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策略:當「東北王」要比當總統划算?從其軌跡就能看到
近年來,關於張作霖的網絡文章很多,很多文章大都圍繞張作霖如何從土匪到軍閥,以及張作霖的有多少姨太太等私生活談起,很少有人探秘「東北王」張作霖真正內心世界。其實看懂一個人的內心,只要幾件事就可以,同樣張作霖也是。
前言
張作霖並非是一個甘於人下的人。這個「鬍子」出身的總統,他曾毫不避諱稱自己的是「綠林」出身。其實張作霖抱負很大,一些人沒看懂,一些人對其產生不滿。對於人生路上的障礙,從張錫鑾到段芝貴,再到馮德麟,這些人都被張作霖一一清除,從此才奠定了其後來成為「東北王」的基礎。
由於張作霖觸及了日本人在東北的利益,因此日本對其懷恨在心,並設計在炸死了張作霖。如果不是日本設計暗殺張作霖,他可以繼續佔據東北,或許近代歷史將被改寫。
從張作霖的履歷來看,第二次直奉戰爭順利後,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打進了京城,他任陸海軍大元帥,並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也是當時我國最高統治者,只是稱呼不叫「總統」。一年後,張作霖被迫回到東北,正是這次返回東北,成為最後一次。張作霖在瀋陽被日本設計炸死。
很多人不明白,張作霖都實際掌握了國家大權,為什麼張作霖不選擇當總統,而只願回東北當一個軍閥呢?如果他在北洋政府當總統,或許張作霖會躲過被日本人害死的命運。一切都沒有如果,因為張作霖有他自己想法。
內心不想當
從孫中山到徐世昌,民國元首被稱為大總統,按理說,張作霖稱為總統也可以。但張作霖卻沒有這樣做。
在張作霖看來,所謂的大總統就是個名分,有名無權。而真有名有權的除孫文與袁項城以外,其他人連名分都沒有,沒人認可。因為孫文當首任大總統,也是17個省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當時是公開選舉,全國承認。
即使後來袁項城當總統,也是孫文推薦的。袁世凱手裡有兵有槍,但此時他已經不能服眾了,軍閥太多。特別是他復闢稱帝,更是引起全國的反對,因此全國軍閥更反對他,雖然後來又任總統,但總統合法性也不讓人信了。
再後來黎元洪當總統,馮國璋、徐世昌,還有花五千大洋買來的總統曹錕,此時當大總統或行使大總統的權力的有十多人,大總統無論名分和權力都不值錢了。
孫文後任非常大總統,而張作霖是奉系軍閥首領,被稱為「東北王」。當時張作霖與北洋政府對著幹。因此,張作霖掌握大權後,他可不能當總統,因為當時全國軍閥太多,各自為戰,如果他當了大總統,必然成為全國軍閥討伐對象,就如袁項城稱帝。張作霖當了陸海軍大元帥,還有人瞧不起他,甚至反對他擔任此職。所以,張作霖面對這種現狀,他不會貿然當一名無權的大總統。
戰略打算
張作霖起家之地在東北,雖然他當過土匪,但張作霖的鬥爭經驗很豐富。他在東北崛起時,東北很多有實力的人想壓過張作霖都未成功。也正是在東北鬥爭中,張作霖奠定了自己的基礎。因此,張作霖起家是東北,在全國軍閥未平定的情況下,他當然要先回東北,在東北鞏固勢力後,擇機再向南發展。
從兩次直奉大戰來看,張作霖有贏有輸,但張作霖勢力開始往南延伸,包括他手下張宗昌打到山東,並坐鎮山東,奉系軍閥的勢力都延伸到了江蘇。但後來失敗後,張作霖的勢力有所回收。
從這次戰爭來看,張作霖也以東北為根據地,採取步步為營的方式,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然後實現自己抱負,只可惜沒成功。
以退為進
張作霖雖然是鬍子出身,沒多少文化,但張作霖被認為是一代梟雄,張作霖很明白當北洋政府的現狀,並非他一己之力能實現的。因此,總統的這個名號當時已經被後幾任總統玩壞了,對張作霖已經失去了興趣。
張作霖的奉系軍閥當時實力很強大,因此直奉大戰中,張作霖先輸後贏,也只能實現部分實力。
從當時形勢來看,東北雖然是張作霖的老巢,但張作霖也稱為東北王,但日本人在東北的勢力更強大,張作霖不可能自己獨大。他回去目的還要藉助日本實現自己未來當一個有名分的「全國老大」。
只可惜,張作霖沒有實現這種機會的可能了。因為他和日本人關係亦敵亦友,日本人對他也很防範,認為張作霖是阻止日本人勢力實現的一個障礙,只有清除張作霖才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