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探訪阿里數字農業首個產地倉:阿里數字農業的「新基建

2020-12-25 財經網

春城昆明,四季如春。

阿里巴巴數字農業的首個產地倉——昆明集運加工中心,就位於這裡的長水國際機場附近。

不同於以往單一存儲功能的倉庫模式,昆明產地倉的最大亮點則是數位化和自動化,集農產品貯存、保鮮、分選、包裝、發貨為一體,可以快速變農產品為商品發往全國各地。

阿里為何花重金打造產地倉?產地倉背後的農產品流通供應網絡是怎樣的?阿里為何花重金投入農業,又能否通過數位技術真正幫助農民致富?帶著以上問題,財經網進入了昆明產地倉。

兩分鐘將農產品轉變成商品

昆明產地倉於去年12月開倉,面積10500平方米,包含1500平方米冷庫,6個冷庫,據阿里數字農業昆明產地倉運營負責人王錫球介紹,可以存儲1200-1500噸水果。產地倉峰值可以達到5萬單,是雲南地區產能最大的倉,也是阿里五大倉中第一個開倉的新倉。

目前,昆明產地倉的定位是2B2C,消費者在阿里各平臺下單後,農產品從這裡發往全國,而產地倉的水果專列,則每天發車,運往京、滬、武漢、南京、濟南等地的2B客戶。

 

剛從農民那裡採摘的冰糖橙從貨車卸下,根據外觀、口感、糖度的標準,經過初步抽檢,合格的果子入庫。數位化中控室可隨時了解農產品數據和入庫情況,水果被送上四通道的分選設備,如同做「CT」,光電分選機可以測出每一顆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潔度,是否有黴斑、橘皮和劃痕。至於水果果徑,更可以精確到毫米,重量精確到0.5克。

這個1萬多平方米的倉庫,是農產品轉化為標準商品的樞紐。分選線最大的亮點是對應20個通道包裝線。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數據設定,把水果分為20個等級,滿足不同渠道和不同客戶的需求。

通過數位化智能分選,雲南的沃柑、百香果、糯玉米、冰糖橙、雪蓮果等18種特色農產品有了分級標準。

阿里介紹稱,在雙通道分揀線,熟練工一天最多能分揀出450公斤水果,而分揀線一小時就能將7噸水果「分門別類」,效率是前者的124倍,並且提供了100人-150人的就業崗位。

目前,該生產線較為簡單,且還需要部分工人進行裝箱、貼單。財經網了解到,明年初,阿里會增加一套智能打包設備,連接分選線,提升標準化的同時,提升產能。

財經網了解到,昆明倉採用自營模式,農產品產地直發進入淘系、餓了麼等線上渠道及盒馬超市、mini店線下零售體系,同時對外部合作夥伴開放入口。

產地倉:阿里數字農業的「新基建」

目前,阿里已有五個像昆明倉這樣的產地倉在全國投產,其餘4個倉庫分別位於陝西西安、山東淄博、四川成都、廣西南寧。加上在建、已建的20個銷地倉,這張數位化的農產品流通網絡一年可以支撐100萬噸生鮮農產品的加工運輸。

這也是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以下簡稱:阿里數農)繼去年首次公開亮相後對外公開的第一個成果。

產地倉不僅僅是商品的中轉、包裝中心,更重要的是對農產品消毒跟保鮮處理,同時對農產品進行分級,完成從農產品到商品的轉化。

產地倉是我們阿里數字農業的新基建。」 阿里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這樣評價產地倉的戰略地位。

他表示,農產品上行最難的就是「最前一公裡」,而阿里重投入自建的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產地倉),是數字農業的核心。

他認為,相比於以前小規模模式,數位化產地倉能夠通過智能化提高商品分級成功率,變好的農產品為好商品是產地倉的核心能力。

「我們核心業務模式是,構建產供銷全鏈路數位化,這個產地倉就是核心環節。」李少華介紹。

李少華透露,明年阿里還將在全國開展三至五個產地倉,打造八至十個大規模農業分級分類生產倉,縮短田間到餐桌的距離。

阿里做農業沒有短期KPI

「阿里數農於2019年9月成立,我們希望在過去六年聚焦農業農村的基礎之上,用數位技術幫助農民實現畝產一千美金。」 阿里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在2020數字農業50人論壇上表示。

李少華分析,阿里做農業與其他公司的區別之處在於,第一是重投入模式,即產地倉為核心的數字農業;第二是自營模式;第三是進入農業源頭端,和農業生產、農業流通環節每一個農民、每一個企業一起承擔整個產業的風險;最後是戰略定力,即將其作為長線任務,希望用三年、五年甚至更長周期來看其成果。

「阿里做農業沒有短期KPI,我們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李少華稱。

他認為,僅僅靠阿里是不可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農業,所以要藉助科技的力量,藉助更多社會資源一起來做。

阿里已曾與農業農村部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在全國落地了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這些基地有一百多個盒馬村,還有100多個農民合作社共建基地已經投產。以產銷模式來看,阿里擁有接近一千個相對固定的農業基地,已經進入到整個生產的流程。

圍繞數字農業,阿里計劃分三個階段來做:實現農產品從產品轉變為商品,從商品到品牌的過程,並擁有一套完整的全國的冷鏈物流、供應鏈體系以及銷售能力;實現農業的金融服務,包括農業的供應鏈的金融,包括農業的保險;籌備農業種植過程的數位化,以及種植過程整個數位化的支持。

除了今年在全國建設五大農產品產地倉、形成集運樞紐之外,為縮短供應鏈配送路徑,阿里數字農業還將建立一個全國的冷鏈物流體系,計劃在全國建設20餘個銷地倉,目前,一半以上銷地倉都已運轉。

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在完成基地大規模採購以後,會進入盒馬、大潤發、淘寶、天貓、餓了麼等阿里體系內的所有線上渠道。阿里打造「產地倉+銷地倉」模式後,數位化農產品流通網絡將初步成形,一年可支撐100萬噸生鮮農產品送往全國餐桌。

今年,阿里已初步建成以大數據、雲計算支撐的數字農業基礎設施: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從源頭組織「數位化生產」;670多個菜鳥縣域物流共配中心、5大產地倉和全國各地的銷地倉及盒馬、大潤發門店構成「數位化流通」網絡;淘寶天貓領銜「數位化銷售」矩陣。

未來數字農業如何幫助農民富起來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陳勇認為,數字農業已經成為引領創新和驅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先導力量,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制高點。

「阿里巴巴聯合「三農」領域的專家、院士,共同推出「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是一次新的探索,希望阿里通過此次嘗試,進一步提昇平臺銷售農產品質量,在優質優價的前提下,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農產品購買渠道,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讓農民分享更多網際網路發展紅利。」

「昆明倉是改變我們農業非常好的一個實踐,很有意義,很有價值。這個過程中怎麼來做我覺得不僅僅是賣,賣很重要。市場要前置,我們農民的生產沒有市場前置,有些時間往往多種,賣不了好價錢,農民滿腔熱情種養,卻沒有得到相應理想的效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表示,現代農業是多元產業融合、多功能拓展。怎麼做到?要靠科技創新,要靠全社會協同。科學家與阿里要努力解決技術關、市場關、效益關,做價值的整合者、放大者和共享者。

寧波大學中國鄉村政策與實踐研究院院長劉豔曾經長期在農業農村部從事農業科技管理工作,參與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她發現一個現象:科學家研製的品種好、技術好,農民種得也好,就是賣不出好價錢,等於科學家最終沒幫到農民。「農業科技和網際網路技術緊密結合,初心就是要解決中國農業最難、最頭疼的問題。」她說。

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

在技術創新方面,阿里將支持農業科學家激活農業大數據,幫助農業生產者精準規劃管理,提高農戶的生產效益和資源利用率;

在業務創新方面,阿里將推動13個涉農業務,對接農業科學家的全產業鏈創新系統,用數位化打通「研-產-供-銷-服」全鏈路;

在模式創新方面,阿里與農業科學家將著眼破解農業關鍵領域的「卡脖子」難題,共同探索農業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效益,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相關焦點

  • 阿里成都產地倉啟用 中國數字農業西南鐵三角成型
    阿里成都產地倉啟用 中國數字農業西南鐵三角成型 iwangshang / 網商君 / 2020-09-28 摘要:9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位於四川成都蒲江縣的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開倉
  • 阿里數字農業產地倉投入使用,盒馬自建供應鏈能否玩出新花樣?
    記者 | 林北辰6月30日下午,阿里巴巴對外宣布,位於廣西、雲南的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以下簡稱產地倉)已全面運轉,年內還將在四川、陝西、山東建設三個產地倉,形成全國農產品五大集運樞紐,並在多個省會城市打造20餘個銷地倉。
  • 5大產地倉+20個銷地倉,阿里布局數字農業的「野心」有多大?
    近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西安集運加工中心(簡稱西安倉)正式開倉使用,這也意味著西安將成為西北五省以水果為代表的農產品數位化集運樞紐。除西安倉外,雲南昆明、廣西南寧、四川成都、山東淄博四大產地倉也已在一年內全部建成,自此,全國形成了一張覆蓋18個省份的數字農業流通網。
  • 5大產地倉+20個銷地倉,阿里布局數字農業的「野心」有多大?
    近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西安集運加工中心(簡稱西安倉)正式開倉使用,這也意味著西安將成為西北五省以水果為代表的農產品數位化集運樞紐。除西安倉外,雲南昆明、廣西南寧、四川成都、山東淄博四大產地倉也已在一年內全部建成,自此,全國形成了一張覆蓋18個省份的數字農業流通網。
  • 西北最大數字農業倉配體系啟用,西安聯手阿里破解農產品「前後」一...
    近年來,阿里不斷升級西北地區農產品上行的全鏈路,持續投入數字農業新基建。在產地倉之前,菜鳥網絡在2018年1月啟用了西安智慧物流中心,讓農產品在西北地區的配送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產地倉和物流中心,都以西安為中樞,構成一張農產品上行的數位化倉配體系,輻射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 阿里在昆明建首個產地倉18種「雲品」有了分級標準
    原標題:阿里在昆明建首個產地倉18種「雲品」有了分級標準   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47期:阿里數字農業產地倉落戶淄博 與...
    阿里數字農業產地倉落戶淄博 與淄博共建首個「盒馬市」7月8日,阿里巴巴宣布與山東省淄博市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建數字農業農村示範城市(盒馬市),這也是全國首個盒馬市。據悉,「盒馬市」將會是一個「數字城市」,也是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農村示範城市。基於盒馬市的「城市」規劃,雙方將共建四個標杆數字農業示範區:數字牧場、數字菜園、數字果園、數字農產品加工示範區。根據雙方協議,數字農業產業中心項目佔地面積800畝,其中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山東產地倉佔地200畝。作為集運樞紐,山東產地倉將立足淄博,輻射山東及中國北方地區的農產品流通。
  • 阿里數字農業昆明倉「開倉」日均發送150噸水果到京滬
    原標題:阿里數字農業昆明倉「開倉」日均發送150噸水果到京滬  6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位於雲南的數字農業昆明集運加工中心(以下簡稱昆明倉)已全面運轉。  盒馬事業群總裁、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介紹,阿里在雲南開闢了「水果班車」和「鮮花班車」,每天都能保證有水果、鮮花從雲南運出,全程冷鏈,運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 阿里上線科學家基地直選農產品,首批產地倉投產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未來阿里將從「三個創新」方面發展數字農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支持農業科學家激活農業大數據,幫助農業生產者精準規劃管理,提高農戶的生產效益和資源利用率。
  • 【新農業】阿里的「盒馬村」 背後是中國數字農業的未來
    去年10月,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在成立伊始就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數字農業基地的數量將達到1000個,對農業產業進行全鏈路數位化升級。 從來對於國家戰略具有靈敏嗅覺的阿里,這一次如此重視「數字農業」的概念,讓業界對於農業的產業升級充滿了期待。 阿里的數字農業全鏈路戰略 近日,阿里加快了「盒馬村」落地的步伐,上海崇明區、深圳坪山區的「盒馬村」相繼建成。
  • 深耕數字鄉村,如何求解?阿里這樣說
    作為鄉村振興和數字中國兩大國家戰略的疊加,數字鄉村如何求解? 日前,在杭州召開的2021阿里巴巴數字鄉村解決方案發布會暨數字鄉村生態大會上,阿里巴巴數字鄉村與區域經濟發展事業部發布全國首個數字鄉村作業系統。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陳勇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將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生產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
  • 阿里巴巴西北最大數字農業倉配體系投運 輻射甘、陝、寧等西北五省區
    一家位於甘肅隴南市禮縣的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天貓「雙十一」,因為進了西安產地倉,銷量同比翻了近4倍。蘋果從出倉到消費者餐桌的時間大大縮短,品質新鮮,售價也上去了。這個合作社背後每家農戶同比增收3000元。近年來,阿里不斷升級西北地區農產品上行的全鏈路,持續投入數字農業新基建。
  • 阿里副總裁李少華:用數位技術實現農產品價值升級
    數字鄉村的故事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說應該怎麼講? 今年6月阿里發布了數字鄉村解決方案,過去半年該方案在全國66個縣市區落地。 阿里在數字農業上投入很重,一部分是阿里全自建自營,也有和政府及當地企業共建共贏的,部分則是政府委託阿里經營。阿里全自建在全國建了5個全國性大倉,在這些大倉投入了每條三千萬元為起步價的選品設備線。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他還要走遍中國主要農產品供給的地方,去考察明年阿里還要投多少條生產線。 阿里為什麼要重金投這些選品設備線?
  • 阿里產地倉模式升級農業供應鏈 天貓雙11農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76%
    在11月1日至3日的第一波售賣期,阿里平臺農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76%,農產品總件數同比增長32%。  銷售額增速超過發貨件數增速,說明每一件農貨的平均價格提高了。這意味著阿里不僅幫農民賣出了農產品,更賣出了好價格,讓優質優價農產品加速成為地域品牌。  第一波售賣期,3000多個農產品單品銷售額和銷售件數同比3位數增長。
  • 30位農業院士專家齊聚昆明 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現場,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 據了解,30位院士專家來自我國動植物遺傳育種、植物保護、土壤肥料、農業工程等研究領域,是我國農業科研的領軍人物和首席科學家。 現場,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
  • 讓農民富起來:2020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昆明舉行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陳勇在致辭中表示,我國將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各領域、各環節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生產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
  • 幫助農民抗寒潮:阿里緊急採購1600噸蘋果,調集1000輛「保溫車」運...
    根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今冬首個寒潮黃色預警,寒潮將從北至南、自西向東覆蓋全國大部地區。其中,西北和華北率先受到影響。  為此,農業農村部緊急部署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指導農民適時採收成熟的農產品,努力增加市場供應數量。同時,要求各地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促進農產品快速、有序流通,確保鮮活農產品不斷檔、不脫銷。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除了產銷對接,院士專家與阿里還將聯手探索數字農業創新,共同推動農產品產地、生產過程等多要素的數位化,為農戶和農業生產企業賦能。
  • ...專家與阿里巴巴聚焦「三個創新」 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讓農民富起來
    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聚焦「三個創新」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讓農民富起來每日甘肅網12月19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熊園)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