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定單上的備註。
本報記者 陳晨
「您的外賣到了,請到小區門口領取。」昨日,家住西區的9歲果果(化名)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馳援武漢的父親為她點了一份她最愛吃的必勝客外賣,並在訂單備註寫道:「老闆,幫忙多給兩包番茄醬。」
昨天是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鄭慶斌赴武漢抗疫的第50天。 與女兒相隔千裡,為了傳遞對女兒的思念之情,鄭慶斌為女兒點了一份外賣,並通過一條「外賣備註」寫下濃濃的父愛。
一條「外賣備註」寫滿濃濃父愛
昨日中午12:00,鄭慶斌的妻子陳建霞正在家中輔導孩子作業,突然接到了一名外賣小哥的來電。
「起初我也不知道誰幫我們訂的外賣。」帶著疑問,陳建霞走到了小區門口,看到外賣包裝盒上的訂單時,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訂單備註上寫著:「老闆,你好!我還在馳援武漢,女兒特別喜歡吃必勝客,尤其是鳳尾蝦和玉米汁,幫忙多給兩包番茄醬,感謝!」
來自父親的一份「小驚喜」,令女兒果果喜笑顏開,不斷地對家人說:「這是爸爸給我買的,我要慢慢吃。」
身在武漢的鄭慶斌為何要給女兒訂外賣?記者通過電話連線了解到,鄭慶斌與女兒父女情深,每周周末都會帶她吃一頓必勝客,且十分了解女兒的喜好,每次都會多要兩包番茄醬。
「已經50天不在女兒身邊,希望一份外賣能讓她知道,爸爸無時無刻不在想她。」鄭慶斌哽咽地說,希望疫情儘快結束,早日回到女兒身邊。
「隔空輔導」幫助女兒積極備賽
今年37歲的鄭慶斌,碩士學歷,曾是興化市楚水實驗學校的高考狀元,平時除了工作,他都會利用業餘時間輔導女兒功課,即使馳援武漢,這份「輔導」也沒有間斷。
「每天都會視頻通話一次,關心孩子生活、督促孩子學習。」鄭慶斌笑著說,每天下班後,他最期待的就是與女兒視頻通話,二人在視頻中,開展趣味問答、腦筋急轉彎等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最近,女兒將參加學校的線上英語比賽,鄭慶斌再次當起「輔導老師」,線上進行輔導,女兒讀、他糾正,女兒寫、他批改。 眼見女兒英語成績一天天提升,鄭慶斌很是欣慰。
視頻通話短則半小時、長則一小時,對於他來說,每當即將掛斷電話的那一刻,他的內心都會泛起波瀾。「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這是女兒說「再見」前的常用問句,而他總是如此回道:「爸爸是戰士,要與病毒戰鬥,等到病毒消滅完,立馬回家。」
滿牆錦旗為女兒樹立榜樣
作為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首批馳援武漢的醫療隊隊長,鄭慶斌已經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持續「戰鬥」了50天,他像「陀螺」一般,一刻沒有「停轉」,用專業的醫技和細微的服務,收穫了患者一個個點讚的「大拇指」。
「病人不斷減少,我們快勝利了。」目前鄭慶斌接管的病區還剩10名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每天上崗後,他都會逐一走到床邊,叫上一聲「爺爺」、「奶奶」,然後再開始查看CT化驗結果、體溫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今年70歲的李大爺是武漢當地人,因全家感染入院治療,身邊無人照料,鄭慶斌每次下班前,都會上前詢問一句,「您生活上有什麼需要?」緊接著,牙刷、毛巾、麵包、水果陸續送到了老人手中,這都是鄭慶斌自掏腰包買的。
在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門前,出院患者說得最多的就是「謝謝」,一聲聲謝意化作一面面錦旗,掛滿了鄭慶斌在武漢的辦公室牆壁。「女兒的夢想也是當一名醫生,我現在要做的就是給她樹立一個好榜樣。」鄭慶斌說,疫情不退,絕不撤兵,同時,他也會兌現承諾,將其他5名醫療隊隊員安全「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