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8世紀,人們迎來了汽車時代,大量生產的輪胎需要更多的橡膠也使得橡膠的價值直線飆升。從那時起,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滿載著金銀財寶來到這裡,而瑪瑙斯則由昔日偏遠的小漁村成為繁華的海港城市。
這麼一個偏遠的小漁村,因為抓住了契機,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之一,並且在以後長達70年的時間內壟斷了全球橡膠市場。到了19世紀末,瑪瑙斯進入了橡膠時代的全盛期,當時世界上40%的橡膠出自這裡,這也給瑪瑙斯帶來了無盡的財富,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正是因為擁有了無數的財富,瑪瑙斯人開始熱衷於建造一些奢華的建築,如豪華的大劇院、宮殿、長達1313米的浮動碼頭,這些都記錄著當年的繁榮景象。最重要的是,這裡的宮殿、歌劇院、市政府等建築都是以巴黎為原型的,因此瑪瑙斯也曾經被稱作「熱帶的巴黎」。至今我們仍可以看到,許多地方還殘留著幾百年前歐洲人的痕跡。
後來,東南亞憑藉優厚的氣候條件,再加上英國人現代化的割膠技術和管理,也開始大量生產橡膠,而瑪瑙斯野生橡膠操作不易、產量不高,所以物美價廉的東南亞橡膠徹底取代了它。從那時起,瑪瑙斯失去了經濟來源,又回到了落後、貧窮的狀態。
然而,瑪瑙斯是一座不甘寂寞的城市,這裡的人們也有著頑強的拼搏精神。1967年,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巴西政府在瑪瑙斯設立了自由貿易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當初1萬平千米的自貿區已經逐漸向整個東北部的亞馬孫地區輻射,擴大到上百萬平方千米。瑪瑙斯憑藉橡膠而崛起,但是卻並不完全依賴橡膠,開始發展其他產業,如旅遊、電子、鐘錶等,成為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