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名片
黃巖模具產業萌芽於20世紀50年代,1968年誕生第一家專業的模具企業。經過60年多年的發展,黃巖已經成為全國規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塑料模具生產基地,正牽頭打造台州模塑千億產業集群。
黃巖智能模具小鎮被列入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黃巖模塑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被列入省首批創建名單。今年,黃巖把「模具之都」作為推動黃巖高質量跨入「永寧江時代」的產業坐標,努力將黃巖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模具產業高地。
如果說蜜橘是黃巖農產品的名片,那麼模具就是黃巖當之無愧的金招牌。
60年的發展,黃巖形成了中國模具產業功能最齊全、專業化程度最高、配套最完善的產業鏈。在黃巖,模具產業早已和城市深度融合——模具小鎮、模具博覽城、模具學校……即使是生澀的機械製造的術語,在這裡也能遇到更多的知音。
「模具與塑料」是台州重點發展的七大千億級產業之一,同時,模具又屬於工業的基礎工藝裝備,是工業的母機,能直接帶動幾十倍的上下遊產業。
坐擁強大的模具產業優勢,台州製造能否開闢出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天地?
優勢:草根起家的實力派選手
「格力以前很多產品的模具就是在黃巖生產的。」 去年,董明珠造訪台州時這樣說。
其實,家電模具只是黃巖模具的冰山一角,黃巖的汽車模具、物流模具、日用品模具等都在國內佔主導地位。在黃巖最擅長塑料模具中,注塑模具佔全國的30%以上、擠塑佔全國80%以上、吹塑佔全國的40%以上。
目前,黃巖有模具生產廠家和加工點2000餘家,從業人員4萬餘人,去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85億元。由於產業的特殊性,模具企業普遍規模都不大,但是黃巖模具行業「臥虎藏龍」,不少小型巨人企業已經躋國內甚至國際的「塔尖」。
例如,精誠模具的塑料擠出模具為亞洲第一,世界前三。賽豪的汽車車燈模具為世界前三水平。星泰的汽車儀錶盤模具、精超力的汽車格柵模具、美多的空調模具、凱華的物流模具均處於國內一流水平。
黃巖的模具產業萌芽於1955年,到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伴隨著中國製造業的騰飛而飛速發展。
黃巖模具行業的前輩王康富在《回眸黃巖模具業發展的歷史》一文將上世紀60年代的「城關模具社」的設備叫做「螞蟻吃骨頭」,模鍛件是用拉風箱的小紅爐加熱,並用榔頭鍛造,臺鉗、手搖鑽、銼刀是他們最主要的工具。
如今,模具從業者的設備早已今非昔比,加工的誤差精確到0.01毫米,產品的也從原先紐扣、肥皂盒、牙刷等小物件模具升級到汽車大型塑料模具、動車內飾模具、大飛機尾翼模具等「高大上」產品。
浙江華榮航空裝備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為西飛、沈飛等航空製造企業提供飛機的垂尾與平尾的模具。「中央臺專題片《大國重器》中,介紹航空工業時,出現的模具就是我們生產的。」 華榮董事長蔡錫榮自豪地說。
因為波音、空客的部分零件是由中國企業代工的,而這些飛機的某些模具也是在黃巖生產的。「當老外看到黃巖這樣的小地方竟集中那麼多的五軸加工中心,驚呼震撼。」
據統計,黃巖模具裝備數控率達到85%以上,最先進的「五軸加工中心」200多臺,佔全省模具企業該裝備的50%以上。
深耕:鞏固「模具之都」領先優勢
星泰模具專業生產汽車儀錶盤、保險槓、格柵等大型塑料模具。「做模具如同修煉,每完成一個項目,功力就會上一個新臺階。」 星泰模具副總經理陳靜波說。
廣汽三菱的歐藍德的儀錶盤模具就是星泰模具發展中一個新臺階,當時客戶圖紙資料並不完整,星泰只能藉助進口的實車逆向造型,在克服種種困難,試模的產品與原車「嚴絲合縫」,在業內傳為佳話。而後來奔馳汽車「星輝格柵」模具成功開發,又讓星泰在豪華車領域具備了話語權。
「模具行業同樣存在激烈的競爭,像湖北的黃石,近年來地方制定優惠政策,專攻模具產業,產品門類幾乎與黃巖重合。經過長期積累與技術攻關,黃巖的模具行業掌握了微粒多層共擠模技術、微發泡模具技術、雙料一次成型模具技術等十大核心技術,但也要居安思危。」黃巖模具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鄭匡富說。
「浙江模塑產業創新綜合體」是黃巖助力模具企業高質量發展重要平臺。
綜合體集聚黃巖模塑工業設計基地、,黃巖模具博覽城、黃巖智能模具小鎮等產業創新服務平臺,針對產業發展共性「短板」,精準布局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及相關研發機構,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模具設計軟體二次開發、模具自動化加工應用、高分子複合材料成型等是模塑企業發展中遇到普遍難題。綜合體與國內33所高校院所開展技術合作,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今年,黃巖區第一職技校與台州學院合作開展「中職與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模具製造專業」作為試點專業,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同時台州學院與黃巖區開展深度的校地合作,為模塑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與技術支撐。
今年,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1-7月份黃巖模具產業仍然保持著同比產值增長6.3%的增長,1-5月份,規上企業數量從去年年底的77家增加到89家。
擴張:向產業鏈上下遊拓展
賽豪實業是一家生產車燈模具的企業,而它的董事長虞偉炳還有一個身份是上海通用汽車的新車研發的塑模組長。
「原先模具企業是按廠家圖紙開發模具,現在新車型開發時,配套的模具廠參與同步設計、同步開發,一方面對模具廠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也優化了開發流程,縮短開發周期。「虞偉炳說。
模具是用於製造未來的產品,預示著產業未來發展動向。
雙盛塑模董事長李加春認為,不少黃巖的模具企業的製造開發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如果模具企業只專注於自身領域技術的模具製造,不向產業鏈的上下遊延伸,無疑是資源的一種浪費。
「模具之都應當朝著創新之都的方向發展。」 李家春說。
模具向上遊溯源,就是新產品開發,例如工業設計。
黃巖模塑工業設計基地是浙江省首批重點推進建設的12個特色工業設計基地之一,也是台州市唯一一家。
該基地已入駐29家工業設計企業,匯聚了近500名工業設計人才。在2018年實現設計成果轉化產值80.5億。
2015-2018年,該基地在全省特色工業設計基地考核中一直名列前三;在2018年第二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還榮獲「TIA設計服務平臺獎」,全球僅9席。
模具向下延伸,則是製造業。
在黃巖,模具產業直接帶動了塑料製品,電動車等相關產業,在台州打造的七大千億級產業中,所有的產業都離不開模具產業的支撐,即使是看似不相關的醫藥行業,一次性輸液袋、注射器的生產也離不開塑料模具。
台州電動車協會理事長王文慶說,深厚的模具文化培養黃巖的企業家精神,黃巖不少知名的企業家都是學模具出身,然後逐漸轉向做產品。
雙盛塑模專注於複合材料模具。「京張高鐵上奧運號客車的內飾件就是我們生產的,我們模具與產品同時都生產。」李加春說。
同樣,原先只生產模具的華榮航空,今年也在台州無人機航空小鎮開設新廠區,開始涉足飛機零部件的生產。
今年,黃巖新松機器人項目在黃巖台州智能製造園區落戶,10月10日第三屆中國黃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大賽落下帷幕,一等獎兩個項目都為機器人項目,可以預見,智能製造開始在黃巖興起,對於模具行業來說,所有的新興的產業都是利好,只要新產品,模具行業就不會衰亡。
【記者手記】
匠心與創意的「化學反應」
本報記者 沈海洲
在台州,人們習慣將模具與塑料這兩個產業合稱為「模塑」,其實這兩個產業的氣質是完全不同的。
一件件產品排隊下線,門外卡車等著發貨……這種火熱的場面在模具企業是見不到的。模具廠安靜得更像一個實驗室,而且因為加工精度的要求,不少車間一年四季恆溫恆溼。
星泰模具車間裡, 「五軸加工中心」正在運轉,機械手不斷旋轉角度對工件進行打磨,我觀察了許久,但憑藉肉眼根本看不出加工的效果。
「按照這樣的速度,什麼時候才能打出一副模具?」
「像這類汽車儀表臺模具,從設計開始,到正式交付客戶大概需要一年時間。」 陳靜波說。
做模具真的是「慢工出細活」!漫長的生產周期來源於繁複的工序和苛刻的要求。
這讓人想起黃巖著名的「非遺」翻簧竹雕,同樣也是匪夷所思的工序繁複。「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模具產業能夠在黃巖蔚然成林,不能說完全沒有這種追求「品質上盡善盡美、技藝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脈相承。
蔡錫榮1979年進廠學習做模具,他的師輩就是黃巖最早的一批模具師傅。據他介紹,當時做模具主要集中在後來併入西城街道的「紅旗鄉」。第一代的模具師傅起初是木匠或鐵匠,做模具完全是出於生計。在他娓娓道來的掌故中,有的師傅,遇到難題,立刻啟程去上海找大廠裡師傅求教;有的師傅,遇到困難,連續幾天幾夜苦思冥想, 總有「小聰明」讓簡陋的工具完成「繡花活」。
學習、專研、總結、傳授……黃巖模具起步於草根之間,漸漸成為一方的支柱產業。在黃巖,製造模具的材料和設備都是外購的,對產業「點鐵成金」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這裡人——60多年,幾代人的薪火相傳。
做模具並不簡單,尺寸差一絲也不行。模具在交貨前,必有一道「試模」的程序,如果不能打出合格的產品,所花的時間、精力將血本無歸,而更具挑戰的是,做模具根本無法因循守舊,每一件模具都是一個孤品,如果以「原創性」作為藝術品的標準,模具產品也可以稱得上是以工具機雕琢出來的「藝術品」。
以工業4.0為目標建設的精誠模具的「夢工廠」美輪美奐,現在是黃巖智能模具小鎮工業旅遊的首選目的地,在廠區裡,精誠的廣告語非常醒目——「工業&美學:讓技術更藝術」。
「工業」意味著「嚴謹」,「藝術」意味著「創造」,而將兩者水乳交融,則彰顯了黃巖模具的產業自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