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些景點一般人都很少,周末可以出去走走哦,但是一定要記得戴好口罩哦~
召稼樓排隊品美食
竹筍燒麥、油墩子、老街湯糰……宅家日子裡,大家最想念的老街味道,又將飄散在空氣中。上海農耕文化起源的古鎮——召稼樓古鎮也要復市啦!自1月24日發布閉園公告之後,召稼樓古鎮2個多月的「閉關」即將結束!召稼樓古鎮已經於3月30日起恢復對外開放。
美食是召稼樓古鎮的招牌。根據復市要求,全面開市前,古鎮公司將完成防控全員培訓,並加強與鎮防控辦、鎮網格化中心、派出所的聯動。並聯合市場監督管理所對老街商戶開展了全麵食品安全檢查及指導。根據要求,所有店員必須佩戴口罩,店員須攜有綠色隨申碼方可返工。視店鋪條件開放堂吃,沒有堂吃條件的,建議遊客打包購買。
目前,去古鎮遊玩需要實名預約。古鎮每日計劃接待人數上限為5000人次,瞬時遊客量不超過2000人次。景區開放時間為每日9:00-16:00。
參考交通:地鐵8號線沈杜公路站下轉乘浦江8路
練塘嘗鮮頭批茭白
練塘一個優雅知性的小鎮,小橋流水,人跡稀少,也是上海最偏遠的一個小鎮,她靜而美,美而動人,是從內由外透射出的一種美,這裡有上海小生活,就是整個世界的小生活!
地勢低洼、水網密布、蕩田居多,這些特點讓練塘鎮成為了全國聞名的茭白之鄉。今年頭批茭白將端上餐桌,露天茭白也已經進入最後的生長期,將於5月上旬上市。古鎮入口處的下塘街麵館,正是品嘗油燜茭白和茭白面的好地方。
參考交通:軌交17號線朱家角站下換乘青蒸線/青小線
楓涇燻拉絲不見了
「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說的就是楓涇。楓涇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鎮內河道縱橫,橋梁眾多,是上海最早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古鎮。
據報導,古鎮逐步有序開放後,為推進野生動物保護整治行動,疫情前曾遍布古鎮的特色小吃「燻拉絲」不見了,被各種粽子攤所取代。古鎮的一些店鋪和飯店更是謀求轉型,推出創新菜品「燻牛蛙」,你會去試試嗎。
提示:遊客須通過文旅金山微信公眾號-場館預約的「滬遊碼」預約後,方可在楓涇旅遊區指定區域購票。
南翔馬蘭頭小籠
南翔,一座上海北部繁華的小鎮,因上海四大園林之一的《古猗園》坐落於此而聞名,不知是歲月的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青蔥歲月無意間飄落於此,留下一段憂傷而又迷茫的印跡。長長的夜,悠悠的思,靜靜的回味那模糊而又清晰的小鎮往事,讓人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久久難以入眠。
南翔小籠作為古鎮的美食名片自然不可錯過。不少南翔小籠館已陸續恢復正常營業。近日天氣晴好,食客們紛紛前來尋找那舌尖上的美味。南翔古猗園餐廳裡堂食客人不少,今年重點推出了馬蘭頭餡的小籠,頗受好評。
參考交通:地鐵11號線至南翔站
泗涇南村映雪好時光
松江區泗涇鎮下塘村形成於元末明初,民居店鋪,皆臨江枕流。現今集中在泗涇塘的下塘街及中市橋南岸一帶,基本保存了傳統水鄉市集的河街格局和部分傳統建築。古村內有安方塔、馬相伯故居、史量才故居等景點。松江泗涇古鎮的廣利粽子,創始於光緒19年,至今已有近130年的歷史。
沿泗涇古鎮老街,三座明清古建築一字排開,最靠裡面的為管氏宅。白牆青瓦,木門虛掩,這裡便是「南村映雪」。這座書店依託原有古宅修舊如舊,有青苔石階、木質書架、雕花門窗、翠竹綠水……穿行在一牆一瓦、一門一窗、一室一堂、一書一畫之間,宛若穿越時光。
提醒:要通過南村映雪微信號進行預約
羅店低調的油菜花
美麗的羅店新農村,遠景村、聯合村、羅溪村位於羅店鎮北片,以月羅公路為界,公路南側部分土地已經被開發利用,建起了美羅大居商品房,北側仍為村民居住區。遠景村、聯合村於近兩年完成了美麗鄉村建設,獲評美麗鄉村示範村。
春天種了千畝油菜花,初夏種成幾大片向日葵,又建起了荷花園。農田有序齊整,成塊綠油油的稻田讓人產生走進陶淵明筆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桑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的錯覺。藍天白雲下的農田與村莊更是一派村美景。村裡借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村裡的公共道路、河道、農田都進行了修整,呈現出羅店美麗的新農村。
參考交通:地鐵7號線美蘭湖站
莊行菜花節停辦花仍豔
莊行古鎮隸屬於上海市奉賢區,位於上海市正南,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魚米之鄉。莊行舊稱莊家行,花米莊行是莊行鎮的雅稱,花米,花米,棉花,稻穀也。相傳明代初期,有一莊氏人家遷入南橋,開設花米行,莊家行由此而盛名,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解放前夕此地取名為莊行鎮。
花米莊行的油菜花也是每年春季必看。2020年奉賢莊行的菜花節因為疫情防控停辦,但莊行菜花依然吸引了踏青的人們。穿行在開滿油菜花的田埂小道,徘徊於芳香四溢的花海中,頓感心曠神怡。
提示:每日限流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