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特別喜歡一句話,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第一次在廈門鼓浪嶼的鳳梨酥包裝上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莫名的被輕輕的觸動了,像一縷清風颳過臉頰,和煦而舒適。
我是個愛學習,但是不愛讀書的人,當然,小說和樊登讀書會除外,所以我的靈魂大多數時候是跟隨著我的身體在路上奔跑的。
對於旅行的執念,來源於初三畢業,那是我這一輩子第一次正兒八經的離開所在城市去到外地,在傳說中只有新聞上才能看到的大北京穿梭了20天,天安門前奔跑,故宮裡摸牆,八達嶺登頂,頤和園划船,動物園買買買,但這些對我來說,都不如一個地方讓我震撼和流連忘返,那就是——世界之窗。
走入了世界之窗,你仿佛是誤闖小矮人地界的白雪公主,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被微縮景觀包圍了,很多教科書中出現的人文奇蹟就那麼直直的佇立在眼前——迷你的比薩斜塔,小小的金字塔、萌萌的獅身人面像,特別可愛的微縮荷蘭大風車,還有早已消失的巴比倫空中花園等等,這對當年幼小的我來說,是記憶深處揮之不去的濃重一筆,也是從那時候起,我在心裡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一顆環遊世界的夢想的種子。
這幾年流行一句話,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可隨之就有人給出了下聯:錢包那麼小,哪也去不了。我想說,這是一個誤區,真想旅行,怎麼都可以出發。
當年我每個月3000塊錢工資,跟我爸媽說要出去旅行,他們自然是反對的,說我一天沒事到處亂跑,瞎花錢,不如攢下來買房子。還有親戚說,旅遊不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嗎,沒什麼意思。
但是我不這麼想,我覺得旅行有它獨特的意義,無可替代——
旅行可以增長見識
教科書裡的內容一直是我的打卡必選項,總覺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那些年在書本裡活躍的各類建築,各種地貌,各個國家如今可以一一在眼前呈現,那種滿足感無法言表,尤其是當你看到手掌大小的金字塔變成必須仰望的高度,黑白的蘇伊士運河竟然是碧綠色的,比薩斜塔原來斜的快倒掉了,艾菲爾鐵塔登頂可以看到巴黎的全貌等等。
除了親眼所見的世界,還有很多曾經的知識誤區在旅行中被一一破解,比如阿聯最富的國家不是杜拜,而是阿布達比,比如杜拜塔之所以叫阿里法塔是因為當年沒錢建塔的時候是阿里法提供的資金支持,比如在沙漠國家綠植的面積和路燈的燈泡數量代表了財富程度,比如金字塔裡的墓室其實是空的,比如馬來西亞雲頂的酒店不是哪個房間都能去住的等等等等,這些不會出現在教科書上的內容也是旅行中很大的收穫。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旅行可以開闊心胸
在旅行的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同地方有自己的風土人情,當你知道阿聯的男人可以娶四個老婆的時候,你突然覺得一夫一妻制還是不錯的,當你在紅海潛水一低頭仿佛看到了另一個世界時,你突然覺得世間的紛紛擾擾沒那麼重要了,當你在柬埔寨遇見能用9國語言賣紀念品卻沒錢讀書的小男孩時,你突然覺得能安安心心讀書上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曾經的我,有一些些小暴躁,容易糾結,容易生氣,容易抱怨,但在這些年的旅行中,我漸漸的發現,走的路多了,見的人多了,看過的世界多了,就很少有事情值得自己去大動肝火,去計較,去焦慮,去煩躁,似乎整個人都平和了,淡定了,通透了,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旅行可以釋放壓力
當今社會,每個人在職場中拼搏奮鬥,多多少少都要面對不同的壓力,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做起項目來幾乎是7*24小時在線忙碌,當工作強度和壓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需要適當的釋放,否則長期積累,對身體和心靈的傷害都不輕,所以我幾乎每隔半年就會出去走走,去迪士尼找回童真,去韓國買買買,去威尼斯坐個貢多拉,去杜拜滑個沙等等,釋放一下壓力,再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就好像從頭開始一個新的輪迴,又是狀態滿格,甚至經常被同事調侃,是不是談戀愛了?看,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自己賺的錢幾乎都用在旅行和學習上,但我甘之如飴,因為我始終相信:一個女人的氣質裡,藏著她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