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關是重慶著名的陸路古關口,它是縉雲山脈延伸至江津長江邊的一處大山埡。古人在此築關以拱衛重慶城。自古以來都是成都至重慶的陸路要塞。然而,隨著近代高速公路的建設,此地漸漸凋零,它己成了偏角鄉村了。
青木關口兩旁的山嶺,植被茂密,林中有幾條茶馬古道依然殘存著,但少有人往,要不是我偶然見到山嶺中翹現出的紅宇古寺瓦簷,我還沒興趣鑽進這荒嶺中去遊玩。昨天,我和驢友小魏鑽進這荒嶺時,才發現這裡別有洞天的玄妙,而且野景點還不少。
第一野景是荒嶺古道。從青木關中學旁的一條窄巷進入,繞行於青木關中學圍牆上山就是一條古道,這古道全是青石板上山臺階,值得稱奇的是整個上山石道完整,沒有垮塌和毀損的路段,而且青石板輔得相當平整,雖然石板上都長滿了青苔,磨痕嚴重,但古道高低有序,寬窄尺度和高梯還大體上一致,顯然,當年鄉民們修建時還是很講究的。這古道邊的林地茂竹長得很好,夏天涼氣襲人。據說,青木關山嶺裡的古道有很多條,可說四通八達,近的可通璧山,銅梁,永川,江津,合川等地,遠的可通到成都,瀘州去。若有好懷古的客人,可去青木關體驗下這些青石板路。
第二野景點是嶺中藏有許多詭異的奇石。登古道,不經意間,我們竟發現這山嶺上有四堆崢獰怪石。一坨怪石形狀如老人駝蹲著,象是在尋找著什麼樣。本人不由聯想到關口另一山嶺上的名石,那石叫石老翁。這石不正是那石老翁的老伴,石老太嗎?相傳,石老翁嫌石老太在家囉嗦霸道,就離家出走了,石老太極為後悔,她到處在山嶺上尋找她的老伴石老翁。一尊怪石形如壯漢,顯然這是兩石老人的兒子,他追著石老太一齊出來尋找老父親。一堆怪石如同石老人的媳婦,她背著孫子,一家人在山嶺上焦急地尋找著石老翁。這情景真有點妙趣。
第三野景點是山嶺有座古寺,這寺叫飛雲寺。此寺不知何年何月建,有鄉民稱她爺爺的爺爺時就有了,現在只是重建的。我走在這古道上,聯想起來,此古道想必與這寺有關,想當年也是香火旺盛的地方。按鄉土傳說,這寺可能與石老翁,石老太一家人有關吧?石老翁這家人呆在這荒山嶺裡至今,因飛來雲多,石老太一家也算成仙得道的名人了。
第四野景是山嶺上有個蠻子洞,相傳這洞裡可居住好幾家人。鄉民說,戰亂時,青木關的鄉民都會躲在這野洞裡,但如今荒草叢生,很難尋到了。鄉民們還說這荒嶺上,還有一洞,深不可測,沒人敢下去。
第五野景是山嶺上曾經有個寨子,文革中己撤出,如今已很難尋到遺蹟了。我在雲飛寺不遠處,還是找到了一堆人工條石狀的遺蹟,好象這兒還有寨門口的痕跡。
第六野景點是下山古道的一處石崖上,有處石刻,上書有「讀書處」,現掛牌為文物保護處。但我看石刻不是太古,但書法值得欣賞,楷書樣,筆法厚重,行筆蒼勁有力。
第七處野景點是青木關最為傳奇的地方。原來青木關中學旁原來有個神密的軍事基地,該處住有上營級的通訊兵,他們是雷達兵。二十多年前,我跑藥品銷售時,給他們當兵的衛生所做過幾筆生意,因此我極為好奇。聽附近鄉民說,這兒曾是國民黨的空軍雷達基地,抗日戰爭時,為保衛重慶,國民政府在此設了防空哨和雷達站,與石老翁上的雷達站是一起的軍事要地。不過,該部隊己撤走二十多年了?大門封閉起來了。現該處還有三個飛機洞遺存著。昨天,我還去尋找了下,我還特意去找了幾個老鄉民吹了會牛,他們吹起來,滔滔不絕的。
青木關的故事很多,如抗戰時,有個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很多音樂大家在此生活過幾年,著名的《跑馬溜溜的山上》是從青木關唱遍世界的。還有抗戰中的雷達站,三線建設搬遷來的二個儀表廠,巴縣師範學校都與附近山嶺裡的野風景有關。總之,若要窮遊和野遊重慶附近的鄉村的話,青木關的幾個荒山嶺很值得去玩下。
荒嶺古道
石老翁的石媳婦和石孫子
我來眺望下遠處山嶺裡的石老翁
荒嶺古寺
古道石刻
石老太婆
石老翁和石老太的石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