州河長風濱河綠地經過了一年多的緊張建設克服了疫情造成的影響今天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為2021年建成開放打下基礎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是上海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其總承包單位上海建工四建以及各參建單位
  •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主體鋼結構封頂
    今天上午,坐落於蘇州河長風濱河綠地的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新館實現主體鋼結構封頂,提前完成的建設進度為2021年建成開放打下基礎。新館選址響應上海文化「十三五」規劃所提出的「兩軸一廊」城市文化空間發展格局,北鄰長風公園,南接蘇州河綠地,周邊少兒公共設施豐富;其建築形體模擬莫奈的傳世名作《橋》,通過底層起拱,貫通南北兩座公園的景觀,巧妙融合文化建築與公園綠地兩大元素,從高空俯看亦仿佛母親擁抱兒童。
  • 674天精心建造,上海圖書館東館雛形初現
    人人都說上海圖書館東館是一塊被精雕細琢的璞玉,它漂浮於上海這片大森林裡,雖不似東方明珠那般耀眼、不似上海中心大廈那樣高聳,卻是唯一一座有文化、可閱讀的建築。這座獨一無二的建築是上海建工團隊歷經674天精心建造的成果,目前上海圖書館東館初現雛形,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它的建造歷程吧!
  • 上海圖書館東館結構封頂 預計2021年試開放運營
    上海圖書館東館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著眼社會主義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十三五」時期上海文化設施建設的重大項目。上海圖書館東館位於浦東新區迎春路、合歡路、錦繡路與世紀大道圍合的成片樹林之中,北近浦東市民中心,南臨世紀公園,佔地面積3.9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高度50米,地上7層,地下2層。
  • 上海圖書館東館項目今天也復工啦!小布帶來現場圖→
    繼3月9日上海博物館東館項目復工後,往東不到一公裡,今天,另一個市重大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工地也恢復了往日的機器轟鳴。上海圖書館東館3月11日,未來的「林中玉石」——上海圖書館東館項目正式復工!預計2021年底開館試運行後,將提供讀者圖書閱覽坐席近6000個、全開架藏書約480萬冊。上圖東館將滿足每年200餘場講座、上千場各類學術活動的讀者需求,讀者年接待量預計可達400萬人次!
  • 合肥市廬陽區「三館三中心」主體封頂 2020年5月建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合肥市廬陽區重點工程建設管理中心獲悉,由該中心代建的廬陽區「三館三中心」(檔案館、文化館、圖書館、行政服務中心、婦幼活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項目完成了主體結構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主體結構正式封頂,預計2020年5月全部建成。
  • 美國館鋼結構封頂 世博園成美駐華大使首度訪滬第一站
    隨著上海世博會美國國家館鋼結構的最後一根橫梁完成吊裝,美國國家館逾6000平米的宏偉建築初現雛形。今天,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與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世博局局長洪浩一起為美國館的支撐橫梁「點睛」,以這種特別的方式慶賀美國館鋼結構順利封頂,並預祝上海世博會取得圓滿成功。上海世博局副局長黃健之以及美國駐華使館和駐滬總領事館官員共同出席了封頂儀式。
  • 上海博物館東館和上海圖書館東館相繼復工
    經過將近兩個月的沉寂,浦東新區花木地區的兩塊大工地又傳出了機器轟鳴,隨著湖北以外區域確診人數連日下降,上海博物館東館和上海圖書館東館在悉心籌備後從本周起相繼復工。昨天,上海圖書館東館完成復工檢查,今天正式復工,上海博物館則提早兩天於3月9日起復工,全力推進新一年的工程建設。
  • 上海圖書館東館即將竣工,仿佛一座漂浮在樹冠上的雕塑體
    2020年11月進度©Raw Vision Studio由SHL建築事務所設計的上海圖書館東館,是「十三五」時期上海文化設施建設重大項目之一。這座總建築面積達115,000平方米的全新複合型圖書館,近期即將迎來建築立面的完工。
  • 曲阜孔子文化會展中心鋼結構主體封頂儀式舉行
    佛教在線山東訊 2008年4月28日,山東省濟寧市舉行曲阜孔子文化會展中心鋼結構主體封頂儀式。鋼結構主體封頂標誌著會展中心建設正式轉入幕牆施工、內外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施工人員正在進行吊裝前的籌備工作。上午10時58分,塔吊吊起最後一根一榀梁,調整方位後施工人員分別用螺絲進行固定。
  • 合肥市中心圖書館明年春節封頂 市民足不出戶即可從新館借書
    合肥市中心圖書館、合肥市美術館、合肥市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合肥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合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肥西縣工人文化宮……十四五期間,合肥市一大批公益性場館項目將陸續亮相。其中,備受關注的合肥市中心圖書館最快將於明年春節前後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 北京環球影城站主體封頂,「夢開始的地方」你不想看看?
    2018年5月23日訊,環球影城地鐵站歷經511個工作日昨天順利封頂,標誌著「夢開始的地方」車站主體結構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接下來將進行鋼結構、幕牆及裝修施工,為地鐵7號線東延明年年底試運行奠定基礎。地鐵環球影城站是地鐵7號線東延與八通線南延的雙線平行換乘站,也是未來環球主題公園的主要入口,作為環球主題公園立體交通樞紐的市政基礎交通設施,該站的主要定位就是直接服務於2020年建成的環球主題公園。建成後,該站不僅可以提高環球主題公園交通保障能力,還可以加強金融街、CBD(商業中心)等重點功能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軌道交通接駁。
  • 上海圖書館東館項目
    一、項目簡介上海圖書館東館地上7層、地下2層,地上高度50米。設計方案仿佛一座漂浮在公園樹冠上方的雕塑體,圖書館主體結構建於兩個功能體塊之上,其中一個將容納1000席的表演場館、展覽和活動空間,另一個則為兒童專館,兩個館區均面向一系列的景觀庭院。建築立麵包覆著背襯保溫板的印刷玻璃,乾淨利落,切割和旋轉後的圖書館體塊映射著天空和周邊公園景觀,自然而成一片「文化綠洲」。
  • 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封頂,將於明年建成投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 通訊員 葉丹)今天(11月19日),記者從深圳機場獲悉,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已實現全面封頂。該衛星廳將於2021年建成投用,通過捷運系統與現在的T3航站樓相互連接。深圳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已實現全面封頂。
  • 龍洞堡國際機場T3航站樓項目主體鋼結構全面封頂
    11月22日,隨著最後一根鋼構件安裝完成,龍洞堡國際機場T3航站樓項目主體鋼結構全面封頂,為明年下半年T3航站樓投入使用奠定堅實基礎。T3航站樓鋼結構工程鋼網架總面積約51725平方米,網架節點採用焊接球與螺栓球相結合的方式,約由11229個螺栓球、960個焊接球及79775個杆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