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紀行:鬆口古鎮,舊夢依稀火船客!

2020-10-19 鷺客社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因母親是客家人的緣故,我對客家人充滿敬意!

為了了解自己母系的淵源,我曾在永定的崇山峻岭之間尋找外公、外婆的家園。

但這還不夠,我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走遍由閩西、粵東、贛南組成的客家三角地帶,近距離接觸最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

梅州便是其中一個早已嚮往的地方。

前陣子的潮汕行結束後,我借道梅州回家,順便去看看久慕大名的梅縣鬆口古鎮。

作為梅州水路時代的樞紐碼頭,鬆口古鎮是客家人下南洋的首站,無數的客家人曾於茲登上火船,沿梅江東進潮汕,再由潮汕奔赴世界各地。

2013年10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鬆口古鎮設立了中國國內唯一的移民紀念項目——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

今天,廣場上的路標標示了四個方向的箭頭,分別標註著鬆口距離世界各地的距離,如利馬18091公裡、多倫多12309公裡、舊金山10811公裡、阿姆斯特丹9224公裡、倫敦9565公裡、雪梨7463公裡、吉隆坡2818公裡 ------

從移民廣場沿著古鎮老街前行,不久便可看到」火船碼頭「。

碼頭一側的牆壁上復原了民國時期的香菸、香皂、藥品、肥料廣告;臺階上設計了眾多場景雕塑,如扛貨工人,離鄉遊子,送別婦稚 ------ ;碼頭上面則是建於民國時期的松江旅社,據說當年是這一帶最好的酒店,蔣介石都曾下榻過;碼頭左牆有一個標尺,記錄了古鎮史上最高水位(60米),顯然,這是個曾飽受洪水肆虐的地方。

如今,梅江之水依然清澈,江畔卻已是繁華落盡,不復見當年惜別故土的遠行人,只留下悠悠殘夢待遊人追憶。

走在悠久的老街之中,仿佛走進一段深邃、沒有盡頭的時光。這時光裡充滿異國情調,充滿羈旅離愁,充滿尋找樂土的激情與夢想!

這不,正有電影公司的人忙著布置緬甸風情的背景!





相關焦點

  • 梅縣紀行:異國情調的鬆口古鎮
    鬆口古鎮是客都水路時代的樞紐碼頭,客家人下南洋的首站,無數的客家人曾於茲登上火船,沿梅江東進潮汕,再由潮汕奔赴世界各地。如今,梅江之水依然清兮,只是不見當年惜別故土的客家人;鬆口古鎮繁華落盡,只留下悠悠殘夢待遊人追憶。走在江畔老街,仿佛走進一段深邃、沒有盡頭的時光,這時光裡充滿異國情調,充滿羈旅離愁,充滿渴望與夢想。
  • 廣東梅州梅縣鬆口古鎮:打造古驛道特色景觀
    (何森垚 攝)   原標題:梅州梅縣鬆口古鎮:打造古驛道特色景觀 推動鄉村振興  從梅州城區沿梅江河向東出發,行至梅縣區松口鎮,莽莽崇山之中大黃村古驛道蜿蜒盤踞,層層石階,斑駁殘垣,微微清風,如黛青山,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昔日繁華商貿重鎮
  • 客都明珠:梅縣鬆口古街區
    客家母親河的梅江下遊北岸,店宇林立,檣桅毗連,沿江29個斑駁的大小碼頭石階延伸街區的大街小巷……隔江眺望,古鎮如同漂浮在清波綠水中的一條長長金鍊,閃爍著千年的光輝,這就是中國民間山歌藝術之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的梅縣松口鎮。    一、千年古鎮 客都明珠    松口鎮距梅州市區54公裡,地處閩粵要衝,水上交通發達,自古至今商貿物流活躍。
  • 廣東梅州梅縣鬆口古鎮:打造古驛道特色景觀
    (何森垚 攝)   原標題:梅州梅縣鬆口古鎮:打造古驛道特色景觀 推動鄉村振興  從梅州城區沿梅江河向東出發,行至梅縣區松口鎮,莽莽崇山之中大黃村古驛道蜿蜒盤踞,層層石階,斑駁殘垣,微微清風,如黛青山,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昔日繁華商貿重鎮
  • 嶺南四大古鎮之一「梅州鬆口古鎮」,承載了多少客家人的記憶!
    古時嶺南有四大古鎮,分別是梅縣鬆口、潮汕澄海、順德杏壇和南雄珠璣,恰巧這四個地方我都去過,如今的澄海和杏壇已經基本城市化,珠璣巷更像一座村莊,唯有鬆口古鎮依然保存舊貌,  千年的古鎮歷史悠久,但最令人記住的那段當還是清末民初,無數客家人從此向外遷徙的那段。  走進鬆口的古街,格局依然完整,要不是那幾輛汽車的話,恐怕還可以穿越到百年之前。  鬆口古鎮雖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梅州第一古鎮,但知名度並不高,也沒有多少遊客來到鬆口。
  • 鬆口古鎮,曾經是揮淚下南洋的第一站
    從梅州客運站,轉乘46路公交車到鬆口古鎮,下車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通過鬆口古鎮的梅東橋。「松口鎮」是嶺南地區四大古鎮之一,這裡的鬆口港曾是廣東省內河第二大港口,是粵東、閩粵贛交匯地各縣客家先民揮淚下南洋的第一站,客籍華僑根繫於此, 枝遍四海,這個「火船碼頭」(即蒸汽船)因此成為海外華僑記憶中的起點,千年古鎮鬆口現擁有海外華僑8萬多人,歷史上的客籍華僑漂洋過海多由火船碼頭登船,沿韓江轉汕頭直下南洋謀生, 「一條江水向東流
  • 嶺南四大古鎮之一「梅州鬆口古鎮」,承載了多少客家人的記憶!
    古時嶺南有四大古鎮,分別是梅縣鬆口、潮汕澄海、順德杏壇和南雄珠璣,恰巧這四個地方我都去過,如今的澄海和杏壇已經基本城市化,珠璣巷更像一座村莊,唯有鬆口古鎮依然保存舊貌,只是曾經的繁華早已成為過眼煙雲。
  • 客家山歌(鬆口客家山歌)
    梅縣鬆口客家山歌主要分布於以松口鎮為中心及其周邊的松南、松東、隆文、桃堯、松源等鄉鎮,即今梅縣轄區梅江下遊的東部一帶。鬆口客家山歌是我國著名民歌之一的客家山歌的典型代表,粵東山區關於歌仙劉三妹的民間傳說中,就有「自古山歌鬆口出,那有山歌船載來」的讚譽。
  • 跟著電影去旅遊 | 走進千年古鎮,華僑之鄉——鬆口
    電影《第七封家書》、《長風鎮》、《純真年代》先後在鬆口古鎮取景拍攝,將向全世界展現南洋古道,千年古鎮的魅力,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世界客都,了解鬆口古鎮;促進鬆口的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聯動發展。《第七封家書》講述的是兩個年輕人,為解開奶奶關於第七封家書背後的故事,遠跨重洋,尋找半個多世紀前寄信人,從而引出解放前鬆口地區關於奶奶和寄信人之間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該影片將在「華僑之鄉」梅州市梅縣松口鎮和客家人「下南洋」出發地火船碼頭取景拍攝。該影片由錦潮華彰(廣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擬請長春電影製片廠承制。
  • 梅州流年裡的「鬆口古鎮」
    ​有千年歷史的鬆口古鎮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地處梅縣區東北部,在梅江下遊,閩粵贛三省的交界處,是個依山傍水的小盆地。梅州千年古鎮鬆口是客家先民由閩遷粵的始居地之一。,因此這裡深深刻上了南洋文化的烙印,如鬆口的街道屬於中西結合的風格,並且早在清末明初時這裡便出現了洋樓建築。鬆口港曾經是廣東內河的第二大港,經千年孕育,具有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
  • 2020想去梅州旅遊的景點:五指石,鬆口古鎮,陰那山,花萼樓
    陰那山陰那山位於廣東省梅縣雁洋鎮鬆口古鎮鬆口古鎮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松口鎮,古鎮已有千年歷史,地處閩粵贛三省的交界處,是歷史上商業貿易繁榮之地也是著名的華僑之鄉,並且屬於華僑之鄉中的華僑之鄉,因此這裡深深刻上了南洋文化的烙印,如鬆口的街道屬於中西結合的風格,並且早在清末明初時這裡便出現了洋樓建築。鬆口港曾經是廣東內河的第二大港,每天有上百條船隻停泊在此,這裡見證了歷史上華僑漂洋過海的生死離別、悲歡離愁。
  • 梅縣鬆口古秀階古民居全屋麻石鋪地,壁畫精美絕倫,想進要看運氣
    【摘要】廣東梅縣的千年古鎮鬆口有一座著名的百年古民居,俗稱古秀階,全屋的地板鋪麻石,數百幅壁畫保存基本完好,精美絕倫,大量的屏風全是民國時期的穿花木雕,想進去看還要看你的運氣。鬆口這個著名的百年圍龍屋叫崇慶第(俗稱古秀階),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大塘村,由東南亞最悠久的中藥行「仁愛堂」第四代掌門人古國監等五兄弟出資興建,委託其伯父古秀階全程監造。
  • 廣東這座古鎮 風光堪比周莊 是「嶺南四大古鎮」之首卻少有人知
    在最鼎盛時期,境內開設有1000多家商鋪,每日泊船300多條,日登船旅客6000多名,被譽為「嶺南四大古鎮」之一,素有「自古山歌鬆口出,自古鬆口不認州」的盛名。鬆口古鎮還是客家先民由閩遷粵的始居地之一。宋末元初,來自福建汀州府的人口大量遷入鬆口古鎮。
  • 廣東這座古鎮 風光堪比周莊 是「嶺南四大古鎮」之首卻少有人知!
    來到梅州,最值得一看的古蹟,是位於梅江下遊,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鬆口古鎮,這裡也是梅州文化旅遊特色區的核心區。據記載,鬆口古鎮創建於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年),因地處閩粵要衝,水路發達,自古為商業貿易繁榮之地。
  • 鬆口古鎮:嶺南四大古鎮之一,歷史上千年,遊客卻寥寥無幾
    從深圳到梅州的鬆口古鎮,自駕四百多公裡花了六個小時,有些疲憊,卻滿足了許久以來心中的碎碎念。駛過梅東橋,便進入了鬆口古鎮。散發著古舊味道的老屋,幾乎沒有遊客的街巷,鋪子裡打著盹的老闆,街頭小狗懶洋洋地溜達著,時間像是凝固在七八十年代。
  • 這幅海上絲路重鎮鬆口長卷,詮釋了客家精神的本質內涵!(一)
    讓我們試著從這幅鬆口長卷上尋找答案。1鬆口是怎樣的千年古鎮?因水上交通為主的年代,鬆口曾經商賈雲集,經貿活躍,富庶一方,蜚聲中外,「鬆口不認州(嘉應州)」、「小香港」、「不夜城」等俚語,道出了鬆口古鎮的繁華興旺。鬆口也是歷代商貿重鎮,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遐邇聞名的千年古鎮和嶺南四大古鎮之一。
  • 梅縣古代科舉情況
    >李元皋 梅縣鬆口 雍正八年庚戌科侯如樹 梅城中區 雍正八年庚戌科楊仲興 梅城東區 雍正八年庚戌科鍾南麟 雍正八年庚戌科藍欽奎 梅城中區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梁為經 梅縣鬆口 乾隆元年丙辰科邱玖華 梅縣松南 乾隆元年李精基 梅縣鬆口 乾隆元年丙辰科楊思恭 乾隆二年丁巳恩科陳天玉 梅縣長沙 乾隆二年丁已恩科何昌瑞 乾隆二年丁巳恩科
  • 廣東梅縣松源:一個長期游離於閩粵邊境的千年古鎮!
    松源是梅縣最大鄉鎮之一,除了有大量的文字記載先民的生產,生活以外,還遺留下大批的文化遺址。松源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它在軍事、經濟上的歷史地位。佔據松源,實可兼控閩、粵、贛三省邊陲。昔時松源,雖地勢險要,但交通能輻射周邊。人們出行,沿陸路、水路南行均可達桃堯、鬆口,直至潮汕地區;走陸路,從東和東北可至福建省的上杭、永定、武平、長汀,從西北經蕉嶺且則可通江西省的尋烏、會昌。
  • 梅縣鬆口荔香園的前世今生
    ●賴俊權/文  梅縣松口鎮愛春樓是當年孫中山先生視察粵東時下榻的地方。與其毗鄰有座荔香園,屋主饒實甫家是當地世代書香之家。  「世外桃源」,古樸而安然  鬆口自古就是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是廣東內河港第二大港,有「鬆口不認州」之說,客家人從這裡走出家門,走向海外。荔香園就坐落在鬆口古鎮元魁塔的一側,離愛春樓不遠,屬銅琶村饒氏三世祖仲榮公祠堂一側。
  • 鬆口古鎮:嶺南四大古鎮之一,歷史上千年,遊客卻寥寥無幾
    從深圳到梅州的鬆口古鎮,自駕四百多公裡花了六個小時,有些疲憊,卻滿足了許久以來心中的碎碎念。駛過梅東橋,便進入了鬆口古鎮。散發著古舊味道的老屋,幾乎沒有遊客的街巷,鋪子裡打著盹的老闆,街頭小狗懶洋洋地溜達著,時間像是凝固在七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