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何穎晗
2017-03-20 11:41 來源:澎湃新聞
改造後的上海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A樓將於3月26日正式啟用。3月2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機場集團獲悉,A樓啟用後,虹橋機場目前所有的航線與航班保持不變,調整(部分為臨時過渡)至A樓運營。樓前配套的交通中心同步啟用,地下建有2層停車場,地面有計程車、公交車等,方便旅客「一站式」換乘。
目前航線與航班保持不變2014年12月,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改造工程全面開工,主要包括1號航站樓改造、交通中心和市政綜合配套一階段工程3部分。此次改造,不涉及虹橋機場兩座航站樓的功能定位調整,不增加年旅客吞吐量設計能力。
2017年3月26日,1號航站樓先期改造完成的A樓和交通中心將建成啟用,隨後將對B樓進行封閉改造。全部工程將於2018年下半年竣工投用,屆時,A樓將承擔國際地區航班保障功能,B樓承擔國內航班保障。
澎湃新聞記者從虹橋機場獲悉,目前,虹橋機場每天有42架次的國際/地區進出港航班,以及68架次的春秋航空國內航班,A樓啟用後,這些航線和航班保持不變。其中,國際/地區所有航班從B樓調整至A樓運營,春秋航空國內航班臨時性移至A樓運營。
A樓改造後,商業面積比原先增加了一倍,其中免稅店面積是原先的5倍。餐飲方面,也將提供中式、西式和日式等多樣化選擇。此外,新航站樓在提供免費wifi基礎上,還在國際出發候機區設置了一塊高速上網區。
在B樓1年多的改造期間,國際/地區及國內航班將共用A樓。「春秋國內航班進出港流程是B樓改造完成前的過渡措施,相對國際地區航班暫時還有一定差距,這種情況將在B樓改造完成投用後得到全面改觀。」虹橋機場總經理蔣雲強透露,將提前做好社會信息引導告知,加強旅客現場引導,如設置志願者服務隊等。確保國內進出港流程便捷,如開闢11條臨時通道節約旅客過檢時間、候機區的洗手間、母嬰等硬體按照國際區域標準配備。
另外,邊檢候檢區人工檢查通道將增加到34條, A樓開航後,將啟用20條自助檢查通道,包括持辦證時已採集指紋信息的電子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港澳居民等10類人員可以選擇自助通關辦理邊檢手續。
多種交通一站式換乘此次同步啟用的交通中心位於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的東南陸側,總建築面積7.09萬平方米,由換乘大廳、地下車庫、高架改造和室外總體4部分組成。
地下停車場共兩層,可提供車位1250個,比原先增加了一倍,其中無障礙車位26個、預留充電泊位130個。車庫通道設置為七進七出,並以上海地標來劃分區域,B1層分為中華藝術宮和外白渡橋兩個區域,B2層兩個區域取名東方明珠和豫園。收費標準將對標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旅客可以使用銀聯、支付寶、ETC等多種支付方式。
除了私家車,計程車、公交車、2座航站樓接駁巴士等都可以在交通中心內「一站式」換乘。接機車輛可以通過新建的高架道路,直接進入樓前停車庫,完成接機流程,不再需要擺渡環節。
A樓正式啟用後,機場公安將加強航站樓及周邊道路的執法管理,繼續實行未載客機動車禁止駛入出發層和禁止車輛長時間停車的管理舉措,同時將增設電子警察,維護出發層道路良好的交通秩序。目前,相關的道路交通標誌、標線已準備完備。
「26日是轉場第一天,我們將組建志願者早上5點抵達虹橋一號航站樓,現場引導旅客。」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煜表示,轉場當日(2017年3月26日)因走錯至虹橋一號航站樓B樓,導致最終未能趕上春秋航空航班旅客,春秋航空將為旅客免費更改至下一次春秋航空有空位的航班或者辦理全退。
上海機場建設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戴曉堅介紹,根據上海航空樞紐戰略規劃,虹橋機場作為上海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將打造成為以精品快線為主要特色的國內大型樞紐,其總體規劃設計終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飛機起降30萬架次。
其中,2010年建成投運的2號航站樓設計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的需求,主要承擔國內航班保障;改造中的1號航站樓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主要承擔港澳臺、日韓包機和國內航班運營需要,並承擔國際地區航班備降功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虹橋,交通,航站樓,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