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支持的岷山大熊貓棲息地周邊社區農民正篩選花椒。WWF-CHINA |
WWF幫助大熊貓棲息地周圍社區發展養蜂等替代生計。鄧佳攝 |
岷山-獻給地球的禮物
「獻給地球的禮物」是一項由WWF認定的具有全球重要意義的保護活動,旨在展現全球自然保護的重要成就,是WWF對政府、公司和個人在環境保護所做出的貢獻表示肯定、感謝和祝賀的一種方式。
2006年10月25日,WWF全球總幹事James Leape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四川、甘肅兩省省長頒發了「岷山—獻給地球的禮物」證書,以表彰兩省政府分別承諾將在長江上遊盆地的主要保護地區持續地保護野生大熊貓。
岷山也由此成為了全球第103份「獻給地球的禮物」。四川省政府承諾,2006年至2010年將在岷山77.88萬公頃的大熊貓棲息地加強管理和保護,繼續停止天然林砍伐84萬公頃,將85.18萬公頃大熊貓棲息地以及潛在棲息地作為2006年岷山「獻給地球的禮物」;甘肅省政府承諾,在岷山新擴建12.3萬公頃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繼續停止採伐天然林43萬公頃,將74.06萬公頃大熊貓保護區作為2006年岷山「獻給地球的禮物」。
大熊貓走廊建設
近年來,各種交通網絡的建設和隨之而來的各種開發性活動使大熊貓棲身地割裂和破碎化程度加劇,原始的岷山大熊貓種群被隔離成三十多個相對孤立的小種群,無法進行種群間的交流。為了使岷山大熊貓種群能夠延續,WWF積極推動大熊貓走廊帶恢復。目前,黃土梁地區已成功建立了共同管理機制,每年在人為活動的高峰時期各保護區聯合開展巡護和執法工作。同時,土地嶺大熊貓走廊帶恢復工作也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四川省林業廳相關部門等合作夥伴的支持下順利啟動。通過這些廊道的恢復與管理,可以實現永久性保護和維持以岷山大熊貓為代表的野生動物種群交流及其棲息地的完整,達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諧一致的最終目標。大熊貓走廊建設的成果將進一步提高我國保護大熊貓的水平和效果,特別是對在景觀水平上保護和恢復破碎化的大熊貓棲息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提高保護有效性
• 保護區能力建設
岷山項目開始以前,當地的大部分保護區人員不齊,管理和監測能力低,設備落後,無法開展正常的管護工作。同時,由於採取簡單的行政命令方式解決與周邊社區的矛盾衝突,使保護區與社區的關係緊張,給保護工作帶來更大的壓力。為了提高保護區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改變他們的工作思路,WWF首先從能力建設入手,聘請各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培訓,如野生動植物識別、地理信息系統(GIS)應用、野生動植物拍攝、社區發展規劃、社區共管。通過這些培訓,保護區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不僅能夠有效的開展巡護監測工作,而且還參與周邊社區的發展工作,改善了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的關係。WWF還為這些保護區添置電腦、GPS、照相機、望遠鏡、衝鋒衣等工作裝備,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
• 保護區巡護監測
岷山山系地形複雜,氣候多變,物種豐富。為了更好的解讀岷山,了解大熊貓的行蹤,制定保護區管理計劃,及時發現威脅大熊貓棲息地的活動。從2003年開始,在四川省林業廳、甘肅省林業廳的組織下,岷山山系大部分自然保護區統一實施生物多樣性監測。按照兩省林業廳制定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技術規程》的要求,共布設了350條樣線,總長達1500公裡,每年4次定期監測,監測隊員的巡走裡程達6000公裡。通過定期監測,初步掌握了保護區內大熊貓活動、遷徙規律及人為幹擾重點區域。
• 反盜獵
據調查,目前威脅大熊貓生存和棲息地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盜獵和非法採集藥材,大熊貓因此致殘、致死的事件時有發生。為了這些可愛的大熊貓不再受到侵擾,WWF與四川省林業廳合作組織岷山地區保護區、森工局、林業局的職工開展了一系列的反偷獵活動。以前,由於偷獵者掌握了保護區執法規律,經常跨界進行違法行動,限制了保護區的執法,對野生動植物資源也有較大的威脅。針對這種情況,WWF組織岷山各單位分析這些偷獵採藥存在的地方及季節,有計劃地組織相關單位聯合巡護及執法,在類似姚渡走廊帶(甘肅、四川、陝西三省交界)這種行政交接處開展聯合巡護及聯合執法。通過聯合執法打破了地域界限,有效地打擊了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活動。
• 森工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管理
由於天然林禁伐令,使許多森工企業職能轉換,由採伐森林轉變為保護森林,造成大量林場職工下崗;而且由於地處高山峽谷,經濟落後,生產、生活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高,企業與當地農牧民矛盾突出實施保護壓力大;同時這些剛剛轉型的國有企業對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與經營也缺乏規劃。為了幫助這些企業擺脫困境,WWF幫助他們建立地理信息系統(GIS)、開展可持續森林管理、森林認證(FSC)、生態旅遊等環保相關培訓;支持他們開展社區項目,如經濟作物種植、養蜂、修建沼氣池,以及生態旅遊;支持他們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和巡護等大熊貓棲息地管理工作。在WWF的推動下,岷山地區已經形成了保護區和森工企業聯合參與的龐大保護網絡。
挑戰
2002年至今,WWF在岷山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他們包括川隴兩省林業廳,岷山的自然保護區,各級地方政府,企業夥伴,社區群眾,科研機構和本地的NGO組織。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景觀尺度上使岷山的野生大熊貓得到有效保護,使破碎化的棲息地逐步恢復。但是要鞏固並擴大岷山保護成果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如:
• 需要長期充足的人力、財力保證剛剛建立起的岷山保護網絡能夠長久有效運行;
• 保護區外的國有林和集體林需要建立可持續經營管理機制;
• 在優先保護區域內,至少幫助500個社區農戶開展可持續的替代生計活動;
• 減少大眾旅遊開發和興建水壩對河流及森林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
面對挑戰與危機,WWF不僅需要全球保護網絡的支持,更需要中國各級政府、企業、公眾和NGO組織在各個層面以不同方式來支持我們,攜手保護岷山大熊貓和人類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