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走進溫州文成—— 深山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2020年12月08日 03:42:04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浙報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發起的《大潮起之江 「窗口」看小康》大型移動視頻新聞行動,今天推出第61期視頻,走進溫州文成。
-
綠色發展看泰順·小康故事嚴立超:「甜蜜大王」的扶貧事業
養蜂人嚴立超,就是典型。作為泰順農村鄉土人才代表,嚴立超20多年致力於蜜蜂養殖事業,從低保戶搖身成了「養蜂大王」,養殖場越做越大,他又開始想著為村民們「謀福利」,教學養蜂,又送技術又送蜂。問他過去,他談堅守,說起緣由,因為熱愛。正值全面建成小康之年,記者來到泰順縣司前鎮徐宅村養蜂基地,與「蜂王」嚴立超進行了場對話,帶你了解這項「甜蜜事業」背後的扶貧故事。
-
新手養蜂人,如何入門養蜂業,開始甜蜜事業呢?
養蜜蜂是一項不錯的甜蜜事業,不僅能夠收穫最純正的天然蜂蜜,還能幫助農民提高農作物產量。專業養蜜蜂雖然比較辛苦,但是與世無爭,還能養家餬口。業餘養蜜蜂就比較有樂趣了,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能享受養蜜蜂所帶來的喜怒哀樂。
-
一頂帳篷,100多箱蜜蜂,以四海為家——養蜂人的甜蜜事業
一頂帳篷,100多箱蜜蜂,以四海為家。吳劍平和妻子是來自江西撫州的養蜂人。見到吳劍平時,他在泰安大汶口一處村頭安營紮寨,夫妻倆剛剛收完蜂王漿,正把一個個蜜蜂幼蟲小心翼翼放入成排的塑料容器裡,以便蜜蜂向裡面分泌蜂王漿。吳劍平45歲,22年前開始養蜂。
-
「蜂口奪蜜」養蜂人,「甜蜜」背後不容易 姐妹花記者走進「蜜蜂...
接著,記者和養蜂農們一起用鑷子將臺基中的蜂王幼蟲取出來,放到特定的容器中,這是挖漿的第二步,也是最簡單的一步,但開取30秒之後,記者就感受到了與養蜂人的差距:當記者取完一排臺基抬頭看時,對面坐著的養蜂人已經快要取完第三排了,簡直不眨眼睛都看不清其手勢和動作。取蟲是為了挖漿。
-
遂平:養蜂人的甜蜜生活!
他說,其實自己和其他人放蜂人一樣,某種程度上很像蜜蜂,跟隨著季節的節拍,追逐著花兒腳步,漫無目的地來回遷徙,哪裡有蜜源哪裡就是他們的家,一年四季幾乎都是在旅途勞頓中度過。 劉建設查看蜂群長勢 周留栓 攝
-
粟家村有個 「甜蜜」男人——訪粟家村委養蜂人秦丁壽
圖右一秦丁壽春暖花開的三月,在定江鎮粟家村委一個山嶺上的果園裡,我們見到了久聞大名的養蜂人秦丁壽。秦丁壽,一個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農家壯漢,一個不鏽鋼的水煙筒是他標誌性的物件兒。抽著水煙,他養蜂採蜜的故事便娓娓道來。
-
湘西深山養蜂人
養蜂人尚廷虎尚廷虎,今年50歲,由於沒什麼文化,早年在外務工,只能幹一些髒、苦、累的活,厭倦了多年的打工漂泊生活,經家族兄弟的點拔,今年下決心,和妻子何春燕一起幹起了養蜂釀蜜這份最「甜蜜」的事業。養蜂,看似簡單,但實際幹起來卻比較繁瑣,除了經驗積累、細心觀察外,更少不了辛勤的堅守,養蜂人必須高度介入蜜蜂生活,日常工作包括:檢查蜂箱、注意天敵、留心觀察,給太強大的蜂群分家、採集蜂皇漿、搖蜜等等。
-
《養蜂的秘密》:如何開啟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
養蜂這件事總會讓人覺得是一項甜蜜的事業,小蜜蜂們在辛勤地工作著,孜孜不倦,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簡直就是勞動者道德的楷模。只是我們的道德水平好像要低落一點,扮演的是不勞而獲的資本家角色,覬覦著它們的蜂蜜——這些覬覦的時光佔據著我童年大部分的日子,看向蜂箱的眼神中總會帶上一點溫柔和嚮往。
-
「蜂味」廣州 「甜蜜事業」進行時
1961年,《人民日報》發表了楊朔的《荔枝蜜》,成為不少人兒時的「甜蜜」回憶。 如今,塑造了不少人童年的「甜蜜」回憶後,從化正成為全國養蜂人「甜蜜之旅」不可或缺的一站。「湖南、江西、湖北、浙江,最多一年的話差不多有1400多人在從化放蜂。」歐陽衛東說。 來自浙江寧波的「追花人」汪海華就是其中一員。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從化,是別人推薦我來的。」
-
樊瑩在大山深處的甜蜜事業
「我時常開箱查看蜜蜂,就擔心有什麼閃失。可不能太頻繁了,巡查蜂箱得有個度,過頻查看蜂箱會干擾蜂群的正常生活,破壞巢內的正常溫度、溼度,極有可能導致蜜峰『離家出走』,這幾天要加強飼料的供給,給小傢伙們存好越冬的口糧。」今年34歲的樊瑩是省畜禽遺傳資源管理站高級畜牧師、養蜂專家,近年來,她紮根深山,追花逐蜜,帶領全省各地蜂農創出「甜蜜事業」,過上「甜蜜」生活。
-
峽谷深山養蜂人釀就「 甜蜜」事業
怒江的蜜蜂品種主要有中蜂、黑色小蜜蜂、黑色大蜜蜂、無刺蜂等,由於受地理環境的制約,怒江州的中蜂養殖仍以傳統的立式圓桶為主。從州府六庫出發到魯掌鎮,沿著怒江向北行十分鐘,再順著蜿蜒的二級盤山公路,驅車30 分鐘便可到達。魯掌鎮海拔1800 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7℃,氣候溫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植物生長。
-
死去的蜜蜂,未卜的追花路和無助的養蜂人-虎嗅網
每年春天,養蜂人們就拖著幾十斤重的蜂箱、幾百斤重的蜜桶,一百二十餘群蜜蜂、一頂帳篷和一籮筐炊具上路了。有人自駕也有人租車,一路追趕每一個花期,從洋槐花、椴樹花到油菜花。這個過程人們稱之為轉場。每到一片花田,養蜂人們就紮起帳篷,蜜蜂們四散去採蜜,二十天後養蜂人將蜂巢中的蜜割下來裝在蜜桶裡,轉到下一個地方。
-
太行深山養蜂人:「甜蜜」事業帶動山區百姓致富
本文轉自【新華網】; 7月4日,陳紹輝查看蜜蜂產蜜情況。 今年39歲的陳紹輝是河北省臨城縣西豎鎮山南頭村人,16歲開始養殖蜜蜂,經過多年的摸索,如今已是當地頗有名氣的養蜂專家。「養蜂是一項『甜蜜』的事業,我希望通過養蜂帶動更多山區百姓致富。」陳紹輝說。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7月4日,陳紹輝(右)和養蜂合作社社員在帳篷裡交談。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7月4日,陳紹輝(左)和養蜂合作社社員一起製作蜂箱。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7月4日,陳紹輝將蜂巢放進蜂箱。
-
為什麼蜜蜂不會蜇養蜂人了
大家都知道,養蜂人不怕蜜蜂,蜜蜂也不會蜇養蜂人。那為什麼蜜蜂不會蜇養蜂人了?其實蜜蜂並不是不會蜇養蜂人,很多新手養蜂人也經常被蜜蜂蜇的,這個還得從蜜蜂本身說起。今天我就代大家來了解一下,怎樣才不會被蜜蜂蜇。我們常見的蜜蜂有兩種,一種是意蜂也叫洋蜂,是國外引進的蜂種。
-
養蜂人張合福出租反季出租蜜蜂,小小蜜蜂一年帶來數十萬收益
如今,在北方地區,其他人的蜜蜂仍然在巢中享用著蜜食,而在平度東葛街下的馬村養蜂人張合福的蜜蜂從春節到現在一直很忙。蜜蜂們在佔地100畝的溫室大棚油桃基地裡辛勤工作,桃花盛開著花園,蜜蜂在花叢中飛翔,為它們的花朵授粉。
-
平壩區樂平鎮大屯村:「蜜蜂哥」 的甜蜜事業
「我做蜂蜜產業已經有10年了,這些中華蜜蜂又稱土蜂、中蜂,是我國特有的品種。」黃儒興介紹,蜜蜂生長在深山環境裡採集各式各樣野花,成品的蜂蜜被稱為「百花蜜」,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回顧當初,黃儒興來到大山進行種植勞作,意外地在一棵老樹上採到了一餅大蜂窩,並獲得了很多蜂蜜。
-
江西「小九寨」蝶舞花香,深山養蜂人一見鍾情
很想問問養蜂人,這低矮屋舍,和那一排排空蕩如廢墟的老房子,當年為了造林「滅荒」,曾居於此的林場工人,今日安身何處? 餘師傅是港口三坑村人,原來種水稻不掙錢,近兩年才開始養蜜蜂,養蜂地點相中了瓷石礦脈上的這片林場。大源嶺營林林場,花草茂盛景色宜人,的確是個得天獨厚的養蜂場所。在這個天然大氧吧裡安營紮寨,不用走南闖北四處奔波,即可輕鬆追花奪蜜。
-
萊西祖孫三代養蜂人 160餘畝養殖區釀造「甜蜜事業」
作為家族第三代養蜂傳承人,1995年出生的王志新和父親都是採蜜人,他們住在深山,與蜂「共舞」,投資70餘萬元建立了佔地160餘畝的中華蜜蜂養殖區。祖孫三代靠養蜂讓自己的日子「甜」了起來,通過「合作社+生態自然區+蜂農養殖生產」的方式,父子倆帶動村民致富,提高了周邊蜂農的收入水平。
-
王明東:「與蜂共舞」的甜蜜事業
「與蜂共舞」的甜蜜事業——訪鳳岡縣王寨鎮退伍軍人王明東「養蜂是一個甜蜜的產業,更是一個良心產業,養蜂要用心,質量是關鍵,絕對不能摻假。」盛夏時節,記者來到鳳岡縣王寨鎮王寨社區梭溪組退伍軍人王明東的養蜂基地,這位帶領村民養蜂致富,成了產業扶貧、致富一方的能人王明東如是說。今年62歲的王明東看上去精神爍爍,容光煥發,站如松,坐如鐘,走如風,處處洋溢著軍人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