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
因母親是客家人的緣故,我對客家人充滿敬意!
為了了解自己母系的淵源,我曾在永定的崇山峻岭之間尋找外公、外婆的家園。
但這還不夠,我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走遍由閩西、粵東、贛南組成的客家三角地帶,近距離接觸最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
梅州便是其中一個早已嚮往的地方。
前陣子的潮汕行結束後,我借道梅州回家,順便去看看久慕大名的梅縣鬆口古鎮。
作為梅州水路時代的樞紐碼頭,鬆口古鎮是客家人下南洋的首站,無數的客家人曾於茲登上火船,沿梅江東進潮汕,再由潮汕奔赴世界各地。
2013年10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鬆口古鎮設立了中國國內唯一的移民紀念項目——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今天,廣場上的路標標示了四個方向的箭頭,分別標註著鬆口距離世界各地的距離,如利馬18091公裡、多倫多12309公裡、舊金山10811公裡、阿姆斯特丹9224公裡、倫敦9565公裡、雪梨7463公裡、吉隆坡2818公裡 ------
從移民廣場沿著古鎮老街前行,不久便可看到」火船碼頭「。
碼頭一側的牆壁上復原了民國時期的香菸、香皂、藥品、肥料廣告;臺階上設計了眾多場景雕塑,如扛貨工人,離鄉遊子,送別婦稚 ------ ;碼頭上面則是建於民國時期的松江旅社,據說當年是這一帶最好的酒店,蔣介石都曾下榻過;碼頭左牆有一個標尺,記錄了古鎮史上最高水位(60米),顯然,這是個曾飽受洪水肆虐的地方。
如今,梅江之水依然清澈,江畔卻已是繁華落盡,不復見當年惜別故土的遠行人,只留下悠悠殘夢待遊人追憶。
走在悠久的老街之中,仿佛走進一段深邃、沒有盡頭的時光。這時光裡充滿異國情調,充滿羈旅離愁,充滿尋找樂土的激情與夢想!
這不,正有電影公司的人忙著布置緬甸風情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