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抗日英雄,讓日本人都膽戰心驚,還為其立碑

2020-12-15 歷史實錄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侵佔大片國土,實施「以華治華」的毒計,扶植漢奸傀儡賣國政權,殘酷奴役、殺害中國人民,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產,嚴重的侵犯、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嚴重的分裂了中國,使中國國家的統一程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日本在侵華戰爭中製造了一系列令人髮指的暴行,比如在佔領區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南京大屠殺;用中國人進行「活體解剖」細菌試驗;製造平頂山慘案等;日軍殺害中國平民數千萬,並造成千萬中國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讓我們被小日本欺負,可以說是一大恥辱,同時也是愛國愛民的精神閃閃發光的一頁。由於國家的落後貧窮和統治者的迂腐,我們差點淪陷,還好有不少愛國人士的出現,挽救了國家。其中,有些英雄因為他們英勇不屈的性格,在浴血奮戰的過程中,讓許多日本人都肅然起敬。

張自忠將軍: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藎臣,後改藎忱,漢族,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犧牲。他錚錚鐵骨,在襄陽與日軍拼死拼活時,彈盡糧絕,援軍遲遲趕不上,最後導致全軍覆沒。他視死如歸,不戰鬥到最後一刻決不鬆懈,在發現突圍無望後,英勇就義,誓不死於日軍之手。他的才華和骨氣讓日軍深為震撼,並且為他安葬。

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山東臨清唐元村的一個官宦家庭。張自忠6歲入私塾就讀,3年後,父親張樹桂前往江蘇贛榆就任巡檢,把張自忠也帶了去。1905年,張樹桂因政績不錯,署理贛榆知縣,官晉五品。此時張自忠14歲,已長成一個英姿勃勃且充滿正義感的少年。張樹桂見兒子長大了,又生性剛烈,就把他送回了臨清老家。張自忠回臨清不久,就從贛榆傳來噩耗:父親因病卒於任上。

閆海文:是個飛行員,叫閆海文,當時他領命轟炸日軍司令部,但是在漢奸的出賣下,提前被日軍察覺,所以他很不幸被炮打中,機身起火。於是他選擇跳傘,不幸落入了敵陣,此時四面楚歌的他面對幾千名日軍的圍捕,他們勸他投降,但不管敵軍怎麼說,他始終不投降,還反抗殺了幾個人,最後深感絕望,不願死於敵軍之手,選擇自殺。壯烈犧牲後,深受日軍軍長尊敬,在當地親自為他安葬,稱他為空軍勇士。

閻海文(1916年-1937年8月17日),男,滿族,遼寧北鎮人,空軍第5航空大隊飛行員。 九一八事變後加入空軍,為航校六期畢業。1937年8月17日,所屬第五大隊轟炸上海北四川路日軍陸軍司令部時,被日軍高射炮擊中,機身著火,閻海文跳傘後落入敵陣,遭數十名日本士兵圍捕並勸降,閻海文不為所動、用飛行員佩戴的手槍擊斃五名日軍之後,用最後一顆子彈自殺殉國。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左寶貴,是清末著名民族英雄,1894年7月,日本發動侵朝戰爭,向中國軍隊挑釁。左寶貴入駐平壤率部拼死抗敵,眼見在戰中已無希望的他,穿好御賜的衣袍,決心來一個同歸於盡,最後被敵軍炮彈炸死,連屍體都找不到。日軍敬佩那樣的精神,就在附近,為他立了一塊碑,縱觀上下,僅此一人!

左寶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時父母雙亡,家無恆產。清鹹豐六年投效軍營,歷任千總、遊擊、副將、廣東高州鎮總兵等職,並以提督記名。左寶貴治軍嚴肅,重文愛勇,參與鎮壓過多方起義。清政府先後頒賞獎武金牌,賜賞穿黃馬褂,頭品頂戴,賞戴雙眼花翎,予鏗色巴 圖魯勇號,封建威將軍。左寶貴參與修築了關外鐵路,開辦過多處金礦,並捐資建學,設置慈善衛生機構,深受民眾愛戴。1837年10月18日生於一個貧苦的回族農民家庭。父名世榮,母楊氏,皆早年逝世。他孤無所依,又沒有家產來維持基本的生活,不得不與其二弟左寶賢、三弟左寶清依附鰥叔左世宏生活,飽嘗了人間疾苦。稍長,因得罪本村惡少不得不背井離鄉,靠擺地攤當皮匠掙錢餬口,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1856年,左寶貴因打傷縫馬靴不給錢的官兵,被迫攜兩弟投效江南軍營,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楊靖宇將軍,他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在918事變後依舊保衛東北,後來慘遭日軍包圍而死。日軍將他的腦袋當作戰利品,因為疑惑他為什麼沒有糧食還能堅持這麼久,就剖開肚子?沒想到所有人看到他的腸子裡全是棉絮、枯草、樹皮。日本軍隊驚呆了,讓人敬佩!

楊靖宇(1905——1940),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漢族,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壯烈犧牲。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楊靖宇將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輝煌的一生。他率領東北抗日聯軍在林海雪原的艱苦環境中與日寇血戰,為全民抗戰建立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功績。他以草根棉絮充飢,戰鬥到最後一刻的氣概,更在億萬人民心中樹起不朽的豐碑。

相關焦點

  • 日本在臺灣立碑17個悼念「功績」 臺抗日少數民族卻無碑
    17個悼念"功績" 臺抗日少數民族卻無碑  中國臺灣網8月14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推動所謂的少數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聚焦於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衝突。  花蓮縣卓溪鄉公所爭取為百年前遭日本人殺害的布農族人建紀念碑,地點相中八通關古道沿線的佳心駐在所遺址。
  • 臺灣太魯閣人抗日英雄雕像設立 族人盼找回英雄
    太魯閣族抗日英雄哈魯閣·那威的故事被後代族人遺忘,布洛灣山月村為他塑像立碑,找回這段歷史,昨天由族人以「出草」方式揭幕。聯合報圖 中新網9月24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在臺灣率領太魯閣族對日抗戰長達18年的總頭目哈魯閣·那威,後代族人卻鮮少知道這段歷史。成立11周年的布洛灣山月村找來石雕家葉大·莫那為哈魯閣·那威雕塑高達200釐米的石像,盼為替太魯閣族找回他們的英雄。
  • 西方人不理解:為啥日本人給佩裡立碑,中國人卻極其痛恨義律?
    雖然同屬亞洲文化,而是還是非常相近的東亞文化,中國和日本卻有很大的不同,日本脫亞入歐,被稱為香蕉帝國(黃皮白心),竟然將侵略者當做英雄一樣懷念,為他立碑,而中國人談侵略必咬牙切齒,捶胸頓足。佩裡,學過中學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個人,我們以為這個人對日本人來說一定是個十惡不赦的人,最起碼也應該是感情複雜,可惜,我們看錯了日本人,佩裡在日本國內簡直就是英雄。1853年美國準將佩裡率領4艘炮艦強闖日本國門,用武力恫嚇日本,強迫其籤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日美親善條約》。
  • 東北此縣為吸引投資,為日本侵略者立碑,網友為其起名:漢奸縣
    但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中國人民永遠不會被打倒,面對日軍的屠刀,仍然萬眾一心,立志將侵略者趕出國門,即使是以死亡為代價也在所不惜,可就在我國一個縣城竟有人主動為日本遇難者立碑,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有關這個縣城的故事。
  • 有人想在臺灣陽明山給日本天皇立碑?
    有人想在陽明山給天皇立碑據臺灣《中國時報》19日報導,今年年初,「陽明山公園管理處」(簡稱「陽管處」)把已故日本昭和天皇1923年來臺時在陽明山種下的緋寒櫻花分株,由「內政部營建署」代表送回日本栽種,以此祝賀日本天皇德仁登基。
  • 為侵華日本人立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如今居民飽受歧視
    這聲怒吼不僅包含了滿滿的愛國熱血還附帶著戰勝侵略者的決心,不僅表明了中國人民對於抗日戰爭的明確態度,同時也表達了我們願意打持久抗戰直到勝利的決心。在那段歲月裡,中日雙方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拉扯,整整十幾年的抗戰,死傷無數人。最終我們取得了最終勝利,我國死傷人數幾千萬,日本方面也是留下了無盡的屍骨。
  • 他是美國飛虎隊隊長,也是中國空軍參謀長,協助中國抗日的英雄!
    我們通過歷史了解得知,近代中國受到列強的打壓,發展懈怠不說,不少同胞還陷入到危難之中。時至如今,中國在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不忘歷史,特別是日本做出的有害國家之事。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閔懷曾經幫助過中國抗日的外國英雄,就如今天分享的陳納德。
  • 革命上琅峰 抗日見英雄
    為紀念東漢治水功臣盧文臺,山腳立有白沙亭,聊表對先賢的欽仰。我們過琅峰閣時,因水庫修繕,白沙溪乾涸見底,琅峰山橫斜而出,清秀圓潤,頗有憨態。白沙堰遺址碑刻,迎山門而立。拾階而上,至半山腰,移開花圈,方見「抗日陣亡戰士紀念碑」與「革命烈士紀念碑」相依相傍。自從1993年立碑以來,佔地133畝,歷年投資172萬元,不數年,琅峰山風景區成了金華縣十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 蒙山人民對日本侵略的反抗——抗日英雄記
    引言日本乃區區三島之小國也,溯其種族,本我黃人,問其文明,來自我國。若宗支脈,故不當從侮亂乘,倘論友情,更不宜以兵戎將上。討日宣言無如彼倭奴小丑不敦友誼,時逞淫威,滅性毀心,萁燃豆煮,溯其惡跡,筆不勝書。
  • 「刺客」傳奇:讓敵酋膽戰心驚的抗戰義士
    葉於良告訴記者,社會上的抗日氛圍很濃,在福州期間,學校每天下午放學後都有軍事訓練課,上歷史、地理課的時候,老師們講日本正在侵略中國,音樂課學的是抗日歌曲,體育課也是鍛鍊身體準備抗日,「當時大家都有一個目標,中國必須要抗日,不能當亡國奴。」  回到北平後,葉於良抗日的決心愈發堅定。「經一個親戚介紹,我在1939年暑假期間,加入了北平抗日殺奸團,由負責人李振英和我單線聯繫。」
  • 父親是抗日英雄,她卻改國籍高舉日本國旗參賽對戰中國
    雖然中國的外交政策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面對日本,我國依然在各方面都是對其保持警惕狀態的,特別是在體育競技方面,中國運動員如果碰到的是日本對手,那肯定瞬間的民族使命感上升,拼了命也要贏的。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位運動員,她的父親還曾是抗日英雄,但是她卻忘了父親的付出、祖國的培養,改日本國籍、日本名字並高舉日本旗幟參加奧運會,網友看了表示:對的起誰?堅決不能原諒!
  • 即墨抗日英雄——趙世恪
    即墨抗日英雄——趙世恪趙世恪(1901—1939)又名趙石可,今青島市即墨區通濟街道趙家嶺人,初中肄業。一九一九年到青島四方機廠當工人,曾加入過共產黨和國民黨,參加了四方機廠工人運動,被捕入濟南監獄。很快發展成7個大隊(下設中隊、分隊、小隊、班,屬四四編制),一大隊大隊長趙世惻、二大隊大隊長林封堯、三大隊大隊長欒志超、四大隊大隊長王星之、五大隊大隊長於慎之、六大隊大隊長孫志迪、七大隊大隊長金白玉,下轄七個大隊,3200多人,趙光任總指揮,趙世恪為少將司令。47支隊組建後,不畏強敵,積極開展抗日活動,主動對日作戰,取得較大戰果。
  • 歷史瞬間:搜查路人的女漢奸,圖9日本鬼子捧著抗日英雄的頭顱
    歷史瞬間:搜查路人的女漢奸,圖9日本鬼子捧著抗日英雄的頭顱照片拍攝於1942年,日軍徵服荷屬東印度群島後,為了拍攝親善宣傳照,日軍威逼印度尼西亞原住民為日軍士兵獻花。這張照片拍攝於1943年,日本裕仁天皇檢閱帝國海軍部隊演習,他穿著一件白色的特製帝國海軍制服,雖然在大正天皇時期,裕仁便已經接觸日本朝政事務,但其繼位太早,大多數事務都被內閣所控制,此後日本軍國主義將日本引入軍事擴張時期,裕仁開始進入到了身為日本天皇的真正角色,從默認到支持,裕仁從繼位到見到帝國擴張得力心態和想法發生了極大改變。
  • 為開拓團立碑的方正縣經濟上嚴重依賴日本僑民
    ,同時還修建了中日友好園林。  但是,方正縣為侵略者立碑所引發的輿論風暴並未停息,人們仍在深究這起荒誕行為的背後,到底是出於何種動機?出此下策的當地黨政官員是否應當承擔責任?方正縣與日本有何割捨不斷的關係?  當地市民表示,日本侵華期間,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災難,現在當地政府卻給他們立碑,讓人很難理解。
  • 日本人福岡被八路俘虜後為抗日獻身 後追任為烈士
    據隨行的土默特左旗公安局梁先生介紹,記者才了解到福岡留在大青山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的英雄事跡。  入侵中國  福岡留1914年生於日本一個鄉村農民家庭,兄弟姊妹5人。他中學畢業後,進入北海道大學地質專業學習,初通中文,喜歡唐詩。
  • [抗日英雄譜]智勇雙全喪敵膽——包森
    據新華社北京7月9日電電影《平原遊擊隊》中智勇雙全的主人公李向陽和《劍吼長城東》中令日寇聞風喪膽的主人公鮑真,早已是家喻戶曉的傳奇式抗日英雄。其藝術形象的原型,就是冀東抗日根據地的主要締造者之一、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十三團團長包森,一位威震敵膽的民族英雄、抗日名將。
  • 日本人看完抗日神劇的反應,哈哈哈,都把我氣笑了
    1位日本人看完抗日神劇,寫了1本書,抗日神劇因此風靡日本巖田宇伯,一位日本歷史戰爭愛好者。一次偶然的機會,巖田宇伯看到了一部中國的抗日神劇。如同天雷勾動地火,巖田宇伯一口氣找到了所有能夠找到的抗日神劇,全部看完後,興致勃勃的找出了其中所有的荒謬、誇張的鏡頭,將這些鏡頭全部寫進了自己的新書《抗日神劇讀本》。
  • 日本人也拍攝了「抗日神劇」,劇中八路軍的形象都是什麼樣子?
    上個世紀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對中國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中國的國土也在日軍的侵略下變成了一片廢墟,所以這場戰爭成為了中國人難以忘卻的記憶。因此為了迎合市場,現在出現了很多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不過近年來,這些抗日劇中還出現了很多的抗日神劇,劇情誇張且不務實。
  • 他靠蹬三輪為生,在嶽王廟前淚流滿面,卻是擊落5架敵機抗日英雄
    他靠蹬三輪為生,在嶽王廟前淚流滿面,卻是擊落5架敵機抗日英雄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大地狼煙四起。在此國家危難關頭,無數仁人志士投身於這場救國救民的運動之中。在這場戰爭之中,日軍無疑是可惡的侵略者,而我中國軍民則是守土抗戰的愛國軍民。這場戰爭聲勢浩大,足足打了8年之久。最終,這場戰爭以日本侵略者的投降而告終,就此,中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 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正常看待日本歷史,日本人眼中的侵華戰爭
    說到抗日神劇可能大家都想到的是包子雷,手撕鬼子和褲襠藏雷還有800裡開外一槍打爆鬼子頭等一系列神操作。而這些神劇大多都是由中國人拍攝進行描寫日本侵華的一些情節,但是近期日本也是拍攝了一部抗日神劇,而這一舉動更是讓眾人吐槽這還有自己抗自己的?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