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華為可以說接連都是一些壞消息,比如上個月15日,美國商務部一則聲明,開始對華為的全球晶片供應鏈下手,美國商務部加強了對全球晶片晶圓供應商的管控,同時也指出凡是向華為提供技術或者半導體晶圓的任何商業合作都需要獲得審批許可,一下子華為或將在未來面臨無「芯」可用的尷尬局面。
而恰在此時聯發科接連發布了自己的天璣820,天璣1000等多款高端5G集成晶片,讓人們看到了聯發科隱藏的實力如此巨大,然後《日本經濟新聞》爆出華為或將通過聯發科來迂迴採購臺積電的晶片,以此來試圖越過美國商務部的條款約束,事件持續發酵,導致聯發科不得不出來澄清,聯發科不會為個別客戶進行晶片特製,而這個個別客戶其實就是指出了華為,同時聯發科也表示將會遵守美國商務部的約束,聯發科的官宣可以說又封死了華為晶片的一扇門,無疑又是一個壞消息。
那麼聯發科、臺積電都或將不能為華為提供晶片代工,最後這個重擔便落在了國內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的肩上,但是在最新的中芯國際招股書中,華為又再次迎來了一個壞消息,那就是中芯國際也要受到美國商務部的相關約束,中芯國際也或將不能再次為華為進行代工。
可以說接二連三的壞消息,徹底封住了華為晶片代工的路,那麼剩下的只有一條自主研發之路,不過雖然華為在晶片代工領域屢受挫折,但是華為在歐洲的5G市場卻總算迎來了一個好消息,近日德國為了全面測試華為5G的安全性,找來了最權威的技術專家對華為5G開啟了瘋狂的安全測試,最終證明華為的5G是安全的。
這下吃了定心丸的德國終於將心裡的石頭徹底放下,同時德國力排美國的極力幹涉阻撓,率先帶領28國集體向華為5G下了訂單,可以說華為在德國終於迎來了短暫的勝利,這也不枉華為在歐洲市場下了很大力氣,付出總算有了收穫!
同時華為為了讓歐洲市場徹底放心華為5G,華為歐盟首席代表劉康就曾經對外表示,假若歐洲市場使用華為5G的設備,那麼華為將保證其擁有100%的絕對控制權,這句話可以說徹底讓點燃了歐洲的5G市場,可以說德國在這次選擇中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勢必將會加速德國的5G全面部署,實現5G網絡的全覆蓋,享受5G帶來了諸多便利。
其實在早期時候,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曾經表示過,華為的5G在世界來說都是領先的,那麼美國不用華為的5G,將會是它們最大的損失,再看如今的美國,5G進展非常緩慢,甚至遠遠落後其他發展中國家,而2020年更是5G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這期間5G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而5G網絡也將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美國川普政府的斷供計劃算是徹底泡湯了,非但沒有遏制住華為的發展,反而是將華為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讓華為成為了一個偉大的公司,華為在歐洲市場可以說終於迎來了遲來的勝利,這勝利的背後付出的艱辛或許只有華為才知道,筆者相信,未來的華為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絢爛奪目,但是華為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那就是半導體晶片的自主研發,待到這個研發成功之時,華為將會徹底騰飛,再也不會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