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我們迎來了正月初九。今天是什麼日子?又有著怎樣的傳統民俗呢?朝運萊傳統文化的國學老師玄靈子老師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正月初九的故事。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在中國神話中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這一天婦女多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那麼玉帝又是誰呢?玉帝源於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時期,人們稱最高神為帝,或天帝、上帝,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仙卿的大神。周朝及後世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權神授」,極力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東漢後期,道教產生,道徒們便把天帝請了進來,讓他當了神仙界的皇帝,並總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因此玉皇大帝成為全民(以漢族為主)崇拜的最高神。道教理論家們特意編了一部《玉皇經》,記述了五帝的一生「神跡」。說他本是極其遙遠年代的光嚴妙樂國的王子,後來捨棄了王位,在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度化群生。經過了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當上了「清淨自然覺王如來」,又經遇劫難,才當上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道士們只能用世間最高貴的形象去塑造諸神之王,人間帝王也很樂於看到仙國主宰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由於先民的繪聲繪影,無怪閩南與臺灣地區以往的一些善男信女,都認為玉皇大帝是操縱人間禍福吉兇的主宰,更確信他也掌握人間萬物生長、保育和賞罰的大權,是一位極具威嚴的神,所以玉皇上帝的聖誕祀,更個問於一般諸神的祭典了。
因為玉皇大帝是由人們所想像而來的神,視其為自然祖先,封其玉皇。因帝玉皇大帝是如此的崇高偉大,所以中國民間無法為他塑造神像,而以「天公爐」象徵。如果信徒要祭拜玉皇大帝,就每天對「天公爐」焚香膜拜;另有一說:玉皇大帝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故而供奉「三界爐」上香致意。有些鄉下民家僅在庭院門前豎立一根插香竹竿,表示玉皇大帝的無影無形,每天早晚燒香祭拜。
古代中國人民認為九在數目中表示多數,最多,最大,因此為上。又稱這天是「天日」,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須隆重慶祝。九又與酒諧音,所以九不能離酒,各家各戶都準備豐盛的酒宴,盡興喝個痛快,給玉皇大帝祝壽。相傳舊時的正月初九晚上,男女相聚在桂花樹下唱歌,請玉皇大帝最寵愛的小女兒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須歡樂吉祥,讓七仙女高興,她一高興,父皇玉帝就會保佑人間一切順利。
恩施土家人還認為上九日辦事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故有「七不出,八不歸,上九辦事一大堆」的說法。「七不出」,是說初七不要出門做生意和辦事情,做不好,辦不成。「八不歸」,是說出門在外的人,不要在這天回家,「歸」有完成之意,「八」寓意「發」,應該「發」的就不應該有「完成」之意。「上九辦事一大堆」,是說上九日這天辦事,會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辦事不僅能辦成,還會辦得又多又利索。時至今日,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還會將難辦的事情放到這天來辦。這天辦事效果好,實際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俗信,人們在辦事的交際中,認為有皇天在上,不敢虛偽刁難,互相通情達理,事情容易辦成。
中華傳統文化就是這樣豐富多彩,關注朝運萊傳統文化,跟玄靈子老師一起了解國學,愛上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