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重遊故宮,指出照片掛錯了,專家:你不懂,他笑道:那是我爹

2020-12-21 子夜說史

作為遼、金、元、明、清五朝古都的北京,保留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家宮殿故宮,在封建時期它也被稱為紫禁城。故宮自明成祖時期開始建設,於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使用,至今已經有了600年歷史。

故宮的建造按照《周禮·考工記》中的「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原則,整體建築造型優美,氣勢恢宏,完全展現了舊時代帝王家族的興盛繁榮之面貌。自從1925年開始,紫禁城被收為國有,改名故宮博物院,正式對外開放。買票參觀故宮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尋常事,但是誰能體會到末代皇帝溥儀多年後再次買票回家時是什麼心情呢?

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位帝王,溥儀的一生經歷了幾次大起大落。他出生於1906年的醇親王府,本是醇親王載灃的長子,因光緒沒有子嗣,1909年,3歲的溥儀被慈禧接進宮裡繼承了皇位。但僅僅3年時間,清朝被迫退位,溥儀作為廢帝仍舊在紫禁城中繼續生活了12年。

1924年,馮玉祥帶兵進京,溥儀等皇族被驅逐出宮,他帶著妻子婉容和文繡前往天津生活。自1934年開始,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前去偽滿洲又當了十一年傀儡皇帝,在偽滿政權覆滅後,也接受了思想教育和改造,成為一名中國公民。

融入普通人生活後的溥儀,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工作,他在這裡擔任售票員,除了賣票之外還會對園內的植物進行灌溉修剪。這種靠自己的雙手勞動掙錢的體驗,對他來說是新奇的,也是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滿足和安寧。

因為溥儀的特殊身份,他對於清朝末年的歷史是最為了解的,因此後來還被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聘為一名研究員,當時杜聿明、沈醉等人也是他的同事。為了讓溥儀的生活不那麼單調,當時上級還特意指示他們多陪溥儀出去走走。

有一次,杜聿明等人想去故宮看看,想到溥儀可曾經是這裡的主人,誰都沒有他對故宮熟悉,於是就去拉上溥儀。剛開始溥儀是說什麼也不同意,畢竟這裡曾經是他的皇宮,如今他又不是皇上了,再回去難免感到物是人非,有些悽涼。

但是經不住幾位朋友的軟磨硬泡,最終溥儀還是跟他們一起來到了故宮的門前,看到售票處的工作人員,他還非常不情願地嘟囔了一句:「想不到我回自己的家還要買票。」一時間把眾人逗樂了。

幾個人買票進去後,溥儀再看到記憶中熟悉的建築,心中感慨萬千。不過他也算得上是一個非常敬業的「導遊」了,帶著杜聿明等人在故宮裡輕車熟路地轉悠起來,還給他們介紹各處宮殿,講講自己曾經在這裡生活時發生的故事。

當他們走到光緒帝曾經居住的房間時,溥儀瞬間不淡定了,在大家還沒明白啥狀況時,他大聲喊來了工作人員,說是光緒帝的照片擺錯了。工作人員對此也是一頭霧水,看到他不依不饒的樣子,趕緊叫來了專家。

趕來的專家並沒有見過溥儀本人,還以為是哪個胡攪蠻纏的遊客,於是對他說道,這是我們專家研究考證過的,不可能掛錯,是你不懂。溥儀聽完,非常淡定地告訴他們:「照片上那人不是光緒是攝政王載灃,他是我爹,我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聽聞此言,幾位專家才知道是自己鬧了笑話,趕忙讓人把照片換了下來。一生經歷波瀾壯闊的溥儀,雖然也曾犯過錯,但可見他骨子還是保留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他生活在一個特殊的時代,半輩子都有著身不由己的處境,所以對他,我們很難用自己的主觀態度去加以評判。

相關焦點

  • 老人逛故宮發現一張照片掛錯,專家笑他不懂,老人:那是我爹
    導語:老人逛故宮發現一張照片掛錯,專家笑他不懂,老人:那是我爹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館,在過去是明清兩代王朝帝王的居所,因此在這裡遺留了不少關於歷史的記憶,很多時候我們所能直接看到的,直接可以感受到的歷史,往往就是那些歷史上所流傳下來的東西。
  • 老人逛故宮,說牆上照片放錯了,專家笑他不懂,老人:那是我爹
    曾經就有一位老人到故宮裡去遊玩,在遊玩的時候發現故宮牆上的一張照片放錯了,於是就指了出來,希望故宮的工作人員能夠改正,但是工作人員卻告訴老人,這是專家擺放的,怎麼可能出錯呢?兩人也因此爭辯起來,工作人員還笑話老人不懂,結果老人氣憤的說,那是我爹,我怎麼能認錯呢?這位老人就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
  • 老人參觀故宮說照片掛錯了,專家極力反駁,老人大怒:那是我爹
    老人參觀故宮說照片掛錯了,專家極力反駁,老人大怒:那是我爹!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佔地面積甚廣,華麗宮殿林立,奇珍異寶無數,象徵著皇權與富貴,在五百多年的風風雨雨裡見證了兩個王朝的榮辱興衰。溥儀走的很慢,參觀著一切,但是他在被說成是光緒的照片前站住了,就來了管理人員,說這個照片掛錯了,這裡面的管理人員很藐視這個普通的老人
  • 溥儀參觀故宮,指著一張照片說有問題,專家不信,溥儀:那是我爹
    溥儀參觀故宮,指著一張照片說有問題,專家不信,溥儀:那是我爹愛新覺羅·溥儀是清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繼位年齡最小且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慈禧去世半個月之後,溥儀即位,由隆裕太后裁決重大事件。溥儀和朋友曾回故宮去參觀在此期間,溥儀和朋友曾回故宮去參觀,故宮是他曾經的家,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故宮的售票員攔住了他,說是要買票才能進去參觀。
  • 溥儀第一次買票進故宮,就發現照片有誤,專家:如何證明?溥儀:那是我...
    溥儀買票回故宮,發現照片有誤,專家:如何證明?溥儀:那是我爹 hello,大家好呀,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大家應該不陌生,評分很高的電影《末代皇帝》講的就是溥儀,很多朋友應該都看過,說起溥儀的人生經歷也是非常的傳奇了,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皇帝,在故宮生活了那麼多年,最終卻親眼目睹著自己曾經的「家園」變成一個需要自己買票才能進去的文化產物,這其中的滋味也許只有溥儀本人才能體會吧。
  • 溥儀晚年遊故宮,指出照片有誤,專家:你別胡說?溥儀:那是我爹
    溥儀是大清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從小就住在紫禁城,對於他來說那就是他的家。但是自從1924年,馮玉祥帶兵前往紫禁城,逼迫溥儀離開之後,溥儀就再也沒有回過紫禁城了。新中國成立以後,溥儀一共回過三次家。
  • 老人故宮指出照片問題,專家嗤之以鼻,老人怒道:這是我爹!
    老人故宮指出照片問題,專家嗤之以鼻,老人怒道:這是我爹!我們都知道,一個末代皇帝在朝代的更換中很難有一個好的結局,政局的動蕩和人心的不穩是這些皇帝很難善終的主要原因。接下來我們來說說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吧,他就是一個例外,在清末與新政權交換的縫隙中存活下來的皇帝。說起溥儀,不禁讓人感嘆他傳奇的經歷啊!從他年幼當上皇帝,到成年被趕下了皇帝寶座,再到他洗去浮華當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曲折艱險的經歷看得我們大呼驚奇。
  • 溥儀重遊故宮,指出錯誤,卻被專家罵其無知
    溥儀的一生可謂是非常傳奇,他當過皇帝,擁有著當時天下至高無上的權力,後來溥儀被趕出宮後,又當了傀儡皇帝,日本戰敗後他又去坐過幾年牢。到最後他又過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一個朝代滅亡的時候,沒有一個皇帝可以難逃一死,但溥儀不僅沒死,反而到最後還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 老人逛故宮堅持牆上照片放錯了,專家不以為真,老人:那是我爹
    心下納悶的他找到了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一看這老人信口開河,胡亂說一氣,還以為他有神經方面的問題。但是工作人員畢竟還是有職業素養的,經不住他幾番糾纏,只能耐心解釋說:這張照片是經過專家鑑定出來的結果,不會錯的,您老人家可別鬧了。老人是很倔強的,別看年紀大,執著勁比年輕人還高。他不僅找到了專家,還一定要給自己「平反」。
  • 老人參觀故宮,發現皇帝畫像掛錯,專家說別胡說,老人:那是我爹
    但是清末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卻是個例外。年輕時做皇帝,後來被逐出皇宮,以及這些歲月,他的生活就像傳奇故事。無論在紫禁城,還是在日本人支持的偽滿洲,溥儀都是一個傀儡。隨後日本戰敗撤軍,溥儀被關在戰犯營,於1959年被赦免。隨後又被分配到北京植物園售票,溥儀經歷了從皇帝到普通百姓的極大落差。而溥儀所在的植物園前來參觀的人數應該還挺多吧,畢竟這裡能見到皇帝。
  • 溥儀重回故宮,提醒畫像擺錯了,專家卻不屑一顧,溥儀:那是我爹
    漸漸地,溥儀長大了。他成為了一個風度翩翩的少年。1919年,胡適博士進入紫禁城。他做了溥儀的老師。這一次,他終於開了眼界。原來,世界已經有了如此迅速的發展。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走出紫禁城。可是,他卻被母親隆裕太后阻攔住了。隆裕太后清楚,走出紫禁城容易,要想踏足回來,恐怕就難如登天了。"少年不知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 溥儀晚年再遊故宮,專家介紹一花瓶稱是文物,溥儀笑道:這是皇帝的...
    溥儀晚年再遊故宮,專家介紹一花瓶稱是文物,溥儀笑道:這是皇帝的夜壺! 溥儀的一生無疑是了經歷非常多的風風雨雨。他生於光緒三十二年,父親是光緒帝的親弟弟醇親王。
  • 變成平頭老百姓,溥儀「回訪」故宮,用一個花瓶打臉故宮專家
    但是僅僅四年,在風雨飄搖中的大清王朝滅亡了,六歲的他便頒布了退位詔書,這道詔書也宣布了我國封建王朝的統治正式結束,雖然溥儀可以看作是亡國皇帝,但是後來的民國,對曾經的清皇室成員仍然有補貼,讓他們在亡了國以後還能夠繼續享受貴族的生活,但僅僅靠民國政府給的補貼是無法運營那樣大一個皇宮的,於是在宮中當值的,太監和宮女們偷偷地將宮中的好東西,拿出去變賣,這也導致了,溥儀的皇家生活早早的結束了
  • 末代皇帝溥儀:重遊故宮需買票,遇到一個讓他害怕的老人
    1908年冬天,光緒帝的身體越來越差,慈禧太后便將溥儀接入宮中。光緒帝11月駕崩,同年12月還不到3歲的溥儀即位,開啟了他傀儡皇帝的序幕。沒有愛的童年即位以後,由於溥儀年紀尚小,無法親政,由他的父親攝政王和光緒帝的皇后隆裕太后攝政。
  • 溥儀重遊故宮,看到花瓶後說了一句話,一旁專家不悅:你怎麼知道
    溥儀年僅3歲就成為了當時清朝的統治者,對於當時內憂外患的中國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笑話,這也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在溥儀6歲的時候,因為辛亥革命的爆發,他被趕下了臺,大家6歲的時候可能還在無憂無慮的玩耍,而溥儀就已經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更是成為了「傀儡」,受日本和蘇聯的擺布,這個身份給他帶來了不幸,但是也在某種程度上保住了他的命。
  • 溥儀重遊故宮,卻被告知要買門票:他脫口而出一句話,讓場面很尷尬
    對於這個自己曾經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的地方——北京紫禁城,溥儀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複雜感情。是的,他的感情很複雜,因為這個地方承載了他太多的記憶,有童年的歡快和作為皇帝的榮耀。但是更多的是那些痛苦和屈辱的回憶。
  •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那時候紫禁城已經對公眾開放,改稱故宮。溥儀曾在閒暇時故地重遊,回到故宮看看自己長大的地方。不過這位曾經的紫禁城主人也得買票才能進去。對溥儀來說顯然不是這樣,他在回憶錄裡曾說,自己少年時期很是厭倦宮中生活,被憋壞了,非常嚮往外面的世界。溥儀重遊故宮的時候,轉到了內廷外西路的雨花閣,剛好遇見一些遊客在詢問博物館的專家,這裡為什麼不開放呢?專家解釋說,雨花閣裡的佛像非常珍貴,為避免被損毀,不能對公眾開放。
  • 溥儀晚年參觀故宮,發現遊客正參觀一文物,溥儀看後忍不住笑了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以及故宮的最後一位主人,可以說溥儀對於故宮的很多文物有著非常大的發言權,畢竟沒有人能夠比他還了解自己曾經的家。在溥儀晚年的時候,他曾經和妻子參觀了一次故宮,當時他發現眾人圍觀一件文物,然而在他看到後卻忍不住笑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溥儀遊故宮,看到花瓶脫口而出的真相,讓專家感到十分的驚訝
    不過溥儀並沒有在這個時候搬出紫禁城,這是當時他們商量談判之後的結果,後來溥儀還被復闢過,這些清朝的遺老努力了很久,但是都以失敗告終了,到了後來溥儀還成為了日本人的傀儡,他們藉助溥儀的名義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日本倒臺之後溥儀還被蘇聯帶到了蘇聯囚禁了一段時間,後來抗戰勝利之後他才從蘇聯被遣送回國,然後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改造,他的前半生到這都是非常的坎坷和顛沛流離的,就跟他出生的那個年代是一樣的
  • 溥儀晚年遊故宮,看見專家講解一花瓶,他微微一笑:那是皇帝夜壺
    一次,李淑賢想要去故宮遊玩。對於從小就在故宮裡長大,加上還是自己的傷心地,溥儀是向來不想去故宮的。但為了李淑賢,溥儀還是和她一起去了故宮。來到故宮後,溥儀又找到了當年熟悉的感覺,他拉著李淑賢的手徑直朝大門走去,沒想卻被工作人員攔了下來,原來要收取門票。 溥儀這才反應過來,清朝都滅亡了半個多世紀,故宮早就不是什麼自己的私家府邸,而是一個景點,於是便乖乖掏錢買了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