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從家鄉出發喊話 讓屏東女兒做「總統」

2020-12-11 大公資訊

  香港中通社1月9日電 臺北消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9日從屏東楓港出發,途經同屬屏東的家鄉枋山鄉,進行全臺掃街造勢,她對鄉親喊話,楓港不要讓她「漏氣」,今年一定要拼過去,讓屏東女兒做「總統」。

  蔡英文「黃金周掃街」9日從屏東楓港出發,出發前由競選總幹事蘇嘉全、屏東縣長潘孟安、立委候選人鍾佳濱、蘇震清、莊瑞雄以及地方黨公職陪同召開記者會,受到當地鄉親歡迎。

  蔡英文說,屏東楓港是她的故鄉,也是讓他感到最溫暖的地方,選前一周她選在這裡開始全臺大掃街,要點亮臺灣每一裡路。她也向現場支持鄉親喊話,希望大家在選舉最後一周團結起來,下一個目標,就是楓港、枋山開出全臺灣最亮麗的選票;除了「總統」之外,也一定要支持民進黨提名的立委候選人。

  蔡英文特別提到,現在枋山鄉長是民進黨的同仁讓她非常開心。她接著說道,這裡現在是「主席的故鄉」,希望1月16日以後,這裡就能變成「總統」的故鄉,讓屏東的女兒做「總統」。最後,由當地排灣族頭目送上頭飾,為蔡英文祈福。

相關焦點

  • 屏東民眾喊「總統好」 蔡英文:家鄉人熱情
    臺海網2月20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到屏東發紅包,向民眾拜年;在場有許多民眾喊「總統好」,蔡英文笑著說「家鄉的人總是比較熱情」。蔡英文上午先後到屏東市媽祖廟慈鳳宮及天公廟玉皇宮上香、發紅包,民進黨選對會召集人蘇嘉全、屏東縣長潘孟安及屏東市第2選區「立委」黨內參選人都到場陪同。
  • 屏東旅遊凋敝 「屏東女兒」蔡英文執政究竟帶給人民什麼?
    諷刺的是,蔡英文號稱「屏東女兒」,老家就在屏東楓港,她上臺後陸客大跌。屏東鄉親不禁要問:蔡英文執政究竟帶給人民什麼?屏東縣旅館公會顧問林育先指出,泊逸酒店倒閉與消失的陸客有關,該飯店位於車城鄉海口,距墾丁大街與南灣等地人潮較遠,一旦墾丁人潮無法產生外溢效果,周邊地區飯店生意就會受到波及。
  • 蔡英文到屏東玉皇宮參拜還願 祈求臺灣經濟好轉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消息,蔡英文今天(29日)南下老家屏東,參加「立法院長」蘇嘉全大女兒婚禮,在此之前,她上午先到屏東市玉皇宮和慈鳳宮還願,感謝玉皇大帝及媽祖娘娘保佑她當選「總統」,並祈求臺灣「經濟好轉」。
  • 墾丁又有飯店倒閉 屏東女兒蔡英文為鄉親帶來啥?
    諷刺的是,屏東是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的老家,但號稱是「屏東女兒」的蔡英文上臺後,陸客卻大幅下跌,屏東鄉親不禁要問:蔡英文執政究竟帶給老鄉帶來了什麼?林育先表示,過去「統獨議題」在屏東並非票房,但政黨輪替後,屏東的鄉親開始在思考「屏東女兒蔡英文」究竟能為屏東人帶來什麼?維持現狀的結果是陸客消失,島內飯店都在苦撐,恆春地區旅館業績至少掉了五成,還有部分墾丁民宿已在找買家脫手。在陸客銳減、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業者受到衝擊是必然的。
  • 2016臺灣選前之夜藍綠橘瘋狂造勢 蔡英文穿防彈背心登臺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上午將在臺北市掃街,下午前往臺中,晚間再回到新北板橋;民進黨蔡英文則是將從臺中豐原「一路北上」,最後在晚間抵達凱達格蘭大道造勢晚會,象徵「前進總統府」;親民黨宋楚瑜上午則會在彰化掃街,晚間回臺北市,參加在臺北田徑場的造勢晚會。 顧及安全因素,蔡英文選前3天已經取消造勢活動的大進場,同時穿上防彈背心。
  • 屏東縣的老鄉質問總統蔡英文:本來有肉吃,結果連湯都喝不上了!
    蔡英文,中國臺灣屏東縣枋山鄉楓港人,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成為臺灣地區首位女性領導人,使屏東縣的父老鄉親們無比驕傲、無比自豪,畢竟家鄉出了這麼一位能人,還當上那麼大的官,而父老鄉親也對蔡英文寄予厚望,離過上幸福的日子不遠了。
  • 蘇貞昌被爆曾「痛罵蔡英文半小時」
    【環球時報記者 陶欣然】近日,島內有爆料稱「行政院長」蘇貞昌曾大罵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半小時,兩人有心結的傳言再度浮上檯面。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日報導,國民黨「立委」鄭麗文日前在政論節目中爆料稱,蘇貞昌的個性蠻橫,在民進黨內是出了名的,幾年前曾在屏東縣同鄉會上痛罵蔡英文30分鐘,「搞得大家都很尷尬」。她稱,據現場人士轉述,蘇貞昌講得「很酸很難聽,讓大家都很傻眼」。經查閱資料,那場活動是2017年5月6日的屏東縣同鄉會總會成立大會。
  • 颱風釀災 蔡英文南下屏東勘災
    颱風海棠30日下午從屏東楓港登陸後,持續不斷降雨,屏東從30日到31日上午8時,累積雨量最高已達663.5毫米,沿海及恆春地區鄉鎮大淹水,墾丁風吹砂半個車道路基被掏空。圖為屏東林邊鄉水淹成河。     尼莎及海棠颱風相繼襲臺,屏東多鄉鎮淹水。蔡英文31日下午前往屏東縣林邊鄉、東港鎮勘災,並前往陸軍第八軍團指揮部第四作戰區災害應變中心,了解臺軍支援救災情形。     海棠颱風30日下午從屏東楓港登陸後,持續不斷降雨,恆春半島鄉鎮多處淹水。
  • 蔡英文參觀屏東漂浮式太陽能系統 承諾優先發展新能源
    臺灣新任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於2月18日前往屏東縣參加全臺首座水上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啟用典禮。該電站目前裝機量102kW,未來將擴展到499kW。蔡英文參觀後表示,民間研發動能與創意充足,新政府也決心推動再生能源,承諾新國會將優先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以及《電業法》,大力協助發展。
  • 蔡英文被民意喊話:你耳朵在勝選時被歡呼聲震聾了
    北港武德宮「主委」林安樂表示,事實上,宮廟在這10幾年間,自主管理做得非常好,自主減量,實施「一爐一主香」;但蔡當局用環保當作議題,過度管控,讓大家產生擔憂,這就是上凱道的原因。島內改革慘敗 蔡英文民調跌至歷史低點關於蔡英文的改革慘敗,由民意可觀之。島內民意跌至歷史最低。
  • 臺灣選前之夜:蔡英文穿防彈衣
    獨家解讀:臺灣地區領導人如何選出來的>>【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明天就是2016年臺灣「大選」投票日,為在「臺灣歷史上第六次民主大選」中拼得勝利,朱立倫、蔡英文和宋楚瑜今天將做最後的衝擊
  • 洪秀柱再次發聲,直接「喊話」蔡英文
    導讀:蔡英文今年8月份宣布恢復進口美國萊豬,臺灣民眾對此非常反對,甚至引發了臺灣地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秋鬥」。 蔡當局的解釋無疑令人難以信服,當初中國國民黨上臺的時候,也要恢復進口萊豬,甚至為了進口萊豬配套了多項檢驗程序,但當時還是野黨的蔡英文如何表現?
  • 蔡英文被曝又署名「臺灣總統」,洪孟楷嗆:請蔡辦和臺「外交部...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尹豔輝】蔡省長被曝又自稱「臺灣總統」。在臺灣宜蘭市與美國馬裡蘭州洛克維爾市締交「姐妹市」的祝賀文中,蔡英文籤名部分出現了中英文的「臺灣總統」稱呼。對此,臺「立委」參選人洪孟楷8日在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炮轟蔡英文,並喊話蔡辦及臺「外交部」鄭重向民眾道歉!
  • 蔡英文在故鄉屏東的一席話讓網友集體傻眼:見鬼了
    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2月25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24日)返回故鄉屏東楓港,為德隆宮祈福揭匾,她要鄉親們對臺灣要有信心,宣稱過去這兩年,臺灣經濟成長越來越好,農曆年前,股市超過萬點時封關,失業率17年來最低點,臺當局不只拼經濟、也拼改革。
  • 保鏢攻擊群眾惹民怨 蔡英文過年回老家行程消失了
    (臺媒圖)  據島內媒體14日上午報導,所謂的「屏東女兒」蔡英文去年首度以臺灣地區領導人身份回到故鄉發春節紅包。如今,有人期待今年能再來,但昨距大年初一僅3天,蔡英文辦公室方面仍無返鄉發紅包行程訊息,維安人員未南下勘查路線,地方警察也未接獲指示規劃特勤;蔡英文家鄉人士認為和反年改團體如影隨形抗議,以及花蓮強震有關。
  • 蔡英文喊話大陸要「對話」,國臺辦開門見山
    民進黨當局想和大陸進行「不設前提的溝通」近日,民進黨當局蔡英文受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邀請,發表線上演說,她提及為了臺灣地區的和平穩定,想與大陸相互尊重和理解,和平共存。只不過她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在「不設置前提」的情況下,與大陸開展建設性對話,和平解決分歧。
  • 國民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眼中只有選舉
    原標題:國民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眼中只有選舉  中新網10月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屏東縣黨部5日表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眼中只有選舉,無視餿油事件重創家鄉美食。   蔡英文幫民進黨屏東市長參選人邱名璋助選表示,民進黨一向靠理念吸引選民,在「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在全臺灣共培植50名35歲以下民主小草參選村、裡長,將營造環境讓年輕人布局,未來希望擴增到500人甚至更多。
  • 綠了21年的蔡英文老家屏東,因為這個家族的大反撲,危險了!
    位於臺灣南部的屏東,是蔡英文的老家,更是民進黨執政了21年的「綠色聖地」。然而,就因為綠營內部的新潮流系和蘇系(下文簡稱新蘇系)「吃銅吃鐵」醜惡嘴臉愈加顯露,終於激出眾怒,惹來非新蘇系大反撲。其中一馬當先的,是蘇嘉全家族。
  • 蔡英文喊話民眾多給點時間 網友:多一天台灣就完
    原標題:蔡英文喊話民眾:給我多一點時間為臺灣做事 網友:再多一天台灣就完  距離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間越來越近,力爭拼連任的蔡英文近來不斷加緊拉票行程,密集下鄉,與基層民眾「座談」。10日,蔡英文在花蓮宣傳觀光政績時,還不忘向民眾喊話:請鄉親們再給我多一點時間,替臺灣做更多事。
  • 蔡英文輔選喊話聲嘶力竭 臺民眾摞起椅子成群離場
    摘要:11月10日,蔡英文二度來到桃園為鄭文燦拉票,提醒桃園人,千萬不要大意,一定要讓鄭文燦高票當選。尷尬的是,臺下民眾卻不怎麼給面子。蔡英文在臺上喊話喊得聲嘶力竭,臺下民眾卻紛紛摞起椅子成群結隊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