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網」江湖:另一個平行的網際網路世界

2020-12-23 搜狐網

  文/闌夕

  數月之前,好萊塢爆發了一次「豔照門」危機,波及範圍之廣,令人咂舌。

  在欣賞香豔照片之餘,有人注意到這次信息洩露事件雖然源自名流們隱私保護意識的淡漠,但是真正將豔照流出規模擴大到人盡皆知的導火索,就在於有黑客在「暗網」上明碼標價的兜售這些豔照,這是構成購買者二次傳播的關鍵前提。

  所謂的「暗網」,其英文原名叫作「Deep Web」,又稱深層網絡,它有泛指和特指兩種層面的定義。

  先說泛指,廣泛意義上的「暗網」,指的是那些無法被搜尋引擎收錄內容的站點,也就是說,一切有著非公開訪問機制的網站——比如Facebook,甚至一個註冊才能進入的小型BBS——都屬於「暗網」的一部分;另外,由於搜尋引擎對於網站內容的抓取通常都是通過追溯超連結來完成,有著相當多的頁面因為沒有任何超連結的指向,也處於搜尋引擎的盲區,故而它們也被納入「暗網」的範疇。與「暗網」對應的,是「明網」,也稱表層網絡(Surface Web),曾有學術機構統計過「暗網」與「明網」分別蘊含的數據比例,結果顯示前者的數據存量百倍於後者,且增長速度更快。

  真正敏感的,是特指意義上的「暗網」,也就是那些蓄意隱匿信息及身份,將在大多數國家都不合法的生意搬到網上正常經營,追求並捍衛無政府主義的立場。在美劇《紙牌屋》第二季中,女記者佐伊被男主角弗蘭克謀殺,她的記者男友——或者說是炮友——盧卡斯為了調查已經當上副總統的弗蘭克,通過一個名為Tor的工具訪問「暗網」,尋找黑客幫忙挖掘弗蘭克不為人知的秘密,這個過程就是在「暗網」中完成的。Netflix在拍攝這個橋段時,甚至邀請了真正的網絡黑客格雷格·豪斯充當顧問,力求還原劇情的真實性。

  因此,劇中提及的軟體工具Tor,正是一枚貨真價實的鑰匙,持有這枚鑰匙,就打開了一扇通往「暗網」世界的大門。而關於Tor,其背後還有著一個「No Zuo No Die」的悲情故事,美國政府是一切故事的開端。

  失控的隱私庇護技術

  就像俄羅斯人發明了AK-47、卻坐視它成為車臣武裝抵抗力量的最常用裝備的微妙轉折一樣,Tor在最初也是一個源自華盛頓特區的科研項目,直到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完成了從軍用到民用的變遷,這隻順服的實驗品終於不受控制的長成磨牙鑿齒的猛獸,並衝破溫室牢籠,淪為美國政府最為頭痛的敵人之一。

  1995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為了保護船隻之間的通訊網絡安全、避免被敵軍跟蹤信號,啟動了一項旨在通過代理伺服器加密傳輸數據的技術開發,這個產品被命名為「洋蔥路由」(Onion Routing),Tor就是其簡稱。

  眾所周知,普通的網絡訪問,用戶與伺服器之間的記錄都是可以回溯的,理論上說,某個用戶訪問了某個網站,只要網站的系統內部部署了流量監視程序,就能找到這位用戶的IP位址,進而根據行政力量找到他的真實身份。而普通的代理伺服器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更改訪問來源,但是代理伺服器本身卻無法隱藏自己,如果將代理伺服器攻陷,就還是能夠找到訪問者的信息,甚至可以利用被攻陷的代理伺服器來釣魚陷阱。Tor的原理,是將P2P的分布式機制引入,將每一個安裝了Tor的用戶的計算機變成加密的中繼連接,當用戶基於Tor訪問「暗網」時,他的路徑會隨機(或者說無序化的)經過多個中繼連接,而且每一次都是變化的,沒有任何一個中繼或伺服器能夠獲悉完整的連接痕跡。

  2004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陷入財政緊缺的狀態,它砍掉了對於Tor的資金支持,並將之開源。一個名叫電子前哨基金會(EFF)的知名自由主義網絡組織——他們致力於保護受到政府權力迫害的美國公民,提供辯護、聲援、監督等多種資助行為——接管了Tor的後續研發和支持,直到今年7月,電子前哨基金會還在網站上推廣Tor,列出的理由包括: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無法繞過Tor的匿名機制;Tor在開源之後經歷過多次挑戰,但從未被發現存在後門;Tor的易用性很高,使用者不需要過高的計算機技術……

  儘管電子前哨基金會對於揭露「稜鏡計劃」功不可沒、同時也是美國政府監聽網際網路事件最大的反對組織之一,但是仍有陰謀論者指出Tor由政府部門流落民間是有意為之的「很大一盤棋」,他們指控美國政府似乎想要讓人相信Tor的匿名性,然後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藉機將使用Tor的用戶一網打盡。

  總而言之,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電子前哨基金會,如今都已經無力掌控Tor的發展,分布於全球的中繼節點,使得Tor徹底的去中心化,每年有著近5000萬人次下載Tor,連Tor的發明者都承認,自己「也無力摧毀Tor了」。同時,Tor的使用功能開始逐漸變得極為多元,有人在上面買賣毒品,有人定期洩露政府機密文件,連製造炸彈的材料和知識也能簡單獲取,在中國這種網際網路訪問權利有限的國家,還有大量用戶單純的將Tor當作一個翻牆工具——因為連接到Tor之後,用戶就連接到了成千上萬的匿名代理伺服器,此時,訪問那些被牆掉的網站也就變得輕而易舉。

  就像那句話所說的:「一種形式的豐裕必然造成另一種形式的稀缺」,網際網路愈加開放和透明,遺世獨立的隱匿需求就與日俱增,在極客看來,Tor是一片還沒有被政府權力和商業巨頭染指的淨土,是自由力量瞄準監管壓迫的一次反擊,但是,革命的偉大隊伍裡,也容易混入壞人。

  濫用、黑市和犯罪

  Tor構建了「暗網」的基石和秩序,而整個「暗網」的組成內容,則由活躍於裡面的用戶主動提供。

  最有名的,莫過於「絲綢之路」(Silk Road),這是一個eBay式的匿名網站,卡可因、無登記的手槍、私人殺手、兒童色情服務,一切違禁的商品,都明碼標價,而且只支持比特幣交易。「絲綢之路」在2013年停止運營,其創始人Ross Ulbricht調入FBI的蜜罐(一種誘導式的網絡陷阱)而暴露身份,在舊金山遭到抓捕,據法院披露數字,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絲綢之路」有著總和價值超過12億美元的交易額,這場風波還一度導致比特幣的價格在當日暴跌15%。

  FBI的進攻,看上去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絲綢之路」的競爭對手、主要銷售違禁藥品的「黑市重裝」(Black Market Reloaded)也隨機宣布無限期關閉,但是對抗意識永遠無法泯滅。就在「絲綢之路」被關閉一個多月後,一個老用戶上線了新的「絲綢之路2.0」站點,恢復了所有的商品交易,這個化名「恐怖海盜」的站長拷貝了原「絲綢之路」的封停頁面——FBI的公告顯示「這個隱匿的網站已被關閉」——並將文案修改為「這個隱匿的網站再次崛起」,「暗網」中的大量用戶為之歡呼,還有一個名為「史蒂夫·賈伯斯」的用戶不無哀傷的發帖祝福身陷囹圄的「絲綢之路」的上一位站長,他說:「這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都是全新的一天,在激動和晨曦中,讓我們一起為前任海盜祈禱……他被關在監獄裡,忍受著非人的待遇……他將我們帶到此處,給了我們一個家,而他自己如今卻流離失所。」

  純粹的非法交易,不過是「暗網」中的滄海一粟,更具精神汙染性質的,是某些沒有任何目的、只是遠異於常人的內容交流。曾有一個名為「洛麗塔都市」(Lolita City)的站點,儲存了數以萬計的兒童性虐照片,甚至還有直播影片,它收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戀童癖的海量捐款,也有黑客群體因為看不下去而對它發動攻擊,終因「暗網」的不可追溯性無法實現。還一一個名為「為正常人服務的正常色情片」( Normal Porn for Normal People)的站點,公開了許多內容詭異的影片,比如一個沒有雙腳的殘疾人被強迫不斷跳舞、一個男人在7分鐘內陶醉於用舌頭舔洗衣機、一隻黑猩猩活活吃掉一名金髮女性等內容、以及從一隻母鹿體內分娩出一個人型嬰兒的過程,讓人難辨真假、心生恐懼。

  由於沒有搜尋引擎的支持,所以「暗網」的站點獲取通常都靠用戶的自發整理或是私下小圈子範圍內的傳播,美國和歐盟都試圖按圖索驥的逐個打擊,連對自由容忍度最高的荷蘭也在司法層面予以配合,但是在本質上,「暗網」是一種剛需而非實體目標,作惡者永遠都能找到隱藏自己的方法,那些正常使用Tor的「暗網」用戶則不應受到牽連。在對「絲綢之路」提起公訴期間,檢方亦表示不會對「暗網」技術抱有敵意,只是不能容忍裡面的毒品販賣、僱兇謀殺等行為。

  既是幸運、又隱約有些悲涼意味的是,就像前文所說的,Tor在大多數中國用戶手中只是簡單的翻牆工具,語言和文化的隔閡以及中國網絡環境本身的落後性,「暗網」裡面幾乎看不到中國用戶的身影,無論是非法的還是合法的。美國家裡福利亞大學曾經在2012年公布過一份題為《中國網絡地下經濟調查》(Investigating China’s Online Underground Economy)的報告,結論非常有趣,大意是中國也有相當規模的網絡黑市(2011年的規模在50億元人民幣左右),但是因為需要通過宣傳以獲得客戶,這些用戶大多選擇百度貼吧和騰訊QQ群來發展業務,為了防範監控,中國用戶使用的手段原始卻也算有效,那就是黑話,研究人員在當時找到的黑話包括「馬」、「包銷商」、「洗料」等84個關鍵詞以及129個用於交易非法商品的百度貼吧,百度後來回應表示感謝,並關閉了這些被指出的貼吧。

  另外,也有另一種聲音,堅持認為「暗網」的非法內容比重被非理性的恐懼心理產生了放大效應,或是應激性的「受迫害妄想症」,給了那些有意願壓制網絡自由的國家和政府藉口及機會,這種說法也有數據支持,即Tor雖然下載量驚人,但是日活躍用戶卻不到只有數十萬(其中還有不少是探案的警察),這讓過分渲染「暗網」危害性的說辭頓時站不住腳。

  網絡自由的敵人究竟是誰

  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政府在必要時期切斷俄羅斯國內的整個網際網路,而且強制要求日均訪問量超過3000人次的網站所有者向政府備案,放棄匿名權。

  這讓致力於通過網際網路影響公眾的網絡用戶倍感警惕。紐約時報刊登了俄羅斯裔專欄作家蓋爾·貝克爾曼的一篇文章,他回憶蘇聯時期的一份地下雜誌《時事紀事》(Khronika),其運作原理就和Tor如出一轍:

  「任何人如果希望讓蘇聯大眾了解國家內部在發生什麼,可以很容易地向《時事紀事》的編輯傳遞信息。只要把信息告訴給你《時事紀事》的人即可,他會把信息告知他的上家,依此類推。但不要嘗試自己追溯整個傳播鏈條,否則你就會被認為是警方的線人。」

  蓋爾·貝克爾曼最後說道,「編撰一期《時事紀事》既繁瑣又危險。但正是這樣的過程,在一個挑戰權力的事件聞所未聞的國家裡,催生了一批有信心向政府問責的公民。」

  即使是在美國,網絡自由的薪火也常處於搖搖欲墜之中,《紐約客》就在去年推出了匿名電子郵箱Strongbox,這是一個基於著名已故黑客亞倫·斯沃茨所寫程序DeadDrop的應用服務,用戶可以通過Strongbox與《紐約客》的編輯部通信,整個過程同樣以「暗網」的形式實現,不會留下可能遭到跟蹤的痕跡。

  但是,與粗暴、低效的政府干預相比,更大面積的商業滲透,仿佛更加威脅網絡自由及其背後的隱私權。就像是《美麗新世界》對於《1984》的反諷那樣,雲計算促使信息私有的概念分崩離析,越來越多的網絡用戶投奔方便快捷的雲端技術,反而讓「暗網」顯得落伍而標籤化。一名Reddit的用戶在脫離「暗網」之後說道,維護自由本應如英雄壯舉般坦率,但是讓人得知自己流連忘返於「暗網」時卻難以承受對方驚訝和疑慮的神情。

  更為玩世不恭的一種主流觀點是,在未來的網際網路時代,隱私是一項可以被放棄的權利——沒錯,用戶雖然可以擁有「捍衛權」,卻同樣可以不受壓力影響的行使「放棄權」——就像曾經的一句網絡流行語說的那樣,「生活就像被強姦,如果無力反抗,不如索性閉上眼睛好好享受。」

  網絡自由的另一些敵人,也在於其內部。2011年,因為抗議日本公司索尼支持美國國會提出的《網絡反盜版法案》(SOPA),推崇匿名的黑客組織Anonymous報復性攻擊了索尼公司的網絡資料庫,造成逾一億索尼用戶的個人資料及信用卡信息洩露,索尼還在公司伺服器裡發現了一個新建的文件,標題就叫「我們人多勢眾」(We are Legion)。通過侵犯自由來維護自由,以及二元論式的道德捆綁,這種邏輯,無疑讓自由主義的聲譽蒙羞。

  以及……

  隨著Tor可能變得越來越不安全,已經有新的「暗網」技術正在開發,從情理出發,「暗網」是網際網路普及觸底反彈的一種必然選擇,也不可能在某一天被真正完全摧毀,它既是對「明網」缺失部分的填補,同時又是人性陰暗的隱形出口,在承認了理想的局限性之後,我們才有一個健全的心態,去尋找足以解決問題的更高智慧。

  盧梭曾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王小波也有過一句類似的話,「人們的見識總要受處境的限制,這種限制既不知不覺,又牢不可破」,這麼自我安慰,固然有些犬儒,卻為思想授予了彈性,它象徵著一種樂觀:待到人皆騰焰飛芒,「暗網」之暗亦無處遁形。

  懂我的意思嗎?

相關焦點

  • 「暗網」到底是什麼,這是網際網路的「另一個世界」,究竟多可怕?
    「暗網」到底是什麼,這是網際網路的「另一個世界」,究竟有多可怕?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暗網」,這個名字聽起來就非常的神秘,不被擺在明面的東西就會顯得很「罪惡」,我們都知道如今的網際網路在快速發展,隨時隨地就能瀏覽網頁、打遊戲、聊天等等,但是我們知道這也只是我們看到的其中一個面,「暗網」到底是什麼,這是網際網路的「另一個世界」,究竟有多可怕?
  • 「暗網」:失控的隱私庇護技術 另類網際網路世界
    先說泛指,廣泛意義上的「暗網」,指的是那些無法被搜尋引擎收錄內容的站點,也就是說,一切有著非公開訪問機制的網站——比如Facebook,甚至一個註冊才能進入的小型BBS——都屬於「暗網」的一部分;另外,由於搜尋引擎對於網站內容的抓取通常都是通過追溯超連結來完成,有著相當多的頁面因為沒有任何超連結的指向,也處於搜尋引擎的盲區,故而它們也被納入「暗網」的範疇。
  • 100米外,遇見平行世界的另一個自己
    當我們在現實中使用「平行世界」的時候,這意味著,有趣的、特別的事情將要發生。譬如,當我們從民族大道東段,經過100米的簡短旅程後,在山上完成了一次空間上的「穿越」。在這裡,與平行世界的另一個自己,以一種別樣的方式相遇。
  • 探尋網際網路隱秘的角落:暗網監控
    暗網是網際網路神秘危險的角落,暗網的匿名性特點已使其成為犯罪份子的理想活動場所。 企業和機構面臨暗網的潛在威脅:新冠疫情大流行促使遠程工作激增,暗網的網絡憑據交易成為熱潮。
  • 可以帶你穿越到「平行世界」的SCP!見證另一個地球發生的浩劫!
    SCP基金會秘密收容著一個紅色圓盤物體,在這個圓盤上布滿了黑色的位置符號和環形刻痕!通過它你可以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次元維度」!見證另一個平行世界中地球正在發生的一場浩劫!093開啟的是天外邪神降臨平行空間的其他地球的事件, 邪神來到地球後給了地球人極高的科技,並給了可以醫治百病的「神之淚」!並宣稱地球需要一場戰爭來淨化這個「不潔」的世界,而這場戰場就由一個叫做「神聖合眾國」的國家發起了,而這個國家就是我們世界中的美國。
  • 平行宇宙之謎:或許你來自另一個世界,只是你忘了
    那麼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著它發生的必然性,任何事情的果,都存在一個或者無數個曾推動它的因。但你可曾想過,這個 因 或許來自另一個世界。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設想,如果身處平行世界的人,可以自由的穿梭到我們的世界,那麼這種穿梭很有可能是一種交換,簡而言之,當一個人穿越到另一平行宇宙中,就必須有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自己或者相同能量的物質穿越到他原來的時空,來填補時空轉移造成的能量或質量的缺失,從而達到某種平衡。
  • 什麼是暗網?關於暗網的真實事件
    色情暗網,一個「暗」字,讓我們聯想起黑暗神秘的「地下」世界,那世界仿佛距離我們無比遙遠而又「熱鬧」非凡,讓人們充滿好奇。網絡世界本就紛繁複雜,暗網又以其「暗」的屬性,發展成了猖獗犯罪的庇護所——兒童色情、黑市武器交易、人口販賣和毒品等在暗網大行其道,犯罪組織認為他們通過暗網實施犯罪可以逃脫法律的懲罰。暗網到底是什麼,暗網與深網是怎樣的關係?下面咱們來聊一點暗網的真事兒。什麼是暗網?
  • 夜幕下罪惡之網——揭秘暗網
    我們所看到的網際網路,也只是網際網路的冰山一角,是光鮮亮麗的一角。一個「暗」字,讓我們聯想起黑暗神秘的「地下」世界,那世界仿佛距離我們無比遙遠而又「熱鬧」非凡,讓人們充滿好奇。網絡世界本就紛繁複雜,暗網又以其「暗」的屬性,不留痕跡的IP和難以破解的加密系統像一片密不透光的遮羞布成了猖獗犯罪的庇護所。
  • 暗網——網際網路的黑市了解一下?小心你被賣了都不知道!
    「暗網可以理解為另一個網際網路,它具備我們現在可以正常訪問的網際網路功能。」江蘇國保信息系統測評中心有限公司安全專家邵彤稱。簡單說「暗網」就是一般人無法用普通渠道登錄,而非法買賣的人可以通過特殊方式登錄的網站,為黑暗的網上交易提供場所。隱秘的暗網究竟有多廣?一項數據顯示,暗網連接器可連接進入約3萬個隱藏的網絡服務站點,流量佔整個網際網路流量的3.4%。而暗網中最好的搜索工具Onion.city,可以檢索35萬個網頁。
  • 暗網的前世今生
    來源 | 鵝博士(ID:Doctor_e-Club)網絡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你知道嗎,我們日常所使用的網際網路稱之為明網,它只是整個網絡世界冰山一角,其他還沒有被傳統搜尋引擎收錄的內容統稱為深網。而深網的深處被稱為「暗網」(DarkWeb),暗網只能通過特殊的瀏覽器才能訪問。
  • 都說「暗網」可怕?那麼暗網到底是什麼?
    最近這幾年,「暗網」這個詞彙不斷出現在公眾面前。那麼,「暗網」到底是什麼?並且,很多人認為「暗網」可怕,「暗網」可怕之處就是在哪裡?一、暗網的可怕性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就存在著黑市。暗網其實是古代黑市的網絡版——姑且這麼理解。而現代世界各國所禁止交易的商品其實都差不多:不外乎軍火、人口之類的。總之,不能擺在淘寶和京東銷售的東西,在暗網上,可能應有盡有。
  • 世界最為神秘的石門,被稱作星際之門,傳說連接另一個平行世界!
    世界最為神秘的石門,被稱作星際之門,傳說連接另一個平行世界!大家好,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大家知道星際之門嗎?世界上最神秘的石門,被稱為星際之門,連專家也解釋不清楚。這座石門在秘魯非常有名,又被稱之為眾神之門,石門在秘魯的一條山脈之中,傳說星際之門連接著另一個平行世界。歷史悠久的星際之門當時並沒有多少人關注,一直到一支探險隊來到了這裡,並且發現了它。這座石門非常的神秘,就連周圍的巖石都非常獨特,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這些巖石跟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 宇宙中的另一個我們 《超時空救援》告訴你什麼才是平行世界
    平行世界又被稱為平行宇宙或多元宇宙,最早是被量子物理學家提出來的。20世紀50年代,有的物理學家在觀察量子的時候,發現每次觀察的量子狀態都不相同。而由於宇宙空間的所有物質都是由量子組成,所以這些科學家推測既然每個量子都有不同的狀態,那麼宇宙也有可能並不只是一個,而是由多個類似的宇宙組成。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很多物理學家試圖證明平行宇宙的存在。而因為平行宇宙這一有趣的概念,也產生了很多關於這一概念的影視作品。
  • 百度「阿拉丁」:「暗網」世界的探照燈(圖)
    李一男表示,"上海研發中心成立後,還會有更多的工程師加入到這一搜索"暗網"的團隊中。"阿拉丁平臺是在百度宣布推出"有啊"、進軍C2C電子商務業務之後,又一次引發業內大震動的舉措。業內人士評論說,百度"阿拉丁平臺計劃"實際上是搜尋引擎行業的一次前瞻性研究和探索,將對未來搜尋引擎和網際網路的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和變革。
  • 當代藝術遇上AR技術:打開另一個「平行世界」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張漫子)藉助一部手機的操作,6位中外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漂浮」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空間,為觀眾打開另一個奇妙的「平行世界」。這是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28日開幕的AR(增強現實)藝術特展「幻景:當代藝術與增強現實」現場,讓藝術品「漂浮」呈現於另一平行空間的技術是AR(增強現實)技術。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丹尼爾·伯恩鮑姆介紹:「AR等技術的應用,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嶄新時代。技術與藝術的對話日漸密切,新技術的應用為藝術帶來了新的生命。
  • 薛凱琪新歌《哥本哈根的另一個我》——兩個平行時空的人對話
    在新的一年裡薛凱琪發行新歌,歌名叫《哥本哈根的另一個我》。新歌由江海迦作曲、黃偉文填詞,為薛凱琪量身打造。從歌名可以看出,歌曲傳達出平行時空的概念。關於平行宇宙一直眾說紛紜,也是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研究的課題。平行世界真的存在嗎?你相信平行時空中會有另一個你存在嗎?
  • 暗網到底是什麼?
    但是大概因為內容過於獵奇黑暗,給人留下的印象根深蒂固,以至於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暗網更接近於網際網路創始者們創造的那個網絡」的時候,很多人留言罵我給犯罪分子洗地…...看起來暗網在中文裡面已經被默認等於罪惡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人讀過那些文章之後覺得疑點眾多,也問過我這些文章可信度如何,以及暗網到底是什麼。
  • 河北網友拍到「南天門」,能否通往另一個世界?平行宇宙真存在?
    在我們看來海市蜃樓是一種稀鬆平常的自然現象,但是隨著科學家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有很多的海市蜃樓在地球上無法找到原型,因此科學家猜測這或許是平行宇宙的展現,這樣的說法有依據嗎?古代社會是非常落後的,古人在看到海市蜃樓後,總會聯想到神明,他們認為在天空中是有神靈居住的,也許就在某一時刻,神靈便會出現在人們面前,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
  • 「暗網」有多「暗」?有人說,那裡是網絡世界的罪惡天堂-虎嗅網
    但無法被谷歌等搜尋引擎所找到的「地下世界」卻在真實世界裡存在,「深網」無法被搜尋引擎找到,而「深網」中所蘊藏的「暗網」即使你知道網站地址,普通的瀏覽器也無法瀏覽。「暗網」技術構建最初源於美國軍事機構,1996年美國海軍研究試驗所的科學家提出一個構想,在某個系統中,任何使用者在連接網際網路時都會實時處於匿名狀態,而不會向伺服器洩露身份。
  • 旅行┃遇到平行世界的另一個自己
    旅途中的明信片,大抵可以算作我一個出行的小癖好,就和那些見了景點就留影打卡的人沒什麼不同。但是,我和另一個我在不同的時空裡,完成了一場關於旅途的對話。 為什麼踏上這段旅途?好奇!那裡有不同的色彩和不一樣的微笑,那裡有沒嘗過的味道也有沒見過的人,那裡還有另一個不一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