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遠眼裡的記錄,希望圖片和文字都能打動人,喜歡就關注我吧!
德清「五山一水四分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德清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著5000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古代防風文化和瓷文化,江南最大溼地,防風古國故裡下渚湖就位於德清境內。下渚湖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這次要說的下渚湖三道茶就是的。說起下渚湖三道茶,也是自己機緣巧合來到下渚湖國家溼地公園遊玩,品嘗到的,回來查資料才知道,這裡的三道茶也是頗有故事。
這裡的三道茶分別包括:甜茶、鹹茶和清茶,三種口味不同,做法不同的茶先後順序組成了這一道有名的「三道茶」。
頭道茶
有俚歌云:「洪釣一轉天為雲,紙薄冰瑩鴨羽輕,看似平常最珍貴,只饋產婦與親朋。」這是指一種用糯米做成的食品:鑊餈,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農家特產,「三道茶」裡泡甜茶用的。吃起來味道甜甜的,有點像糊掉的麵糊加了糖的感覺。
二道茶烘豆茶又稱「防風茶」,發祥於 德清 三合鄉。當地村民用橙子皮、夜芝麻、烘豆、筍乾、丁香蘿蔔等 5-7個品種配置而成.以茶葉,泡製烘豆茶,鹹香適宜,風味獨特,用以待客或休閒自用。至今這一習俗仍在 湖州 一代頗為盛行,為逢年過節饋贈親友和招待貴賓的必備之物。
自己對這種綠豆子很是喜歡吃,平常買的小零食那種綠豆應該就是這種,沒想到混合著其他東西泡成的鹹茶味道也是不錯,正是遊玩出汗很多,喝點鹹茶頓時精神振奮了還。
三道茶
有道是:一碗滿口甜,二碗精神爽,三碗促膝拉家常。當品嘗了甜茶和鹹茶以後,再來吃第三道沁人心脾的「清茶」,才算功德圓滿。這「清茶」產自清幽的 莫幹山 高山區莫幹黃芽,為稀有的黃茶珍品,其品質可與 安吉 白茶、 長興 紫筍等名茶媲美。
這道茶就是跟平日裡喝的綠茶差不太多了,不過在喝了甜茶和鹹茶之後,清茶給人的感覺倒是很清甜。
流傳已久的三道茶除了自己獨有的特色之外,還有屬於它的精彩故事。比如說三道茶是當時丈母娘招待上門的毛腳女婿的。
故事差不多是這樣的:民謠:「一碗滿口甜,二碗精神爽,三碗促膝拉家常。」丈母娘以茶招待初次上門的「毛腳女婿」,從衝茶的次數及丈母娘的表情,可以看出丈母娘對「毛腳女婿」的滿意程度。
只衝一次,說明不太滿意;衝兩次,意為有待考證;衝三次,那就是非常滿意。之後,丈母娘就會用清茶相待,繼續與男孩子拉家常,「毛腳女婿」得以過關。
一個能流傳久遠的事物或者文化,都是需要有載體的,有人喜歡它並且一直保持和改進然後繼續傳承,歷史大浪淘沙,慢慢才有了流傳到現在的獨有特色。下渚湖三道茶也不外如是,另外想說的是,在下渚湖遊覽第一座島的吊腳樓裡可以品嘗到這裡的三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