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一倒下,拖43萬人下水.背後的掌舵人,崩了.

2021-02-23 深圳文體娛樂圈


2月18日,雲南祥鵬空被裁定:破產重組。

這家2004年6月成立的公司,海南航空持股70.19%。

短短數日內,又一家「海航系」公司,轟然倒下。

而其背後的海南航空,已化為齏粉。

01

海航,

中國第二大民企、四大航空公司之一。

創立於1990年,曾是中國的驕傲。

2017年,海航列世界500強第170位,這已經是其第三次上榜。

當時的董事長陳鋒還放言:

「未來10年,海航將步入世界500強前10名!」

海航舉辦進入世界500強慶典

風頭正勁,一時無兩。

連一向對華不友好的CNN都讚嘆:

「中國海航的航空制服是世界上最酷的!」

曾幾何時,

又美又颯的海航是一張耀眼的東方名片。


結果,僅僅3年,

海航從年收入6000多億,急墜至負債超7500億。

2020年1月最後一周,海航控股申請破產重整。

1月29號,海航發公告:

收到海南高級人民法院的通知,海航因不能清償到期的債務,有關債權人申請法院對海航進行破產重組。」


從世界五百強到破產,僅僅三年。

其實,說3年都太長了,

早在2019年,海南省政府就派聯合工作組進駐了海航。然而,在一年處理3000多億資產後,海航仍有7000多億債務,並譽為「亞洲債務最多企業」。

如果海航破產成功受理,這起資產規模超7000億,債務規模更大的破產案,將成為中國史上最大破產重組案件。

很多人以為,是疫情打垮了海航。

疫情期間,航空業低迷,幾乎全行業都在虧損。

2020年,美國波音虧了超119億美元,海航虧損超580億,國航預計虧損135億,南航預計虧損80億, 東航預計98億以上。

大家都虧了,疫情好轉後會逐漸恢復,


卻只有海航,死了。

它真正的死因在內部,這裡要提一個人:

陳鋒。

02




08年落成的新海航大廈,坐落在海口美蘭區,

地上31層建築,地下3層。

這造型奇特的建築,深得海航董事長陳鋒的喜歡,

他說:「這是一個盤腿而坐的釋迦牟尼造型。」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鋒

海航內部人士稱:海航兩位當家老總都是信佛的。

68歲的陳峰十多年前開始信佛,研修密宗。據稱,還曾拜南懷瑾為師。

左二 陳鋒 左三南懷瑾

海航內部有個說法:每個員工的胸牌吊帶都找高僧開過光。

曾有段時間,海航員工之間,都是單手施佛禮。而海航機長的工作牌背後都印有佛像。

當然,這些只是甜瓜聽聞,不知讀者中是否有海航員工或家屬,歡迎指正。

傳聞,在海航,陳峰是「神」一樣的存在。

業界有傳:一次一個名為「陳鋒」的人來海航應聘,被要求改名。對方為了得到工作,稱可以改名陳曉峰,但又因陳峰的兒子叫陳曉峰而再度遭拒。

陳峰還對相面頗有研究:喜歡大臉盤的長相。

因此,海航空乘中,東北人較多。

海航曾十次蟬聯「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榮譽

一海航集團前員工曾對《南方周末》的記者說:「陳峰信佛是因為創辦海航後,歷盡劫難,最後養成了不急躁的性格,並有了佛緣。」

說到歷經劫難,也是確有其事。

陳鋒,1953年6月生人,山西臨汾人。

剛剛小學畢業就因一場政治運動不得不中斷學業,隨後投身「革命」。

15歲,陳峰進入了部隊。

六年軍旅生涯,他是最勤奮好學的那個。

每天早操結束到早飯開始前的一點點時間,他要自學歷史、經濟,晚上熄燈前再抓緊時間自學初、高中課程,從未間斷。

皇天不負苦心人,陳鋒終於等來了機會。

1974年, 他轉業到民航系統,恰逢德國漢莎航空運輸管理學院公開招考,幾萬人報名考試。

陳鋒也憑著部隊裡自學的英文參加了考試。

英文要求高,沒人覺得他能考上,

但最後結果令所有人驚嘆不已:

11人入選,除了他,10人全外語專業畢業。

陳鋒有句座右銘:

「我要麼不做,想好要做,必定一日不斷。」


這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也讓他和航空結緣。

03


1987年6月12日,北京人民大會堂。

鄧小平接見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

總設計師指著地圖的南端說:「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是很了不起的。」

一年後,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批准設立海南省,劃定海南島為海南經濟特區。

中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誕生了!

海南上下一片歡騰,但也焦慮滿滿。

此時改革開放近10年,隔海的廣東已如火如荼,

而海南還站在谷底,

年財政收入不足7億,不如廣東一個發達市。

交通,成了橫在發展之前的最大掣肘。

1988年4月26日,海南省委掛牌。周可斌攝


33年前的我們,沒錢沒技術造跨海大橋,

進出海南只能坐船,

80公裡瓊州海峽,成為了難以逾越的門檻。

要發展海南經濟,提振旅遊、貿易,

就必須要有航空!

在這種情況下,1989年,時任海南省省長劉劍鋒找到了36歲的陳峰。

當時,陳鋒已從德國漢莎航空運輸管理學院畢業,先到空管局工作,後又跳到了中國農業信託投資公司,懂航空又懂金融,炙手可熱。

然而,熱情歸熱情,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
陳峰問:願意拿多少錢來辦航空公司?

劉省長有些為難地伸出一根指頭。

陳峰:1億?太少了!一架波音客機起碼3億。

劉省長卻搖搖頭:不是1億,是1千萬。

當年海南全省財收不足7億,怎能花1億買飛機?

可這1千萬,還不夠買一個飛機翅膀。

但是,猶豫再三,陳鋒還是接下了這個差事。

聰明如他覺得:

海南剛建省設特區,有市場,有政府背書,能行!


就這樣,陳鋒又找來了「民航系小夥伴」:王健、李箐和陳文理。

1990年8月,海口海府路105號一偏僻小樓中,

幾個年輕人憑著一腔孤勇,掛上了招牌。


「由於沒錢,只能在這處偏僻地方租用三層樓房中的一層。

樓房散發一股黴味,對面是豬圈,

汙水橫流,豬叫聲不絕於耳。」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

中國誕生了一家沒有飛機的航空公司:

海南航空。


04

1991年,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民航總局給海南航空頒發了經營許可證,並批准海航引進4架波音737飛機。

就憑著手裡這張金燦燦的許可證,

陳鋒開始上下遊走。

不僅靠著政府支持從銀行貸款4億,而且超前地觸發了「民間眾籌」,「私募」到了2.5億融資。

1993年4月,一架波音737-300飛抵大英山機場,

整個海南島驚呼:

海南擁有的自己的第一架飛機了!

首航,40歲的陳鋒當「空乘」,端茶倒水。

32歲的王健,則成了值機員。


首航成功,當晚的慶功宴上,

陳鋒哭了,他說:

「我們終於不是皮包公司,是個有自己飛機的正規航空公司了!」

此後,陳峰抓住了契機,


以第一架飛機抵押繼續貸款,

又購買了第二架、第三架……

環環相套,海航集齊了四架波音737。

原本,用作貸款抵押的飛機產權應屬銀行,

可產權實際上,一直被陳鋒緊緊攥在手裡。

就這樣,拿著同一架飛機反覆薅羊毛,不斷擴大生產,一直走到了90年代中期。

其實,早在那時起,海航就埋下了禍根:

高負債。

05



90年代中期,樓市大熱,銀行不願再貸款給海航。

陳峰一籌莫展,海航陷入困境。

可此時,突然天降大餡餅。

1994年,民航總局和外經貿部宣布:

可有條件地允許外商投資中國民用航空業。

整理好形狀,他拉著王建直奔美國華爾街,

住小旅館,在街頭啃漢堡,

後經人引薦,他們找到了巨鱷索羅斯量子基金。


當兵時苦練的英語,又派上了用場。

陳鋒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自己1千萬創辦航空公司以及空手套「飛機」的故事。

這種「畫大餅」式勵志傳奇正是投行的菜,

幾次溝通後,索羅斯的投資總裁將當時中國允許外資進駐的25%股份全部買下,竟還覺得買少了。

故事只是幌子,

索羅斯更看重的,是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

1個月不到,2500萬美元如期入帳,

海航,成為了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此後,靠著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撐,

海航又成功躲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1999年A股上市,海航又正式改制為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資本一下湧了進來。

海航與夢工廠合作的三架「功夫熊貓」塗裝飛機

有了大量資金後,海航又併購了長安航空、新華航空和山西航空,成立了西部航空。

一年之後, 海航組建為海航集團,

開始在機場、旅遊方面全面布局。

先在總局支持下,併購重組了海南美蘭機場,成為首家直接控股機場的航空公司。

2年後,美蘭登陸香港,成為國內首家上市機場。

其後,海航又接手了三亞鳳凰機場、三峽機場、滿州裡西郊機場……

至此,海航正式位列中國航空「四大」(其他均國營),

陳峰,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總資產曾超萬億,營收6000千多億,

旗下上市公司13家,

子公司多如牛毛,涉及44個細分行業。

陳鋒開始膨脹了,一次講話中他說:

「除了造保險套的企業沒有,其他都買了。」

貪婪與欲望,就像一顆種子,開始肆意生長。

海航集團,開啟了擴張之路。


06

2013年,海航陡然開啟了「鯨吞」模式:

60億美金併購英邁公司,100億美元收購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65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酒店集團25%的股份;22億美元購買紐約paek ave大廈,買下《財經》雜誌……

短短幾年,海航投入了超400億美元併購,

參股境內外上市公司26家。

接下來的操作,就越來越「魔幻驚悚」。

先講個美日的故事:

美國賣日本人一棟樓,報價4億美元,雙方談妥。

但日本隔天遞上新合同,上標價:6.1億美元。

美國人不解,日本人解釋道:

「我們老闆查金氏世界紀錄,發現歷史上單幢大樓的最高售價是6億美元,老闆要突破這個紀錄,因此給出了這個價格。」

這就是日本經濟泡沫最大時,史稱:太君不差錢!

這個故事,和近年的海航異曲同工。

2016年,海航去香港買地。

胡亂舉牌,價格越高越好。

其中一塊地,海航拿地價格約每平方米14.53萬港元,價格比市場預估最上限價格搞出了88%,直接創下了香港近3年最高官方住宅地塊拍賣記錄。

這樣的「麵包地」,海航5個月內買了四塊,

大手一揮就是272億港元。

而轉年,就直接虧本將這4塊地拋售。

其中貓膩,篇幅所限,這裡不一一深挖。

更奇葩的是,海航竟然斥資1.3747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華盛頓州的8個高爾夫球場。

為啥要跑美國高價買高爾夫球場呢?

其公告稱:看好中國人去美國打高爾夫,

很顯然,這個市場根本就不存在。

轉眼2019年,海航集團將這8座高爾夫球場「揮淚大甩賣」,直接折損60%,淨虧5000萬美金……

更驚悚的是,海航竟然還收購了樂視體育。

2019年,凱撒旅遊、海航資本投資、海航資本集團成立基金參與了樂視體育B輪融資,最後當然是打水漂……

擴張之路有多瘋狂呢?

2009年,海航旗下公司不足200家,2011年初,已逼近600家。甚至危機四伏的2017年,海航還「逆市」收購了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大樓,並增持了德意志銀行,收購了香港-惠理集團、新加坡物流公司……

然而一系列輝煌戰績背後,卻暴露出致命短板:

幾乎沒有資產管理能力。

海航旗下的600家公司,良莠不齊,很多企業盈利能力低下,不虧損,大筆資金就這樣打了水漂……

而就在如此情況下,2017年,海航的創始人64歲的陳峰和56歲的王健,攜手邁入了百億富豪行列。



天欲亡之,必先狂之,

那大概就是海航最後的高光時刻。


07

所有的分崩離析,都始於內部

相比陳鋒,海航的「二號人物」王健內斂得多。

王健,天津人,此前也在中國民航局工作,曾跟陳峰一個辦公室,其後跟陳峰一起離職創辦海航。

一起摸爬滾打,一起闖過華爾街,

曾經好的跟一個人似的。

2011年7月的一次內部會議上,王健說:

「我作總結和陳總作總結都是一樣的,我倆坐在這看似是兩個人,實際上是一個人,所以大家別把我們看成兩個人。」

陳峰也在會上說:「我跟王健同志兩個人角色總是互換。」

但隨著內部發展,二人關係日益微妙:

據老員工講,海航內部有個潛規則:陳峰用過的人,王健不會再用。比如陳峰把某個員工指派到哪,這個人王健以後肯定不會再動。

2016年9月起,一份流傳在海航高管內部的《陽光宣言》,讓兩人紅了臉。

文件要求:每名高管都必須通過宣言的形式向王健效忠。另外,在不外傳的口頭通知中,對此時還是董事會主席的陳峰必須採取「不執行不理睬不解釋」的政策。

2018年7月4日,已成為海航實際掌舵人的王健因為要參加一次公務活動,藉機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奔牛城遊覽。

據稱,當時已57歲的王建正獨自一人,但不知為何,居然非要爬上10米多高的圍牆拍攝風景照。

結果,中途不慎跌落……

隨行10多人,當時竟無一人在場,

等發現時,人已經不行了。


最終,這位創立海航25年的元老,摔死在法國小城一堵山牆下,享年57歲。

王健意外身亡後,各種「陰謀論」喧囂四起,

連某些高級別領導都問陳鋒:王健到底怎麼死的?

在評價王建時,陳鋒曾說:

「他自己的野心和欲望越來越大。控制不了時,我採取放棄的態度。原來我招進來的時候,像我的學生一樣。我檢討,我看人和在公司治理制度出現重大偏差。」

更多內情,不得而知,我們只是知道:王健去世後,其股份全部捐贈給了海航的慈航基金,海航官網上對他的介紹已蹤跡全無。

2018年9月18日,海航發管理層調整公告:

(陳鋒的兒子)陳曉峰出任董事會董事,


他近期還被任命為董事長助理兼副執行長。

(陳鋒的侄子)陳超被任命為集團副總裁。

陳曉峰(左)和陳超(右)

而此時的海航,已經命懸一線。

2018年底,海航在北京舉辦了專場資產轉讓會:

將北京、長沙、海南等多地商業地產打包出售!

同年,海航創下了世界紀錄:

跳樓甩賣超3000億資產,涉及300多家公司。


同年海航旗下六家P2P項目暴雷,涉200多億。

無數員工和家屬天天圍在海航總部要說法,

此時人們才知,海航居然連基本的油料錢都沒了!

 甜瓜說 

寫海航時,不知為何,耳畔響起了《桃花扇》

那老藝人蘇崑生正放聲悲歌:

「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五十年興亡看飽。」



海航的飛速崛起,離不開政府扶持,

而其轟然倒塌,疫情卻只是催化劑。

盲目擴張+無效管理+人性貪婪,

如同紅眼的賭徒上了桌,結局早已註定。

那麼,虧的是誰的錢呢?

銀行、債券持有人、供應商、員工……林林總總,光股東和債權人就有43萬之眾。

行至此處,笑話已變成了最悲的悲劇。


就連董事長陳峰也因未及時償還3.7萬欠款,被列入了「老賴」名單,不僅日常出行受限,還被限制了高消費。


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

那手持念珠的修道人,只剩枯禪,

嘆一聲海航,海航,


心有魔債,叫一聲佛祖,卻回頭無岸。

)

謝謝您的閱讀

-end-

然後右上角加

喜歡本文請分享及右下角點"贊"和"在看

▼ 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一破產,拖了 43 萬人下水!
    綜合公開消息,海航集團的破產重整或將是中國企業史上史無前例的複雜。海航集團2019年半年報,截至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總資產為9806.21億元,相較於2018年末減少8%,總負債為7067.26億元,相較於2018年末減少6%,資產負債率為72.07%。而在此之後海航再未公布相關財務數據,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海航的資產債務情況成謎。
  • 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一破產,拖了 43 萬人下水:人啊,千萬別覺得自己穩了
    盲目擴張+收購海外資產的背後,是海航借錢實在是太容易了。在創立之初,海航就通過募資開通了北京到海南的航線。這條航線讓海航很快打響了名氣,他們抓住機會迅速擴張,成立了航空公司;並和當地政府合作,這種操作可想而知,銀行批款會容易得多,且有政策優惠。借錢容易,當然就拼命地借。
  • 國內44家航空公司誰先倒下?
    因此,先倒下將是原本就最為困難的航空公司。 二 規模小的航空公司 這從國外也能看出來,Flybe公司為何會成為第一家倒閉的航空公司,除了受疫情衝擊和自身的一些問題,另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政府拒絕給予扶持。
  • 又一電商巨頭倒下!1200萬人被坑,網傳背後老闆早已跑路澳洲
    又一電商巨頭倒下!1200萬人被坑,傳背後老闆早已跑路澳洲。推薦語:這些年來,我國電商行業發展迎來了春天,淘寶天貓「雄霸天下」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為京東、拼多多、唯品會等電商平臺都在悄悄崛起,搶走了很大一部分的流量。
  • 這個國家第二大航空公司轟然倒下 全球航空業悽風慘雨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突發!這個國家第二大航空公司轟然倒下,全球航空業悽風慘雨...當地時間周二(4月21日)上午,澳大利亞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公司宣布啟動自願託管程序,象徵著公司來到了破產的邊緣。該公司可能成為受疫情影響,第一個破產的大型航空公司。
  • 中國四大航空公司簡介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簡稱:Air China、國航),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民用航空公司,於1988年在北京正式成立。fromTitle=%E4%B8%AD%E5%9B%BD%E5%9B%BD%E9%99%85%E8%88%AA%E7%A9%BA%E5%85%AC%E5%8F%B8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用航空公司,總部設在廣東省廣州市,成立於1995年3月25日。
  • 國內44家航空公司誰先倒下
    因此,先倒下將是原本就最為困難的航空公司。二規模小的航空公司這從國外也能看出來,Flybe公司為何會成為第一家倒閉的航空公司,除了受疫情衝擊和自身的一些問題,另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政府拒絕給予扶持。目前我國民航業有44家獨立承運人資格的客運航空公司,其中29家航空公司機隊規模不足50架;15家航空公司規模不足20架,中國民航這種小、多、雜的特點非常明顯。疫情衝擊下,就是重新洗牌的時候。所以說,先倒下的可能將是規模小的航空公司。
  • 東航「鬧心飛」,海航「隨心崩」 航空公司花式自救背後
    東航「鬧心飛」,海航「隨心崩」7月6日上午海航APP無法登錄,在距離發售產品前4分鐘,11時26分,海航官網發出關於APP無法訪問的公告:「感謝社會各界對「海航隨心飛 歡聚自貿港」產品的高度關注。是否再次「隨心崩」,明日揭曉。「海航隨心飛 歡聚自貿港」產品第二批(2999元)將於7月7日11:30繼續發售4000套,敬請期待。」
  • 太原柳巷是中國四大夜市之一,其背後有什麼故事,名字從何而來?
    太原柳巷是中國四大夜市之一,其背後有什麼故事,名字從何而來?在太原,大家一定都去過柳巷,這是太原著名的商業街,它也是中國四大夜市之一,華北地區最大的夜市,可以說非常的有名了,那麼「柳巷」的名字是怎麼得來的?其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 被大媽買崩的Costco背後 竟有個不想賺錢的奇葩老闆
    被大媽買崩的Costco背後 竟有個不想賺錢的奇葩老闆 神奇超市Costco在中國大陸的火熱還能持續多久,是個難以迴避的問題。
  • 柏林航空:是如何從歐洲四大航空公司之一走向破產倒閉的?
    >,那麼今天的域名故事會就讓小凱來給大家講述一下這背後的故事。畢竟曾經的柏林航空,是德國第二大的航空公司,僅次於漢莎航空。是什麼原因導致柏林航空丟失掉這個重要的無形資產的呢?在本年度實現運送旅客2210萬人次,同時,柏林航空還從瑞士旅行集團Hotelplan購入瑞士航空公司Belair的49%的股權。
  • 民航目前有43家航空公司 民營8家
    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李家祥2月24日表示,現在中國民航一共有43家航空公司,民營的有8家,佔比接近1/5。李家祥稱,43家航空公司中已沒有純國有的公司,包括國航、東航、南航,已經上市變為公眾公司了。他表示,現在民航局還在接受新的申請者,目前準備申請的還有三家,一旦符合條件,都會積極給予扶持和幫助。
  • 巨型魷魚企圖將男子拖下水,不料反被拖上岸,這麼大一隻有口福了
    這不,就有一巨型魷魚企圖將男子拖下水,不料反被拖上岸,這麼大一隻有口福了!這是怎麼一回事?還沒等他看清楚是什麼東西,是有幾根觸手爬到了他的衝浪板上,試圖將其拖下水。這小夥看到後是被嚇壞了,急忙跳到了水下,想看看是什麼動物。結果一看,竟然是條巨型魷魚。
  • 【美國航企擬裁員數萬人】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10月1日宣布...
    【美國航企擬裁員數萬人】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10月1日宣布,由於未能得到聯邦政府進一步經濟援助,總計裁員3.2萬人。新冠疫情沉重打擊美國航空業。美國四大航空公司中,美國航空和聯合航空是第一批開始裁員的企業。這兩家公司大規模裁員引發擔憂,今後一段時間內會有更多美國航空公司裁員。
  • 死28萬人還不消停,蓬佩奧連日組織狂歡派對,要把所有人拖下水
    美國的確診患者已經達到1400多萬人,死亡患者28萬人以上,當前這個國家的疫情還以每天十幾萬日增確診患者以及兩千多的日增死亡患者繼續惡化著,該國疫情嚴重程度遠超外界想像。為了能引起美國上下對疫情高度重視,疾控中心發出史上最嚴厲警告,稱在未來3個月的時間裡,這個國家會迎來史上最艱難時期。
  • 任正非談剝離榮耀:我們不能拖無辜的人下水 多多保重
    11月17日,多家企業在媒體上發布聯合聲明稱,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了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在講話中,任正非解釋了為什麼要剝離榮耀,他表示華為不能因為自己受難而拖代理商、分銷商下水。  他還說,榮耀與華為一旦「離婚」就不要再藕斷絲連,榮耀要做華為全球最強的競爭對手,超越華為,甚至可以喊打倒華為。  任正非的講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有人稱讚任正非的格局,有人則感到了一絲悲壯。
  • 航空市場變數增多 國內四大航空公司忙省錢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許曉泓 報導: 增「量」不增「價」。海航2013年半年報中出現的這句話可謂四大航上半年業績的最佳詮釋。四大航上半年盈利28.29億元國內四大航空公司2013年半年工作報告上周陸續發布,在面臨多方面挑戰的情況下,得益於人民幣升值、航油成本適當下降等非航空公司因素,四大航上半年均實現盈利,盈利總額為28.29億元。
  • 經常旅行的你,中國航空公司了解多少?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南海
    對於經常旅行的你來說,中國的航空公司你了解多少?小編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之——南航。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簡稱南航),總部設在廣州,成立於1995年3月25日,以藍色垂直尾翼鑲紅色木棉花為公司標誌,是中國運輸飛機最多、航線網絡最發達、年客運量最大的航空公司。
  • 中國海軍首艘兩棲攻擊艦正式出塢下水,下一步進行舾裝掃尾工作
    綜合網絡消息,中國海軍首艘兩棲攻擊艦於今天上午被緩緩從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浦東船塢拖出,靠泊在造船廠碼頭開始進一步舾裝掃尾工作。(圖片來自新浪微博@燃燒的哈爾科夫,已獲得作者授權)。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浦東船塢在中國海軍首艘兩棲攻擊艦下水的過程中,一位來自地球另一端的「稀客」,有幸成為了第一艘與中國首艘兩棲攻擊艦「同框」的外國軍艦,這就是來自智利海軍的「翡翠」號(CNNS Esmeralda,BE-43)風帆訓練艦,該艦在艦長馬爾·唐納多上校的率領於今天抵達上海,當時準備通過滬東船廠靠泊某軍港。
  • 菲律賓航空公司擴大中國業務
    菲律賓航空公司擴大中國業務據《菲律賓星報》2月5日報導,為配合政府2018>年吸引200萬中國遊客的計劃,菲律賓航空公司正在擴大中國業務,增加航班頻率並開闢新航線。菲航表示2017年中國來菲遊客97萬人次,同比增長43%,若含港澳臺地區更是達到了133萬人次,預計這一數字2018年將繼續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