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仙公山丨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為泉州十八景之一

2021-02-15 石獅旅遊

   點擊"世界寺廟文化"關注!

佛法| 智慧| 高僧大德| 喚醒 | 功德

靈魂 | 因果 | 人生 | 般若 | 觀照 | 輪迴

義工師兄微信號已開通,請添加uanui15375855586,與您同修佛法,共證菩提!

《 泉州仙公山 》出品人  吳燦輝(法音居士)


溫馨提示:建議在環境下觀看!

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

仙公山,山體碩大巍偉,巖崖陡立,山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山間徑曲林幽,山巔雲霧繚繞,擁有眾多的寺宇亭榭、文物古蹟和歷史傳說,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集宗教朝聖、遊覽觀光、休閒娛樂、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其以「靈、奇、秀、險」為特色,素有「八閩名勝無雙境,絕頂蓬萊顯九仙」之美譽,是福建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和首屆泉州市十佳風景名勝區。


明朝年間,江西有一個舉子,慕何氏九仙之靈驗,特地到仙公山求夢問前程。

他在豐山洞裡一連住了九天九夜,卻一夢無成。

第十天清晨,他心離寺而歸,當即向寺僧借來文房四寶,氣忿地在洞壁上題了一首詩。

詩曰:「千裡路途來求夢,九霄無夢是無緣。神仙不管凡間事,回去江西中狀元。」

題完詩擲筆而去,匆促間忘了帶走雨傘。

當舉子返身回洞府時,突然發現他題的詩中有兩字被更改了:「無緣」改為「有緣」,「不管」改為「專管」,而且墨汁未乾。

舉子見狀,急忙跪下,祈求神仙開恩庇佑。

後來,這個舉子返回江西後,上京赴考果然中了狀元。

為了酬謝神仙,他捐獻了巨資,從江西鋪了一條石板路直達仙公山,這條路就叫江西路。


仙公山宗教、民俗文化歷史悠久,佛、道、儒「三教」並存。據《泉州府志》記載:「在四十六都,距郡城北五十餘裡。水旱祈禱,歲則大豐,亦稱豐山。」山上有豐山仙洞,稱雙髻寺,洞中祀奉何氏九位仙公。漫遊仙公山,可見山上遍布歷代的摩崖石刻、碑記詩文、匾額楹聯、寺觀廟宇、民間傳說,其錯落有致,紛呈異彩。

它們與泉州古城的開元寺、靈山聖墓、清淨寺、關帝廟、禮拜堂等遙相呼應,相映成趣。仙公山的人文景觀,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泉州之所以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輝煌史實。

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摩崖上石刻題句:「齊朝誰住古巖阿,絕頂雲霄手可摩」。一代高僧弘一法師,也曾留跡此山,「是真仙靈,為佛門作為大護法,殊勝境界,集眾僧建新道場」。1997年,在泉州市的風景名勝評比中,仙公山被評為「首屆泉州市十佳風景區」。




仙公山山勢險峻,只有西、北各一個石門可以出入。

北門稱「小隘門」;西門是正門,即「仙門」

1998年,景區重新規劃,「仙門」下移於舊土地廟下,另建牌坊式山門,稱「九仙天門」,舊址右側壘築「仙洞」



在寺北小隘門外約50米的山坡巖石間,中有一口井叫「藏杉井」。深10米,直徑1.65米。系舊時山中僧道人漿洗衣物及取水之井。傳說南宋高宗年代,廟宇破損重修,山下缺乏杉木,而從山下搬運巨大木材上山是極其艱辛的。僧人深感憂慮。然而他們熱心修寺的舉動感動了何氏九仙,九仙便施展法術把杉木貯藏在這口井中,要用時逐根從井中撈出,使廟宇順利修葺完成。是井1985年重修一新。


碑記詩文,匾額楹聯,也是仙公山的一大景觀,這鐫刻在大隘門峭壁上的 「佛國」 大字,是宋代龍圖閣學士、泉州知州王十朋的墨跡。明代大書法家、歷官建極殿大學士張瑞圖,遊覽仙公山時,曾撰著名碑記《禪雞冢碑》。


山上還有一處「會當陵絕頂,一攬眾山小」的地方——觀日臺。


「觀日臺」為清朝太常寺卿陳大所題,臺面二米見方。

清晨,屹立立臺上,遠眺東方,可見一輪紅日躍海噴礴而出,冉冉升起,海天同輝。

清人萬際昌有詩云:「攀蘿尋鳥道,侵曉上峰巔,霞氣涵滄海,波光接遠天。山空孤日落,雲淨一星懸,曾說和馭,相催日復年。」抒發的就是在這裡觀日出的感懷。

遊客乘坐空中纜車到達「入雲閣」下站後至豐山仙洞的必經之路。

全長44.5米,寬2.6米,建於1995年10月。

全橋建於峭漄巖壁上,由六支鋼筋混凝土仿樹木圓柱支撐橋面,最高點8.75米,橋面多折成曲形,雙邊鐵扶加固。

仙公山豐山洞內懸掛著一塊清朝大學士李光地所書「真神仙也」的匾額。

相傳1658年(清朝順治十五年)歲次戊戌,李光地時年18歲,在赴省城應試前與學友一齊到仙公山運夢,以求測功名前途。

當晚與諸友睡於仙公案桌下,朦朧中夢見一仙人來到他身邊對他說:「你要去應考是『功名無心想,富貴兩不成』」,隨即不見。

李光地少有抱負,決不相信「運夢」而放棄自己的理想,於是堅持上省應考。

不料是年中舉(按:李光地實際中舉時間是1666年,即康熙五年)。

經過刻苦努力,1670年(康熙九年)高中進士,後來當了文淵閣大學士,擔任首輔閣臣,傳說他曾「七日權君」,代天子聽政。

有一年,李光地回鄉休假,寓居泉州。

一日舊友重逢,談及仙公山「運夢」一事,認為如果當時信其夢,必誤人子弟眾人附和。

大家決定第二天一齊上山搗毀仙公山廟。

此時,忽聽門子來報,稱仙公山李道人求見。

李光地初時不見,道人通過門子告知,他是仙公山上何氏九仙派來的。門子再次通報,眾人稱奇,齊勸李光地接見。

接見後,道人言:「相公以前運夢的『功名無心想』,『想』字去掉『心』字,說明你的功名是無『心』的『想』就是『相』,可以當到相國。

而『富貴兩不成』,指你參加省考是戊戌年,戊戌兩字均不象『成』字,說明你富貴從戊戌年開始,這是仙人激發你奮發上進,勉勵你刻苦學習的激將法。」

道人接著又說:「若非這樣,恐怕你難求得今日功名。」眾人異口同聲稱讚「仙公真神仙也」。第二天,李光地帶領諸學友上山酬謝。

李道人早已在「仙排格」等候。

李光地於是捐獻了許多銀兩修建仙公寺廟而且當場題了「真神仙也」匾額。

李光地卒於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其年歲次戊戌。至此則全應了仙公「富貴兩不成」的隱喻,即榮華富貴從戊戌年開始,至戊戌年結束。

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摩崖上石刻題句:「齊朝誰住古巖阿,絕頂雲霄手可摩」一代高僧弘一法師,也曾留跡此山,「是真仙靈,為佛門作為大護法,殊勝境界,集眾僧建新道場」。

1997年,在泉州市的風景名勝評比中,仙公山被評為「首屆泉州市十佳風景區」。


 

清朝順治年間,下南安石井村,有位英雄名謂鄭成功。

在他未出仕之前往仙公山腳。林蔭小道但仙公事前已知首鄭成功要來仙公山,於是託夢給山中和尚說:「明天有一位白衣 秀才前來問籤,你們趕快把山下坪鋪打掃清潔,備辦清茶好好迎接貴客。

同時要對他說:『半天子匆匆來吵神仙。不必勞駕到寺,回去好好練武習文。』」當和尚向鄭成功轉達仙公的話時,鄭成功非常感激。

坐下休息片刻,觀看四周,崇山峻岭,古樹參天,高聳入雲,草木蒼鬱,風光迷人,來往香客男女老幼絡繹不絕,熱鬧非常,實在是人間仙境。鄭成功返家後,更加用功練武,熟讀兵書。後來舉兵反清,收復臺灣,打敗荷蘭侵略者 ,與清王朝分庭抗禮。

後人在仙公山麓,修建了一座石亭,名曰「洗心亭」,永作紀念。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南無阿彌陀佛!

聯繫小編:weixin&qq:1564552536| tel:13505020105 



義工師兄寄語

傳播寺廟文化分享修行心得、廣結善緣、行菩薩道、弘法利生!2016年最好的微信,希望與師兄共同學習佛法,共同精進!末學感恩合十!隨喜轉發, 功德無量 ... ...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行關注
▼ ▼ ▼ 
 

相關焦點

  • 泉州仙公山
    仙公山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距泉州中心市區約25公裡。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總面積25平方公裡。是集宗教朝聖、遊覽觀光、休閒娛樂、修學度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福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文明風景旅遊區,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仙公山——泉州十八景之一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閩南網9月10日訊 仙公山,南北朝時祀「何氏九仙」而名,其主峰海拔758.5米,氣勢雄偉,風光旖旎,以「靈、奇、秀、險」為特色。仙公山風景區,總面積25平方公裡由雙髻宗教文化區、仰恩湖文化休閒區、馬甲民俗文化景區、馬甲亞熱帶動植物觀賞園、烏潭湖遊樂度假區等五個景區組成。
  • 它是泉州十八景之一,號稱「八閩名勝無雙境」,卻被降級為3A景區
    中國有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都是以佛教文化為背景依託的寺廟,作為一種文化,每年吸引了數以萬計善男信女前往朝拜,這種現象在閩南地區尤為明顯。閩南,一般就是指廈門、漳州、泉州三地市,這裡的一個特殊現象就是幾乎村村都有寺廟,這種家家供神靈,處處有廟宇現象,在其他地區還真的不多見。
  • 閩南一大奇觀,洞中祀何氏九位仙公,同時也是很靈驗的寺院
    馬甲仙公山位於距市區25公裡的馬甲鎮,南北朝時(480-502年)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據《泉州府志》載:「水旱祈禱,歲則大豐,亦稱豐山」;因雙峰相向對峙猶如古時婦女頭上盤扎的雙髻,故又名雙髻山;主峰高758.5米。
  • 秋天,我在泉州的山頂,等風來
    這塊風動石是古代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秋風動」。 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 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
  • 泉州幾大旅遊景點,你選擇哪個呢?
    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故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雲霞繚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公裡,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公裡。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峰巒起伏,巖石遍布盎然成趣,多處勝景天成,為572米,山脈綿延20公裡,象形巖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區,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佔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展為多種宗教兼容並蓄的文化名山。
  • 泉州有座「空中堡壘」,有「何氏九仙」之稱,距離市區僅25公裡
    >泉州的仙公山距離市區約25公裡的路程,也有「何氏九仙」之稱。,無不讓人驚嘆,仙公山的陡峭,遊客們在攀巖時不得不謹慎前行,西北路面的石門是山的入口處,古時候人們為了紀念九仙,以修築神殿神像來奉供他們,大雄寶殿是白水巖,歸屬佛教。
  • 泉州仙公山風景區10月8日迎民俗盛事——舉行大型法會和開錦室儀式 吸引萬千信眾參與
    泉州仙公山風景區10月8日迎民俗盛事——舉行大型法會和開錦室儀式 吸引萬千信眾參與
  • 「泉州講古」仙公山的傳說——何氏九仙
    山上還有一個山洞,叫豐山洞,洞內奉待何氏九仙公。所以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仙公山。傳說在漢朝武帝年間,江西九江有一戶姓何的,官居太守是淮南王劉安的部屬,夫人張氏,共生九個兒子四個女兒。這九個兒子從小聰明好學,只是生於亂世,就一心學道修煉,濟世救人。
  • 泉州德化九仙山景區好玩嗎 九仙山票價多少怎麼去(圖)
    有說是因該山九峰並峙故名;有說是此山最早開發在南北朝,是道教用地,因道教有九仙而得名;清乾隆版《德化縣誌》記載,是「相傳昔有隱士九人居此,俱仙去」,故名;明知縣楊九正則在《九仙山志序》說是「仙遊九鯉勝事俱在,德化鄰之,則山名九仙」,把這座山名的由來與仙遊九鯉湖何氏九仙連在一起。
  • 泉州旅遊攻略,人少小眾的旅行景點
    說起泉州,你會想起什麼旅遊景點呢,開元寺,清源山,中山街,關嶽廟等等景點,但是還有哪些不怎麼出名小眾景點等你們去找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下,泉州有哪些人少小眾的旅行景點。1.洛陽橋洛陽橋在泉州,坐落在洛陽河的入海口,取名洛陽是否於南遷思鄉有關就不得而知了。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據說是唯一的跨海大橋。很感慨古人用聰明才智修建了此橋,下面用海蠣駐堤,生態保護橋的穩定,還有很多紅樹林,值得走走看看。
  • 世界宗教博物館——在泉州你去過幾個宗教寺廟呢?
    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廢后傳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院。重修後大雄寶殿的風格保持明代規制,有應庚塔、千人鼎、大洪鐘崇福寺"鎮山三寶"。大洪鐘,鑄於明初,聲音宏亮,"崇福晚鐘"為泉州八景之一。泉州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南北朝時(公元480-520年)因祀「何氏九仙」而名,其主峰海拔758.5米,總面積
  • 「仙公山」風景名勝區榮獲洛江「最佳賞秋景點」稱號
    10月30日,洛江區文體旅遊新聞出版局與無線泉州攜手為「仙公山」景區頒發洛江區「最佳賞秋景點」獎牌。今年重陽前夕,洛江區文體旅遊新聞出版局與無線泉州聯手舉辦「重陽賞秋 醉愛洛江」景點網絡評選活動。在5天的激烈角逐中,「仙公山」景區取得第一名,獲得此次洛江區「最佳賞秋景點」榮譽。
  • 仙公山坐落於泉州北郊,這裡植被茂密風景宜人,空氣比較清新
    仙公山位於泉州北郊,離市區不太遠。這裡不僅能爬山賞景、親近自然,山上的寺院據說十分靈驗,前來拜拜祈福的遊人也不少。你可以步行上山,也可坐10分鐘左右的空中纜車(往返55元),若坐纜車上山,便無需購買景區大門票。
  • 泉州天后宮從祀諸神考
    由是永依法力,為部下總管。」《湄洲嶼志略》卷一載:「有晏公者,浮海為怪,神以法制之。……命為部下總管。」《敕封天后志》卷下《收伏二怪》條:「時有嘉應、嘉佑,或於荒丘中攝魄迷魂,或於巨浪中沉舟破艇。……並收之,列水闕仙班,共有一十八位。凡舟人值危厄,披髮虔請求救,悉得其默佑。」《湄洲嶼志略》卷一稱:「時有二魔,一曰嘉應,一曰嘉佑,……並錄為將。」
  • 泉州憑啥叫「世界宗教博物館」?去過十個以上寺廟宮觀,你就懂啦.
    歷史:1057年宗教:佛教地址:泉州市鯉城區崇福路介紹:崇福寺是泉州少林寺廢后傳授少林武功的又一寺院。重修後大雄寶殿的風格保持明代規制,有應庚塔、千人鼎、大洪鐘崇福寺「鎮山三寶」。大洪鐘,鑄於明初,聲音宏亮,「崇福晚鐘」為泉州八景之一。
  • 福建泉州:新興旅遊資源——生態旅遊
    仙公山景區位於洛江區馬甲鎮,距泉州中心市區約25公裡,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總面積25平方公裡。
  • 去泉州旅遊,小恆推薦的景點有……
    去泉州旅遊,小恆推薦的景點有:去泉州旅遊,不容錯過「崇武古城」!古城內外有20多處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庵廟堂等古建築,與古城構成了可供參觀稽古的古蹟群。去泉州旅遊,不容錯過「清源山」!有「閩海蓬萊第一山」之美譽,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所以不容錯過!去泉州旅遊,不容錯過「姆林山」又稱牛姆林,是避暑勝地,常年雲霧繚繞,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在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