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努力,共同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位於莫三比克加扎省首府賽賽市的萬寶莫桑農業園,是中國在非洲最大規模水稻種植項目。項目規劃開發2萬公頃土地,通過合作種植方式,帶動周邊農戶開發土地,種植水稻。圖為鳥瞰萬寶莫桑農業園水稻田。

  新華社記者 張 宇攝

  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發布數據,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十七連豐」。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協研究中心副主任奧拉薩表示,中國糧食再獲豐收體現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國為維護全球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穩步發展農業  參與全球治理

  近年來,中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中國利用全球9%的耕地,解決了全球近20%人口的吃飯問題。「中國政府多措並舉,在應對糧食安全挑戰方面為各國樹立了典範。」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託雷羅表示,「抗擊疫情期間,中國調動各方資源,保證糧油肉菜等生活物資供應,有效緩解了疫情衝擊。目前,中國在糧食安全和糧食生產方面取得巨大飛躍,穀物庫存水平很高。」

  義大利安莎社刊文表示,「農業是經濟和社會穩定的支柱。中國經受住了考驗,在控制住疫情的前提下穩步推進農業生產,為確保2020年豐收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代理代表歐敏行表示,中國的一系列舉措為各國政府參與糧食安全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中國高度重視糧食安全,主張各方攜手努力,共同維護全球糧食安全。今年11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方支持聯合國明年舉辦世界糧食峰會,倡議適時召開國際糧食減損大會。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負面影響。據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疫情可能導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數今年新增8300萬至1.32億。聯合國糧農組織水產養殖處處長馬賽厄斯·哈洛特表示,中方立場和舉措為維護全球糧食安全提供了中國方案,為各國保障糧食安全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聯合國糧農組織理事會第165屆會議近日通過視頻方式舉辦。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牛盾在會上表示,中國是南南與三方合作的堅定支持者、參與者和貢獻者,我們願意分享我們的經驗和實踐,與糧農組織和其他成員國一道,共同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解決飢餓問題。他強調,中方支持召開聯合國糧食峰會,支持糧農組織在峰會籌備、召開及後續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共同推動糧食系統轉型變革。中方鼓勵糧農組織不斷完善相關措施,繼續做好疫情應對工作,特別是要幫助發展中成員不斷加強糧食體系的韌性和抵禦力。

  擴大農業合作  助力國際減貧

  「中國一直通過雙邊和多邊等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減貧事業,支持農村減貧和發展領域的南南經驗與技術交流、知識分享、能力建設與投資促進。」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總裁吉爾伯特·洪博表示。

  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以北60多公裡處,有一座中墾農場。種植經理多諾萬·穆丁達正在農場裡為種植雨季的玉米大豆忙碌。穆丁達在農場工作了19年,兩次被派往中國學習農業技術,現在是主要農作物種植管理負責人。「尚比亞乾旱缺水,經常限電,不過農場的作物產量遠高於當地平均水平。中墾農場不僅為當地發展帶來農業知識和技術,還幫助農民過上了好日子。」穆丁達感慨道。

  中墾農場是尚比亞面積最大的農場,26年來累計為當地市場供應糧食5萬多噸,通過就業解決近1.8萬人的溫飽問題。尚比亞農業部前部長魯賓達說:「中墾農場的持續穩定經營,具有重要示範效應。農場帶來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指導鼓勵農民積極開發土地,為尚比亞農民擺脫貧困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墾農場經營成功,是中非擴大農業合作的一個縮影。迄今,中國已在非洲援建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向非洲農民和農技人員傳授農事管理經驗,指導他們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惠及50餘萬當地民眾。

  在莫三比克的中莫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中國專家幫助試驗水稻、玉米、棉花、大豆、芝麻等各類農作物80多個品種,並從中篩選出水稻「粵農絲苗」、玉米「香格裡拉」、棉花「鄂雜棉26號」等優良品種,培訓當地農民3000多人次。

  在中國援建的蒲隆地農業技術示範中心,蒲隆地總統恩達伊施米耶稱讚其為「一個偉大的項目」,將「大大提升蒲隆地種子本土化水平」。他相信,通過布中雙方農業專家通力協作,中方先進的種植和培育技術將在布有效推廣並廣泛運用。

  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方宣布將設立規模5000萬美元的第三期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信託基金,繼續支持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實施農業與農村發展項目。該基金設立以來,約有350名中國專家和技術人員被派往非洲和亞洲的12個發展中國家,與當地農民分享知識與技術,助力其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升。

  深化科技交流  促進共同發展

  2017年8月,馬達加斯加農牧漁業部植保司司長薩乎裡一行專程來到湖南長沙,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來一張面值2萬阿里亞裡的新版馬達加斯加幣,上面印著一束雜交水稻。薩乎裡說,水稻是馬達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中國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馬達加斯加人民已基本擺脫了飢餓。

  在湄公河流域地區,中國雜交水稻專家進行數次實地考察,針對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經常面臨乾旱、海水倒灌的情況,研製並成功種植耐鹽稻種。湄公河國家積極引進中國水稻優良品種、水肥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及稻田綜合種養模式等,帶動當地水稻產業增產增收。「在瀾湄合作等合作機制下,中國協助東南亞國家提高糧食產量,保證糧食安全,也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柬埔寨民間社會組織聯盟論壇項目計劃部主任謝莫尼勒說。

  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顯示,中國已與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籤署了120多份糧食和農業多雙邊合作協議、60多份進出口糧食檢疫議定書,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農業科技交流和經濟合作關係,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農業合作工作組。中國始終將支持非洲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作為對非合作的優先重點領域。

  「我們一直讚賞和致力於與中國保持富有成效的合作關係。」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過去10年,通過南南合作計劃和三方合作框架,糧農組織—中國南南合作計劃在多國取得實質性成果,當地農村生計、糧食安全和營養等方面均得到明顯改善,超過7萬名農民直接受益於國家、區域、區域間和全球項目。「聯合國糧農組織將與中國和其他各成員國一道,為實現更好的生產,提供更好的營養,建設更好的環境,構造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本報羅馬、約翰尼斯堡、曼谷12月13日電)

相關焦點

  • 方言:攜手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近期國際糧價上漲是由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是否會引發全球糧食危機,須冷靜客觀分析和研判。我國是全球第一產糧大國、第一糧食消費大國,確保糧食安全,是中國對世界糧食安全的最大貢獻,將對世界糧食安全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
  • 駐汶萊大使於紅:攜手10+3 共同維護國際公共衛生安全
    駐汶萊大使於紅:攜手10+3 共同維護國際公共衛生安全 2020-04-20 2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凝聚全球抗疫合力 維護人類共同家園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發蔓延,不僅嚴重威脅到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且產生嚴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強調:「唯有團結協作、攜手應對,國際社會才能戰勝疫情,維護人類共同家園。」抗擊全球疫情,需要命運與共的精神,需要同舟共濟的合作,需要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中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努力!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中糧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努力!會議明確,2021年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國內領先、全球布局的農糧食品企業,中糧集團積極順應國家農業產業發展需要和糧油行業全球化趨勢,堅持以「忠於國計、良於民生」為使命,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升居民消費品質為已任,落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的引領示範作用,持續完善產業鏈布局,加強海外投資與貿易合作,努力構建以保障國內需求為核心,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農產品供給新格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
    新華社巴黎3月26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全文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關於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應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於2019年3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那麼,當前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狀況如何?糧食安全面臨哪些風險挑戰?國際社會應如何保障全球糧食供應鏈穩定,維護糧食安全?多重因素加劇全球糧食緊缺,至少25個國家今年面臨嚴重饑荒風險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糧農組織近期共同發布的《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分析》給出了令人擔憂的判斷。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Snyder憂心忡忡地寫道,一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朝鮮近期發布的備忘錄顯示,受高溫、乾旱、洪水等因素影響,朝鮮糧食產量大幅下降,目前已下調人均每日口糧配給;受厄爾尼諾影響,非洲糧食安全也面臨嚴峻挑戰。
  • 今年全球乾旱災害突出 糧食安全成各國嚴峻課題
    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保證糧食安全,成為世界各國農業氣象減災防災領域中的嚴峻課題。2月16日至17日,「乾旱與極端溫度:可持續農林漁業的備災與管理」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世界氣象組織(WMO)以及來自中國、法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的代表集中討論了極端天氣條件下備災減災的應對之策。代表們一致認為,形勢急迫,各國間需要加強氣象、糧食和環境方面的合作。
  • 古城區開展「全國糧食安全周」宣傳活動
    宣傳活動現場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同時該周也是全國糧食安全周。當天,古城區發改局組織人員在吉祥市場開展糧食安全宣傳活動。「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區發改局糧食和物資儲備股股長木學全介紹,今年活動的主題是「端牢中國飯碗,共築全球糧安」。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儲備、流通能力持續增長,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蔓延大背景下,我們國家始終保持社會秩序穩定有序,其中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的穩定供給功不可沒。
  • 百威攜手聯合國全球首發道路安全實踐管理包
    近日,百威攜手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總隊共同慶祝第九個「全國交通安全日」。  今年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為「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百威中國企業事務副總裁高源表示,2020年,是百威堅持在中國倡導「明智飲酒」的第13年,百威一直以來,通過多種線上線下活動,聚焦道路交通安全。
  • 「世界糧食安全與中國對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原標題:「世界糧食安全與中國對策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世界糧食安全與中國對策高峰論壇」近日在京舉行。
  • ...2020年金磚峰會的主題為維護全球穩定、共同安全和創新增長的...
    公告指出,2020年金磚峰會的主題為維護全球穩定、共同安全和創新增長的金磚國傢伙伴關係。俄羅斯作為輪值主席國,將致力於推動金磚國家人民生活標準和質量的改善。俄羅斯總統顧問、2020金磚峰會組委會秘書安東·科比亞科夫表示,儘管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金磚國家仍然在開展工作。自2020年1月以來,已經組織了包括視頻會議在內的60多場活動。
  • 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越南共產黨及東南亞國家十多個政黨都...
    近日,寮國、柬埔寨、緬甸、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10多個政黨向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表示,支持由南海爭議直接當事方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彼此分歧,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反對外部勢力幹涉本地區事務。
  • 世界糧食日 |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從你我做起
    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日紀念日,其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此後每年的這個日子都要為世界糧食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
  • 海外版望海樓: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社會的共同責任
    今年4月15日,是中國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了相關線上活動,這對增強香港社會國家安全的意識和自覺、認識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重大意義、建立健全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雙語全文)
    糧食安全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關係人類永續發展和前途命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中國積極參與世界糧食安全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系,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 崔世安與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就共同維護澳門安全環境 貫徹落實...
    原標題:崔世安與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就共同維護澳門安全環境 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崔世安與解放軍南部戰區政委魏亮就共同維護澳門安全環境 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麗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在政府總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政治委員魏亮會面,就共同維護澳門的安全環境、貫徹落實「一國兩制」交換意見。
  • 回訪汕頭小公園開埠區街區:「總書記勉勵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奮鬥」
    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發揮優勢、打好「僑」牌,攜手努力、共同奮鬥,在各自崗位上貢獻智慧和力量,奮力推動經濟特區工作開創新局面。  「把總書記的關懷傳遞給更多的人」  作為汕頭開埠區的核心地標,始建於1934年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承載著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
  • 攜手共建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共同邁進數字經濟新未來
    今年是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中國和東協攜手共進,聚焦合作共贏,抓住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機遇,在數字經濟領域優勢互補,致力於以數字經濟合作打造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數字經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疫後區域經濟復甦的新動能。縱覽全球科技發展和生產方式變革的歷史大勢,創新是經濟騰飛的翅膀,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
  • 世界糧食日:維護全球糧食安全 世界各國休戚與共
    新華社發(艾哈邁德·戈馬攝)  2020年5月28日,農民在摩洛哥的薩勒收穫糧食。新華社發(查迪攝)  在哈薩克斯坦阿克莫拉州阿克莫爾村,農民進行小麥春播作業(2020年5月3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發(奧斯潘諾夫攝)  這是2019年3月30日在尼泊爾西部巴爾迪亞的一個村莊拍攝的小麥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