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貝死亡但獐子島屹立不倒 地方政府六度補助1.8億

2020-12-16 網易財經

鑑於獐子島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幾乎在獐子島扇貝每一次出事後,地方政府的身影均有閃現。補助,是地方政府給予獐子島最直接,也是力度最大的扶持。

(原標題:扇貝花樣死亡獐子島屹立不倒追問:魔幻戲碼「關鍵先生」六度補助1.8億)

[摘要] 

時代周報記者 黃嘉祥 發自深圳

「結果就是死亡是肯定的,大部分都死亡,而且確實是這段時間發生的。死亡原因相對比較複雜,還需要進一步地去研究。」11月18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俊表示,赴獐子島的專家組調查結果已經上報。

兩天前,在獐子島(002069.SZ)因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深陷輿論風波後,11月16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到獐子島扇貝受災海域進行抽測分析(獐子島提供協助)。

然而,專家組的到來似乎並未能撥開籠罩在獐子島上空的迷霧。

11月11日晚間,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貝殼比例約佔80%以上。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這是繼2014年扇貝集體「跑路」、2017年扇貝「餓死」、2019年一季度再度「跑路」之後,獐子島扇貝5年內第四度在A股市場上演魔幻戲碼。

一片質疑聲中,11月14日晚間,獐子島公布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約2.78億元,對公司今年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

事發至今,獐子島扇貝本次大批量暴斃的具體原因尚未可知。蹊蹺的是,據媒體報導,距離獐子島僅40分鐘航程的海洋島鎮,扇貝卻收成良好。

昔日的「海底銀行」究竟怎麼了?是天災還是人禍?公司管理存在怎樣的問題?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頻頻出現「扇貝」荒唐事件,為何這些年來獐子島沒有被退市?地方政府,尤其是作為獐子島大股東的長海縣獐子島鎮政府,在這當中又扮演著怎樣的關鍵角色?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2014―2019年前3季度,地方政府給予獐子島的補助約1.8億元,成為其成功保殼的一大助力。更耐人尋味的是,獐子島還曾在2015年最後一天「踩點」收到了1900萬元的政府補助。

連日來,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致電獐子島,並將相關問題以郵件形式發至公司董秘郵箱,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在扇貝死亡事件爆出後,獐子島股價連日下挫,截至11月18日收盤,報收2.45元/股,相比11日3.0元/股的收盤價,跌幅達18.3%。

成敗「底播扇貝」

根據11月13日晚間獐子島對深交所問詢的回覆,其否認隱瞞減值的情況,稱從截至10月末的採捕作業生產、產銷量數據以及蝦夷扇貝產品狀態看,底播蝦夷扇貝並未出現異常情況和存貨減值跡象,公司此前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隱瞞減值跡象的情況。

14日,獐子島初步給出了這次扇貝大規模死亡對2019年經營業績的影響,「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約2.78億元,約佔截至2019年10月末上述底播蝦夷扇貝帳面價值30690.86萬元的90%」。

成也底播扇貝,敗也底播扇貝。

告別傳統捕撈作業、推行底播養殖,是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帶給獐子島當地居民的一大改變,也是吳厚剛當時獲得當地信任的一大因素。憑藉底播養殖模式,獐子島不斷擴大養殖規模,一度成為知名的上市公司,2008年更創下每股151.23元的紀錄,成為滬深兩市股王。

然而,僅6年後,2014年以來,獐子島卻變身成為A股市場上的反面教材。5年來,獐子島因扇貝也損失慘重。

2014年,因扇貝「跑路」事件,獐子島對底播扇貝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超過10億元;2017年,因出現集體「餓死」事件,該次存貨核銷及計提跌價準備影響合計6.29億元;再加上此次2.78億元的計提,獐子島三次合計在蝦夷扇貝資產上損失近20億元。

這也遭到了監管層的質疑。

14日晚,深交所再次火速下發關注函,要求獐子島說明對蝦夷扇貝死亡的判斷依據是否充分合理、是否存在財務「洗大澡」情形等。

根據公告,目前公司海域底播蝦夷扇貝非正常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部分海域畝產水平尚存在不確定性。在死亡原因未明之前,獐子島下定決定不再大規模發展底播扇貝。

獐子島在未來運營計劃中稱,進一步關閉海上敞口風險。規劃自2019年度至2020年6月底之前,完成放棄海況相對複雜的海域或暫停部分適用海域約150萬畝,根據海域使用相關規定,每年可節約用海成本約7000萬元。同時,自2020年始,底播蝦夷扇貝由規模發展階段向中試探索階段調整,每年中試蝦夷扇貝約10萬畝,基本關閉底播蝦夷扇貝增養殖風險。

六度補貼1.8億

獐子島頻頻上演魔幻戲碼,卻始終在A股市場上屹立不倒,地方政府在這其中扮演著「關鍵先生」的角色。

獐子島的前身是成立於1992年9月的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2000年,獐子島鎮人民政府成立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接管了獐子島鎮政府持有的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持股比例為70.70%。

2006年,改制後的獐子島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截至目前,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依然是獐子島的控股股東和實控人,持股比例為30.76%。

鑑於獐子島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幾乎在獐子島扇貝每一次出事後,地方政府的身影均有閃現。

補助,是地方政府給予獐子島最直接,也是力度最大的扶持。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2014―2019年前三季度,獐子島分別獲政府補助4107萬元、6543萬元、3020萬元、726萬元、3044萬元和773萬元,共計約1.8億元。

很大程度上,獲得政府補助也成為獐子島屢次扭虧為盈的一大因素,也因此多次遭到深交所問詢,質疑其持續經營能力。

多位市場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地方政府為了政績,為保殼,給企業補貼的情況較為普遍,但也變相慫恿上市公司違規,而是否濫用財政補貼也值得考究。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2015年12月31日,獐子島「踩點」收到了來自縣鎮兩級政府共計1900萬元的補助。而2015年三季報顯示,獐子島2015年前三季度扣非後淨利潤約虧損1.02億元。

在2016年2月26日發布的2015年度業績快報中,獐子島稱實現經營業績扭虧為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44.46萬元。不過,時隔2個月,因與會計師就業績出現分歧,獐子島進行業績修正,由盈轉虧,2015年公司虧損2.43億元,加上2014年虧損11.89億元,連續兩年虧損被ST。

2016―2018年,獐子島的淨利潤分別為7959萬元、-7.23億元和3358萬元。雖然獐子島2016年保殼,但其扣非淨利潤仍然虧損。

把「殼」保住

除了資金補助,地方政府亦通過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幫助獐子島進行應對,其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便是維穩、保殼。

2018年,證監會對獐子島進行立案調查,並於今年7月公布調查結果,認定獐子島及董事長吳厚剛等人涉嫌財務造假、虛假記載以及未及時披露其他信息等問題,證監會對吳厚剛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獐子島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獐子島涉嫌財務造假,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其中2016年,獐子島虛增利潤1.31億元,追溯調整後淨利潤為-5543.31萬元,業績由盈轉虧。根據證監會調查結果,追溯2016年和2017年業績調整之後,獐子島從2014―2017年則連續四年出現虧損。

證監會公布調查結果後,吳厚剛第一時間就對外表示,公司和被罰管理層都將進行申辯。

據媒體報導,長海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立即成立長海縣獐子島集團處罰事件維穩應對領導小組,統籌研究決定獐子島集團處罰事件維穩應對工作方面的重大事項。同時,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獐子島鎮也成立了獐子島集團處罰事件維穩應對領導小組,並啟動相關預案。

這次也不例外。據媒體報導,近日,大連市政府已經組織金融局、農業農村局、證監局等部門召開會議,聽取了吳厚剛所做的秋季抽測及風險應對工作匯報,大連市副市長靳國衛出席了本次會議。

靳國衛指出,因為獐子島集團之前出現過兩次災害事件,被市場質疑過造假,這次要充分關注市場投資人對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的質疑。要全力化解和避免退市風險,包括引發連續虧損、淨資產為負原因等。全力化解公司經營風險,包括資金鍊斷裂風險、經營困難風險等。

「這次扇貝大面積、大比例死亡,最終還是會形成一部分的減值損失,對我們今年的業績會構成一定的影響。但是處罰退市的這樣一個條件,是有法律法規的。我們即使今年虧了這麼多錢,按照相關的法規,不觸及退市條件。」11月14日,吳厚剛對媒體表示。

11月12日,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獐子島利用了制度漏洞,沒有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重大違法違規退市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尺度。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很難認定財務造假,公司業務的特殊性與難核查性,導致即便有疑點,認定其造假也很困難。

「與其靠監管,還不如靠市場,投資者不信任公司,應當用腳投票,其股票面值跌破1元也會退市。」王驥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責任編輯:王曉武_NF

相關焦點

  • 獐子島迷局 一場由扇貝死亡引發的爭論
    但是,他對2014年獐子島扇貝「冷水團」事件持截然不同的意見,劉用說,扇貝這種海生物喜歡溫度低的環境,「當時他們說,海裡來股冷流,造成扇貝死亡,這完全沒有道理,當時如果起個『熱水團』,島民倒還可能相信。」劉用認為,獐子島集團之所以用「冷水團」事件給自己找託辭,可能有其他原因。
  • 獐子島扇貝集體暴斃,畝產不到5公斤
    果然,前幾日,獐子島又發布公告稱,經過現場抽測,發現自家的底播蝦夷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貝殼比例約佔90%以上,隨之蒸發的是近3億元產值。深交所必然一臉懵:不對呀,10月底剛給您發了關注函,您還說「平均畝產25.61公斤」,「目前並未出現異常,不存在減值風險」呢?
  • 獐子島「扇貝跑路」第三季:是蝦夷扇貝底播面積減少
    哪知好景不長,2017年的獐子島故技重施,再次出現「扇貝跑路」的一幕,導致當年業績虧損7.23億元。2018年,公司又神奇地實現扭虧為盈。截至2019年一季度,獐子島的扇貝已經上演了三次「跑路」鬧劇。只不過,這次與前兩次的「跑路」有所不同,公司在回復函中稱,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壓縮至約60萬畝。
  • 3億扇貝死了?居民:獐子島扇貝聽話 要它死它就死
    (原標題:3億扇貝死了?居民:「獐子島扇貝非常聽話,要它死它就死,讓它跑它就跑...」)
  • 獐子島扇貝又死了是什麼梗?獐子島扇貝為什麼又死了原因分析
    這一季的「扇貝去哪兒了」基於抽測現場採捕扇貝情況來看,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部分海域死亡比例佔80%以上。公司還表示,因抽測工作未完成,且部分海域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暫時無法判斷此次底播蝦夷扇貝死亡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核銷的具體金額。
  • 獐子島又出意外 蝦夷扇貝再現大批死亡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獐子島披露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的風險提示公告稱,根據公司2019年11月8日-9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已抽測區域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月平均畝產
  • 底播蝦夷扇貝大面積死亡 獐子島「閃收」關注函
    北京商報訊(記者 高萍)獐子島(002069)又現大面積底播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其中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8個,佔其計劃抽測點位總數的20%;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32個,佔其計劃抽測點位總數的57%。獐子島稱,基於抽測現場採捕上來的扇貝情況看,底播蝦夷扇貝在近期出現大規模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貝殼比例約佔80%以上。
  • 扇貝都去哪了第三季?三年來,獐子島如何減少蝦夷扇貝死亡率?獐子島...
    但是如今新上演的第二季,不得不說,股票帳戶限制了人們的想像力,股民估計甚至要開始期待,下一次扇貝的主人——獐子島公司,又能有什麼超出常人想像能力的理由說辭了。   本來,勝敗乃兵家常事,公司經營總有盈虧。這與外部時勢的變化和公司內部管理有著莫大的關係。每年上市公司年報中預虧的並不少,巨頭如亞馬遜,至今尚未盈利。但這並不影響大家對於這家公司前景的判斷。
  • 獐子島那些死去活來的扇貝
    獐子島扇貝幾經逃亡、死去活來,其本質還是集團管理出了問題。只由一個人掌舵的船,很難不偏離航道。撰文 |王別鬧編輯 | 陳大柴出品 | 熱浪財經今年7月份,吳厚剛曾說過一句這樣的話,「股民選擇了海洋產業,就是選擇了風險陪伴。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有疼痛感。」如今,這句話一語成讖也令人不甚意外。
  • 「扇貝跑了,扇貝回來啦,扇貝死了」,坑壞股民的獐子島終於栽了
    去年11月11日,上市公司獐子島發布公告稱,根據秋季抽檢,扇貝又發生大比例死亡情況,估計部分海域扇貝死亡的比例高達80%。所以獐子島要大幅度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預計損失為27768萬元,約佔上個月抽檢價值的90%,對2019年的業績產生重大的影響。
  • 大連獐子島扇貝跑路死亡,是公司做假帳還是環境被破壞?
    位於大連的獐子島上,有一個全國知名的企業,以盛產各種海鮮類食品而聞名遐邇的獐子島集團有限公司,曾經在鼎盛時期,當地海島上的居民到大連市區辦事甚至享有優先權,在股市上公司也是猶如一頭「牛」一樣!可是近年來獐子島不斷出事,很多投資者,股民,甚至廠內的員工對此都紛紛質疑,但是公司內部對於各種突發事件也非常無奈,環境變壞了!
  • 獐子島回復深交所關注函:尚不明確扇貝死亡原因 公司不存在破壞性...
    封面新聞記者 楊尚智11月19日晚,獐子島集團發布公告,回復了 11 月 14 日收到的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以下簡稱「關注函」),公告稱,公司近期組織了專家針對扇貝死亡的災害情況進行了調查,但是未能明確扇貝死亡原因
  • 扇貝去哪了第三季-「扇貝死亡」
    今天的熱點本來屬於雙11,屬於各大電商的,但獐子島的公告,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11月11日晚間,獐子島發布風險提示稱,公司存量底播蝦夷扇貝畝產出現大幅下滑。基於抽測現場採捕扇貝情況來看,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部分海域死亡比例佔80%以上。
  • 扇貝又跑了?3個億打水漂!獐子島這一招還能玩多久?
    扇貝又跑了?3個億打水漂!獐子島這一招還能玩多久? 什麼叫一招打遍天下無敵手,獐子島便是這樣的高手,現在他又重出江湖了! 11月11日晚,獐子島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11月8日-9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已抽測區域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月平均畝產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 黃湘源:獐子島扇貝套路為何不換劇本
    來源:金融投資報作者:黃湘源獐子島已連續 4 年虧損,理應強制退市。不過,在退不退市尚待明朗之際,獐子島為什麼又突然迫不及待地再一次爆出這麼令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扇貝「死亡」之訊呢?不能不讓人心生疑竇。2014年以來多次「跑了」扇貝的獐子島,又一次發布了扇貝「失蹤」的消息。不過,此次扇貝不是「跑了」,而是乾脆就「死了」。
  • 對話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扇貝到底怎麼死的?我也不知道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淯心 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獐子島,002069.SZ)的秋測已經結束,扇貝死亡情況比11月11日對外公布的還要嚴重。獐子島稱,因海域底播蝦夷扇貝非正常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部分海域畝產水平尚存在不確定性,具體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需根據2020年1月的年終底播蝦夷扇貝盤點結果計算確定。十月底還一切安好的扇貝,為什麼會突然死亡?獐子島的日常管理是否出現問題?信用危機將會帶著這家上市公司走向何方?11月12日,經濟觀察報記者電話採訪了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
  • 獐子島「扇貝跑了」的大戲還要上演多少場?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上市公司獐子島又火了。減產超過90%,3億扇貝集體暴斃,獐子島再一次上演災難大片,令市場一片譁然。對此,網絡上隨處可見關於獐子島的新花式段子,有人調侃:扇貝的離開,是浪的追求,還是網籠的不挽留?有人諷刺:騙我可以,注意次數,這次不如說是扇貝被黑衣人劫持了呢。獐子島激起洶湧輿情,並不令人意外,算下來,該公司的扇貝大戲已經演了N場了。
  • 獐子島又遭問詢:公司能否實現持續盈利,扇貝死亡調查進展如何?
    4月30日,獐子島發布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29億元,同比下降2.47%;實現淨利潤-3.92億元,同比下降1321.41%。年報提到,因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發生大規模死亡災害,存貨成本核銷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影響金額約為2.91億元。
  • 獐子島扇貝「大規模死亡」 島民乾笑幾聲:你相信它們死了嗎?
    原標題:扇貝死亡事件背後的獐子島:資源被透支,有島民稱這裡已不能生存如果是5年前,小李還會很自豪地對外說自己是獐子島人。但近幾年「獐子島扇貝」淪為笑柄,島上沒有更多營生來源,很多島民在計劃儘快逃離這是非之地。11月14日,紅星新聞登陸獐子島實地探訪了解到,儘管獐子島發公告稱,扇貝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但多數島民向紅星新聞透露他們對此存疑。
  • 獐子島:你的扇貝還要再「跑」幾次?
    公告發出後,市場一片譁然,11月12日,獐子島股價一字跌停,13日繼續下跌近6%。  獐子島扇貝多次出現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該公司內部管理水平、公司治理存在不小的問題。  根據公告,本次死亡的扇貝帳面價值約3億元,死亡原因目前仍未知。公告顯示,截至11日公告發出,獐子島尚未能獲知導致本次蝦夷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的具體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