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為200餘名來滬少數民族大學生搭建社會實踐平臺

2020-12-26 政協頭條

圖為來滬少數民族大學生參加交通志願者活動

將社區社會資源豐富的優勢和來滬少數民族大學生迫切的社會實踐需求精準對接——1999年5月,大寧路街道和上海大學黨委統戰部聯手建立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創新性地開展了「區校合作、聯手育人」的新型民族工作模式的實踐探索,成為上海首個專門為來滬少數民族大學生搭建的社會實踐載體。這既是培養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又架起了大學生通向社會的「橋梁」。20年來,社會實踐基地先後為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維吾爾族等27個民族成分的206名優秀少數民族大學生,提供了寶貴的社會實踐機會。

上海大學統戰部、民族聯和團委在全校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實踐宣傳動員工作,採取自願報名和面試的方式,選拔優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寧路街道則結合每位學生的專業背景、需求愛好和個人特長,詳細制定社會實踐方案……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今年的大學生實踐活動又將啟動。

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接觸社區、了解社會、融入上海

為幫助來滬少數民族大學生了解最真實的社情民意,實踐基地更多地把學生安排到了接觸群眾最多的居民區,擔任居委會書記助理或見習主任,並選派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居委會書記、主任「手把手」地帶教指導。實踐基地讓大學生們走出辦公室,在上門走訪、來訪接待、訴求解決中「面對面」地接觸社區居民,鍛鍊大學生溝通、協調、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實打實」地參與社區創建和居民區各項群團活動的組織工作,把角色由一名在校大學生轉變為社區建設的參與者、組織者、服務者和管理者。

能歌善舞的朝鮮族學生袁雯,在擔任大寧路540弄居委會見習主任期間,組織策劃了跳繩子、踢毽子、接結子、滾圈子、造房子等小區「五子」遊戲比賽,兼顧了鍛鍊和娛樂,受到社區居民喜愛,一直沿用至今。袁雯還組織居民舉辦了多場納涼晚會,策劃了「民族風社區情」展示等社區活動,展示了出色的組織能力。新梅共和城居民區書記助理回族學生王光臨,發揮法律專業特長,針對該小區居民反映集中的裝潢糾紛問題,撰寫了一份質量很高的《新型小區裝潢糾紛問題案例分析報告》交街道有關部門,從法理的角度對相關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建議。

助力少數民族大學生展示才華、就業創業、成長成材

實踐基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於總結、敢於創新的精神,支持他們用新思路和新方法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積極幫助大學生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回族學生盧醇撰寫了反映社會實踐成果的散文集《共育人間七色花》,榮獲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團市委等部門聯合頒發的「上海市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優秀項目獎」;在計劃生育辦公室實習的侗族學生裴志茹,設計製作了《中醫食療進社區》宣傳手冊和《小龍魚早教基地——寶寶成長》記錄手冊,還附上一份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的多媒體展示材料,榮獲原閘北區計劃生育工作交流會一等獎。一批批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才能發揮,不僅推進了大寧的社區工作水平,更為廣大居民群眾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服務。

去年,大寧路街道又將大寧德必易園、珠江創意產業園、健康智谷、量子體育等一批市級、區級的優秀企業園區作為合作點,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大平臺,通過實踐基地和合作點之間的「四維互動」,打造包括黨性教育、志願服務、社區實踐、創新創業等內容的全新實踐平臺,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社會舞臺。

激發少數民族大學生愛國熱情和促進民族團結的責任擔當

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自全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是黨和國家培養的高素質優秀民族人才,他們將成為促進民族團結和維護祖國統一的重要力量。實踐基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以及黨性教育作為必選科目,利用上海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靜安區多層次的人文資源以及大寧社區多點位的黨建服務中心陣地資源,強化教育引導,使實踐基地不僅成為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平臺,更成為民族團結教育的實體化宣傳載體,先後組織少數民族大學生參觀中共一大、二大會址紀念館等,了解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偉大曆程,學習革命先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方面,社區組織少數民族大學生聆聽民族團結專題講座,開展民族政策法規「進社區」宣傳,參加清真食品義務監督,走訪慰問少數民族同胞,跟蹤了解一些涉及少數民族的矛盾化解工作等。在民族工作實踐中,讓他們認識到促進團結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維護民族團結的主動意識和責任擔當。

曾於2012年在此參加社會實踐的維吾爾族大學生玉素甫·艾沙,在2014年4月30日,新疆烏魯木齊嚴重暴力恐怖襲擊案件發生後,與另外10位在新疆工作、求學的少數民族青年聯合署名撰寫了《我們,不會再沉默》的公開信,強烈譴責暴恐分子的罪惡行徑,幫助社會認清暴恐分子的險惡用心,引發全國網友的熱贊,體現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之情和勇敢的責任擔當。

2017年7月,在實踐基地參加掛職鍛鍊的仡佬族學生文滿葉,在去參加黨課學習的路上,主動幫助中暑暈倒的老人,被央視新聞直播間點讚,弘揚了助人為樂的精神,也展現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擔當。

相關焦點

  • 韓春嵐:傾心為學子搭建實踐平臺
    兩年前,畢業於寧波大學的韓春嵐懷著一顆對母校感恩的心,創辦了「實習生在線」網站,為在校生提供系統化培訓,在幫助學子們積累工作經驗的同時引導大學生樹立職業規劃意識。  網站開辦兩年來,有近萬名寧波大學學子在網上註冊,參與各種實習培訓。
  • 上海市大學生社會總結展示活動在上海電力大學舉辦
    11月22日,2020年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展示暨人民建議徵集高校實踐項目推介會在上海電力大學舉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及學校等各學校的社會實踐團作為代表,現場分享了實踐成果與感悟。上海交通大學實踐隊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智慧社區,探索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的路徑,畫好民生幸福同心圓。華東理工大學實踐隊以邊疆普法難為切入點,打造藏語、漢語雙語普法,建立普法講師團,將普法惠及藏民,深入人心。
  •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雲」聯動
    探索「網際網路 社會實踐」新模式,搭建多元化實踐平臺,推動線下線上融合聯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貴州各高校創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安全有序開展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助力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為主題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香港大學生來滬探博物館奇妙尋上海內涵
    香港大學生來滬探博物館奇妙尋上海內涵時間:2017/6/26 9:26:40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易蓉    選稿:張喆 時值香港回歸 20 周年之際,為促進滬港高校交流,讓香港大學生更深入了解
  • 臺灣104位大學生來滬實習交流 開啟為期5個月築夢之旅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李一能)昨天下午,由上海市臺協舉辦的「築夢上海擁抱未來」2019臺灣六所高校來滬實習生歡迎餐敘交流會在神旺大酒店舉行。來自臺灣實踐大學、逢甲大學、世新大學、銘傳大學、東吳大學和東海大學6所大學的104位來滬實習學生,將參加為期5個月的臺灣大學生赴臺資企業實習活動。包括上海元祖、南僑食品、日月光集團、神旺大酒店、家樂福食品、麥可將文創等在內的近40家在滬臺資企業提供了120多個崗位職缺。圖說:臺灣學生與上海企業以及臺商協會代表合影。
  • ...強化實踐育人功能——西北工業大學2017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紀實
    西工大新聞網11月22日電(李剛 吳佳斌)2017年,校團委認真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共西北工業大學委員會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將社會實踐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以「青春建功迎十九大,有為擔當情系家國」為主題策劃、實施了2017年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充分發揮實踐育人功能
  • 聯通「小蜜蜂行動」為大學生勤工儉學搭建平臺
    大學生們穿著「聯通,精彩在沃」的橙色服裝,穿梭在海口的各個街頭和商場,向來往的行人發放調查問卷。(南海網記者汪德芬攝)  南海網7月1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楊婷婷實習記者黃雲冰)海南聯通暑期勤工儉學——「小蜜蜂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參加此次活動的大學生們穿著「聯通,精彩在沃」的橙色服裝,穿梭在海口的各個街頭和商場,向來往的行人發放調查問卷。
  • 藝券網以「網際網路+文創」 助力上海大學生三創實踐
    9月7日,圍繞「社會創新視野下的文創+網際網路」這一主題,「2016上海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滬舉行。鼓勵雙創與推動文化改革發展被寫進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有專家認為,此舉對於培育社會新經濟與解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難題至為關鍵。
  • 2020年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展示活動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11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今天下午,由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團市委和市學聯聯合主辦的2020年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展示暨人民建議徵集高校實踐項目推介會於上海電力大學順利舉行
  • 2012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評選活動落幕
    經過多輪評選,復旦大學苗鄉支醫隊、暨南大學喀什林芝深度採訪隊、北京林業大學嶽蹊暑期實踐隊等100支社會實踐團隊分別獲獎,其中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5名,優秀獎70名。   此項評選活動由團中央學校部、人民日報政文部指導,人民網主辦,共歷時三個月,由團隊報名、初選入圍、公眾投票、評委投票、網絡答辯、獎項揭曉等環節組成。
  • 浙江大學·餘杭區「菁英計劃」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
    7月12日,餘杭區舉行浙江大學·餘杭區「菁英計劃」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啟動暨金燕聯盟長三角地區分會成立儀式。餘杭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紅丹,餘杭區委常委、副區長顧國煜參加活動。筆者了解到,今年浙江大學·餘杭區「菁英計劃」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將於7月只9月分兩批進行,46名浙江大學在讀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將深入餘杭基層,體驗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等實踐崗位。此外,活動成立了金燕聯盟江蘇分會和安徽分會,為聯盟大家庭再添「新丁」。
  • 咖啡之翼創始人尹峰:助力貧困大學生脫貧,社會實踐教育不能少
    為貧困大學生搭建入學綠色通道、發放助學金、提供助學貸款……當下,我省已經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貧困大學生入學後不用為學費發愁。不過,在省人大代表、湖南咖啡之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峰看來,助力貧困大學生脫貧,光提供資助還不夠,可以加大力度指導和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教育,從而使他們獲得脫貧的「造血」技能,並提升職業素養。在今年湖南省兩會現場,她遞交了一份《關於加大力度指導和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幫助貧困大學生精準脫貧工作》的建議。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第二季萬企調查啟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行第二季「訪萬企,讀中國」社會調查項目(簡稱「萬企調查」)出徵儀式。今年「萬企調查」項目主題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外貿企業的數位化轉型」,以線上調查方式舉行。
  • 西安工業大學召開2020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暨表彰大會
    11月17日,西安工業大學2020年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暨表彰大會在圖書館報告廳召開。該校黨委副書記王軍周出席並講話。黨委宣傳部、黨委教師工作部、黨委學生工作部(處)、教務處、研究生院,各學院黨委副書記、各學院團委書記、指導教師代表、各學院學生代表參加了大會。
  • 重慶大學紮實做好大學生志願服務工作
    重慶大學將大學生志願服務工作作為加強和改進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著力搭平臺、建制度、育品牌、興文化,不斷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規範化,引導廣大學子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搭建平臺,加強志願服務統籌。成立學生志願服務中心,統籌推進大學生志願服務工作。
  • 南京工業大學:"大學生菁英人才學校"——共青團育人新載體
    《研究生學長領航計劃》和《學術創新方向學員專項訓練細則》,搭建了更多學生學術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形成了校院兩級培養的新格局,努力提高培養質量。「兩高」即組建規格高,由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任校長,校領導全體出任導師;選拔起點高,每學年初面向全校二年級學生進行集中招生,通過筆試、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等層層選拔,招生人數一般不超過200名。其中管理創業方向50名左右,學術創新方向150名左右。
  • 上海迪士尼啟動人才儲備:200餘大學生暑期赴美國實習
    上海迪士尼啟動人才儲備:200餘大學生暑期赴美國實習 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2014-07-22 16:23 來源:澎湃新聞
  • 深航搭建國企與青年大學生溝通的平臺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4月28日,由深圳航空西安分公司團委和中華網陝西共同主辦的「越了解,越深愛」絲路大學生探訪深航西安分公司公益活動成功舉行,活動旨在搭建新國企與青年大學生的溝通平臺。上午,來自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等12所高校的20名大學生代表走進深圳航空西安分公司,近距離地了解民航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在深航西安分公司工作人員的介紹與帶領下,大學生近距離參觀了定檢維修區、西安分公司運行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機組準備室等區域。在講解環節,大學生認真傾聽,並圍繞青年所關心的話題,爭相向機務工作人員提問。
  • 上海投入近7億元人民幣資助逾300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
    ,構建交叉綜合實踐教育大平臺,打造學生創新實踐的「練兵場「。 近5年來,上海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累計近2萬項,入選國家級項目8000餘項,參與學生數十萬人。「網際網路+創業」已成為大多數上海大學生的普及教育。據上海市教委介紹,此間高校已開設千餘門雙創教育課程,其中共建共享的在線開放課程近300門。上海交大學創中心中心開放空間實行24小時開放,為學生創新提供「一站式」服務。
  • 「青春興晉」運城團市委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交流座談
    為積極響應共青團山西省委關於「青春興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總體部署,貫徹落實運城市委、市政府人才興市戰略,激勵返鄉大學生為家鄉貢獻青春力量,共青團運城市委於今年7月初啟動了省內外優秀大學生赴各級團組織及相關單位實踐活動,經過面試篩選,結合崗位實際情況,最終來自北京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大學、山西傳媒學院、山西師範大學、運城學院等省內外高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