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浙江省寧波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寧工」)作為一所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堅持紮根地方辦教育,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走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融入與保障中心工作來推動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的新路子。
黨建護航明確方向
踏實前進勇闖新路
一所高校如何才能準確把握辦學方向、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最根本的是高校黨組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思想引領為堅強保證,當好「一線指揮部」,突出「牽頭」和「抓總」作用。
2010年,國家第一次將應用型人才培養寫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找準轉型發展的著力點、突破口,真正增強地方高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為行業企業技術進步服務的能力、為學習者創造價值的能力」。綜上可以看出,推動地方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已成為當前地方高校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體系現代化的重要任務。要破解轉型發展的難題,需要地方高校黨委進一步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堅持和完善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把正確政治方向貫穿辦學育人全過程。
近年來,寧工黨委以黨建引領前行路,牢牢抓住應用型建設的發展機遇,確立了「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探索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模式,爭試點創示範,為加快建成高水平工程技術大學奠定堅實基礎」的發展之路;明確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建成特色鮮明、服務地方、國內知名的高水平工程技術大學,成為現代工程師的搖籃。
上下同欲者勝。明確的辦學方向使全校師生同心協力,將學校推入應用型建設的快車道。如今,我校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浙江片區牽頭單位、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高校及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並協同全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入選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建設高校行列。
黨建融入中心工作
服務地方精化轉型
「港通天下,書藏古今」。寧波作為一座現代化工業與國際港口城市,在城市現代化、國際化與先進位造業發展的進程中亟需大量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及高水平應用型研究的支撐。對此,寧工黨委聚焦應用型辦學定位,以需求為導向、服務為重點,瞄準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將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不斷激發黨組織活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工作實實在在地融入學校各項中心工作中,有力推動了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圍繞寧波市全國首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及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的發展要求,學校致力於建設五大專業群服務寧波五大支柱產業,深度參與「246」產業群的建設,並根據寧波產業集群發展需求建設了電子與信息、建築與交通、材料與化工、機制與汽車、現代物流、大數據等六大工程中心,在服務寧波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寧工師生講述著「一所學院與一座城」的故事。寧波是一座活力之城,四通八達的交通是承載這座城市脈動的血管。寧工建交學院將支部建在工地上,長年為寧波市政建設提供不可或缺的科技服務和智力支持。杭州灣跨海大橋、金塘大橋及舟山連島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都使用了該學院研發的成套工程技術;杭州灣跨海大橋杭甬高速連接線公路工程採用的橋梁預製裝配化技術,填補了我國陸上橋梁此項施工工藝的空白;在寧波軌道交通、機場路高架等市內重大工程現場,都有寧工建交學院老師和工程師專家們的身影。學院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經年累月的付出,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認可,「一所學院一座城」的美譽在寧波家喻戶曉。
寧工師生書寫著「汽車城裡的大學」的美談。位於杭州灣新區國際汽車城核心地段的寧工杭州灣汽車學院被寧波人親切地稱為「汽車城裡的大學」。學院在這裡與新區管委會、市教育局、大眾、吉利等單位及企業聯合辦學,著力打造校園、產業園、研發園「三園融合」的國內一流汽車行業特色學院;建成杭州灣汽車研究院、汽車碰撞安全與輕量化研究院和智能製造研究院等平臺,獲批寧波市試點特色學院;積極融入千億級汽車產業園,源源不斷地為杭州灣新區汽車產業輸送人才。近1/3的畢業生留在杭州灣新區就業,「出校門過條馬路去上班」成為該學院學生的常態。
寧工師生描繪著「下一個『大疆』誕生」的風景。為積極響應寧波市「項目爭優、產業爭先、科技爭投」的發展號召,寧工黨委牽手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團隊,推動市政府投入4.5億元建設的寧波智能技術研究院、寧波智能技術學院、清水灣智能產業園「兩院一園」落戶翠柏校區。同時,學校還成立了機器人學院,旨在打造國際領先的智能技術「政產學研資用」協同創新生態系統的「寧波樣本」及培養新工科教育改革領域的「模範生」。
黨建保障科學辦校
有效實現學用結合
寧工黨委用黨建的思路和舉措保證教學、科研等中心工作的落實。通過黨建引領、制度保障、載體帶動,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發揮人才和幹部的主動性、創造性,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寧工通過「清廉寧工」建設,營造「政風清明、校風清淨、教風清正、學風清新」的校園生態;通過「雙帶頭人」標準配齊、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積極探索支部工作與教學、科研、學生管理服務等緊密融合的作用發揮機制。2015年,學校黨委1號文件發布《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行動綱要》,通過建章立制和創新工作機制,實施「雙合作」戰略,一手拉著名校大所,一手拉著政府企業,形成與地方發展協同創新、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具體成績體現在:
學校發展與地方經濟融合交出「高分卷」。寧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獲得普遍認可。2018年4月27日,教育部在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寧工「產教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受到地方政府、用人單位和學生的廣泛好評」。以中山大學原校長黃達人教授為組長的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專家組一致認為,寧波工程學院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寧工學子成為服務地方的「金名片」。高校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首先需要提供人才支撐。從寧工走出的一屆屆畢業生,陸續成為學校向社會散發的「金名片」。建校37年來,寧工累計培養6萬餘名畢業生,20%的生源來自寧波,60%的校友紮根寧波,在化工、建築、機械、物流、電子等行業及相關政府部門成為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十三五」期間,寧工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政府、社會和學生的充分認可,一則則喜訊接踵而來:在浙江省教育廳教育質量評價中,寧工2019年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及人才培養質量位居全省本科高校第五、寧波市第一,連續三年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用人單位滿意度從2015年第20位提升到2019年第7位。
科學研究成為助推地方發展的「發動機」。寧工黨委將聚才、重才、愛才作為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的重大舉措。2019年,學校自主培養了烏克蘭工程院外籍院士,這是寧波市首位本土培養的外籍院士。近年來,寧工實施百名博士(教授)服務百家企業的「雙百工程」,已使40%以上博士具有半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把科研帶到一線,把經驗帶回課堂;學校專業教師「雙師雙能」佔比達到65%。同時,寧工黨委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和職稱評審指揮棒的作用,制定有關教師參加服務社會活動、帶領學生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等政策,激勵廣大師生直接參與地方經濟建設。近些年,學校來自企業的年科研經費量躋身全國高校200強;2019年在最好大學網的高校社會服務能力排名中位列全國174名。此外,寧工先後建立象山、三門、奉化3個縣域實體研究院,以及臨空經濟研究院、中烏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推進區域科技創新。如今,寧工70%的橫向課題來自寧波、轉化在寧波,為區域發展創造了豐富的創新成果。(圖片由寧波工程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