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是世界上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城市,每次去伊斯坦堡,大部分時間都在歐洲區轉悠,直到把歐洲區逛遍,朋友才帶我到亞洲區去閒逛。
要清晰地弄清楚歐亞各自的特色和方位,其實也簡單,我們簡單梳理一下。
伊斯坦堡歐洲區和亞洲區被博斯布魯斯海峽隔開,由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連接。從歐洲區到亞洲區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渡輪。
歐洲區和亞洲區都各有什麼?
歐洲區老城區有蘇丹艾哈邁德廣場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託普卡帕宮、地下水宮,大巴扎,柯拉教堂,蘇萊曼清真寺等景點。新城區有獨立大街、加拉塔和新皇宮等景點。
亞洲區是一個很接地氣的區域,最有名就是卡德柯伊區(Kadikoy)。
對土耳其人來說,同一座城市裡的歐洲區和亞洲區,風格是不一樣的。
去亞洲區之前,我就問過土耳其朋友這個問題,以他個人的看法,有那麼幾個區別,當然這可能只是他個人的觀點。
歐洲區宗教歷史色彩更濃,人們都比較保守;而在亞洲區,雖然也有大約180多座清真寺,但是這裡居民沒有那麼多的清規戒律,對宗教也沒有很嚴格的遵從。
亞洲區居民比歐洲區更時尚開放,穿著時髦暴露服裝的男男女女,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有時候走在亞洲區,會忘記這裡是穆斯林國家。
路邊傳統土耳其咖啡吧
亞洲區,也叫卡德柯伊(Kadikoy),在伊斯坦堡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區域,位於馬爾馬拉海的小亞細亞一側,面對著歐洲老城市中心。
老城區主要是旅遊區域,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構成了老城區每日的流動人口。而當地人除了在老城區工作外,大都在亞洲區居住。
卡德柯伊(Kadikoy)是於1928年才正式成為亞洲的一個主要區,這裡有許多酒吧,電影院和書店,是主要的文化中心。
我們走到一條老街,街口立著一位作家的雕像。
街道一邊的牆面上,貼有另一位作家納澤姆希克梅特蘭的照片和簡介,朋友說這是土耳其一位有名的劇作家,小說家和左派詩人。據說他的詩作有超過50種語言的譯本。
街巷很狹窄,路邊有很多茶室,咖啡吧和餐廳,人多嘈雜,大部分是當地居民。
我們也找了個街邊酒吧坐下,點了兩杯咖啡,悠哉地各自玩著手機。
突然,朋友從椅子上一躍而起,以為發生了什麼事,原來他看到有一對中年男女從我們桌邊走過, 朋友過去和那位女士又是握手,又是拍照合影,一問才知,這位女士是土耳其政府裡的一個什麼副主席。
我也沒有細究這位政治領袖的確切身份,只覺得她氣質不凡,還很漂亮。
5.充滿色彩誘惑力的農貿市場
朋友家住在老城區,他說亞洲區農貿市場的東西是最實惠的,價格沒有歐洲區高,但是如果要從歐洲區到亞洲區要坐渡輪,遠且耗時,所以只能「享受」高物價了。
朋友說,卡德柯伊的農貿集市是城市裡最棒的,路邊的各種瓜果蔬菜,又新鮮又便宜。
路邊冷櫃裡的各色奶油冰淇淋,不品嘗都會後悔,奶香味十足。
名副其實的農貿市場,板車上放著各種便宜的日用雜貨,任君挑選。
商店裡品種齊全,奶酪,蜂蜜,牛肉,香腸,應有盡有。
奶酪品種多樣
蜂蜜和醃牛肉
很喜歡這樣不慌不忙,在一座城市慢慢逗留的旅行方式,只有近距離的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才能體會生活的本真。
如果時間允許,又想深度體驗當地人的生活,那麼最接地氣的地方可能就是伊斯坦堡亞洲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