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真善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得透徹淋漓,一起回味經典

2020-12-15 雪域情感觀

提起王國維國學大師,都會想到他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之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其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關於藝術的創作,有特別深刻的理解與領悟,特別是一些經典著名的語句,將藝術的真善美講得透徹淋漓!

—01—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02—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03—

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僕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

—04—

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05—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06—

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07—

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08—

尼採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09—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10—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11—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12—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真善美是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一種高貴的品質,即便是王國維所提出的「三境界」,不外乎在告訴我們,做到情真和格高。即時情感真實,品格要高。

我們在做人幹事,為人處世中,就應該做到問心無愧,胸懷坦蕩,以真感情,真性情立足於天地之間。

相關焦點

  • 關於真善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得透徹淋漓,一起回味經典
    提起王國維國學大師,都會想到他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之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談《人間詞話》:詞話誤詞,「詞學圭臬」原是王國維的深悔少作
    既言之「面目全非」,又確實不能以平常用度,而純作為「詞學票友」的普羅大眾,要想追本溯源去一窺詞學全貌,無疑是吃力又難討得好處的。因此,諸如詞話之類的二手飯顯然是最容易提升格調的「偽裝」了,說一句「人生三境界」,談一手「詞有境界」似乎就成了內行裡手了-------時人與詞話,大抵就是葉公與龍的關係了。
  • 王國維《人間詞話》:判斷一個人有無「境界」,只看這經典3句話
    《人間詞話》的核心是「境界」說,3句經典論「境界」《人間詞話》以對「境界」的解讀為其核心,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其中的3句經典,來看看其中對境界的解讀。1、原文: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 《人間詞話》裡的"人間"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哲學性思維
    早思想上,王國維對胡適影響很大,作為新文化運動相關理論的奠基者,指導著胡適領導了這場新文化運動。回到《人間詞話》上看,他的詞為什麼具有人間性,這是創作和理論的相融合,從理論走到人間這個實際,揭示了人間詞話真性情、人類意識、啟蒙意識和文學革命的內在特色。《人間詞話》的接地氣就表現在&34;與&34;的時間。&34;也就從此表現出來。
  • 王國維:人間詞話 | 夜讀書齋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企業家夜讀書齋與您一起,重溫經典。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王國維的作品《人間詞話》。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無我之境,人惟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係,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境界說」
    清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這樣一種說法:「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就是當代文學史上有名的「境界說」,它不但涵蓋了學術方面的問題,也延伸到了如何提升人生境界的問題上來。
  • 讀王國維《人間詞話》有感:領略詩詞之美,提升人生境界!
    至明清,這一文學關注世道人心與追求人心超然的創作傾向融合互補,使這一時期的詩詞創作統攝了善與美的文學追求,注重社會人格與自然人格的理想融合,注重人與天地自然、個人與群體與社會的和諧追求,仁義忠孝與空靈無常、因果輪迴一起共同構成了詩詞所尋求的善與美的境界。而到了民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基本把中國的古詩詞給論述和解析了個遍。具體這本書好在哪呢?
  • ——讀國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
    夏日的午後,沏一杯清茶,捧一本《人間詞話》,在清茗的氤氳煙氣和淡淡的書香中,穿行於唐詩宋詞間,靜聽小橋流水《人間詞話》是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文藝批評著作,是一部恆久流傳的中國美學經典。在書中,他從唐朝詩人李白到清朝詞人納蘭性德,分析了歷朝名家作品,點評精準到位、深入淺出,論述傳統文化的美學精髓,被傅雷稱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文學批評」,是一把開發靈性的金鑰匙。《人間詞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閱讀、鑑賞文藝的美學之路。
  • 王國維萬字《人間詞話》12句話,無一句不美,體現人生至高境界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這世間最留不住的,就是老去的容顏和凋零的花朵。周策縱《論王國維人間詞》中說:「(王國維)往往以沉重之心情,不得已之筆墨,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飄忽、悲歡無據之意境,亦即無可免之悲劇。」離別是一個悲劇,歸來還是一個悲劇。
  • 115年前,王國維寫《人間詞話》,專家評論:最高格的無我之境
    很可惜,事與願違,哲學的研究並沒有給予王國維實質性的幫助。王國維便捨棄哲學而改投文學,在1906~1908年間,他撰寫了此部影響巨大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是晚清之後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著作。
  •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五九至六一則)境界出入說評析
    但慢詞中的部分長調難度也不小,像《蘭陵王》、《鶯啼序》、《沁園春》等,對作者的才力和學力要求都極高,寫好這些詞牌難上加難。當代人或許覺得創作絕句和小令更容易些,甚至有些詩人一天可以寫出數篇「絕句」或「小令」,更有甚者利用作詩軟體一天可以寫出數十篇「絕句」和「小令」。本人在此只能說,你自己開心就好。
  • 王國維《人間詞話》經典名句,受益匪淺!
    讀經典文字,聽世界名著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人間詞話》作於1908~1909年,最初發表於《國粹學報》。《人間詞話》,近代中國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中國詩話、詞話發展史上堪稱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全書觀點新穎、立論精闢、自成體系,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1、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 《人間詞話》多次高度評價後主詞,王國維為何如此偏愛李煜?
    李煜、李清照向來被奉為「詞壇二李」,然而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這二位卻有不同的分量,相比較於對李清照的置若罔聞(詳情見上一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王國維對李煜表現了特別的喜愛。李煜詞歷來受到好評,作品因率真自然、哀婉感人而備受喜愛,而以王國維的評價最高。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妙不可言,令人獲益匪淺
    境界唯在求真,而不在乎大小,這是王國維先生卓越的洞見。王國維先生對自己的「境界說」頗為自信,甚至認為這比嚴羽所提出的「興趣」以及王士禎所提出的「神韻」,更能形容詩詞的內在精神。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前輩所提出的「興趣」、「神韻」都是形容詩的,而王國維的「境界」說卻是出現在主要講詞的著作中,雖說詞說到底也是詩,但畢竟在學術上還是有分門別類的研究,所以王國維是專門為詞創造了「境界」說嗎?詞為什麼能夠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以至於幾乎可以為詩代言了呢?這就不得不提及詞這種文體,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了。簡單地概括為「立」、「求」和「得」。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
    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 葉嘉瑩: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
    葉嘉瑩先生 王國維之所以偉大,因為他追求的跟當前一些所謂「學者」不同。現在很多人讀書是出於功利目的,不是真正的學問。 陳寅恪在給王國維寫的碑文裡說: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
  • 王國維115年前的一首詞,寫盡人間悲劇,末二句是經典名句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這世間最留不住的,就是老去的容顏和凋零的花朵。周策縱《論王國維人間詞》中說:「(王國維)往往以沉重之心情,不得已之筆墨,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飄忽、悲歡無據之意境,亦即無可免之悲劇。」久別重逢,本是高興的事,但王國維在詞中,傳達出一種無限的悔恨與遺憾。妻子曾經美好的年華在無聲無息中逝去了,他無從補償。
  • 追隨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足跡,探密《人間詞話》的境界之美
    早就聽說過《人間詞話》在詩詞批評史上的盛名。年前逛書店的時候,無意在書架上看到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便買了下來。當時一併買回來的還有《閱微草堂筆記》、《浮生六記》、《鏡花緣》、《傳習錄》等,同屬古代文學大類。近日閒來無事,閱讀了這本意境優美的《人間詞話》。
  •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三境界」
    《人間詞話》是我國文學史上一株光華燦爛的奇葩,是王國維接受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折射出的光芒,無人可及。詞話的第一部分提出「境界」這一批評概念,作為全部《人間詞話》理論的始發點,接著又引出了「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造境」與「寫境」這兩組批評話語,並區分了它們不同的審美特徵。這9則詞話寥寥數語,卻是這一理論專著的綱,後面的論述全部圍繞這一核心——「境界」,來探求文學的本質規律。第二部分是實際批評。
  • 王國維丨《人間詞話》手稿
    《人間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