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之龍嶺迷窟》熱播中,潘粵明、張雨綺、姜超飾演的盜墓三人組風評甚優,高偉光飾演的鷓鴣哨上線更是博得一片喝彩,鷓鴣哨探險的重要地點就在黑水城。
說到黑水城,它也並不是在《鬼吹燈》裡才首次出現,許多小說和電影都把故事設置在這個黑水城,因為它在歷史上確實是真實存在,並且還有比較完整的遺蹟留存,同時又充滿神秘色彩。
黑水城的由來
黑水城一聽名字就有種神秘感,之所以命名為黑水城,是因為額濟納河從城邊流過,並形成過一個不小的內陸湖居延海。額濟納來自於党項族語,意思是「黑水」,所以額濟納河又稱黑河,它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故城以河得名。
對於古代中原王朝來說,農耕文化始終與遊牧文化存在著交流與衝突,地處要衝的這片地區自古就是爭奪的焦點。
有綠洲又地處要衝的黑水城自古就有人群聚集,逐漸形成了一些小城鎮,兼有城市和軍事堡壘的功能。
到了北宋初期,党項族在李繼遷的率領下逐漸崛起,黑水城一帶變得更加重要,党項人開始在這裡小規模城市的基礎上修建軍事要塞,作為抵抗宋軍的橋頭堡和擴張的基地。
黑水城的鼎盛
北宋和党項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持續了大半個世紀,最終北宋也沒能把党項打服。在李元昊等人帶領下,党項打了幾個大勝仗,乾脆成立了西夏國,自立為君主而且發展得還不錯。
黑水城位於西夏王朝北部邊境,地位相當重要,西夏不斷把它加固擴充,成為十二軍司之一的黑山威福軍司的治所,所以也稱為威福軍城。
這段時間,也就是《清平樂》裡宋仁宗執政的時間,威福軍城正是李元昊的西夏王朝邊疆的重要城堡,兩部戲在這個點上發生了交集。
隨後宋夏戰事逐漸減少,交流增多,黑水城就從原來單純的軍事城堡發展成一座繁榮的城市,在此後將近200年裡,它都是邊境的一座重鎮。
許多人認為黑水城是西夏的國都,其實不是的,西夏的都城是中興府,也就是今天的銀川。不過由於黑水城地處北境,北方力量想要徵討西夏就必定要拔下黑水城。蒙古崛起後,自然不會放過西夏,1226年成吉思汗親自率領大軍攻夏,首當其衝的目標就是黑水城。
在蒙古鐵騎下,西夏沒辦法扛得住,黑水城首先被攻克,西夏隨後亡國,黑水城自此歸屬蒙古帝國,然後又被劃入忽必烈的元朝勢力範圍,這一地區在元朝歸屬甘肅行省,稱為「亦集乃路」,總管府就設在黑水城。
元朝治下各族交流頻繁,黑水城仍舊繁榮,而且還得到了擴建,成為元朝西部的一個政治和軍事中心。
黑水城的衰落
黑水城的衰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軍事,二是自然變遷。
軍事上,朱元璋起兵佔領北京趕跑元朝政權後,並沒有收復黑水城,它還在北元控制之下。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派徵西將軍馮勝領兵出徵北元,馮勝大獲全勝,亦集乃路守將卜顏帖木兒投降。不過這場勝利來得並不容易,黑水城歷經幾百年,被加固的易守難攻,馮勝經過長期圍困並築壩切斷了水源才拿下城池,代價是除了黑水城本身滿目瘡痍外,水利生態也遭到很大破壞。
在明朝,還是沿用了元朝的名稱,黑水城還是亦集乃路下的亦集乃。
不過,由於戰爭的破壞和沙漠的侵蝕,導致了水源逐漸改道。沒有水源就沒有生機,黑水城因水得名也因水而繁榮,失去水源的黑水城再也不復昔日之榮光,人們都離開了,城池被廢棄,黑水城成為了一座死城,慢慢被流沙掩蓋。
到了清朝初期,準噶爾大汗噶爾丹曾經以額納濟為據點之一與清朝對抗,噶爾丹被平定後,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把這塊地方用來安置回歸的土爾扈特部,雍正七年命名為額納濟土爾扈特旗。
黑水城在歷史上一度繁華,廢棄後也留下了無數傳說,土爾扈特人中流傳著黑水城藏寶和黑將軍守城的故事。
由於它極具傳奇性的的歷史和神秘的西夏文化,黑水城在現代許多小說、影視劇裡都有出場。在天下霸唱的《鬼吹燈》裡,黑水城也是個重要的情節推動地,鷓鴣哨在裡面尋找雮塵珠,接下去胡八一的盜墓三人組也要進去探險。
作為西夏文明罕見的歷史遺存,黑水城裡確實還有許多秘密有待於我們揭開,其中出土的黑水城文獻就被公認為是中國第三大考古文獻發現。
現在黑水城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納入居延遺址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