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訊 2020年12月20日,由張掖市圖書館南華書院、河西學院全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絲綢之路寶卷博物館、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張掖調研基地、甘州國學書院、張掖市集郵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戰瘟神寶卷》首發儀式及念唱活動在南華書院舉行。儀式上,還向到會的援鄂醫務工作者和辛苦值守的社區工作者代表及嘉賓贈送了《北方作家》,寶卷愛好者史敬元先生還向張掖市圖書館、甘州區圖書館贈送手抄本《戰瘟神寶卷》,並進行了現場念唱活動。社會各界人士共50多人參加了儀式和活動。
儀式上,主創人員、寶卷研究學者任積泉代表作者們介紹了《戰瘟神寶卷》的創作情況,河西寶卷這一非遺項目,弘揚眾志成城鑄就的偉大抗疫精神,歌頌民族抗疫英雄,曹斌、胡永暉、繆麗霞、李騰貴、阿朱、阿紫、黨育剛、殷志華、黃嶽年、高爾戈等多位作家組成的創作組共同創作了《戰瘟神寶卷》,講述了援鄂醫生高文亮一家五口及其同學彭亮(武漢醫生)、同事甘靜靜(護士)和社區工作者劉海霞等在抗擊2020年新冠肺炎過程中發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故事以高文亮一家歡天喜地準備過大年、「瘟神」突降肆虐人間造成巨大災難、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奮起抗疫並最終戰勝「瘟神」為敘事主線,全面反映了面對疫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領導中國人民以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為總體要求,以救治天下蒼生為己任,堅持「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理想信念,並最終取得抗擊疫情人民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過程。
《戰瘟神寶卷》採用了傳承和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圍繞抗疫主題,以文化人的情懷進行創作,把寶卷創作和傳承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寶卷具有結構嚴謹,故事情節感人,曲牌運用準確新穎,文筆流暢的特點。是一部內容充實,既富有時代感又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好寶卷!寶卷秉承了河西寶卷散、韻結合,念、唱一體的說唱藝術傳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特點,恰如其分地使用曲牌以強化故事效果。歷經9個多月,修改30餘稿的《戰瘟神寶卷》,已先後在《光明日報》《文藝報》《張掖日報》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公眾號和甘肅人民廣播電臺作了宣傳報導,《北方作家》2020第6期全文刋載。
河西寶卷是由敦煌變文脫胎而來的民間說唱藝術,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是張掖市現有的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之一。
此次活動的開展,張掖市郵政公司和張掖市集郵協會還開發製作了「張掖的非遺項目之河西寶卷」紀念封、連體紀念戳各一枚。(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