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杭州錢塘江博物館新館和兩大安置房項目在錢江新城集中開工。
集中開工現場
新館力爭在2022年建成
細心的市民可能知道,在錢江新城城市陽臺下面「藏著」一座博物館——杭州錢塘江博物館,裡面展示著錢塘江的歷史和文化。這是老館,面積不夠大,展陳不夠豐富。
效果圖
杭州錢塘江博物館新館選址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的交匯之地,是杭州最重要江河的交匯點。博物館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可俯瞰江河交匯,遠眺世紀蓮花。
整幢建築是「水漩潮湧」的形狀,猶如錢塘江與大運河兩股強大水流交匯後螺旋上升的形態。以「錢江潮」為形象,既代表了錢塘江潮水的奔流不息,也蘊含著「弄潮兒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漩渦的外形又像是一個留聲機,作為錢塘江文化乃至杭州文化的傳播放大器,在展示錢塘江文化傳承的同時,也向全社會展示錢塘江的全新未來。海塘故地,人文錢江,作為護佑錢江百姓的「捍海長城」,錢塘江古海塘遺址具有獨樹一幟的文化內涵,因此博物館的設計外立面以古海塘為造型來源,結合杭州「詩意人文」的向心性、輻射性等特點,歸納出「千古海塘」「人文錢江」的設計理念,讓博物館成為傳播古海塘文化與精神的空間載體。
效果圖
錢塘江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杭州錢塘江博物館是弘揚錢塘江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一直致力於通過博物館的展陳和活動推廣、傳播錢塘江文化。」杭州錢塘江博物館館長陳偉介紹道。
近年來,杭州錢塘江博物館(老館)緊扣博物館傳承和教育功能,堅持以「傳播錢塘江文化」為特色,在謀劃新館展陳方案的同時,積極進行臨展策劃、講解接待、主題活動、青少年第二課堂、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
以城市陽臺展廳展覽為核心,開展了一系列臨時展覽。1月,開展「美麗城鎮,韻味杭州」攝影展;5月,配合「亞洲美食節」活動開展了「尋味亞洲」影像動漫展、「家的味道」國際少兒漫畫展、青少年亞運主題藝術展,吸引近萬人參觀;8月,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助力2019橫渡錢塘江活動」書畫展;10月,舉辦杭州市首屆擁江發展攝影展。
效果圖
今年,博物館舉辦公益活動20場以上,包括手工製作、專題講座、節慶民俗體驗、藝術交流等類型,如「 翰墨迎春.送溫情」為建築工人送春聯、「殘健共融」全家福拍攝、「歡樂鬧元宵,愛在夕陽紅」走進養老院等主題活動,得到了群眾好評。
另外,還舉辦了首屆錢塘江詩路文化帶成果發布會暨錢塘江詩詞品讀會,正式發布了:一首錢塘江歌曲《潮起錢塘》、一套《錢塘江詩詞選》、一張《錢塘江歷史文化旅遊導圖》、一本《流水的盛宴——詩意流淌錢塘江》。
杭州市擁江辦副主任、錢江新城管委會主任黃昊明表示:「錢塘江兩岸人文底蘊深厚,我們要以『比肩西湖』為標準,深化錢塘江文化保護與傳承。下一步,我們將以錢塘江博物館等一批文化場館為主陣地,繼續加強歷史遺存保護與合理利用,加快沿江文化場所建設,提升錢塘江文化影響力。」
安置房打造成高品質的民心工程
安置房是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民生工程,是城市升級的必然要求,每一棟建築都代表著城市形象,寄託著百姓夢想。
景芳三堡單元JG1202-R21-29地塊安置房工程項目,位於江幹區景芳三堡單元,東至五福路,南至錢江苑三號支路,西至錢江苑一號支路,北至景芳路。項目用地面積2313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164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62459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39185平方米。
景芳三堡單元JG1202-33地塊拆遷安置房項目,同樣位於江幹區景芳三堡單元,東至JG1202-34 地塊,南至五號支路,西至五福路,北至景芳路。項目用地面積2991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180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65809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36000平方米。
黃昊明表示,「擁江發展行動明確要加強融合互動,打造功能完備的宜居城鄉帶。安置房建設是構建宜居城市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舉措,同時也關係到錢江新城整體品質的提升,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錢江新城管委會將在精心設計的基礎上,按計劃有序推進,嚴保工程質量,力爭將項目建設成為杭州高品質的安置房小區。」
錢塘江沿線文化場館
杭州錢塘江博物館(新館)的建設,是杭州實施擁江發展行動,打造「特色彰顯的魅力文化帶」的重要舉措。在新館到來之前,錢塘江沿線還有一大批文化場館、設施等你打卡。
嚴州金石博物館
天下梅花兩朵半,半朵落在嚴州府,那半朵梅花以特色城垛的形式,落在建德市梅城鎮城南的城牆。嚴州金石博物館就在這處城牆下,目前已經對外開放。
博物館分為金石館主展區、拍賣室與畫廊三個部分。建館於此,就是要通過磚瓦碑刻一窺歷史長河中嚴州府的風貌。
走進博物館,首先是金石館主展區,往前走就進入到嚴州歷史文化展廳,展廳右手邊是梅城時間軸,細緻梳理了梅城從秦漢至今的建置沿革;左手邊是梅城古城牆的考古成果。
杭州鐵路博物館 知青紀念館
杭州鐵路博物館 知青紀念館位於美麗的白塔公園內,這是一處充滿歷史記憶的文化場所,充滿鐵路元素,飽含知青回憶。
柯偉 攝
整個館的格局基本由上下兩層組成,一層主要是鐵路博物館的展陳區,二層則為知青紀念館展區。
鐵路博物館展陳區
知青紀念館展區
桐廬非遺館
富春江畔的桐廬東門碼頭,曾經是桐廬最繁華的一個區域,桐廬非遺館就坐落於此,這也是桐廬縣首個遊客接待中心融合非遺文化的展覽館。
東門碼頭
依託東門碼頭建造的遊客接待中心,面積835平方米,為三層仿古建築,一層為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遊客接待中心,展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的老東門照片,體現了建國以來的東門社區變化歷史,門前的小廣場不定期舉辦非遺小吃展,社區居民與遊客朋友們可以在此品嘗到桐廬傳統小吃,真正實現「舌尖上的桐廬」。二層是以「桐廬非遺文化」為主題的非遺文化展覽館,展示了浙江境內唯一的少數民族——畲族的紅麯酒,葉淺予老人心心念念的桐廬傳統宴席「十六回切」,遠赴世界各地巡展的彰塢獅毛龍等。第三層是小型舞臺表演區,不定期舉辦非遺越劇展演,邀請越劇傳人前來獻唱越劇選段;非遺小課堂,社區居民與校園師生可以在此學習剪紙、草編等非遺技藝。接待中心其融合了桐廬非遺文化,在這裡不僅可以尋找桐廬老東門的記憶、品嘗老桐廬的味道,還可以體驗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觀看精彩的越劇等戲曲表演。
桐廬縣非遺館已於今年2月開館,現對外免費開放。
遊客接待中心(非遺館)
淳安博物館
淳安博物館位於千島湖畔的淳安縣千島湖鎮珍珠半島上,守望千島湖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珍,展示了淳安深遠的歷史文脈,講述「江湖時代」的燦爛非遺文化。
展館根據淳安本地歷史特點,以1959年為界,將淳安歷史劃分為「湖底江」與「江上湖」兩大階段,設置一層臨展廳、二層歷史廳、三層移民廳,另設四層非遺廳及其他功能區域。
淳安博物館已於去年開館,顏值讓人驚豔,成為了淳安旅遊新亮點。
博物館一樓
歷史廳
擁江發展行動加強錢塘江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推動了多個文化場館的建設,錢塘江沿線將成為展示體現杭州特色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