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 一
編輯|李春暉
一位電影從業者曾和硬糖君說,投資電影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的賭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當2017年首部好萊塢大片《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在內地叫好不叫座,再聯想到去年多部進口爆米花電影表現不佳,不得不讓人揣測:好萊塢爆米花大片的套路,在內地已經行不通了。
然而春節檔過後,賣相併不突出的《極限特工3》內地票房已突破10億,主演範·迪塞爾都表示「這部電影能否拍續集,中國觀眾說了算」。
雖然乍聽是赤裸裸的「討好」,但背後卻是「血淋淋」的事實。這部在北美票房口碑雙僕街的電影,在內地奇妙「重生」。主創的恭維和獻媚就不只是客氣,而是現實所迫。
昨日(2月24日),《生化危機6》和《刺客信條》在內地開畫。憑藉著超高的預售成績和零點場票房,《生化危機》首日票房便高達2.27億,榮登內地影史第5名,在進口片中僅次於《速度與激情7》(3.99億)和《魔獸》(3.02億)。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片此前在北美遇冷,近一個月的累計票房不過2625萬美元。內地一日的票房已經超越了北美一個月的總票房,不得不讓人感嘆,內地還是好萊塢爆米花電影的「後花園」。
好萊塢「爆米花」還能再戰二十年?
本月,《生化危機6》靠著「十五年生化情」的噱頭,首日零點場票房突破1500萬,首周預售票房達到1.2億。《極限特工3》則成功擠入中國影史進口片票房的TOP10。兩部電影為何有如此大的票房號召力,關鍵還是好萊塢「套路成精」。
內地影迷對好萊塢電影還是有著非常高的印象分,好萊塢電影則抓準了內地影迷「大片」情結的命脈。雖然所謂的好萊塢大片在內地一年比一年難賣,觀眾越來越審美疲勞,但只要稍微換一種玩法,在製作宣傳上進行一些變通,仍然能夠讓這類電影賣出可觀成績。
《極限特工3》和《生化危機6》的出色成績,充分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新年伊始,《星球大戰:俠盜一號》、《太空旅客》等好萊塢商業片成績並不出色,但與之不同之處在於,經過了整個春節檔的洗禮,國產電影口碑不佳再次成為關注焦點。進口片則在此階段出現了一個「空窗期」,觀眾對好萊塢大片早已饑渴難耐。
《極限特工3》有甄子丹和吳亦凡兩位中國影星加盟,前者是硬派動作明星,後者則是陰柔小鮮肉,兩人自然為這部影片帶來了可觀的關注度。而從電影本身而言,也早已修成「情懷寶典」。好萊塢續集電影=情懷+動作場面+中國明星,讓其一舉突破10億大關,連續坐莊單日冠軍。
《生化危機6》雖然沒有中國明星參演,卻有著「十五年生化情」的不二法寶,相當於另一種形式的「還電影票」。
這部電影將「情懷」發揮到了極致。宣傳重點、海報、預告片無一不透露著「終結」的感傷情緒。此前五部系列電影的影迷和這一暢銷遊戲的忠實玩家,自然都希望共赴「最後之約」。
聯想到《長城》在北美遭遇的「撞牆式」差評,好萊塢爆米花顯然更懂得撩撥內地觀眾。如此差別待遇,顯然不是「爆米花」本身的問題。
高票房、低口碑難分難解
其實,北美人民不光不愛《長城》,而是對於這類爆米花電影都產生了厭倦情緒。
經歷了幾年的狂轟亂戰,爆米花電影已經讓北美人民徹底無感。缺乏創新的劇情編排,空洞卻泛濫的續集情懷,焦躁而機械的視覺場面,是北美人民對爆米花電影最集中的吐槽。
《生化危機6》北美首日票房報收510萬美元,創下了該系列歷史最差紀錄。與此同時,影片在IMDB上的分數僅為6.4,只能算勉強及格。在美國另一大評分網站爛番茄上的新鮮度更是只有41%。
而引進國內後,目前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為6.9分。有不少觀眾並不買帳,內容空洞,情懷梗頻出,動作場面過多……都備受詬病。喜歡該片的觀眾,也將標準降到了沒有從頭睡到尾。
遭遇類似,《極限特工3》也沒少被北美人民抱怨。「老」,是評價這部電影出現頻率最多的詞。老梗、老劇情、老演員,甚至在套路上都老的要命。
因此自1月20日在北美上映以來,這部電影票房僅為4161萬美元,爛番茄新鮮度只有43%。雖然這部影片在國內口碑也沒有好到哪裡去,豆瓣5.8分仍未及格。但並不妨礙內地觀眾邊嫌棄邊買單。
同樣改編自遊戲的電影《刺客信條》,爛番茄指數一度低到18%,美國本土票房目前僅為5452.94萬美元。雖然之後在歐洲各國開畫,陸續登頂。但想要回本,仍然寄希望於內地票倉。
不過該片引進國內後,票房上被《生活危機6》死死壓制。而自身口碑也僅為豆瓣5.5分,耍帥扮狠敘事混亂引發內地影迷不滿。可即便如此,《刺客信條》仍然可以穩居單日亞軍。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歡樂好聲音》、《愛樂之城》這樣的高分電影,市場表現並未和其口碑形成正比。
內地影迷圖爽觀影,吐槽買單仍然是主流趨向。如果這類好萊塢電影可以成為內地影迷發洩情緒的「垃圾桶」,倒也不能說其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
全靠國產片同行襯託
硬糖君雖然抱怨進口大片的高票房和低口碑,但起碼進口片仍然有可以拿得出手的砝碼,例如動作,例如場面,例如明星,起碼有一項是內地影迷願意買單的。
可開春的國產片市場,仍然靠春節檔幾大影片苦苦支撐,新片則「雷區」密布,是今年以來國產電影最弱的一個階段。
較為活躍的《上海王》、《遊戲規則》、《瘋嶽撬佳人》等新片各有各的致命缺點,並且從體量來看過小,完全沒有實力和進口片抗衡。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進口片集體霸佔單日票房的前五名,而除了春節檔開畫的《功夫瑜伽》和《乘風破浪》,後上映的國產電影只有一部單日票房破百萬,這樣的表現幾乎可以用「隱身」來形容。
《上海王》雖然在主演陣容上有保證,但卻有一位「神一般」的導演。胡雪樺曾在2013年聯手黃曉明打造豆瓣3.4分的《神奇》。這部邀請了中美韓三國娛樂、體育多位明星的電影,卻奉獻出了內地影史最為「神奇」的一幕。
此次「神奇」導演再次歸來,上映之前已經讓許多影迷提心弔膽。原以為是低配版《羅曼蒂克消亡史》,卻不料拍成了舊社會的《小時代》。
更可怕的是,這部電影還有一部下集將在下月上映。而有了《上海王》如今的市場表現,下集能打多少分或許才是影迷最關注的話題。而胡雪樺導演的「歷史地位」,估計也會成為很多影迷津津樂道的飯後談資。
《遊戲規則》的口碑和《上海王》不相上下,兩部電影還是類似題材。而《瘋嶽撬佳人》則仍然延續嶽雲鵬「耍賤賣萌說相聲,屌絲意淫抱女神」的嘴炮老套路。雖然是一部情人節電影,但豆瓣3.5分讓更多影迷將吐槽的重點集中到了嶽雲鵬身上。近兩年大火的小嶽嶽似乎也開始讓人審美疲勞,接下來的《歡喜喜劇人》電影版命運令人擔憂。
國產電影的不堪大用為進口片引流不少,雖然很多人不屑好萊塢爛片「轉銷」內地,大喊「圈錢」。但畢竟進口片還有「圈錢」的砝碼,所見即所得。人家說是爆米花大片,就真是爆米花大片。而國產片糖衣裡面包裹的是什麼,根本無法預料,咬一口不是臭的就是咯牙,又能「圈」得住什麼呢?
▶ 閱讀往期熱文
老外保衛「長城」你們不愛看,晉級版「中國人拯救地球」合拍片又來了
「分手大片」《愛樂之城》,你真要情人節和情人去看嗎?
「娛樂硬糖」 現已入駐
虎嗅 | 微博 | 知乎 | 界面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一點資訊
貓眼電影丨騰訊新聞丨網易新聞
21 CN 看薦 | U C頭條 | 搜狐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