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隋唐大運河的中心 ,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截至2019年3月,洛陽市共有龍門石窟、漢函谷關、含嘉倉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末,洛陽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82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30處 。洛陽市有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等節日活動 。洛陽市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等榮譽。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其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餘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建造時採用了大量彩繪,今多已褪色。 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裡,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餘尊 ,與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 ,後加麥積山石窟稱四大石窟。
洛陽白雲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科普教育基地,位於十三朝古都河南洛陽的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總面積168平方公裡,動物204種,植物1991種,森林覆蓋率98.5%以上。白雲山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頂海拔2216米,為白雲山第一峰。白雲山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觀區,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複合型旅遊區,被譽為「自然博物館」、「人間仙境」、「京洛名山」。
老君山(The Laojun Mountain),原名景室山,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的欒川縣縣城東南三千米處,八百裡伏牛山脈的主峰,海拔2217米 。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中國北方道教信眾拜謁聖地,中原山水文化傑出代表。老君山有兩千多年道教文化歷史,東周時期,因「守藏室史」李耳(著名的「老子」)到此歸隱修煉,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北魏時在山中建廟紀念,唐貞觀年間受到皇封,修建「鐵頂老君廟」,唐太宗賜名為「老君山」,沿襲至今,成為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明萬曆十九年頒賜老君山道經詔諭,封為「天下名山」。現存廟宇中頂峰老君廟規模最大,有「南有武當金頂,北有老君鐵頂」之說。2014年,老君山老子銅像被世界基尼斯總部輸錄為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銅像」。
雞冠洞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縣城西三公裡,秦嶺餘脈伏牛山支脈雞冠山的半山腰上,海拔1021米。雞冠洞是一處大型的石灰巖溶洞,喀斯特巖溶地貌,雞冠洞長達5600米,供觀賞長度1800餘米,觀賞面積2.3萬平方米。此類洞穴在北方少見,被譽為北國第一洞府。 2012年1月9日被中國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龍潭大峽谷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距洛陽70公裡,鄭州180公裡,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龍潭大峽谷景區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先後獲得「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具發展潛力景區」、「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洛陽市研學旅行基地」、河南智慧旅遊「三鑽級智慧景區」等稱號,享有「古海洋天然博物館」、「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
關林,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後為墓冢,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有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關林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築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關林的建築規格按照宮殿形式修建,布局嚴謹壯觀。廟前有戲臺,中軸線建築依次有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關墓。中軸線兩側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對稱建築物。其中最具特色的當數舞樓,前臺的歇山式和後臺的硬山式組合任一起,重簷樓閣,構築之妙全國罕見,也為「洛陽古代藝術館」所在地。
白馬寺(White Horse Temple),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乃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及歐美國家的「釋源」(釋教發源地)和「祖庭」(祖師之庭)。 白馬寺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後來又進入歐美,成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參拜的聖地。 因此19世紀末以來,日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並立空海雕像;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於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 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均來此受戒,美國、德國、加拿大均出席該寺方丈升任法會 ,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馬寺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
重渡溝自然風景區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市欒川縣潭頭鎮西南10公裡的熊耳山,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區內竹茂林密,野生動植物繁多,800畝竹林密密層層,可與蜀南竹海相媲美,被譽為京洛避暑勝地。重渡溝因東漢光武大帝劉秀二渡伊水至此,擺脫王莽追殺並成就帝業而得御賜之名。神秘的歷史傳說加上重渡溝的景區三絕,使重渡溝由鮮為人知名不見經傳而一舉唱紅北國,聲震華夏,成為河南省目前最具活力的十大熱點景區的最好詮釋。